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清代闽籍御医力钧是清末民初杰出的医学家和学者,有着独特的学术思想.力钧临证,重视气血,以益气行血补血为大旨,强调血脉的充实与畅通;重视伤寒、温病,善用经方,擅长治疗疫证,曾与郭永淦合著<伤寒论问答>;虚心学习西医,比较中西医理论异同,倡导中西汇通,著有<日本医学调查记>、<足利藏书记>,并取校柯为良译著<全体阐微>,撰写<内经难经经释>及<骨论>.  相似文献   

2.
清代闽籍御医力钧是清末民初杰出的医学家和学者,有着独特的学术思想.力钧临证,重视气血,以益气行血补血为大旨,强调血脉的充实与畅通;重视伤寒、温病,善用经方,擅长治疗疫证,曾与郭永淦合著<伤寒论问答>;虚心学习西医,比较中西医理论异同,倡导中西汇通,著有<日本医学调查记>、<足利藏书记>,并取校柯为良译著<全体阐微>,撰写<内经难经经释>及<骨论>.  相似文献   

3.
钱雷,明代医家,为《脏腑证治图说人镜经》增补二卷,名曰《人镜经·附录》。该书针灸学术思想与《脏腑证治图说人镜经》一脉相承,且在此基础上又有所发挥。对经络图说、十四经经络略、辨证论治、四海八会的认识,重视解剖结构、明示经络循行,以及强调经络与先天的有机结合等观点是钱氏《人镜经·附录》针灸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4.
孙思邈,自号孙真人,唐初著名医学家,总结唐以前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著《备急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二书。孙氏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其学术思想是多方面的,如重视医德与医术相结合,将医为仁术的精神具体化;重视对药学和方剂学的研究,被后世誉为药王;研究伤寒的观点和方法对后世启发颇多;提倡食治与养性、养老等。此外,孙思邈在针灸学研究方面亦十分突出,他保存了唐以前重要的针灸文献史料,并首绘彩色《明堂经图》;明确指寸取穴法,勘定穴位,发展经穴理论;完善针灸治疗大法,重视针灸预防与治疗作用;临证重视诊脉刺灸,治疗疾病针、灸、药并重,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今以《备急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二书中的针灸内容为据,探讨孙思邈在针灸学方面的主要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灵枢.经筋》篇与后世注释的基础上,重点分析颈部不同经筋病变所出现的症状特点,并结合挥鞭样损伤的生物力学机制,认为挥鞭样损伤下颈段综合征的机制与经筋异常扭挫有密切关系。根据明代马莳、张介宾对经筋的具体注释并结合现代解剖学知识,归纳出挥鞭样损伤的4个不同经证:太阳经证为颈部广泛痉挛、拘急、屈伸不利;阳明经证为颈不可左右视、掣引疼痛、痉挛和肩不举;少阳经证为头颈支撑不适、痉挛、侧屈困难;少阴经证为颈部深处疼痛、后伸困难、头晕。对挥鞭样损伤患者运用《灵枢》经筋理论进行辨经分型论治,能提高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儿科方剂成熟较晚。《汉书·艺文志》虽记有《妇人婴儿方》十九卷,但早佚传;唐《千金方》,《外台秘要》始见集有诸家经效的儿科方剂;及唐末宋初时伪托师巫氏所著的《颅囟经》亦专载了一些治疗小儿病的验方、秘方,但也残缺不全,未成系统;直至北宋儿科学家钱乙,所撰《小儿药证直诀》,乃记载了儿科方剂一百二十首(另有附方十五首,据周学海互校本),这些方剂大多为钱氏所制或  相似文献   

7.
"辨证论治"的历史和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认为 ,一部《伤寒论》经过归纳分析研究之后 ,极为清晰、极为醒目地突出了三个字 ,也就是 :证、治、辨而已矣。证与治是指方证 ,即《伤寒论》中的方证与治疗。其中既有仲景的继承 ,也有仲景的发展。如以证言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 ,汲取了《内经·热论》的六经分证内容 ;如以治疗言 ,《伤寒论》后世尊称为方书之祖。溯源穷流 ,经方是从《汤液经法》发展而来。殷商时期的伊尹撰写的《汤液经法》传到了西汉时期的太仓公淳于意 ,淳于意又传到东汉长沙太守张仲景 ,张仲景继承了《汤液经法》 ,发扬光大 ,大放异彩 ,撰写了《伤寒杂病论》。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名著《世医通变要法》的学术思想。[方法]采用传统文献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认真研读原文,并结合中医各家学说,总结、概括《世医通变要法》的学术思想。[结果]经研究提炼,《世医通变要法》的学术思想可概括为:辨证求本,审因论治;遣方用药,贵在变化;内伤杂病,法于丹溪;女科诸证,注重血气;饮食男女,为病多端;重视脉理,以观吉凶。[结论《]世医通变要法》全书二卷,论及内、外、妇、儿及耳鼻喉诸科,凡二百余证,在辨证论治、遣方用药、学术传承方面颇具特色,对中医临床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炳为清代中期医家,幼习医学,复通《周易》,勤于临证,外感内伤皆所擅长,治病多用经方,用药简练。曾撰《辨疫琐言》,以纠吴又可《瘟疫论》之偏颇。焦循集李炳医案,成《李翁医记》二卷,载案三十二则,行文简洁,措辞典雅,深可研读。  相似文献   

