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炎性肌病、脂质沉积性肌病的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特点与临床的对应关系.方法 把2004年9月~2011年11月确诊的30例炎性肌病患者和30例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EMG资料.结果 有肌痛的炎性肌病患者,出现自发电位的几率为75.00%,而有肌痛症状的脂质沉积患者,出现自发电位的几率为25.00%;呈现自发电位的患者,血清CK、LDH、HBDH一般均升高.结论 EMG检查结合临床特点有助于对肌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临床21例废用性肌肉萎缩、10例局部肢体脂肪萎缩、30例神经源性肌肉萎缩患者的肌电图表现,期望对以上3种肌萎缩能通过肌电图检查的手段加以鉴别,辅助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分别对以上3种肌萎缩患者的肌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合临床表现与肌肉活检技术,最后确诊.结果 确诊为废用性肌肉萎缩的21例患者主要以正确的康复锻炼,6~8个月后肌力及运动功能有明显的增强,局部肢体脂肪萎缩10例患者经过一年的观察,并无给予特殊药物治疗,萎缩症状之进展,神经源性肌肉萎缩患者给予积极的药物及康复锻炼手段治疗,6~8个月后复查肌电图(EMG)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初次EMG结果严重异常及病程长的患者预后及治疗效果差.结论 EMG检查对于鉴别以上3种肌肉萎缩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临床21例废用性肌肉萎缩、10例局部肢体脂肪萎缩、30例神经源性肌肉萎缩患者的肌电图表现,期望对以上3种肌萎缩能通过肌电图检查的手段加以鉴别,辅助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分别对以上3种肌萎缩患者的肌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合临床表现与肌肉活检技术,最后确诊。结果确诊为废用性肌肉萎缩的21例患者主要以正确的康复锻炼,6~8个月后肌力及运动功能有明显的增强,局部肢体脂肪萎缩10例患者经过一年的观察,并无给予特殊药物治疗,萎缩症状之进展,神经源性肌肉萎缩患者给予积极的药物及康复锻炼手段治疗,6~8个月后复查肌电图(EMG)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初次EMG结果严重异常及病程长的患者预后及治疗效果差。结论EMG检查对于鉴别以上3种肌肉萎缩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肌电图(EMG)、肌活检对神经肌肉病的诊断价值,比较肌电图、肌活捡及初始临床诊断3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39例神经肌肉病分戍肌病和运动神经元病2组进行研究。结果:肌病组(121例)85.1%(103/121)肌活检和72.7%(88/121)肌电图兰肌源性损害;运动神经元病组(18例)83%(15/18)肌活检和100%(18/18)肌电图呈神经源性损害。结论:肌活检对肌病明确诊断可提供直接信息,对运动神经元病只能做出神经源性损害结果,缺乏特异性。肌电图对神经肌肉病只能做出分类诊断;单纯凭借初始临床资料易导致该类疾病误诊。  相似文献   

5.
肌电图是利用电子仪器记录神经肌肉的生物电活动,也可用来测定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它可提供脊髓前角细胞、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的某些功能状态,对于神经肌肉疾病和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断、观察、治疗效果与推测其预后均有一定帮助。检查时常用针状或表面电极做引导,通过肌电图仪  相似文献   

6.
森林脑炎肌肉瘫痪与肌电图异常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森林脑炎病人肌电图运动单元电位的改变与肌肉瘫痪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分析62例森林脑炎病人的临床及肌电图资料。结果:62例病人中肌电图异常率为40%,肌肉瘫痪出现率为21.7%,其中肌电图正常者肌肉瘫痪出现率为8.11%;肌电图异常者肌肉瘫痪出现率为43.5%。结论:森林脑炎病人常见瘫痪部位是颈部及上肢近端的肌肉;运动单元电位异常者肌肉瘫痪出现率高于运动单元电位正常者。  相似文献   

