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中药牵正散加味为主的治疗方法与电针联合西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入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电针联合牵正散加味的中药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电针加醋酸泼尼松片、维生素B1片及甲钴胺分散片口服,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6.67%,对照组愈显率为76.67%,(P0.05)。结论:电针联合牵正散加味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牵正散加麻黄、生石膏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周围性面瘫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给予牵正散加麻黄、生石膏治疗;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20天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经疗效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正散加麻黄、生石膏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中药牵正散温服治疗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中药牵正散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比较两组面瘫Portmann评分、治疗疗效及疗程。结果 治疗前两组面瘫Portmann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面瘫Portmann评分比较,P<0.05。两组疗效及疗程比较,P<0.05。结论 针刺联合中药牵正散温服治疗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具有疗程短、疗效确切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超短波、电针、补阳还五汤、牵正散及斑蝥外敷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3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和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超短波、电针、补阳还五汤、牵正散及斑蝥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H-B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86.67%,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B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治疗组H-B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短波、电针、补阳还五汤、牵正散及斑蝥外敷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就诊先后顺序选取患者8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4例),对照组行牵正散治疗,观察组在运用针刺配合牵正散,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对照组有效率为90.69%,观察组有效率为93.02%;2个月后随访对照组有效率为95.35%,观察组有效率为97.67%,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周围型面瘫的治疗中应用针刺配合牵正散的临床疗效更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中药牵正散加减配合西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80例,疗程最短者10 d,最长者60 d.结果:80例患者全部治愈,总有效率100%.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有独特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方法6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针刺翳风、合谷,配辅穴风池、下关、颊车、地仓;对照组33例内服强的松加牵正散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4.3%和81.8%(P〉0.05)。结论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可使口眼喝斜复正,疗效优于传统名方牵正散。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牵正散配合温针灸治疗风寒阻络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4年2月—2016年5月于我院确诊为周围性面瘫的79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9例采用地巴唑抗病毒,醋酸泼尼松抗炎消肿,维生素B1片及甲钴胺营养神经;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牵正散配合温针灸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面部症状积分的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症状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79%,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2.50%,差异显著(P<0.05).结论 牵正散配合温针灸治疗风寒阻络型周围性面瘫效果显著,可更好地改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中医综合疗法在面瘫(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中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将本院近年来收治的面瘫患者共计100例作为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应用牵正散合补阳还五汤加味+针灸+中药敷贴进行治疗。结果有93例患者痊愈,显效的患者为6例,有效的患者为1例。总有效率为100%。在治疗过程中没有不良反应出现。结论面瘫患者应用中医综合疗法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疗效,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牵正散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牵正散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7例采用牵正散加减结合针灸治疗,对照组40例单纯用针灸治疗,两组均治疗20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7.5%,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牵正散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牵正散辨证加减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8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牵正散辨证加减结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面部神经功能、面瘫症状情况、功能障碍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治疗10 d后,两组患者Portmann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患者社会生活功能评定、躯体功能评定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正散辨证加减联合针刺方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及面瘫症状,恢复患者生活功能及社会功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激素和中药(加味牵正散)在早期及后期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中的疗效。方法:146例确诊为急性周围性面瘫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A组)和激素治疗组(B组)。患者被观察了2期,分别为早期(起病之日起的后10天)和后期(早期后20天)。患者治愈率和好转率的数据搜集在每个观察期末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尽管激素在早期治疗中疗效比中药(加味牵正散)治疗好,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期治疗表明中药(加味牵正散)比激素治疗更有效,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在早期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中疗效不如激素效果好,但后期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激素疗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方法,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我科门诊治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确诊的周围性面瘫例,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在发展期(发病1-7天)及静止期(8-15天)运用牵正散加减,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并结合使用针灸治疗,恢复期(16天-2年)以针灸结合口服维生素B120mg,地巴唑10mg每日3次连服2-3周。结果一周到2个月治愈76例,3到6个月治愈11例,6个月到2年内显效2例,无效3例。结论中西医结合在周围性面瘫的发展期、静止期及恢复期合理运用,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4.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 ,笔者自 1986年以来采用针刺配合牵正散加味治疗周围性面瘫 30 5例 ,结果表明 ,本法可以加速面肌功能的恢复 ,缩短疗程 ,达到尽快治愈的目的。1 临床资料30 5例中男 16 6例 ,女 139例 ,右侧 15 4例 ,左侧 15 1例 ;年龄最小 16岁 ,最大 73岁 ,病程最短 1天 ,最长 1个月。2 治疗方法(1)针刺取穴。主穴 :太阳、下关、地仓、颊车、牵正、合谷、翳风 ,均取患侧 ;配穴 :承浆、人中、四白、攒竹、丝竹空 ,均取患侧。每次取 5~ 8穴 ,采用泻法 ,每次留针 2 0min ,每隔 5min捻转 1次 ,每日针 1次 ,10次为 1个疗程。(2…  相似文献   

15.
