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技术配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5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44例和研究组51例。研究组应用超声乳化技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照组采取超声乳化技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裸眼视力、再次粘连、散光度、中央前房深度及眼压情况。结果:治疗1周后和4周后,研究组散光度、眼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裸眼视力、前房深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4周内并发症率和再次粘连率分别为13.73%(7/51)和3.92%(2/5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73%(10/44)和15.91%(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技术配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优于超声乳化技术联合小梁切除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禤中宁  陈洁  刘晶 《广西医学》2014,(10):1452-1453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远期疗效。方法对26例(30眼)合并白内障的PACG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4-6年,观察手术前后的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及房角宽度的变化。结果术后1周,所有术眼前房明显加深,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矫正视力0.1-0.8,眼压控制在(14.81±3.73)mmHg;术后3个月眼压控制在(16.21±3.96)mmHg,有2例(3眼)眼压偏高,加用一种降眼压眼药水后能控制在正常范围。随访期间,26例(30眼)眼压维持在正常范围。术后所有术眼前房角开放良好,随访期间未见前房角重新粘连关闭。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能有效降低PACG的眼内压,安全性好,远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3.
崔明月 《当代医学》2021,27(22):119-120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110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观察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矫正视力(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P)、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CVA、AC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能有效改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视力与眼压,患者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眼压、视力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在眼压、视力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显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术前10分钟复方托品酰胺散瞳,球周麻醉,透明角膜切口,粘弹剂360度钝性分离粘连的房角,环形撕囊,水分离,晶状体核超声乳化,吸除残留皮质,囊袋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吸除前房及囊袋内残留粘弹剂,密闭透明角膜切口。观察术后眼压、视力、周边前房深度及主要并发症等情况。术后随访时间为6~12个月。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的眼压全部控制在21mmHg以下,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周边前房深度均≥1CT。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既可提高视力,又可控制眼压,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6.
崔明月 《当代医学》2021,27(22):119-120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110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观察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矫正视力(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P)、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CVA、AC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能有效改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视力与眼压,患者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析给予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合并房角分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前瞻性研究方式将92例(92只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合并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合并房角分离术治疗。术毕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与房角宽度等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为8.7%,与对照组的28.3%相比显著更低(P<0.05)。结论:给予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合并房角分离术治疗,有助于患者眼压降低以及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宽度的增大,且术后患者并发症少,不失为一种合理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住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手术的38例(38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观察手术前、后眼压,视力,中央及周边前房深度及房角的变化情况,随访12~24个月。结果患眼术前药物控制下眼压范围8.3~32mmHg,平均(17.67±4.76) mm Hg,术后第1天及末次随访平均眼压分别为(13.63±5.82) mm Hg及(12.25±4.54) mm Hg,与手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前患者中央前房深度(1.42±0.34) mm,术后中央前房深度(3.41±0.13) m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周边前房深度均<1/2CT,术后所有患者周边前房深度不同程度加深,其中29眼周边前房深度≥l CT。术前22眼房角关闭范围>180°,术后房角关闭所在象限可见不同程度的开放,周边虹膜粘连... 更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玉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n=47)及实验组(n=47),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实验组采用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比2组临床治疗前后的眼压、视力、房角粘连度的变化.结果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实验组的眼压为(13.6±4.4)mm Hg、(14.1±4.3)mm Hg、(13.3±4.2)mm Hg、(15.4±4.7)mm Hg,对照组的眼压分别为(17.6±4.4)mm Hg、(18.7±5.3)mm Hg、(19.4±5.8)mm Hg、(18.2±5.6)mm Hg,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眼压同期对比,下降显著(P<0.05);在视力恢复、粘连度下降并发症方面,实验组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PACG治疗方面,与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相比,采用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效果较好,不仅操作简... 更多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对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病史资料,以其中经局部和全身降眼压药物治疗后仍不能有效控制眼压而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的32例患者(32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9眼在急性发作72 h内手术,3眼在急性发作120 h后手术。回顾手术过程,记录末次随访前房角镜检查所见;对术前检查和术后末次随访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包括眼压、视力及中央前房深度、前房容积和前房角宽度等眼前段结构指标。结果 术后末次随访前房角镜检查显示虹膜根部平坦,前房角开放,小梁表面沉着较多色素;32眼中前房角全部开放24眼(均于急性发作72 h内手术)。32眼术前眼压均>50 mmHg(1 mmHg=0.133 kPa),术后末次随访平均眼压为(15.3±5.0) mmHg,其中眼压<21 mmHg为28眼(均为急性发作72 h内手术),21~27 mmHg为4眼。术后末次随访发现,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急性发作120 h后手术眼最佳矫正视力均<0.1),眼前段结构指标较术前明显改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但应注意手术时机和适应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对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病史资料,以其中经局部和全身降眼压药物治疗后仍不能有效控制眼压而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的32例患者(32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9眼在急性发作72h内手术,3眼在急性发作120h后手术。回顾手术过程,记录末次随访前房角镜检查所见;对术前检查和术后末次随访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包括眼压、视力及中央前房深度、前房容积和前房角宽度等眼前段结构指标。