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比较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代谢综合征(MS)的临床特征差异并探讨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共1 107人,分为单纯代谢综合征组(MS组),单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NAFLD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组(MN组)及无MS及NAFLD组(对照组).所有个体均检测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血脂、肝脏B超.脂肪肝诊断标准依据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会建议标准,代谢综合征使用国际糖尿病联盟(IDF 2005)建议标准.结果 MS、NAFLD及MN组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病的患病率及服用阿司匹林的人数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MS组血压、腰围、腰臀比及TG均显著高于NAFLD组(P<0.05或P<0.01).MN组BMI、TC及TG显著高于MS组(P<0.05或P<0.01),血压、BMI、腰围、腰臀比、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TG均显著高于NAFLD组(P<0.05或P<0.01).腰围、ALT及TG为3组共同的独立危险因素(OR波动于 1.03~1.81,P<0.01),而BMI为 NAFLD及MN的共同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25及1.34,P<0.01),收缩压、空腹血糖及LDL-C为MS及MN两组的共同独立危险因素(OR波动于 1.02~1.74,P<0.01).结论 NAFLD与MS代谢异常组成成分(如腹型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及程度类似,而两者合并存在时代谢异常程度更明显,严重的腹型肥胖及TG升高为人群同时患MS及NAFLD的最强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腹型肥胖内脏脂肪定量检测的评估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临床常用体脂检测方法与内脏脂肪型肥胖(VFO)诊断切点的相关性,及其在判断腹型肥胖类型中的价值.方法 4301例研究对象,其中659例接受了CT、生物电阻抗(体脂仪)和B超3项检查.以CT检查确定的腹内脂肪面积(VA)≥100 cm2作为判断VFO的诊断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别分析简易体脂参数(腰围、体重指数、腰臀比),体脂仪参数(全身脂肪含量、全身脂肪重量),超声测值(腹壁脂肪厚度、腹内脂肪厚度)判断VFO的切点及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1)腰围、脂肪重量、体重指数、腹内脂肪厚度、全身脂肪含量、腰臀比诊断VFO均有较高准确性(ROC曲线下面积为0.718~0.837),其中腰围判断VFO的诊断效率最好.(2)判断VFO的最佳切点及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在男性和女性分别是:腰围为89.5、85.5 cm;体重指数为25、26 kg/m2;腰臀比为0.97、0.95;全身脂肪含量为29%、38%;全身脂肪重量为18.6、20.4 kg;腹内脂肪厚度为38.5、34.7 mm.结论 简易体脂参数、体脂仪、超声可用于临床定量评估内脏脂肪变化.在确定腰围的前提下,结合超声或体脂仪参数可进一步判断腹型肥胖的类型.  相似文献   

3.
李碧汐  吉彤  张亚欣  刘盼  宋雨  李耘  马丽娜 《北京医学》2021,43(4):296-299,303
目的 探讨内脏脂肪型肥胖(visceral fat obesity,VFO)对中老年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老年医学科收治的192例患者,采集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内脏脂肪面积(estimated visceral fat area,eVFA)及认知功能检查结果,根据是否合并VFO分为VFO组(134例)和非VFO组(58例),研究VFO对中老年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结果 与非VFO组比较,VFO组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冠心病等患病率以及BMI、SBP、DBP、空腹血糖、血清尿酸、SCr等均明显高于非VF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总分、HDL-C均明显低于VF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VFA为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OR = 0.988,95%CI:0.981~0.996,P = 0.002).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认知功能与eVFA呈负相关(r =-0.144,P<0.001).结论 中老年患者合并VFO会明显降低认知功能.认知功能与eVFA具有相关性,且eVFA为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腹型肥胖与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青少年腹型肥胖与血压、血糖、血脂、胰岛素及尿酸的关系. 方法:测定174名高中生的体质指数(BMI)、腰围、腰臀比、血压、血脂等指标,根据BMI及腰围分为3组:非肥胖组、非腹型肥胖组、腹型肥胖组.分析3组血压、血糖、血脂、胰岛素、尿酸的差异及与BMI、腰围的相关性. 结果:与非肥胖组相比,非腹型肥胖、腹型肥胖组血压、血脂[除总胆固醇(TC)外]、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尿酸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腹型肥胖组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显著增高,非腹型肥胖组血糖无显著增高;与非腹型肥胖组相比,腹型肥胖组血压、2hPG、空腹胰岛素、HOMA-IR、三酰甘油(TG)均有显著增高(P<0.01).BMI、腰围与血压、血糖、FINS、血脂(除TC外)、尿酸呈直线相关性,WC与血脂(除TC外)、FPG、尿酸的相关性高于BMI,与2hPG、FINS、血压的相关性低于BMI. 结论:青少年腹型肥胖比非腹型肥胖具有更高的代谢综合征(MS)危险性,青少年腹部脂肪分布较BMI与血脂(除TC外)、FPG、尿酸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肥胖性高血压患者并发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732例肥胖性高血压患者住院期间经腹部超声检查和采集病史筛查NAFLD,观察其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结果肥胖性高血压患者并发NAFLD的患病率为40.3%(295/732)。