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肝豆状核变性10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肝豆状核变性误诊经验,提高肝豆状核变性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0例肝豆状核变性误诊的原因。结果以肝病为首发症状4例,神经系统为首发症状3例,以溶血性贫血、肾病症状及骨骼症状为首发症状各1例。血清铜兰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角膜发现K-F环。结论对原因不明的肝病,进行性锥体外系症状而原因不明者,或原因不明的急慢性溶血者,应及早做血清铜兰蛋白和角膜K-F检查。  相似文献   

2.
儿童肝豆状核变性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儿童肝豆状核变性的常见临床表现,以减少误诊.方法 对67例儿童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性别、年龄、首发症状及误诊病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以肝损害首发者最为常见,占70.15%,以肝损害同时伴有溶血性贫血首发者次之,占22.39%,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者相对少见,占7.46%.误诊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者居多,少数误诊为肾炎、血液病.结论 儿童肝豆状核变性首发症状各异,临床表现多样,临床医生应加深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认识,遇到不明原因的转氨酶升高、青少年期肝硬化、急性肝功能衰竭、溶血性贫血合并肝损害,应考虑肝豆状核变性的可能 ,及早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骨矿物质含量的变化。方法对23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进行临床特点分析并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肝豆状核变性患者(WD组)和30例与其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正常健康者(对照组)的全身、L2-4、左股骨颈、左大粗隆、左髋关节骨矿物质密度(BMD)。结果该病误诊率高,82.60%(19/23)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存在骨矿含量异常,其中骨量减少的发生率为43.48%(10/23),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39.13%(9/23)。结论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被误诊,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或多或少地存在骨关节的潜在损害,骨密度检查被看作一个潜在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WD)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WD的家族性遗传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特殊检查、首次误诊情况;结果:WD以累及肝、脑为主的多系统损害症状为其临床特征,儿童期多以肝脏损害为主起病,多为症状前期型,23.08%有明确的家族史;首次误诊率高达76.92%,尤其是以少见脏器损害为首发症状者甚。结论:重视对先证者的家族筛查工作,对幼儿期不明原因的肝酶异常者,儿童期或青少年期出现不明原因的锥体外系、精神症状者,高度警惕本病,可减少误诊,早期确诊。  相似文献   

5.
肝豆状核变性首发症状与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肝豆状核变性的首发症状与误诊原因。方法 :对 16例肝豆状核变性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16例患儿首发肝症状 9例 ,肾症状 3例 ,溶血性贫血 3例 ,脑症状 1例。常被误诊为肝炎、肝硬化、肾炎、肾功能不全、溶血性贫血、脑炎等。结论 :本病易被误诊误治 ,早期诊断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铜代谢障碍引起的家族性进行性疾病,对以肝脏为首发症状者,极易被误诊。本文病例初诊为病毒性肝炎,经特异检查后确诊为肝豆状核变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5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中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与以肝损害为首发症状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的发病年龄(18.94±8.87)岁、K-F环阳性率、疗效,明显高于以肝损害为首发症状者(均P〈0.01)。发病年龄≤18岁29例(64.496),明显多于〉18岁的例数(P〈0.01)。结论肝豆状核变性多见于≤18岁,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者的发病年龄晚、K-F环阳性率高、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肝豆状核变性的首发症状及临床表现。方法 对1994年-2000年间住院的42例肝豆状核变性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以肝病为首发症状24例(57.1%),以神经精神症状为首发10例(23.8%),角膜K-F环阳性38例(90.5%),其他临床表现有骨关节症状、溶血、血尿、血小板减少。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铜沉积于哪一个组织,即引起相应组织的病变。  相似文献   

9.
肝豆状核变性的首发症状与误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肝豆状核变性的首发症状对诊断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1991年10月至2001年10月7例患资料,并作相关分析。结果:以神经、精神症状首发易早期确诊,而以肝功能损害、贫血为首发症状,误诊率高(72%),确诊时间长(50天)。结论;肝豆状核变性作为一种少见病,病变累及多脏器,临床表现各异,辅助检查无唯一确诊指标,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为临床医师第一要素。  相似文献   