结果术后末次随访前房角镜检查显示虹膜根部平坦,前房角开放,小梁表面沉着较多色素;32眼中前房角全部开放24眼(均于急性发作72h内手术)。32眼术前眼压均〉50mmHg(1mmHg=0.133kPa),术后末次随访平均眼压为(15.3±5.0)mmHg,其中眼压〈21mmHg为28眼(均为急性发作72h内手术),21~27mmHg为4眼。术后末次随访发现,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急性发作120h后手术眼最佳矫正视力均〈0.1),眼前段结构指标较术前明显改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但应注意手术时机和适应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PACG,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患者视力、眼压、房角等情况。结果共58例病例纳入本次研究,其中急性PACG(A组)37例,慢性PACG(B组)21例。分别记录术前及术后6个月视力、眼压、房角等情况。A组视力由术前(0.11±0.08)提高至(0.5±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视力由(0.4±0.16)提高至(0.6±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眼压由术前(4.16±1.50)kPa降至(2.03±0.61)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眼压由术前(3.51±1.30)kPa降至(2.30±0.73)kPa(P<0.05)。其中A组1例眼压未控制正常,B组6例未控制正常。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能有效治疗PACG,但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6例(60眼),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28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2组患者视力均显著提高,眼压显著降低(P<0.05);2组患者术后视力和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少(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有效方法,且术后炎症反应少,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陈静  邹玉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7):1056-1058,1063
目的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房角分离术中应用内窥镜,探讨内窥镜在房角分离术中的作用,并观察其早期疗效。方法
31例(31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内窥镜直视下房角分离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急性闭
角型青光眼17例(17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4例(14眼)。随访并观察其并发症、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及房角情况。结果术后
有3例发生前房出血、渗出,均可逐渐吸收。两组术后眼压均有所下降(P均<0.05),相同时间段两组间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
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时仅有1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眼压仍>21 mmHg,应用降眼压药物可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两组
术后视力、前房深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术后分别为16眼
(94.1%)和9眼(64.3%)房角全部开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有1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5眼慢
性闭角型青光眼仍存在不同程度和范围的房角粘连,随访过程中未见房角粘连范围明显扩大。结论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内窥镜引导的房角分离术直观、精准、安全,近期疗效确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共100例(120眼),所有患者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术后进行6个月的眼压和视力随访。结果术后眼压较术前逐步降低,术后1周、1个月及6个月眼压与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逐步提高,术后1周、1个月及6个月视力与术前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前房深度为(3.59±0.34)mm,术后前房深度为(4.72±0.83)mm,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眼压,促进患者有效视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0例80只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硬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视力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6月~2年.结果 术后80只眼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平均眼压13...  相似文献   

18.
张宏光  沙爱娟  关文雯  叶丹  王越 《海南医学》2016,(21):3527-3529
目的:比较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患者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PEGS)前、后24 h眼压的改变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于秦皇岛市海港医院眼科治疗的APACG患者60例(60眼)。非接触式眼压计(NCT)测量PEGS术前及术后3个月昼夜眼压变化。结果术前平均眼压(21.62±2.82) mmHg,峰值眼压(23.06±1.20) mmHg,谷值眼压(16.52±2.60) mmHg,眼压波动值(6.12±2.76) mmHg;术后平均眼压(17.44±1.28) mmHg,峰值眼压(19.05±3.10) mmHg,谷值眼压(12.13±2.02) mmHg,眼压波动值(2.90±2.63) mmHg。PEGS术后平均眼压、峰值眼压、谷值眼压、眼压波动值比术前降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6个测量点(4 am、8 am、12 am、4 pm、8 pm、0 am)眼压分别为(24.70±6.02) mmHg、(22.63±5.42) mmHg、(22.54±4.90) mmHg、(19.32±4.52) mmHg、(20.21±4.77) mmHg、(20.06±4.20) mmHg,术后相应时间点眼压分别为(17.61±3.90) mmHg、(18.67±4.20) mmHg、(19.35±4.06) mmHg、(18.02±4.09) mmHg、(16.96±3.42) mmHg、(17.02±3.60) mmHg。术后各个时间点眼压均比术前相对应时间点眼压下降,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4 am手术前后眼压降低最明显,为(6.20±0.35) mmHg。术前眼压高峰出现在4 am,最低在4 pm,昼夜眼压波动(6.62±0.56) mmHg;术后眼压高峰移至12 am,最低在8 pm,昼夜眼压波动(3.02±0.36) mmHg。术后30眼(50%)出现角膜水肿,观察7 d后完全消失。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后囊破裂、人工晶体脱位、虹膜根部离断等)。结论 PEGS治疗合并白内障的APACG患者安全、可靠,可有效降低患者平均眼压,减少昼夜眼压波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9):85-88
目的 研究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单位2019年1—12月间确诊AACG合并白内障的107例患者病案资料,基于术式差异分组,其中54例归入观察组(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另53例归入对照组(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手术并发症差异。结果 术前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为(0.42±0.13),对照组为(0.41±0.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为(0.20±0.04),低于对照组最佳矫正视力(0.36±0.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自组内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观察组眼压为(18.31±4.47)mmHg,对照组为(18.36±4.52)mmH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眼压为(15.45±2.03)mmHg,低于对照组的(17.23±1.38)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自组内的术后眼压水平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术后前房深度分别为(2.24±0.20)mm、(3.49±0.31)mm,对照组术前、术后的前房深度分别为(2.23±0.19)mm、(3.45±0.29)mm,两组同时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各自组内的术后前房深度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0%,低于对照组的16.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治疗AACG合并白内障,视力矫正效果好,围术期眼压维持理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后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降眼压效果。方法: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后眼压控制不理想的闭角型青光眼11例(11眼),术后4周测量眼压后予每晚1次0.004%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滴眼,分别于用药后1、2、4周测量9时及16时眼压、视野及房角。比较用药前后的眼压值。结果:与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前相比,用药后1、2、4周眼压下降明显(P0.01)。结论: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后高眼压的闭角型青光眼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