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巨细胞颞动脉炎(GCA)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巨细胞颞动脉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表现及对激素治疗反应. 结果15例均符合ACR的GCA诊断标准.平均年龄52.4岁,男:女为2:1;最常见的表现为头痛、视力障碍、低热,14例ESR增快(常高迭100 mm/h),7例CRP升高,全部病例均对激素敏感.结论 中国人中GCA可能不是一种少见病,发病年龄在50岁以上不一定是诊断该病的必备条件.充分认识其临床特征有助于该病的及时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告并分析1例原发输尿管淋巴瘤的双时相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X-ray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表现,探讨PET-CT在该病诊断、分期及疗效监测中的价值。方法:回 顾性分析1例原发输尿管淋巴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合文献,对其影像学表现,尤其是PET-CT表现及诊断价值进行 探讨。结果:本例患者仅表现为镜下血尿,CT尿路造影示左输尿管中段肿块,输尿管镜示距膀胱入口5 cm处输尿管 狭窄、未见肿块。手术活检确诊为输尿管滤泡性淋巴瘤。全身PET-CT显示为IE期。检索文献共收集资料齐全的原发 输尿管淋巴瘤患者31例,发现输尿管淋巴瘤以单侧发生为主,临床表现不典型,病理类型以非霍奇金淋巴瘤为主, PET-CT检查伴有糖代谢增高。结论:原发输尿管淋巴瘤罕见,临床主要表现为胁痛、腹痛、无症状性肾积水,难以 通过影像学手段正确诊断。PET-CT对于原发输尿管淋巴瘤临床分期、疗效监测、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巨细胞动脉炎(GCA)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诊断为GCA的11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结果 11例GCA患者发病年龄(65.5±11.5)岁,从发病到确诊时间(22.3±18.8)d.最常见症状为头痛、视力改变、发热;其中首发症状为头痛5例、视力改变3例;病程中有视力改变7例、其中失明2例;ESR升高(>50 mm/h)11例;7例行头MRI+MRA检查,4例发现椎动脉变细.7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均有效.结论 巨细胞动脉炎临床表现多样,失明是本病最严重的并发症.老年人有视力改变的先兆及新发头痛,要想到此病,避免误诊,以便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PET-CT在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患者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的影像学表现以及PET-CT对继发性HPS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对4例确诊的继发性HPS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全身PET-CT检查,以SUV值大于2.5判定为代谢增高.对PET-CT提示的恶性病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4...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20例误诊的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ABPA)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提高临床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近10年中20例误诊的ABPA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总结误诊原因.结果 20例ABPA患者只有4例有哮喘病史,10例否认任何特殊病史,10例否认特殊职业接触史 ;确诊前被误诊支气管哮喘10例、支气管扩张6例、肺结核3例;主要临床表现喘气80%、咳痰65%、双肺哮鸣音50% ;影像学特点双肺多发浸润影,形态表现为片状影、团块影、黏液栓等,以上中肺多见.结论 ABPA的既往史、职业接触史、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存在多变性及诊断的复杂性是误诊的主要原因,病理学检查可以减少误诊,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诊治的7例AIP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病理检查结果及治疗情况,并结合相关文献综合分析。结果:AIP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痛和梗阻性黄疸;CT可见胰腺弥漫性肿大5例,胰腺局灶性占位2例,胰头局灶性肿大3例;血清IgG4升高5例,CA199升高3例。病理学检查可见胰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伴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所有确诊的AIP患者均给予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痊愈。结论:AIP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早期诊断困难,容易误诊,因此,临床医师应提高对AIP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central nervous system vasculitis,CNSV)与线粒体脑肌病(MELAS型)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二者的鉴别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7例CNSV患者和5例线粒体脑肌病(MELAS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二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表现及组织学分析的特点,筛选二者的鉴别诊断要点.结果:CNSV患者和线粒体脑肌病(MELAS型)患者头颅MRI检查均为多发病灶.CNSV临床表现以头痛、肢体无力及变态反应改变为主;线粒体脑肌病(MELAS型)以癫NFDA9发作、血清乳酸升高为主要特点.两组疾病的脑电图均异常:CNSV患者以弥漫损害为主,伴局限性改变;线粒体脑肌病患者可捕捉到NFDA9性放电证据,与临床表现基本一致.结论:CNSV和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鉴诊较影像学更有意义,CNSV表现为血管病损害和炎症反应,线粒体脑肌病表现为能量代谢障碍,脑灰质损害更为突出,最终诊断依赖于实验室和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总结神经白塞病(NBD)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磁共振表现,探讨该病的诊断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NBD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MRI表现,观察临床疗效.结果:32例患者,其中14例患者治疗后神经系统异常症状基本消失,无明显后遗症.16例患者治疗后神经系统异常症状没有完全消失,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2例死亡.结论:NBD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实验室检查及MRI可提高NBD的检出率.该病治疗后复发率和后遗症发生率均较高,预后差.