NAFLD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及血清总胆固醇、血尿酸、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均高于非NAFL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和总胆固醇水平是肥胖性高血压患者NAFLD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肥胖性高血压并发NAFLD患者与MS等多代谢异常密切相关,冠心病是其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不同肥胖指标与老年高尿酸血症的关系.方法 纳入949例住院患者,年龄(65.4±4.6)岁,其中男性402例,女性547例,测定其血尿酸及各项肥胖指标(腰围、体质指数、腰臀比)、代谢指标.结果 本组老年患者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16.6%,男性(27.6%)显著高于女性(8.6%).以腰围或体质指数为肥胖指标,不管男性还是女性肥胖组血尿酸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0.05),以腰臀比为指标,仅男性肥胖组血尿酸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0.006).血甘油三酯[ OR:1.539(1.247,1.900)]和血肌酐水平[OR:1.022(1.003,1.042)]是女性患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腰围[ OR:1.044(1.013,1.076)]、血甘油三酯[OR:1.376(1.117,1.695)]和血肌酐[OR:1.028( 1.013,1.043)]是男性患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不同肥胖指标对老年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存在明显性别差异;腰围是老年男性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PCOS患者及其中16例合并M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血脂代谢,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空腹胰岛素和稳态评估法评估糖代谢和胰岛素抵抗.对腰围大于80 cm的PCOS患者划分MS组和非MS组进行患者各指标的差异性统计学分析.结果 113例PCOS患者14.16%诊断MS,26.55%是肥胖,56.64%胰岛素抵抗.MS患者均有胰岛素抵抗和肥胖.MS组PCOS患者病程时间长.腰围、体质量指数、空腹胰岛素、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糖、甘油三酯高于非MS组,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胰岛素抵抗的肥胖型PCOS患者是患MS的高危人群,对其早诊断和早治疗有助防止MS等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乔旭霞 《重庆医学》2011,40(11):1090-1092
目的探讨不同肥胖类型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将351例NAFLD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再根据腰围、体质量指数分别分为腹型肥胖、非腹型肥胖亚组、体质量正常、超体质量、肥胖亚组,比较不同亚组间血糖、血脂谱、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肝酶谱的差别。结果在非糖尿病组,腹型肥胖者2 h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显著高于非腹型肥胖者(P<0.05);肥胖和超体质量者2 h血糖、空腹胰岛素、三酰甘油、ALT显著高于体质量正常者(P<0.05)。在糖尿病组,腹型肥胖者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高于非腹型肥胖者(P<0.05),肥胖者空腹血糖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高于超体质量者和体质量正常者(P<0.05)。结论不同肥胖类型对NAFLD患者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力翔 《医学综述》2013,19(14):2511-2513
肥胖的患病率在逐年升高,根据体内脂肪堆积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腹型肥胖和周围型肥胖。研究发现,腹型肥胖者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要高于周围型肥胖者。人体的内脏脂肪拥有更丰富的血流和神经分布,具有更高的细胞代谢活性,而且对人体激素的反应更敏感,输出更多的脂肪因子和游离脂肪酸,导致其与代谢疾病的发病风险关联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及代谢综合征人群臂围、腰臂比与腹型肥胖及其他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初诊或未经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40例,以臂围28.8 cm为切点将所有入选对象分为A组(臂围≥28.8 cm)238例和B组(臂围<28.8 cm)302例;再将所有患者分为代谢综合征组236例与非代谢综合征组304例,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腰身比、收缩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肌酐(SCr)、血清尿酸(UA)、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血红蛋白(Hb)均高于B组(均P<0.05),年龄、脉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低于B组(均P<0.05)。代谢综合征组患者的腰臂比、BMI、腰围、腰身比、臂围及AIT、UA、TG、TC、FPG等代谢指标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均P<0.05),而HDL—C低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人群臂围与腰围、腰臂比与腰围均呈正相关(r=0.688、0.703,P均<0.01)。代谢综合征患者臂嗣与腰围、腰臂比与腰围亦呈正相关(r=0.683,r=0.706,均P<0.01)。以腹型肥胖为因变量经多因素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臂嗣、高腰臂比、ALT、TG是腹型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13.35871.422、8.92571.422、8.92549.715、1.00449.715、1.0041.051、1.0981.051、1.0981.604。腰臂比、臂围作为诊断腹型肥胖的标准,其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7(P<0.01)。结论臂围、腰臂比与腰围呈正相关,与诊室收缩压及ALT、SCr、UA、TG、FPG等生化指标及代谢综合征组分密切相关。臂围、腰臂比可能成为新的评价腹型肥胖程度的简易指标。  相似文献   

11.