7.
尿酸与临床疾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春红  丘春东 《医学综述》2009,15(20):3135-3137
尿酸为嘌呤代谢产物,从尿中自由排出。尿酸在血中溶解饱和度有限,血尿酸水平升高常与机体疾病相关,对血尿酸水平进行早期监测及干预有可能防止或延缓相关疾病的进程。本文就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病变、肺源性心脏病、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脑卒中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血栓前状态(PTS)是多种因素引起的止血、凝血和抗凝系统失调的病理过程.血液有形成分和无形成分的生化学和流变学发生某些变化,使血液易凝,机体可能发生血栓形成的状态,即纤维蛋白产生前的状态.许多疾病在未出现明显症状之前,往往有一项或多项PTS指标出现异常,若能及时加以处理,对防止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无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血栓前状态与临床疾病相关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栓前状态(PTS)是多种因素引起的止血、凝血和抗凝系统失调的病理过程.血液有形成分和无形成分的生化学和流变学发生某些变化,使血液易凝,机体可能发生血栓形成的状态,即纤维蛋白产生前的状态.许多疾病在未出现明显症状之前,往往有一项或多项PTS指标出现异常,若能及时加以处理,对防止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无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血栓前状态(PTS)是多种因素引起的止血、凝血和抗凝系统失调的病理过程.血液有形成分和无形成分的生化学和流变学发生某些变化,使血液易凝,机体可能发生血栓形成的状态,即纤维蛋白产生前的状态.许多疾病在未出现明显症状之前,往往有一项或多项PTS指标出现异常,若能及时加以处理,对防止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无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膈肌是人体的重要呼吸肌,在维持正常通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导致膈肌功能下降的因素,使膈肌极易发生疲劳、乏力,而膈肌疲劳被认为是COPD发展为呼吸衰竭的重要环节[1].笔者对我院住院的6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病人于治疗前后进行膈肌肌电图检查,记录膈神经传导时间(PNCT)及动作电位(AP)振幅,同时测定其治疗前后肺功能,以期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膈肌是人体的重要呼吸肌,在维持正常通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导致膈肌功能下降的因素,使膈肌极易发生疲劳、乏力,而膈肌疲劳被认为是COPD发展为呼吸衰竭的重要环节。笔者对我院住院的6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病人于治疗前后进行膈肌肌电图检查,记录膈神经传导时间(PNCT)及动作电位(AP)振幅,同时测定其治疗前后肺功能,以期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根据WHO 和UNAIDS 报道,2006 年全球感染HIV 的总人数已经达到了4300 万,其中成人有3800 万,以东亚,东欧和中亚地区感染速度增长最为显著.而在我国,粗略统计感染人数也已经达到了65 万,其中以河南,云南,广西,新疆地区感染率最高.人免疫缺陷病毒相关性肾病(HIV-AN)是由美国学者于1984 年报道,是指患者在HIV 感染基础之上,出现了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和急性肾衰竭,以及与HIV 直接相关的肾小球疾病,典型的HIV-AN 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并迅速发展成为终末期肾衰竭.本文就HIV 相关性肾病的临床分析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肌源疾病、外周神经障碍、神经损伤及再生、神经根压迫症候、脊髓前角细胞病变等神经肌肉系统疾患,是神经科及内、外科影响劳动人民健康的常见多发病。临床肌电图对上述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予后方面具有一定价值。临床医生有必要熟悉或掌握此种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5.
脑下垂体肿瘤并发的肌肉疾病,由于垂体病变的临床症状显著,肌病损害的临床(特别是临床下)表现往往被忽视,因而报道不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森林脑炎病人瘫痪肌肉的肌电图(EMG)及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方法:对30例森林脑炎病人的162块瘫痪肌肉进行常规肌电图检查及神经传导速度(NCV)的测定。结果:49(30.2%)块肌肉的运动单元电位(MUP)正常,未出现自发电位,神经传导速度正常;94(58.0%)块肌肉的运动单元电位显示时限延长、80(49.3%)块肌肉波幅增高,12(7.41%)块肌肉未引出运动单元电位,65(40.1%)块肌肉可见自发电位;7(4.3%)块肌肉的运动单元电位显示为时限缩短,随着病情的好转,运动单元电位显示为时限延长,波幅增高。102条神经中12(11.7%)条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减慢,68条神经中4(5.8%)条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CV)减慢。结论:森林脑炎病人的瘫痪原因为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和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前臂缺血性挛缩和缺血性神经受损的2组病例的肌电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肢体缺血更易造成神经受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结合病史特点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时间延长是否与地震后焦虑存在有关.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及治疗组,两组均采用抗炎、平喘、对症.治疗组在第一天加用抗焦虑方法治疗.结果 80例而住院患者中有68例(60%)与地震后焦虑和居住环境导致疾病治疗周期延长.结论 人体有产生应急性创伤后,不同程度产生焦虑等心理反应.其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其中焦虑是最主要的表现,从而引起疾病加重.  相似文献   

19.
20.
腺苷脱氨酶(ADA)它能催化腺苷和脱氧腺苷脱氨生成次黄苷和脱氧次黄苷,最终氧化成尿酸排出体外,并与细胞免疫反应相关.ADA是由T淋巴细胞(T细胞)产生的,ADA含量与T细胞数相关,与T细胞的增殖、分化关系更为密切.腺苷脱氨酶广泛分布在人体组织中,它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测定其活性有助于肝脏疾病;恶性血液病;良、恶性胸腔积液;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