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对39例危重患者其中合并心衰,循环衰竭患者24例的周围动脉和中心静脉血气酸碱状态进行比较。提示正常心功能和轻度心衰患者,动、静脉血气酸碱状态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重症心衰及循环衰竭患者,动静脉血气酸碱状态出现明显分离现象。结果表明,对严重心衰和循环衰竭患者,单纯监测动脉血气,往往不能反映真正组织内酸碱状态。必须周围动脉和中心静脉同时进行。在严重低心排出量和低灌注病人,反映组织酸碱状态以中心静脉为优越。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心源性休克患者中心静脉血气分析对组织血流灌注和缺氧程度评估的意义。方法:选取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患者,其中合并心源性休克为A组,无心源性休克为B组,对两组患者行桡动脉和中心静脉抽取血样标本后行血气分析。结果:心源性休克患者中心静脉血较动脉血更早表现出酸中毒,A组的中心静脉血p H值和中心静脉血氧分压相对B组有显著性下降;而A组的动静脉血间p H差值、中心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和动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值比较,相对B组有显著性升高。结论:心源性休克患者单纯检测动脉血血气并不能反映组织内确切的酸碱状态;同时检测动静脉血气分析能更准确更迅速地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变化及细胞内酸碱状态。  相似文献   

5.
呼衰病人动脉化末梢血与动脉血血气分析比较冀虎岗,陈艳雯,李继平,王宏,洪英(内蒙古自治区医院)为了观察动脉血气分析与动脉化血气分析结果间的同异,分析呼衰病人血气变化。我们对28例呼衰病人同步做了动脉血气分析和动脉化末梢血血气分析。1资料来源和方法28...  相似文献   

6.
7.
本文报告了本院近4年来收治的60例60岁以上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并对血气监测的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文章认为在治疗呼吸衰竭过程中,对 pH,PaO_2和 PaCO_2三项指标进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pH 是监测预后的最好指标。pH<7.26时,死亡率明显增高。PaO_2的变化对病情影响较大,严重缺氧可导致重要脏器的不可逆性损害,应尽快予以纠正。治疗初时 PaO_2不宜过高,以维持在50-60mmHg 为宜,PaO_2过高可加重 CO_2潴留。PaCO_2在缺氧纠正后可暂时增高,这是由于减少了缺氧对颈动脉窦的刺激所致,继续治疗后应逐渐下降。缺氧和高碳酸血症最终未能纠正者,预后多不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和动脉血气联合分析在脓毒血症患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脓毒血症患者46例,定时进行中心静脉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相关数据,同时记录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每小时尿量。根据3d后APACHEⅢ评分是否≥80,分为A组(23例)、B组(23例),比较入院时的APACHEⅢ评分,动脉血气,静脉血气。根据治疗过程中是否发生休克,分为C组(17例)、D组(29例),比较休克前一次的动脉和静脉血气。3d后,选择生命体征平稳,疗效较好的患者,设定为E组(16例),比较每个时段的动静脉血氧饱和度,CVP、MAP、尿量变化。结果A,B二组患者入科时,APACHEⅢ评分、动脉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无差异,但静脉血气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A—VpH(动静脉PH值差),A—VPCO2(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休克发生前血气与无休克患者比较,动脉血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A—VpH,A—VPCO2和静咏血气分析各项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E组患者中,随着病情好转,A—VpH,A—VPCO2和静脉氧饱和度比MAP、CVP、每小时尿量等数据更快出现改善(P〈0.05)。结论中心静脉和动脉血气联合分析在脓毒血症患者诊疗中,有早期判断预后,提示休克发生,快速判断疗效等几大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9.
猪原位肝移植静脉转流对血气分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在猪原位肝移植静脉转流对血气分析的影响,我们利用上下腔静脉间的压力差,使下腔静脉回流至颈内静脉,维持循环;观察其对血气变化的影响。材料与方法体重25±1.2kg的雌性幼猪8只,肌注氯胺酮后,以戊巴比妥钠和阿曲库铰诱导并行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潮气量8~10ml/kg。左侧颈动脉切开置管,测定动脉血压,并在无肝前期测定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碱剩余(BE)、细胞外液碱剩余(BEecf)、缓冲碱(BB)、碳酸氢根(HCO3-)、总二氧化碳(TCO2)、标准碳…  相似文献   