10.
郭予雄  林晓源  翟琼香 《广东医学》2005,26(9):1233-1234
目的分析儿童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和特点,加深认识,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对近13年于我院初次住院确诊的18例儿童肝豆状核变性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年龄6~15岁,至我院初诊病程为1个月至7年不等,男女比例相当,临床表现多样,入院前分别在其他医院长期误诊,无一例在出现首发症状后能得到正确诊断。误诊病种很多,最常见为:溶血性贫血,肝炎、肝硬化腹水,肝吸虫病,锥体外系或癫痫、病毒性脑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泌尿系疾病等。结论本病临床少见,病症表现复杂多样,主要以肝病,溶血性贫血、神经症状居多,容易被长期误诊或诊断不明,加深对本病的认识,对可疑病例或具有误诊疾病症状的患儿常规行角膜K-F环,铜代谢检查(血清铜,血清铜蓝白,24h尿铜定量),头颅CT或MRI,有条件者行肝穿刺组织检查等,有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WD)的临床,以提高该病早期确诊率。方法:回顾1989-2000年本院92例W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结果:(1)该病总误诊率较高,92例中有41例首诊误诊,以肾与骨关节损害为主要表现者相对误诊率更高;(2)误诊率随时间推移而降低;(3)不同年龄段的误诊率无显著差异。结论:WD早期诊断困难,近年来该病首诊确诊率有所提高,但误诊率仍高,误诊率与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12.
赵善良  徐慧敏 《河北医学》2004,10(2):132-134
目的:分析肺结核误诊为肺部其他疾病的原因及确诊方法。方法:收集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肺结核误诊为肺部其他疾病的病例64例,其中男41例,女23例,年龄16~67岁,平均年龄为43.9岁,对上述病例的误诊原因及确诊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误诊为肺炎22例,误诊为肺癌26例,误诊为支气管扩张6例,误诊为败血症2例,误诊为伤寒1例,误诊为急性病毒性肝炎1例,误诊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1例,误诊为慢性肺脓疡5例。上述病例的确诊方法:痰内或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液中找到抗酸杆菌20例,PPD强阳性、抗结核治疗获得疗效确诊5例.试验性抗结核治疗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确诊9例,手术病理证实14例,经皮肺穿刺确诊9例,经动态观察确诊7例.结论:肺结核的临床诊断要结合临床病史、X线检查、痰抗酸杆菌的检查及PPD试验、结核抗体、经皮肺穿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必要时可手术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儿童阑尾炎误诊原因,降低儿童阑尾炎的误诊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及阑尾炎误诊的发生。方法:回顾本院近6年收治的237例急性阑尾炎患儿中14例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对病史、体征、相关检查结果、手术所见进行回顾性统计研究,分析误诊原因。结果:入院诊断为阑尾炎很快即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3例、经手术治疗证实为其他疾病6例;入院诊断为其他疾病经过治疗无好转从而行必要的探查手术证实为阑尾炎4例;新生儿疾病经辨证治疗诊断为阑尾炎1例。结论: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症状特点缺乏足够的认识,腹部体征的掌握不准确及过多依赖辅助检查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患儿的诊断及康复护理方法。方法分析58例肝豆状核变性患儿的诊断及康复护理情况。结果58例肝豆状核变性患儿院外初次就医时误诊26例,误诊率为44.9%。入院后经过正确的治疗及细致的康复护理,有55例好转出院,3例病情较重的患儿,自动放弃治疗。结论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正确的药物及饮食治疗,科学的护理是患儿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茎突综合征误诊误治原因,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14例茎突综合征的病程、误诊疾病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114例患者首诊均被诊断为其他疾病。诊断为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舌咽神经痛77例,占总数比例为67.5%,该组病例病程相对较短,为1~6个月,中位病程为2.5个月,茎突部分截短手术有效率高,为87.0%。诊断为焦虑症、更年期综合征、神经官能症14例,该组病例病程相对较长,中位病程分别为7、2、8年,手术治疗有效率较低,为50.0%。结论茎突综合征临床症状具有多样性、与其他疾病交叉的特点,了解掌握此病特点有助于确诊,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有助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IgA肾病临床特征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IgA肾病的临床特征和误诊原因,以提高临床医生对IgA肾病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6月我科经肾穿活检确诊的86例IgA肾病临床资料。结果258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IrA肾病86例(33、33%),其中30例(34、88%)被误诊为其它肾脏疾病。结论IgA肾病临床表现多样,容易被误诊。肾脏免疫病理检查可准确诊断IgA肾病,是避免误诊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误诊的原因,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对80例误诊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从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方面进行总结、统计.结果 80例误诊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收住耳鼻喉科20例,普外科19例,消化内科8例,呼吸科5例,脑外3例,胸外3例,泌尿外2例,骨科1例,因肿块到门诊外科就诊4例,首次发病到血液科就诊的仅15例,占19%.结论 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易被误诊为其他常见病,多数确诊时已属Ⅲ、Ⅳ期.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7):95-98+封三
目的 通过对与强直性脊柱炎(AS)误诊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了解AS误诊情况,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研究1989—2020年收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与AS误诊相关的文献,分析AS误诊的特征以及容易误诊的疾病类型。结果 ①初步筛选出与AS误诊相关的文献216篇,误诊病例数为7503例。有164篇文献是AS误诊为其他疾病,误诊病例共7328例;有53篇文献是其他疾病误诊为AS,误诊病例共175例。部分患者在就诊时被多次误诊。②1989年首篇关于AS误诊的病例被报道,2006年达到误诊病例高峰期;在AS的误诊病例中,“AS误诊为其他疾病”的病例相对较多;“其他疾病误诊为AS”的病例相对较少。③在诊断过程中,容易与AS相混淆的是“风湿性关节炎”,其次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等疾病。结论 容易与AS相混淆的疾病种类繁多。病因不清,发病隐匿,诊断标准欠完善,缺乏比较敏感、能反映早期病变的诊断技术,临床医生对AS认识不足等是该病容易误诊的重要原因。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临床医生需要提高诊疗水平,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运用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多种方式综合分析、深入诊断,与其他多种疾病相鉴别,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的误诊原因,提高异位妊娠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误诊的39例异位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异位妊娠中34例误诊为其他疾病,占87.2%,5例其他疾病误诊为异位妊娠,占12.8%。结论:仔细追问病史,对可疑患者借助于有关异位妊娠的辅助检查方法,可以降低异位妊娠误诊率。  相似文献   

20.
张全峰  陈东 《四川医学》2014,(4):455-456
目的:探讨以肺外症状为首发的肺癌临床特点,提高肺癌临床诊疗水平,减少其误诊和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80例肺癌患者资料,分析本组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结果本组80例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肺癌患者,有35例首次诊断为其它疾病,误诊率达43.75%,其中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10例,颅内肿瘤6例,原发性肝癌3例,腰椎疾病2例,静脉血栓形成4例,骨肿瘤5例等。结论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的肺癌易误诊为其他系统疾病,导致治疗延误,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