提高对本病临床特征的认识,早期诊断、积极治疗,长期监测病情变化,预防感染等诱发疾病复发的因素,警惕疾病复发而导致的病情加重、致残率或死亡率升高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报道2例误诊为癫痫的不同临床表现的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PHP),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共收集到2例在门诊误诊为癫痫而收入院的PHP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各自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治疗方法,查阅有关PHP文献,复习其发病机制及诊断分型,对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病例1有手足搐搦表现,低钙血症、高磷血症及甲状旁腺素(PTH)增高,颅内基底节对称钙化,诊断PHP;病例2有Al-bright遗传性骨营养不良症(AHO)畸形、软组织钙化、癫痫样大发作、低钙血症、高磷血症及PTH增高,TSH增高,FT4正常,基底节有典型的外八字型钙化,但无手足搐搦表现,诊断PHP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2例患者在明确诊断后给予补钙、维生素D3及补镁后未再发作.PHP发病机制主要与Gsα蛋白活性下降和GNAS1基因变异有关.结论:PHP引起手足搐搦表现,以及PHP引起的继发性癫痫极易误诊为原发性癫痫,在临床接诊病人时须仔细询问病史,完善血钙等检查,积极寻找原发病因;PHP疾病关键要早期明确诊断,对治疗及预后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嗜酸性粒细胞筋膜炎(EF)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收集2017年4月—2018年9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5例EF患者,均符合2014年Pinal-Femandez和2017年Masatoshi Jinnin嗜酸性粒细胞筋膜炎的诊断标准,对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肌电图、MR、病理组织活检表现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嗜酸性粒细胞筋膜炎主要表现为对称性的肢体肿胀、僵硬、疼痛,Groove征以及肌腱挛缩;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加,高丙种球蛋白血症,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升高,血清肌酸激酶正常;肌肉MR检查显示筋膜增厚;肌电图均表现为肌源性损害;全程皮肤、筋膜、肌肉连续活检,肉眼可见筋膜明显增厚,组织学检查显示5例患者皮肤及筋膜均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可见嗜酸性粒细胞,4例患者肌肉组织有炎性细胞浸润;激素治疗有明显疗效。结论嗜酸性粒细胞筋膜炎除皮肤和筋膜的表现外,还有肌肉受损的表现;诊断除临床、实验室、影像学等检查外,主要依靠活组织检查;早期诊断和激素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Polymyalgia rheumatica/giant cell arteritis in a Cambridge general practic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stablish the incidence and prevalence of polymyalgia rheumatica/giant cell arteritis in general practice. Patients with this disorder, whether previously diagnosed or not, were ascertained by using a questionnaire administered by interview, and all received full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assessment. A total of 579 patients aged 65 and over was seen, and 19 (33/1000) had been diagnosed or developed symptoms within the previous eight years. Thus the calculated annual incidence in those aged 65 and over was about 4/1000. The figures from this first large scale study of polymyalgia rheumatica/giant cell arteritis in general practice a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from studies carried out in hospital. The questionnaire was effective in both identifying known cases of polymyalgia rheumatica/giant cell arteritis and detecting new cases. As this is a treatable disorder, it is important that doctors become aware of how common it is in elderly people.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luoro?2?deoxy?D?glucose positi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r tomography,18F?FDG PET/CT)扫描在肺结节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8月至2018年4月期间经病理确诊且行18F?FDG PET/CT检查的11例住院患者,回顾性分析其18F?FDG PET/CT图像特征,结合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1例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均无特异性;18F?FDG PET/CT扫描均考虑为肺结节病,11例患者均可见双肺门淋巴结肿大、肺内病灶及肺外淋巴结肿大,10例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18F?FDG PET/CT作为无创性检查,能准确反映结节病肺部及全身病灶分布情况,提高非典型结节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李由  彭道杨  刘金贵  钟正  喻奇志 《海南医学》2016,(15):2474-2475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胸部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2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患者的胸部CT表现。结果肺门增大8例,纵膈淋巴结增大9例,磨玻璃密度影5例,实变影4例,结节影4例,小叶间隔增厚3例,支气管血管束增粗3例,胸腔积液3例。结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胸部CT主要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对于早期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EB-DNA联合PET/CT诊断鼻咽癌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鼻咽癌复查患者165例,其中经病理活检确诊为复发患者58例,所有患者均于1周内实施EB-DNA检测、PET/CT检测及病理活检。观察EB-DNA检测、PET/CT检测分别及联合检查结果,并将其与病理活检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共58例鼻咽癌复发患者,经血浆EB-DNA定量诊断复发42例(72.41%);经PET/CT检查诊断复发47例(81.03%);两者联合诊断复发55例(94.83%)。