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温病热瘀证的病机及分期证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病热瘀证是指在温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既有热毒炽盛又见血行瘀滞的一类急性发热性疾病,是温病学中一个独特证型,即热邪入侵体内,煎熬阴津血液,导致血液粘稠而成瘀血。热邪和瘀血相互交织,热瘀阻于脏腑经络,引起相关脏腑的病变,最终可致热瘀气脱,正气耗竭而死亡,而热毒和血瘀是整个热瘀证病变过程中始终贯穿的基本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3.
温病闭症是以高热、神昏、舌謇、肢厥为主要证候表现的危急重证 ,其来势凶猛 ,病情险恶 ,病死率高 ,尤其是当热毒深入营血分时 ,病情更加严重 ,此时若治不得法或者治疗不及时 ,便可造成闭厥不返 ,很快内闭外脱或脱证而危及生命。笔者不揣浅陋 ,拟对其产生的病机关键及其救治进行初步探讨 ,以为抛砖引玉 ,纰缪之处 ,望同道斧正。1 温病营血分闭证的病机关键自清代温热大师叶天士创立卫气营血辨证体系以来 ,不少医家对温病闭证的病因病机都十分重视。多认为它的发生是感邪太过或热炽营伤 ,正虚邪陷 ;或热毒、湿热、痰瘀闭阻包络 ,扰乱神明所…  相似文献   

4.
论治疗温病营血分证应重视疏利气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气机阻滞是营血分的重要病理变化,从温邪的性质,致病的特点,营血分病变以脏腑经络实质损害及功能失调为主要特征等方面,分析了气机郁滞形成的原因,从而提出疏利气机是营血分证的重要治法,目的在于祛除病因,条畅气机,开窍醒神,散血化瘀,防止病变进一步深入,减轻病变损害程度。由于营血分阶段病变的特殊性,药物选择有其特点,凡能改变气机郁滞状态的药物,皆为疏利气机之品而不仅仅限于现气药,临床上使用疏利气机法,必须配合其他治法,方可收十全之效。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温病营分证的辨治要点出发,就营分证邪热初传入营、营分热炽和营邪欲陷入血三个阶段的特点和治疗法则,以及发热、斑疹、口渴等症状和神志改变、舌象变等方面加以探。认为只有在临证时充分认识温病营分证的为发展的动态趋势,明辨营热、阴伤、血瘀等病理因素的轻重方次,才能于治疗中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温病营血分证治疗撷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病营血分证治疗撷要傅雷(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210029)关键词温病;营血分证;治疗体会营向分证是温病发展至极期的常见证候,此阶段由于热毒已深入营血,窜扰营络,耗血动血,闭阻清窍,故临床常以身灼热、斑疹、出向、神志异常为特征,病情危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报》2013,(10):1487-1488
目的:探讨温病血分证辨证规律。方法:对温病大师叶天士首创卫气营血理论进行学习,分析温病血分证的辨证规律。结果:温病血分证症状繁多,变证峰起,临床辨证时有一定难度,但也有规律可循。即把握先兆症状,首辨邪热入血;次辨血瘀程度,详审病理机制;再辨出血部位,慎察神志变化;最后还要关注正气盛衰,判明预后转归。结论:对温病血分证的辨证规律的研究,为临床治疗血分证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肿瘤坏死因子与温病急性热瘀证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坏死因子(TNF)根据其来源不同分为3种:由激活的巨噬细胞产生的恶液质素称TNF-α;由激活的T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毒素称为TNF-β;由自然杀伤细胞产生的自然杀伤细胞毒性因子称为TNF-γ。TNF具有多重生物功能,除能杀伤肿瘤细胞外,还在感染性疾...  相似文献   

9.
本文实验通过温病气分热盛证动物模型的建立,采用白虎汤、大承气汤及两者合方对该证动物模型进行治疗,观察了用药后各组动物症状、体证的改善情况,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细菌培养和有关脏器病理变化的改善情况。结果表明,白虎汤,大承气汤对该证均有治疗作用;两方合用后,效果协同,作用效为全面,并对三方的部分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提示临床治疗该证时,应注意机体的邪正消长变化,在以辩证论治为主的同时,恰当地运用“清热”与“攻下”相结合的方法,尽早尽快地驱逐体内邪毒,以提高临床之疗效。  相似文献   