10.
11.
三种呼吸模式对创伤后周围循环和血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10例严重的创伤患者行呼吸机治疗,探讨A/C,SIMV和PSV三种模式对周围循环和血气的影响。方法:最初采用A/C模式,逐渐改为SIMV和PSV,每种模式持续120分钟,SIMV频率为A/C的75%,PSV设置在能够达到与A/C相同的呼出气潮气量水平,三种模式氧气浓度均为40%,利用Colin BP308无创心电监护仪和测定中心静脉压并做动脉血气分析获得周围循环和血气参数。结果:与A/C相比,SIMV和PSV有一个降低的PIP,减小的循环阻力,提高的PaO2和SaO2%。结论:与A/C相比,SIMV和PSV对脑内压和周围循环影响小,可增加组织氧摄取率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分娩时脐动脉血气分析的意义。方法选取100例于2011年3~10月在大连市妇产医院住院的单胎足月自然分娩孕妇100例,对50例脐血流异常(S/D>2.5)足月胎儿分娩时行脐动脉血气分析,50例正常(S/D≤2.5)脐血流足月胎儿相同条件血气分析对照,两组均常规行产前胎儿电子监护,产后专人Apgar评分。结果两组中胎儿电子监护异常情况出现率无显著差异(P>0.05),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脐血流异常而Apgar评分正常的新生儿有窒息可能,应结合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气分析来共同评价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异丙酚 芬太尼静脉诱导麻醉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对动脉血气及肺功能的影响,评价该方法的安全性及可操作性。方法选择96例患者采用异丙酚 芬太尼静脉诱导麻醉进行无痛苦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比较检查前、后动脉血气及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检查前与检查4小时后MM EF改变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前与检查24小时后FEV 1、MM EF、FVC改变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前后PaO2、PaCO2、p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阶段的患者检查前后PaO2、PaCO2、p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 芬太尼静脉诱导麻醉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对动脉血气及肺功能没有明显影响,该方法具有安全性及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瓣膜置换术后血气分析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旨在总结瓣膜置换术后病人血气分析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影响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的危险因素,提高瓣膜疾病外科治疗的围术期处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3年6月期间我科连续完成的100例瓣膜置换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年龄12~64岁,体质量31~88 kg,男性40例,女性60例.平均转流时间为(106.58±45.75) min,平均主动脉或上下腔静脉阻断时间(75.11±32.17) 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21.86±20.78) h.体外循环术后动脉血氧氧分压及氧合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肺泡-动脉血氧氧分压差A-aDO2及肺内分流Qs/Qt逐渐增大,而术后肺动态顺应性无明显变化.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与病人术中转流时间、术后心肌酶谱、术后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及术后引流量明显相关.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10例(10.0%),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2例(2.0%),术后早期死亡2例,手术早期死亡率2.0%.结论瓣膜置换术可造成明显的肺损伤,尽管瓣膜置换术后ARDS发生率低,但术后早期低氧血症却较常见.血气监测在瓣膜置换术后的病情与预后判断、治疗指导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气和电解质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患者动脉血气、电解质的变化及其原因。方法80例行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患者,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麻醉。除监测血流动力学外,同时于麻醉前、无肝前期、无肝期30min和60min、移植肝门静脉和腔静脉开放5min和30min、手术结束时监测动脉血气及电解质,其中70例采集门静脉开放后的肝静脉血进行测定。并对血流动力学和代谢紊乱进行纠正。结果手术期间循环系统变化明显,腔静脉阻断期间血压下降、心率增快,门静脉开放后低血压,57例患者需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动脉血pH于无肝期30min开始下降,至术终恢复;二氧化碳分压(OaCO2)于下腔静脉开放后5min平均升高约4~5mmHg(1mm Hg=0.133kPa)。剩余碱(BE)平均值于无肝期下降,开放后个体间差值明显加大,为-13~ 9;血钾开放后5min时个体间波动在2.6~6.1mmol/L;血钙于麻醉后至开放后30min均降低,术终有所恢复。血钠基本保持平稳。开放后肝静脉血严重高钾、高CO2,而钠、钙、pH和BE显著降低。结论 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无肝期前,经适当调控内环境保持相对较稳定,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开放后出现明显循环波动和内环境紊乱,显著低钙、高CO2,而血钾和酸碱平衡变化的个体差异极大。  相似文献   

16.
万旭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3):985-986
目的探讨动脉血气标本采集部位、方法及对患者疼痛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3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55例在桡动脉穿刺采血,观察组155例在肱动脉穿刺采血。观察患者的疼痛反应和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动脉血气标本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患者的主观感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动脉血气标本采集选择肱动脉较桡动脉穿刺成功率高,患者疼痛反应轻,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循环/呼吸衰竭的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8月至2015年4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开展的应用ECMO治疗36例急危重症的循环/呼吸衰竭患者案例,并对其预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转归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应用ECMO的患者总体出院生存率50.0%,其中循环支持33.3%,肺支持50.0%,并发症发生率37.8%;ECMO实施前的动脉血乳酸水平对预后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ECMO是一种有效的循环/呼吸衰竭治疗手段,但其临床实施的难度仍较大,并发症较多;合适的时机把握及有效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办法在降低监护室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缺陷中应用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监护室在品管圈活动前后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各300例(次),成立品管圈管理小组,有序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针对各种缺陷进行改进和处理,分析改进前后的有效性。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血气分析标本中缺陷率(0.33%)显著低于实施前(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73,P〈0.05),标本采集缺陷原因中位居首位的是标本凝固,其次是气泡较多、采集步骤不规范、标本污染、知识匮乏,实施后标本凝固率(0.33%)明显低于实施前(4.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理论知识、熟练操作步骤,显著减少标本凝固、污染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缺陷,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周传正  陈杨 《海南医学》2014,25(4):531-532
目的 探讨急危重患者动脉血钾与静脉血钾浓度的相关性,为临床救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5~12月间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急危重合并血钾异常患者66例,根据血钾值分为两组,低血钾组33例和高血钾组33例,分别经动脉留置针采集抗凝动脉血和常规穿刺静脉采集静脉血测定血钾浓度,比较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及生物参考区间.结果 急危重症患者动脉血钾平均浓度明显低于静脉血钾浓度,两种测定方法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低血钾组生物参考区间为(0.21±0.03) mmol/L.高血钾组生物参考区间为(0.35±0.04) mmol/L.结论 经动脉留置针采集动脉血作床旁血气分析监测急危重症患者血钾具有方便、快捷、可靠的优势,掌握动脉血钾与静脉血钾的生物参考区,对及时诊断急危重症患者钾异常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董敬军  赵海伶  黄穗华 《医学综述》2011,17(10):1597-1599
目的探讨静脉血气分析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检索2000~2010年静脉血气分析方面的文献,统计分析符合标准的文献例数、检测指标、研究方法和结果等资料。结果在所筛选的42篇文献中,关于危重医学、新生儿监测的最多,其他包括呼吸系统疾病、麻醉医学、心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常用的检测指标包括pH、PVO2、SvO2、ERO2等。结论在对休克、脑卒中、新生儿窒息等患者进行诊治时,静脉血气监测弥补了动脉血气分析的不足,对临床治疗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