58例鼻咽癌复发患者,血浆EB-DNA定量检测、PET/CT检查结果与病理学结果存在一致性(Kappa值为0.4);两种诊断方式联合与病理学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7)。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浆EB-DNA定量检测与PET/CT检查结果呈正相关(r=0.874,P<0.05)。结论采用EB-DNA联合PET/CT的方法诊断鼻咽癌复发较单一诊断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寻找多发性骨转移瘤原发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多发性骨转移瘤患者行18F-FDGPET/CT寻找原发病灶的情况,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在77例患者中,18F-FDGPET/CT发现原发灶的共有44例,其中40例(51.9%)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为原发灶,另有4例为假阳性。未找到原发灶的37例多发性骨转移瘤中,1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胃印戒细胞癌,其余36例随访时仍未找到原发灶。18F-FDGPET/CT寻找多发性骨转移瘤原发灶的灵敏度为97.6%,特异度为88.9%,符合率为93.5%。结论 18F-FDGPET/CT寻找多发性骨转移瘤原发灶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对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寻找多发性骨转移瘤原发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7例多发性骨转移瘤患者行18F-FDG PET/CT寻找原发病灶的情况,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在77例患者中,18F-FDG PET/CT发现原发灶的共有44例,其中40例(51.9%)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为原发灶,另有4例为假阳性.未找到原发灶的37例多发性骨转移瘤中,1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胃印戒细胞癌,其余36例随访时仍未找到原发灶.18F-FDG PET/CT寻找多发性骨转移瘤原发灶的灵敏度为97.6%,特异度为88.9%,符合率为93.5%.结论 18F-FDG PET/CT寻找多发性骨转移瘤原发灶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对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云南散发布鲁氏菌性脊柱炎MRI和CT影像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方法  收集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医学科2014年1月至2021年11月经临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患者38例的资料,均为云南本土居民,回顾性分析患者初次就诊MRI、CT检查所获资料(37例MRI检查,26例CT检查,25例同时行MRI及CT检查)。  结果  病例37例(97.4%)累及腰椎,37例(97.4%)为多椎体受累,1例(2.7%)仅表现为椎体后缘脓肿形成;发现病变好发于椎体上下缘,以 L4、5 椎体受累最多见,占 44.7%(17/38);1例(2.7%)有2个受累椎体变扁,4例(10.5%)伴受累椎体轻度滑脱。35例(92.1%)伴不同程度骨质破坏。36例(94.7%)椎间盘破坏。24例(63.2%)椎旁和/或硬膜外脓肿形成,2例(8.33%)病变椎体周围脓肿形成累及至右侧腰大肌内。  结论  云南散发布鲁氏菌性脊柱炎CT、MRI影像学表现多样,出现死骨、脓肿累及至腰大肌内、仅硬膜外脓肿形成 不能完全排除本病,对临床诊疗具一定有指导意义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在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6年4月医院PET中心检查的86例疑似HCC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结果,评价18F-FDG PET/CT对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全组病例随访13-59个月,经组织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52例复发和(或)转移,其中单独肝内复发者27例,单独肝外转移者6例,肝内复发合并肝外转移者19例。以组织病理或临床随访为"金标准",18F-FDG PET/CT诊断HCC术后复发或(和)转移的敏感性为94.23%,特异性为88.24%,准确性为91.86%。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HCC术后复发、转移的检出率较高,便于全面评估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并分析18F-FDG PET/CT对卵巢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敏感性及准确性。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95例卵巢癌患者,对患者进行全身18F-FDG PET/CT检查,并与单纯CT检查结果对比,统计并分析18F-FDG PET/CT对卵巢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敏感性及准确性。结果两种方法检测时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单纯CT检测时准确性为71.12%,PET/CT检测时准确性为84.45%,明显高于单纯CT检测(χ2=3.89,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PET/CT诊断两组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临床无复发组患者准确性、ROC AUC分别为80.23、0.83,复发组患者准确性、ROC AUC分别为92.23、0.96,明显高于无复发组患者(χ2=4.87、5.6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18F-FDG PET/CT对于腹膜转移的微小癌灶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结论 PET/CT显像较单纯CT检查能更准确的对卵巢癌术后复发、转移病灶进行判定,为临床评估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意外发现胃肠道局限性高代谢灶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188例进行18F-FDGPET/CT检查的病例,选择满足以下条件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18F-FDGPET/CT检查中意外发现胃肠道局限性高代谢灶怀疑为恶性肿瘤,且在18F-FDGPET/CT检查前无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或影像学异常。共有45例病例入选,将PET/CT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4188例被检者中意外发现胃肠道高代谢灶45例(1.1%),失访5例,经病理证实异常者40例。其中恶性病变23例(57.5%),良性病变(癌前病变)2例(5%),炎性病变15例(37.5%)。胃肠道肿瘤组的SUVmax值为(9.8±4.5),高于炎症病变组的SUVmax值(6.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PET/CT意外发现的胃肠道局限性高代谢灶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较大,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无症状胃肠道肿瘤的早期发现和及时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