10.
为谋求中风病发病率与复中率的降低,复读王清任《医林改错》下卷"记未病以前之形状",分析中风先兆症的病因病机。要重视中风先兆症的症状观察,以象为主体,观象议病,重在证候思辨。病机多为元气渐亏动力不足,虚气留滞,发则血中游风内动。药以生蒲黄、天麻、佛手等二级预防的方药。  相似文献   

11.
对《全体新论》成书背景、版本内容、编纂特点、学术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全体新论》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介绍西医解剖学与生理学的专著。由西医传教士合信(Benjamin Hobson)编译。合信在华期间致力于传播和普及西方最新的医学知识与技术,出版了多部自然科学类著作,其中《全体新论》是其成书最早,价值最高,流传最广的西学书籍。《全体新论》图文并茂,引入了西方19世纪上半叶最新的生理解剖学知识,并在撰文过程中融合了传统中医的术语、概念,便于国人的阅读与学习,其出现推动了中西医汇通思想的在华传播。  相似文献   

12.
李东垣的《兰室秘藏》阐发了《黄帝内经》"土者生万物"的理论,提出了"人以胃气为本"的学说,强调脾胃在精气升降中的重要作用,发展了从脾胃论治内伤疾病的学说,注重补益脾胃,顾护元气,并提出了"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的理论,创立了治疗阴火的两大方法,即甘温除热法与升阳散火法。  相似文献   

13.
李东垣在《兰室秘藏》中论述了妇人经闭、经漏、带下以及其他妇人易得疾病,认为妇人经闭应补气养血、清泻虚火,而针对经漏不止,应以补脾胃、升举气血,并论述了其他理论与治法,一并形成了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妇科治病模式.对李东垣在书中的妇科用药频次以及药物归经的统计分析,可见出现频次较高的药物均为补中益气汤中的组成药物,足见李东垣对于脾胃的重视,也可见其学术思想对妇科疾病治疗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运用证素辨证分析李东垣升阳法,明确其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脾胃论》《兰室秘藏》《内外伤辨惑论》中命名"升阳"的方证,共17个,筛选症状,通过计算各症状对证素贡献度的和,确定升阳法对应的病位证素和病性证素,得出证名。结果:病位证素有脾、肝、大肠、胆、小肠、胃、肾,病性证素有气滞、湿、气虚、血瘀、阳虚、脓、热,其中气滞、湿、脾是Ⅲ级证素,气虚、肝、血瘀、大肠、胆是Ⅱ级证素,小肠、阳虚、胃、脓、肾、热是Ⅰ级证素。结论:李东垣升阳法主要针对气虚、郁和瘀。  相似文献   

15.
从视神经疾病的病名规范化、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疗效评价等方面探析李志英教授诊治视神经疾病的学术思想。李志英教授认为视神经疾病的诊断命名要根据其发病特点,结合患者自觉症状,严格把握定义和诊断要点;气滞血瘀或气虚血瘀而致的目之玄府闭塞是视神经疾病的基本病机,其辨证施治以活血通窍、开启玄府为主要方式,分期辨证治疗;急性期的视神经疾病治疗应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可结合现代医学眼科疾病的检查手段与现代医学实验检测指标,以拓展中医治疗视神经疾病临床疗效的评价方法。李志英教授对视神经疾病的诊治形成了较系统的中医理论体系,其学术思想值得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6.
张珍玉先生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全国著名中医理论家和临床家,主张遵循中医自身发展规律,继承发展中医理论;注重中医经典研究,提出了经典是中医理论源头活水的学术思想。强调《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之作是中医理论的根基,中医理论的源头活水,重视中医理论研究应从中医经典研究入手;对于经典理论的研究,不能为经典而经典,为文献而文献,要学以致用,将经典理论验之于临床,真正体现读经典,做临床的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17.
痢疾一病,临床多见,病情反复,缠绵难愈。现将蒲辅周在《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之蒲辅周》中治疗痢疾的医案进行分析,并整理其治疗经验。蒲辅周治疗的痢疾主要为中虚寒湿、湿热内蕴、木郁土壅、中气下陷4型,以"利小便以实大便"为根本大法,善用糖治痢,注重调气之药宜小量多品,强调剂型与服药次数灵活运用,疗效甚佳。蒲辅周治疗痢疾见解独到,用药精当。应细细体会,活学活用,为今后治疗痢疾打下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提高中医治疗痢疾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李学铭教授治疗阴水水肿强调温肾化气,行水消肿。常以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淡附片、黄芪、党参、甘草八味药合为主方,方中重用附子温阳,黄芪补气,茯苓健脾渗湿,或加干姜、炮姜助热,而慎用利水伤肾之品。李老认为治疗肾性水肿,只要辨证得当,即当守方,切忌短期内不效更方,使换方无数而病不得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