冯绍明 《海南医学》2012,23(12):21-22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调查11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代谢综合征发病情况,并根据有无代谢综合征发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腹围、体重指数、空腹血糖及血脂指标。结果 112例高血压患者中符合代谢综合征诊断者共53例,检出率为47.32%。MS发病年龄主要集中于45~64岁,且女性腹型肥胖率及低HDL-C血症患者明显多于男性(P<0.05),而男性FPG升高患者明显多于女性(P<0.05)。MS组平均年龄、腹围、体重指数、肥胖率、血脂指标TG、TC、HDL-C及FPG均较非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MS发病率相对较高,MS发病主要与患者年龄、腹围、体重指数、空腹血糖及血脂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超声测量内脏脂肪,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324例研究对象(16~84岁),分析超声测量脂肪值与腰围、腰臀比、体重指数(BMI)及体脂含量之间的相关性,以超声测量腹部脂肪厚度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比较两组之间血压、血脂、HOMA指数等指标。结果 超声测量腹部脂肪厚度与BMI和腰围有显著相关性(P〈0.001),肥胖组空腹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降低。此外,肥胖组男性舒张压较高,而女性甘油三酯水平、HOMA指数显著升高。结论 B超可作为定量检测腹内脂肪可靠的、实用的方法,腹内脂肪增加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庆市12~18岁青少年学生超重、肥胖情况及代谢综合征(MS)流行情况,为预防青少年肥胖及MS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重庆市699名12~18岁青少年学生,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和血压,并检测血脂和血糖。按照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推荐超重、肥胖体质指数(BMI)分类标准和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Ⅲ(NCEPⅢ)修订的儿童青少年MS诊断标准,观察不同体质量组MS及其相关症状流行情况。结果本组学生中,正常体质量组635例,超重组52例,肥胖组12例。除总胆固醇(TC)在不同体质量组学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腰围、血压、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数在不同体质量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及肥胖组学生的腰围、血压及TG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体质量组(P<0.05),HDL-C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体质量组(P<0.05);且肥胖组学生腰围及TG水平又显著高于超重组(P<0.05)。除FPG、TG水平异常检出率在不同体质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MS及其各组分异常检出率在不同体质量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和肥胖组MS组分2项异常率显著高于正常体质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组分≥3项异常率组间排序为肥胖组>超重组>正常体质量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重和肥胖青少年较正常体质量青少年存在明显的血压、血脂和血糖异常等MS表现,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减少MS的发生应引起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腹内脂肪面积切点与代谢综合征临床检出率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Chen J  Tian ZQ  Zhang WG  Chen JH  Yan ZC  Ni YX  Zhong J  Jin J  Zhao ZG  Mu H  Zhu ZM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0):2110-2113
目的探讨估测代谢综合征(MS)的腹内脂肪面积(VA)的切点,以及VA与代谢综合征检出率的关系。方法应用螺旋CT检测了564例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和高血压病病人的腹内脂肪面积;分别应用ROC工作曲线和四分位法分析估测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VA临界点和该临界点所对应的简易体脂参数包括,体重指数(BMI)、腹围(WC)和腰臀比(WHR),以及不同VA面积下的代谢综合征的检出率。结果(1)女性病人出现血脂紊乱、腹型肥胖和代谢综合征时VA集中在70~72cm。之间,而男性病人出现以上代谢紊乱时VA多在91~107cm^2之间,未找到高血糖和高血压相应的VA切点。(2)罹患代谢紊乱时,女性腹围在82~84cm之间,BMI在24~25kg/m^2之间;男性腹围在89cm左右,BMI在25kg/m^2左右。(3)男性VA在70cm^2、71~101cm^2、102~133cm^2、≥134cm^2时代谢综合征检出率分别为16.9%、49.4%、72.7%和87.5%,VA≥70cm^2时代谢综合征检出率显著增高(P〈0.01);女性VA在〈55cm^2、55~84cm^2、85~104cm^2、≥105cm^2时代谢综合征检出率分别为7.7%、44.0%、67.2%和87.5%,VA≥55cm^2时代谢综合征检出率显著增高(P〈0.01)。结论代谢综合征病人腹内脂肪的堆积有性别差异;在临界超重或超重阶段,即已出现腹内脂肪堆积及各种代谢紊乱的聚集;随着腹内脂肪含量的增加,代谢综合征的临床检出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5.