<正> 面瘫,即现在医学之面神经麻痹。临床以周围性面瘫较为常见,多发于20~50岁,男性略多。近年来笔者采用牵正散加味配合针刺治疗面瘫30例,取得了疗程短,见效快,针药结合相得益彰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6.
杨子宇  庄礼兴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4(11):1124-1126, 1130
[目的]介绍及总结庄礼兴教授以针灸中药并用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的经验。[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方法,整理庄礼兴教授的病案,简述小儿周围性面瘫的研究现状,从选穴、刺法、灸法及用药等方面对庄礼兴教授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的经验进行总结,并举两则验案予以佐证。[结果]庄礼兴教授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针刺取穴以靳三针为主,配合远端取穴,并运用半刺、毛刺之法,且尤其重视灸法的运用,独取督脉施灸。中药方面,强调分期论治,急性期重在祛风散寒,恢复期则益气通络。本文两例验案中,患儿均为突发性口角歪斜,案一辨证为风寒阻络证,治以祛风散寒、解痉通络,以针灸配合牵正散内服,案二辨证为风寒证,治以祛风散寒、解痉通络,以针灸配合牵正散内服,两例患者均取得良好疗效。[结论]庄礼兴教授遵循靳三针法取穴,以半刺、毛刺为法,配合督脉施灸和中药内服,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10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玲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4):1809-1809,190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方法,为周围性面瘫治疗方法的优选提供临床根据。方法:我科1993年10月至2009年12月门诊收治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确诊的周围性面瘫108例,根据病情的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特点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在急性期给予牵正散加减、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病毒药物;恢复期以针灸为主,辅以维生素B1、维生素B6、地巴唑各20mg,每日3次,随访9~16年。结果:1周~3个月以内恢复85例(占随访病例总数的78.7%),3~6个月恢复16例(占14.8%),6个月~2年内恢复5例(占4.6%),2年至今一直未恢复2例(占1.8%),总治愈率99.9%。结论:利用中西医的治疗特点,在周围性面瘫的急性期和恢复期合理运用,两者相辅相成,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8.
俞秉虹 《包头医学》2012,36(3):168-169
目的 :探讨针刺配合加味牵正散治疗面瘫的疗效。方法: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将单侧面瘫的42例患者进行针刺加口服加味牵正散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痊愈38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治愈率90.48%。结论:针刺配合加味牵正散治疗面瘫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姜利国 《河北医学》2011,17(8):1131-1132
目的:观察中药结合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面瘫患者采用内服中药牵正散(由白附子、僵虫、全虫组成)加减,结合针灸治疗.结果:临床治愈48例,好转12例,总有效率100%.结论:内服中药结合针灸治疗面瘫疗效显著,简便验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牵正散一方源于《杨氏家藏方》,其方原为口眼斜而立。周围性面瘫临床治疗多施以针炙等法,对李正散反有所疏忽,笔者在治疗时,应用古方,施之于患者,每收良效。1临床资料本组共治14例,皆为周围性面瘫,其中男性9例,女性5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65岁,发病皆在2周以内门诊病人。2治疗方法治疗采用内外双施。外治以牵正散碾粉,嘱自调以黄酒,置于胶布,外敷于风他、下关;内治以牵正散为主方,加用驱风散寒之细辛3g,白茫gg、防风6g,牵正散以原方,白附子改为制附子,僵蚕,全蝎各gg,水煎,1日1剂.分2次服。3疗效判定治愈:口限歪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