10.
血分证与血证均有出血的临床表现,以及热盛动血的核心病机,但血分证可由疠气所致,而血证多以脏腑内伤为主要病因;血分证属温病范畴,而血证属于中医内科范畴。血分证与血证在治法上有相似之处,二者在治疗上均谨守“诸热瞀瘛,皆属于火”之病机,但清心开窍、熄风止痉的治法为血分证所特有。临床治疗上,血分证与血热证均可以犀角地黄汤为基本方加减,但血分证需加开窍、熄风药物,而血证需加养阴清热药物。  相似文献   

11.
瘀热相搏证的提出充实和发展了中医的病机辨证和治疗学内容,文章主要内容包括:瘀热的概念、瘀热的形成、瘀热的主要病理变化、瘀热的临床表现、瘀热的类型、瘀热的治疗原则、瘀热相搏证的系列研究、瘀热学说的意义,并附医案2则。  相似文献   

12.
瘀热相搏证的提出充实和发展了中医的病机辨证和治疗学内容,文章主要内容包括:瘀热的概念、瘀热的形成、瘀热的主要病理变化、瘀热的临床表现、瘀热的类型、瘀热的治疗原则、瘀热相搏证的系列研究、瘀热学说的意义,并附医案2则.  相似文献   

13.
论瘀热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瘀与热是瘀热形成的病理基础。瘀包括血瘀和瘀血,临床表现为疼痛、发热、皮肤、黏膜的异常、积、肿块、出血;热为六淫病邪之一,临床表现为自觉或他觉的发热。在急性外感热病及某些内伤杂病(尤其是疑难病症)发展的一定阶段。许多患者同时表现血热与血瘀并见;而瘀热相搏证是指在急性外感热病或内伤杂病病变发展的一定阶段,火热毒邪或兼夹痰湿壅于血分,搏血为瘀,致血热、血瘀两种病理因素互为搏结、相合为患而形成的一种证型。   相似文献   

14.
温病学辨析     
清代叶天士别出心裁地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之说,从而建立了温病学。然而,温病学的病因是不成立的,相应的温病病证亦不能自圆其说,改变外邪侵犯的途径是枉顾生活现实。所谓卫气营血辨证缺乏脏腑基础,不具有作为外感病传变规律的条件,治疗大法巧而洞出,亦不足取。尽管温病学理论错误,但补充了治疗热证的方法方药,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仍不失是对中医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缺血性中风痰瘀互结证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选用中老龄大鼠,采用高脂饮食,结扎左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作缺血性中风痰瘀互结证模型,观察大鼠一般体征、脑系数、血脂、血液流变学、血浆血栓素B(2TXB2)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模型鼠出现偏瘫症状;脑系数显著增高(P<0.01),血脂升高,血液呈高度浓、黏、凝、聚状态,PAI活性显著升高。结论:缺血性中风痰瘀互结证的动物模型,符合缺血性中风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特点,缺血性中风痰瘀互结证的动物模型成功建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通过高温环境、醋酸铅致敏和静脉注射脂多糖的综合方法制作大鼠温病暑热证模型的方法。方法:人工气候箱制造高温环境,麻醉动物,颈总动脉置入导管并连接生理多导仪,尾静脉注射醋酸铅致敏,1/2h后尾静脉注射脂多糖,动态观察肛温、脉搏、呼吸、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差,检测炎症介质IL-1β、IL-2、IL-4、IL-6、IL-10、IL-18、TNF-α,并进行肝、肺病理检查。结果:模型组的脉搏较对照组增快,肛温、呼吸、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差无组间差别;模型组的IL-1β、IL-4、IL-6、IL-10、TNF-α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在4、5、6h的死亡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功建立了大鼠温病暑热证模型,该模型病情比较严重,具有明显的炎症特点和中医暑热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对温病血瘀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瘀是温病过程中重要的病理变化之一,其形成与热、毒、痰、虚关系密切。5方面病理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转化,更加重了瘀血的程度。结合有关文献,就温病血瘀的形成原因、证候特征和理法方药进行理论探讨,旨在更加深刻地认识其发生发展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Tourette syndrome,TS)起病于儿童时期,是具有明显遗传倾向的复杂的精神神经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不自主地、快速地、反复地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性和(或)发声性抽动[1],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性动作、思维或其他行为异常等症状.本病发病的季节性不明显,常易反复发作,病程持续时间较长,症状变化多端,多见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且以5~10岁的患几所占比例最大[2],男性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19.
《温病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目前中医经典教育改革中的一些误区,对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及课程的含义进行了阐述。提出要加强中医经典著作的教学,重点在掌握辨证论治体系和方证的临床应用。最后对温病学教材改革的具体措施以及未来学术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