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技术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临床或DSA检查证实的颈动脉狭窄的CTA检查结果,对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价,其中7例进行了DSA检查并与CTA结果比较。结果17例患者CTA显示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显示率为100%;颈内动脉狭窄18支,其中轻度狭窄10支,中度狭窄4支,重度狭窄3支,闭塞1支;其软件能清晰显示血管狭窄,钙化和周围骨质的关系,准确显示狭窄段,计算狭窄程度。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首选无创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方法,能清楚显示颈动脉狭窄段及其邻近结构的关系,具有方便、准确、特异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发性大动脉炎(TA)的CT检查方法及影像表现,以提高对TA的CT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TA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总结TA的CT影像学表现,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CT诊断TA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增强扫描并结合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血管管腔的改变,表现为管腔狭窄、闭塞及瘤样改变,病变活动期患...  相似文献   

3.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颈动脉体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颈动脉体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技术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颈动脉体瘤的CTA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并对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价。结果(1)常见CT表现:平扫时,8例瘤体肿块均较大,直经约为3~6cm,呈形态不规则、边缘较清楚,无钙化;动脉期肿块呈斑片状明显强化伴有丰富的肿瘤血管影:静脉期肿块呈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明显高于动脉期,伴有丰富的肿瘤血管影。(2)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能清楚显示瘤体位于颈内、外动脉分叉处,分又角明显增大,甚至呈圆弧状改变;能清晰显示肿块与周围骨质等邻近结构的关系。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一种无创的颈动脉体瘤的首选诊断方法,能清楚显示瘤体与颈动脉及其邻近结构的关系,具有方便、准确、特异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53岁.主因心前区疼痛伴双上肢脉搏弱2年余而入院.体格检查:T36.5℃,P 64次/分,R18次/分,Bp135/85mmHg.双上肢活动自如,肌力Ⅴ级;右侧桡动脉搏动微弱,胆仍可触及搏动,左侧桡动脉搏动尚可.右侧肱动脉压115/85 mmHg,左侧肱动脉压135/85 mmHg.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颈动脉血管造影的最佳扫描延迟时间和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应用。方法采用GE公司L ight Speed P lus/4 i多层螺旋CT扫描仪对156例患者颈动脉进行容积扫描,分两组,第1组72例利用小剂量试验扫描确定延迟时间;第2组84例常规延迟16~20 s。在ADW 4.0工作站分别进行二维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智能血管分析及三维表面遮盖法(SSD)、容积再现技术(VR)、最大密度投影(M IP)、仿真内窥镜(VE)等图像后处理。结果156例患者中152例扫描成功,4例扫描失败,第1组1例患者不能配合,第2组1例延迟时间短,2例延迟时间偏长。颈动脉体瘤3例,颈动脉瘤4例,假性动脉瘤1例;余144例288支颈动脉,正常176支、轻度狭窄72支、中度狭窄21支、重度狭窄15支、完全闭塞4支。结论通过小剂量试验扫描可确定最佳扫描延迟时间,常规延迟时间为16~20 s;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颈动脉不同病变的显示各有优势,建议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颈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9,他引: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检查(MSCTA)在颈动脉病变诊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5年7月行颈动脉血管造影成像检查36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三维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表面遮盖成像(SSD)、最大强度投影(MIP)、容积成像(VRT)血管仿真内窥镜(CTVE)。结果36例颈动脉MSCTA检查,27例患者有异常血管,其中双侧血管异常11例,单侧血管异常16例,狭窄血管35支,30支血管壁有不同程度的钙化,15支颈动脉可观察到软斑块。结论颈动脉MSCTA检查可清楚观察颈动脉的血管形态,了解颈动脉狭窄程度及闭塞情况,且能观察颈动脉壁的钙化及软斑块,对脑梗塞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排CT血管造影及三雏重建方法在大动脉炎诊断中的应用和临床价值.方法:对12例经临床及DSA证实的大动脉炎患者行64排CT血管造影及MPR、MIP、SSD、CPR重建检查,总结CT表现并结合文献分析讨论.结果:64排CTA可清晰显示主动脉管壁及管腔的改变.本组管壁增厚的28个,钙化灶4个,管腔狭窄的20个,...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在颈动脉体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重建技术在颈动脉体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颈动脉体瘤的颈部血管CT成像(MSCTA)、容积重建(VR)和多平面重建(MPR)的表现以及其中5例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征象。结果11例病变均为单发并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CT平扫呈等密度软组织肿块,形状多较规则;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表面有丰富血管网,颈内、外动脉分叉角增大,其中3例瘤体较大并包绕颈动脉生长。MSCTA清晰显示肿块与颈总、颈内及颈外动脉的关系,并与5例DSA表现基本相似。结论MSCTA对于颈动脉体瘤有重要诊断价值,且对于指导临床选择手术方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狭窄36例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X线血管造影(DSA)一直被认为是评价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但文献报道此检查有5%的并发症及0.5%的永久性神经系统损害[1].近年来,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等无创伤性检查手段愈来愈多地应用于颈动脉狭窄的评估[2].作者对36例颈动脉狭窄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资料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平学军  孟淑萍  汪芳 《宁夏医学杂志》2008,30(2):128-129,I0001
