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对流浪精神病人的管理模式,探讨流浪精神病人的临床护理对策,为今后提高对流浪精神病人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入院的215例流浪精神病人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并对流浪精神病人的管理方式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2年来所救助的流浪精神病人(215例)占同期住院精神病人(5535)的比例为4%,所有病人均受到规范的精神科医疗救助,未出现任何医疗意外及事故。结论:精神病人流浪在街头,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给社会带来许多不安定因素,由于救助的病人无病史和个人资料,背景复杂,精神病的表现各不相同,加大了护理难度,给精神病院增加了新的课题,同时也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精神卫生的工作人员加强对这部分弱势群体的治疗与护理,可以维护社会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
卫雪兴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1):495-496
目的:探讨流浪精神病人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特殊性和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方法:自制病人基本情况调查表,分析我院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期间收治174例流浪精神病人的诊断、治疗等情况。结果:流浪精神病人病情复杂,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均不同于一般社会病人。结论:对流浪精神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均需谨慎,注意详细的体格检查,并应强化法律意识,防范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3.
许俊  朱洪  唐英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7):749-750
目的:探讨流浪精神病人的发病情况和临床特点。方法:对2004-2005年由南京市社会救助站送入我院的流浪精神病人290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流浪精神病人病种多、诊断难、病情重,症状以阴性症状为主,伴随躯体疾病多,疗效相对差,社会危害大。结论:对流浪精神病人应多方协作,加强管理及投入,促进病人康复,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4.
我国流浪精神病人的现状及解决问题的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流浪精神病人现状,探讨解决问题的出路。方法:通过社会调查和文献调研,探讨对流浪精神病人的诊治与救助。结果:对流浪精神病人的救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多个部门联合救助。结论:必须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建立“贫穷和流浪精神病人救助基金”是解决和帮助贫穷、流浪精神病人走出困境的办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流浪精神病人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由哈尔滨市“110”指挥中心指派送入我院的流浪精神病人85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流浪精神病人普遍经济状况差,遭受生活事件较多。病情较重,肇事率较高,入院时以阴性症状为主,总体疗效尚可。结论对流浪精神病人应该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管理,促进病人康复和社会安定。  相似文献   

6.
杜全新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3):548-550
目的:对比研究流浪乞讨精神病人与一般住院精神病人临床特点、躯体情况、实验室检查、疗效、用药及消耗有何异同点,探讨此类病人的最好解决方式。方法:使用自制量表对2004年3月-2006年2月83名流浪乞讨精神病人与一般住院精神病人76例对比分析,使用U检验及T检验。结果:流浪乞讨精神病人临床表现以行为障碍为主(占73.5%),42.2%伴有皮肤软组织的损伤,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钾离子、肝肾功能、心肌酶的明显改变。治疗效果不理想,平均消耗明显增高。结论:此类病人躯体状况差,疗效不满意,并且政府投入很大。所以如何合理解决将是我们要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流浪乞讨精神病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HBsAg。结果:对2007年~2011年流浪乞讨精神病人HBsAg阳性统计,阳性率无明显变化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视和加强流浪乞讨精神病人入院时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管理。  相似文献   

