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相障碍是一个十分容易被误诊、漏诊的精神疾患,在临床上识别率并不高.据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双相障碍患者首次就诊的误诊率为69%,超过1/3的患者需要经历至少10年才得以确诊[1].而欧洲的一项包括1000人的大规模临床调查显示,双相障碍患者从发病到确诊平均需时5.7年[2].至于国内双相障碍的识别率、诊断率如何,以及临床医生对双相障碍的认识如何,目前尚缺乏系统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2.
倪红  邓钧 《中外医疗》2010,29(21):87-87
由于双相障碍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在临床上被误诊的很多。加上双相障碍又属于复发性和终身性疾病,致残率非常高,因此预防复发是治疗关键;笔者就我院近2年住院治疗的43例最后确诊为双相障碍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抑郁障碍是一种躯体疾病的严重合并症,国外有报道称综合医院的住院患者中伴发抑郁障碍约占22%~33%,但临床识别率不足50%,国内报道很少,肺结核伴发抑郁障碍研究较少。我院近年来(2001~2004年)收治确诊的肺结核伴发抑郁障碍共20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分析抗抑郁药物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病理资料,随机的分为研究Ⅰ组和研究Ⅱ组,研究Ⅰ组和研究Ⅱ组各50例,研究Ⅰ组5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研究Ⅱ组中5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采取抗抑郁药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Ⅰ组中的5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治疗之后,治疗总效率为70%,研究Ⅱ组中的5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治疗之后的治疗总效率为98%,研究Ⅱ组患者治疗总效率明显高于研究Ⅰ组,两组间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采取抗抑郁药物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对于患者的心境有着稳定的作用,治疗过程中,更要合理的选择抗抑郁药物,进而保证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有着较快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中文版心境障碍问卷在心境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中文版心境障碍问卷(MDQ-C)筛查双相障碍的可行性,对抑郁障碍患者中有双相障碍可能的患者进行临床特征分析。方法采用MDQ-C对308例心境障碍患者进行测评,包括双相障碍134例(双相障碍组)和抑郁障碍174例(抑郁障碍组)。对抑郁障碍组中MDQ得分≥5和MDQ得分<5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抑郁障碍组患者MDQ得分(3.90±2.92)明显低于双相障碍组(6.48±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74,P=0.000);抑郁障碍组MDQ得分≥5的患者比例(34.5%,60/174)也明显低于双相障碍组(64.9%,87/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121,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DQ得分≥5的抑郁障碍患者多为男性(优势比OR=0.342,P=0.004)和年龄<25岁(OR=0.952,P=0.001)患者,且首次发病存在食欲增强特征(OR=5.007,P=0.029)。结论抑郁障碍患者中未被识别的双相障碍比例较高,MDQ-C可作为筛查工具提高双相障碍的识别率。男性、年龄<25岁、首次发病存在食欲增强不典型特征的抑郁发作患者有潜在双相障碍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特点,以利于治疗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住我院男病区患者中符合双相情感障碍患者37例,用自制的临床资料统计表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结果 BPD患者多为青壮年,以贫困人口为主,多为青壮年,文化程度低,婚姻状况差,误诊率高,确诊需要时间长,多为典型双相情感障碍,病情反复发作,多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治疗以心境稳定剂加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为主。结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病情严重,社会危害性大,需要引起重视,发病时应该及时送专科医院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临床现象学角度分析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症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对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n=200)与单相复发抑郁组(n=563)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对与双相障碍相关的临床特征进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患者起病年龄早于单相复发性抑郁组(P<0.001);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首次发病年龄<25岁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单相复发性抑郁组(P<0.01);不典型抑郁症状中,性欲亢进者的比例在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中较高(P<0.01);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中伴精神病性症状、精神运动迟滞、心境不稳定、每次抑郁发作<3个月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单相复发性抑郁组(P<0.05);双相抑郁障碍发作组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的认知障碍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单相复发性抑郁组(P<0.05)。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起病年龄、首次发病年龄<25岁、双相障碍家族史、性欲亢进、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精神运动迟滞、心境不稳定、每次抑郁发作<3个月、认知障碍因子分与双相障碍独立相关,优势比(OR)分别为1.54、1.50、3.25、1.99、1.89、1.48、1.63、1.63、1.42。结论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症是两类疾病,在抑郁发作时存在显著差异的临床特征可能是双相障碍的潜在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重度抑郁发作是单相重度抑郁障碍以及50%双相障碍患者的首发症状[1],而以重度抑郁发作为首发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往往被延误诊断[2],尤其是青少年发病者中被误诊率更高.单相重度抑郁障碍、双相障碍及难治性抑郁障碍的治疗方案存在明显的差异,而早期的准确定性诊断有助于早期优化治疗方案的制定.鉴于诊断技术的限制,目前首发抑郁诊断归类的早期定性指标仍不明确,导致早期诊断存在不确定性,而早期诊断的不确定性严重影响了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决策及治疗结局[3].分析有关不同类别的抑郁发作的特异性生物学标记研究的文献,归纳总结不同诊断类别抑郁发作的特征性标记,在此基础上在首次抑郁发作患者中进行大样本纵向前瞻性随访研究,通过纵向随访来考察疾病转归情况并检验这些特异性生物学标记的稳定性以及作为早期定性诊断指标的信度及效度,将有助于提高双相障碍、单相重度抑郁障碍、难治性抑郁障碍的早期正确识别率.遵循这一研究思路,本文对既往部分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以增进对此研究领域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5月~2021年12月就诊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143例,采用出院准备度量表、出院指导质量量表及希望水平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出院准备度量表总分(150.07±16.25)分,标化后得分为(6.82±0.74)分。患者出院准备度与出院指导质量、希望水平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希望水平、当前与未来的态度、需要的内容、指导技巧及效果、文化程度是患者出院准备度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出院准备较好,希望水平、当前与未来的态度、需要的内容、指导技巧及效果、文化程度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临床特征差异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患者和同期体检健康人群各62例,分析一般资料和认知功能评分,采用Spearman检验评价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患者认知功能与临床特征相关性。结果:患者组HAMD24量表总分显著高于体检健康组(P<0.05);两组其他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信息处理、注意力警觉、工作记忆、词语学习、视觉学习、推理与问题解决及社会认知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体检健康组(P<0.05);Spearman检验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词语学习和推理与问题解决能力评分均与抑郁发作次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患者随着发作次数增加,则词语学习和推理与问题解决能力损伤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