目的分析总结多发性大动脉炎(TA)的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及CT征象,提高TA的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TA的多层螺旋CT检查资料,总结CT检查方法及CT表现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按照Lupi-Herrea分类法,包括I型5例,Ⅱ型3例,Ⅲ型12例。受累血管48支。CT表现包括:受累血管管壁增厚48支、管腔狭窄46支、闭塞2支,2例并有血管瘤样扩张。结论正确选择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能够为TA的正确诊断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12.
Kong F  Wang Y  Wang L  Zhang FC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5):1055-1057
目的 分析多发性大动脉炎(TA)患者血管受累的特点,探讨该疾病累及血管全程者与仅累及血管起始端者临床表现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总结57例诊断明确并接受过全身CT血管成像(CTA)检查的T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受累血管病变部位的不同,将其分为病变血管全程受累的患者组(以下简称全程组)和病变血管仅起始端受累的患者组(以下简称起始端组),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 (1)TA患者男女比1∶10.4,临床分型以广泛型最为常见,最常累及颈总动脉及锁骨下动脉.(2)全程组与起始端组患者比例为1.28∶1;全程组从发病到确诊时间长于起始端组,临床分型中头臂动脉型少于起始端组(P<0.05).(3)全程组患者以头痛等非特异症状起病较多;且病程中出现间歇运动障碍、体重下降和小便异常等症状的概率要高于起始端组(P<0.05).(4)全程组中37.5%的患者C反应蛋白(CRP)升高,而起始端组高达64%(P<0.05).结论 TA累及血管全程者并非少见,其起病更为隐匿、CRP阳性率低,应注意早期诊断.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scular involvement in Takayasu's arteritis (TA) patients and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involvements of whole range versus origin of vessels and those whose origin of vessecs were involved. Methods A total of 57 TA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rigin and whole rang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CTA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examination reports. Then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ir clinical data. Results (1) TA had a female arteries were the most common sites of involvement. (2) The ratio of whole range and origin groups was group was 1.28∶1.The delay of whole range group from the onset to a correct diagnosis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origin group (P < 0. 05 ). The rate of aortic arch type in whole range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in origin group (P <0. 05 ). (3) More patients in whole range group had the initial symptom of headache than those in origin group, as well as the subsequent symptoms of claudication, weight loss and urination problems (P <0. 05 ).(4)37.5% of patients in whole range group and 64% in origin group had an elevated level of C-reactive protein (CRP) (P < 0. 05 ).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whole range of arteries involved in TA are common. With atypical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a low positive rate of CRP, a diagnostic delay is an important issue. Thus du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its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由大动脉炎所致的脑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 本文报导了我们自1984年6月至1999年9月治疗93例因头臂型大动脉炎(TA)所致脑缺血的临床经验.其中,男性10例,女性83例,升主动脉-腋动脉或锁骨下动脉-颈动脉搭桥47例;锁骨下动脉-颈动脉搭桥7例;经皮腔内球囊成形(PTA)5例;合并支架置放术1例.结果 显效30.3%,有效34.9%,改善21.2%,无效4.6%,死亡9.0%;平均48个月随访疗效分别为:30.6%,38.8%,16.3%,4.1%和2.0%;复发8.2%.结论 当脑供血不足时,于病情相对稳定阶段,应以积极正确的方法予以治疗.如有可能,PTA可作为首选,但术后易复发.据我们的经验,颈部四血管阻塞性病变在造影时多不能显示远端流出道.但升主动脉-颈动脉搭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可行的.然而,术后脑组织再灌注损伤至今仍未能完全解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评价颅内血管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诊断为脑血管病变的98例患者的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诊断方法、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同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对照。结果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出颅内动脉瘤47例,脑血管畸形14例,闭塞性脑血管病变25例,烟雾病5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3例,脑血管发育异常9例,脑肿瘤(显示肿瘤供血血管)3例。结论多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是诊断脑血管病变的首选非创伤性检查方法,同时可以为颅内血管性病变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多发性大动脉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例疑为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MSCTA图像,图像后处理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技术进行重建。结果 18例按Lupi-Herrea分类法包括Ⅰ型6例,Ⅱ型3例,Ⅲ型9例。管腔情况包括狭窄-阻塞型15例,混合型3例。MSCTA图像可以清楚显示受累血管的异常表现如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部分伴狭窄后扩张。结论 MSCTA在多发性大动脉炎诊断方面有很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多发性大动脉炎早期诊断的首选影像检查。  相似文献   

16.