8.
流浪精神病人护理风险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分析流浪精神病人的特点及其存在护理风险的原因,为改进护理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分析近几年流浪精神病人护理缺陷和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回顾相关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效果。结果: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慎独精神,增强了识别流浪精神病人护理风险的能力,规范了护理行为,使流浪精神病人的护理缺陷和医疗纠纷逐渐减少,提高了流浪精神病人的回归社会率。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是回避护理风险,减少流浪精神病人护理缺陷和医疗纠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流浪精神病人肇事肇祸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30El收住院的流浪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统计一般人口学资料,精神疾病诊断及症状学诊断,肇事肇祸发生及危险性等级评估。结果:流浪精神病人肇事肇祸患者为文化程度低,未婚或离异,农民或无职业的青壮年为主,以精神分裂症者为多,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旅途精神障碍占一定比例,肇事肇祸多在精神症状指引下,无自知力时发生,肇事肇祸行为多为伤人毁物及扰乱交通安全,危险行为为高风险接近50%。结论:管理好重性精神病人,减少流浪率,减少流浪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事件发生,对维护社会和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孙远  罗炳华  刘成华  黄群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0):407-407,403,408
目的:了解贵阳市住院城市流浪精神病人的管理现状,探索流浪精神病人的管理办法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1996年6月~2006年8月入院的l078例流浪精神病人进行回顾性一般情况调查,统计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人来源、入住原因、合并躯体疾病、诊断、出院方式等,采用CCMD-Ⅲ诊断标准,并对城市流浪精神病人的管理方式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住院流浪精神病人(1078例),占lO年来住院患者的比例为8.84%,其中男性(550例)稍高于女性(528例),平均年龄为37.7岁,由公安送入者占95%,救助站送入者占5%。入院原因依次为流浪街头、行为紊乱、伤人毁物、赤身裸体等。1078例经治疗1~2周后出院,出院方式几乎均为送交送入单位。所有病人中,合并躯体性疾病158例(占14.7%),诊断精神分裂症居多(718例,占67%),其次为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心境障碍、应激障碍、癫痫等(360例,占33%)。所有病例均受到规范化培训的精神专科医疗救助,未出现任何医疗意外事故,并且探索出了对流浪精神病人的管理模式。由于多种原因,不少精神病人流浪街头,严重影响正常社会秩序及城市容貌,不但给社会带来很多不安定因素,而且给本人、家庭、社会造成严重负担。在流浪精神病人救助过程中,遇到医疗、法律、社会、经济方面的诸多问题,有些问题在现行法规中难以找到解决依据。结论:加强对这些弱势群体管理,需政府、公安、司法、财政等多系统、多部门协同解决,这也是维护社会稳定,造福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示精神卫生立法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秦丽 《中国民康医学》2012,(20):2529+2554
目的:探讨流浪精神病患者临床特点和现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以利于流浪精神病患者早日回归社会。方法:对近年来收治的流浪精神病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分析,归纳其特点。结果:流浪精神病患者病史不清,生活自理能力差,常伴有躯体疾病,抵触情绪强烈,治疗依从性差。结论:根据流浪精神病患者的病情特点,提出相应的护理问题并给予及时、正确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流浪精神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早控制精神症状及躯体疾病,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窦忠运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2):1429-1431
目的:了解流浪精神病患者的入院状况,为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救助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对1 235例入院流浪精神病患者数量、性别、民族、诊断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流浪精神病患者具有区域、民族、性别、诊断等特点,且呈现季节性高峰等。结论:加大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救助,是社会、政府、医疗机构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我院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精神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一日法,以2011年3月26日为时间节点,对住我院324例流浪精神病患者(男性181例,女性143例)的治疗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①未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者16.7%;单一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者55.2%,以利培酮最常用(28.4%);联用两种抗精神病药物者27.8%,以利培酮联用氯丙嗪最常用(10.8%);联用3种抗精神病药物者0.3%。②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排在前3位的是:利培酮,氯丙嗪,舒必利,无重大剂量用药者。③使用苯二氮类药物者9.3%,使用情感稳定剂者9.6%,使用抗抑郁药者0.9%。结论:本调查提示目前我院流浪精神病患者精神药物的使用情况比较规范合理,氯丙嗪等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率仍较高,与相关经费投入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城市流浪女性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某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收治病区收治的147例女性精神病患者人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户籍、入院方式、入院原因、精神疾病及躯体疾病诊断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7例女患者年龄16~68岁,平均(29.95±10.67)岁;已查明户籍患者中农村户籍占9...  相似文献   

15.
流浪救助与慢性精神病患者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流浪救助与一般慢性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对102例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和70例慢性精神病患者用自制的调查表进行临床对照分析。结果: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年龄较低,以来自外省及本省农村者居多,文化程度以小学以下为主,已婚率较高,而离婚率较低。病程短,住院时间短,入院时精神异常主要表现为行为异常及认知功能低下,诊断以待分类的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与少年期精神障碍为主。治疗上主要以单用新型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为主。而疗效以好转和无效者居多。伴发躯体疾病主要以皮肤软组织损伤、感染、传染性疾病、骨折较多,而在脂肪肝、胆结石、胆囊炎、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方面则较少。结论: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与慢性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有显著差异,他们是一特殊的精神障碍群体,需要采取综合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精神病患者婚育情况,正确引导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树立正确的婚姻生育观。方法:对重庆市綦江区精神卫生中心近3年来收治的精神病患者的婚姻生育情况进行归类、统计分析。结果:重庆市綦江区精神卫生中心3年共收治精神病患者1 987例,男性1 341例,女性646例;已婚1 647例,有生育史者1 597例,共生育子女2 846人,其中病后生育子女者987例,病前生育子女者610例;一级亲属有类似病史268例,二级亲属212例。结论:綦江区处于渝南黔北结合部,地处山区,婚育观念较为传统,优生优育观念淡薄,精神疾病患者高风险生育比例较大,应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拟手术治疗的耳鼻喉疾病患者伴发抑郁症的情况,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运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调查156例患耳鼻喉疾病拟手术患者伴发抑郁症的情况,依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罹患疾病的性质,拟手术的规模大小等因素进行分组研究,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40.4%的耳鼻喉疾病患者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伴发中、重度抑郁症者占14.74%;女性患者,大学或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患者,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患者,罹惠肿瘤性疾病的患者伴发抑郁症的比例较高;手术规模、患者是否明确进一步治疗的方案则不影响是否合并抑郁症。结论:耳鼻喉疾病拟手术患者伴发抑郁症的比例较高,性别、文化程度、疾病性质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市民政系统医院住院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精神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一日法,以2012年12月20日为时间点,用自制调查表,对我院全部在院的256例流浪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住院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精神药物的使用频度以氯氮平居首位(38.29%),其次为氯丙嗪(27.03%),舒必利(16.66%)。以单一用药为主,日均剂量偏低。结论:由于经费及受济困药品目录的影响,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有限。  相似文献   

19.
甲亢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庞红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3):1417-1418
目的:调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克森个性问卷(EPQ)及生活事件量表(LES),对50例甲亢患者进行测定并与50例正常组对照比较。结果:SCL-90除人际敏感、精神病性因子外,其它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PQ神经质(N)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LES负性刺激量、总刺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亢患者具有神经质个性,经历的应激生活事件较多,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