中国肥胖人群体脂分布特点及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中国肥胖人群体脂分布特点及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横断面研究,体脂分布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对309例志愿受试者在腰椎4~5间隙水平进行腹壁皮下脂肪面积(SA)及腹腔内脏器脂肪面积(VA)的测量,并计算VA与SA的比值(VSR),同时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体质量(W)、身高(H),并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 ①无论男女,其VSR均高于欧美肥胖人群;内脏型肥胖(VFO)的年龄、TG及LDL-c均显著的高于腹壁皮下型肥胖(SFO);在男性,VFO的TC、UA高于SFO。②以VSR在男女两组配对分析,发现男性UA、TG水平均高于女性受试者。③偏相关分析,在校正年龄和BMI后,无论男女,VSR与TG、LDL-c呈正相关,SA与LDL-c呈负相关;在男性,VA与SBP呈正相关,SA与TG呈负相关;在女性,VA与TG、LDL-c呈正相关,SA与LDL-c负相关,与HDL-c、UA呈正相关。④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男性受试者,SA、VA和VSR分别是TG和LDL-c、SBP以及TC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女性受试者,BMI和SA是影响SBP、UA和HDL-c的重要因素,VSR是TG、LDL-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中国肥胖人群,体脂分布以中心性肥胖为特点;其心血管危险因素不仅与全身性肥胖有关,更与体脂分布(腹型肥胖)有关;全身性肥胖或腹型肥胖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脑力劳动者脂肪肝的发生情况,探讨该人群脂肪肝与高血脂、体重指数(BMI)、腹型肥胖的相关性。方法:整群选取2010年8月在我院体检的脑力劳动者1 244名,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WC)、臀围,并进行肝脏B型超声检查和血脂、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糖的测定。结果:(1)脂肪肝总检出率为32.1%,男性肥胖、超重、体重正常组脂肪肝检出率分别为86.3%、51.7%和17.3%;女性肥胖、超重、体重正常组脂肪肝检出率分别为56.5%、44.2%、4.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脂肪肝组WC、腰臀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ALT水平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脂肪肝检出率与血脂成分有关,混合型高脂血症组的检出率>单纯性高TG组>单纯性高T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同一体重指数分组中腹型肥胖脂肪肝检出率高于非腹型肥胖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的发生与体重指数、血脂呈正相关;甘油三酯与脂肪肝的发生密切相关,腹型肥胖者发生脂肪肝的危险性显著高于正常腰臀比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北京市中学生不同腰围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状的关系,为我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腰围标准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市1427名13~18岁中学生,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糖。结合中国儿童青少年腰围正常值P75和P90,将对象分为3组。依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超重肥胖筛查标准和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代谢综合征标准,分析不同腰围组BMI超重肥胖情况,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状关系。结果:高腰围水平组与低腰围水平组相比,代谢综合征各相关性状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值降低,其余各指标均值均增加。除血糖和女生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外,各性状在不同腰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腰围水平组代谢综合征各组分除高血糖和女生高甘油三酯血症外发生率均显著增加,各组分聚集性也显著增加。不同腰围水平组与基于BMI的超重、肥胖筛查标准有较好相关性。结论:P75和P90的腰围分组能较好地指示代谢综合征各组分,提示心血管危险的增加。  相似文献   

18.
肥胖与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对照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肥胖与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在生殖内分泌、糖脂代谢方面的差异。方法筛选PCOS患者60例,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测定各项血清学指标。结果肥胖组血睾酮(T)水平高于非肥胖组,黄体生成素(LH)、LH/卵泡刺激素(FSH)及雌二醇/睾酮(E2/T)均低于非肥胖组(P<0.05);肥胖组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于非肥胖组,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于非肥胖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1)肥胖型较非肥胖型PCOS患者存在尤为严重的内分泌代谢紊乱;(2)肥胖型PCOS主要表现为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而非肥胖型则以促黄体生成素升高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肥胖对子宫内膜的影响及肥胖患者内分泌改变对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将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分为肥胖组与非肥胖,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子宫内膜病理检查的结果及肥胖患者内分泌改变对子宫内膜的影响。结果:肥胖组非正常子宫内膜(包括子宫内膜增生及癌变)高于非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组雌激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促性腺激素(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肥胖组HOMA-IR明显高于非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肥胖与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癌有明显的相关性,肥胖患者的高雌激素、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是影响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的重要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及早发现并给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