多层CT血管造影诊断脾动脉瘤的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阐述脾动脉瘤的CT血管造影(CTA)表现,分析多层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患者,其中仅1例因脾动脉瘤破裂而检查。CTA检查采用四层面螺旋CT机,准直为5 mm或2.5 mm,VR(容积显示)和TS—MIP(薄层块最大强度投影)重建。CT诊断标准为脾动脉局限性膨大1.5倍或以上且与正常脾动脉节段之间界限分明。结果:20例共检出脾动脉瘤28个,其中1例5个、1例3个、2例2个,其余均为单发。28个脾动脉瘤中18个位于脾门;14个有明确钙化,其中10个呈明显层状环形;1例破裂瘤体与周围界限不清,均未见血栓存在。瘤体最大为55 mm×48 mm,最小为17 mm×15 mm。VR清晰显示全部27个未破裂的脾动脉瘤,3例与血管造影显示一致,但其中1例5个瘤体者显示瘤体和载瘤动脉关系优于DSA。结论:多层面CTA能可靠、无创、立体地显示脾动脉瘤及与载瘤动脉等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病变的超声表现特点,提高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经临床诊断为多发性大动脉炎的颈动脉超声声像图表现.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观察并测量颈动脉管腔内径、内膜-中膜(IMT)厚度、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脉冲多普勒,分析颈动脉血流变化的频谱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指标;鉴别颈动脉狭窄与闭塞,估测狭窄程度以及评估颈动脉闭塞的范围;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5例患者中共有50条颈动脉受累,其中39条(78%)颈总动脉受累,4条(8%)颈外动脉受累,7条(14%)颈内动脉受累.在39条受累的颈总动脉中,37条表现为动脉壁IMT弥漫性增厚;2例局限性增厚.1例颈总动脉内膜剥脱伴夹层动脉瘤形成,IMT厚度1.8~5.7 mm,管腔都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和闭塞.超声检查血管狭窄或闭塞的诊断符合率与DSA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24,P>0.05).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显示颈动脉管壁的特征性变化,并可显示管腔内血流动力学异常,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8.
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病变的超声表现特点,提高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临床诊断为多发性大动脉炎的颈动脉超声声像图表现。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观察并测量颈动脉管腔内径、内膜—中膜(IMT)厚度、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脉冲多普勒,分析颈动脉血流变化的频谱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指标;鉴别颈动脉狭窄与闭塞,估测狭窄程度以及评估颈动脉闭塞的范围;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5例患者中共有50条颈动脉受累,其中39条(78%)颈总动脉受累,4条(8%)颈外动脉受累,7条(14%)颈内动脉受累。在39条受累的颈总动脉中,37条表现为动脉壁IMT弥漫性增厚;2例局限性增厚。1例颈总动脉内膜剥脱伴夹层动脉瘤形成,IMT厚度1.8~5.7mm,管腔都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和闭塞。超声检查血管狭窄或闭塞的诊断符合率与DSA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24,P〉0.05)。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显示颈动脉管壁的特征性变化,并可显示管腔内血流动力学异常,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