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雅娟 《黑龙江医学》2010,34(9):671-673
糖尿病(DM)是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疾病。我国人群发病率约1%。DM引起的眼部并发症很多,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白内障、虹膜睫状体炎、虹膜红变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其中,DR是糖尿病并发症中最为严重的微血管病变之一。其发病率与糖尿病的病程、发病年龄、遗传因素和控制情况有关,且病程越长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是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引起的眼部并发症很多 ,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P)、白内障、屈光度变化、虹膜睫状体炎、虹膜红变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其中DRP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国内近来资料表明 ,约 1%的人群患糖尿病。幼年Ⅰ型糖尿病患者约10 %在起病后 5~ 9年左右便可发生视网膜病变 ,15年后约 5 0 %的人发生 ,2 5年后有 80~ 90 %的人出现视网膜病变。成年型或Ⅱ型糖尿病患者的DRP发病情况与此相似 ,但因不少患者发病日期较难确定 ,病程也较难估计。一般说来 ,约四分之一糖尿病患者有糖尿病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实验性2型糖尿病(T2DM)鼠在持续高血糖、高血脂状态下眼、肾组织结构的病理变化和特点.方法:①采用小剂量多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同时给高热量高脂肪饲料喂养;②每天观察体重、尿量及眼变化,每2 d测空腹血糖(FBG),成模后测空腹胰岛素(FINS)及血脂;③白内障出现后处死,取眼、肾在光镜和电镜下作组织结构观察;④肾小球细胞计数分析.结果:①T2DM组:成模后平均FBG(14.46±1.37)mmol/L,FINS(30.78±5.89)μU/ml,体重(494.26±72.73)g.对照组:FBG(5.17±1.36)mmol/L,FINS(19.59±4.89)μU/ml,体重(373.2±30.45)g;②T2DM组:在40~90 d先后出现白内障.组织学检查,全眼球组织结构均有改变,虹膜、睫状体和视网膜毛细血管增生扩大,基膜增厚,睫状上皮退变.晶状体为退行性变.肾组织见肾小球多呈弥漫性硬化,肾小球细胞计数增多达80.9%,基质蓄积,基膜增厚,肾小球囊腔变窄或消失,系膜细胞细胞器增多,间质有胶原纤维素,足细胞次级突起变形或融合.结论:T2DM鼠在持续高血糖和高血脂状态下,眼球和肾组织出现糖尿病眼病(DO)及糖尿病肾病(DN)的改变,并且两者的病理改变基本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4.
糠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系统代谢疾病,主要是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眼部常见的并发症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性白内障,糠尿病性虹膜睫状体炎临床极为少见,我院眼科于2004年发现2例,现报告如下: 例1:常某,女,53岁.  相似文献   

5.
胰岛移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胰岛移植是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的方法之一,其手术简单、安全、并发症少,可纠正糖代谢紊乱;尤为重要的是,它可以防止、减缓甚至逆转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减少心、肾等脏器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胰腺移植因手术操作复杂及其有限的适应证,最终将为胰岛移植所替代。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常见眼病的发病及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睢瑞芳  董方田 《吉林医学》1994,15(4):199-201
糖尿病常见眼病的发病及诊治睢瑞芳,董方田(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100730)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细胞代谢作用的缺陷引起的葡萄糖、氨基酸及脂质代谢紊乱的综合征,是一多系统疾病。眼部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现将糖尿病常见眼病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是指由于胰岛β细胞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导致人体内胰岛素不足,引起人体内出现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紊乱而发生的一种疾病.祖国医学属"消渴"病范畴,与饮食失节、情志失调、房劳伤肾、先天禀赋不足,或过服温燥药物等有关[1].  相似文献   

8.
利用链脲菌佐素诱发SD大鼠糖尿病模型,动态观察其糖性白内障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晶体上皮细胞形态学改变,检测糖尿病30天时晶体上皮细胞NaKATP酶活性。结果表明:在大鼠糖性白内障形成中,最早发生改变的是晶体上皮细胞,表现为细胞肿胀,细胞内外出现空泡及内质网池扩张等,白内障出现在晶体上皮细胞改变之后;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L1576可防止上述改变;白内障形成早期,晶体上皮细胞NaKATP酶活性升高。提示晶体上皮细胞的改变在糖性白内障发生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功能不足或胰岛素作用失调而引起的糖代谢紊乱,出现高血糖和尿糖等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在当前,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以下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而且发病更趋年轻化。文献报道: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已超过2亿,并且以每年200万人的速度增加。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已经超过4000万,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6000万人,其中Ⅰ型糖尿病占5%左右。糖尿病患者虽然采用胰岛素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患者的糖代谢紊乱,然而长期的胰岛素注射不仅给患者带来不便,并且不能有效地防止或逆转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及其并发症。胰岛移植不仅能够纠正糖代谢紊乱,而且还能有效地防止或逆转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及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T细胞分化群40补体免疫球蛋白(CD40LIg)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异种胰岛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建立Wistar-SD大鼠异种胰岛移植模型,用携带CD40LIg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感染的MSCs进行干预治疗,观察糖尿病大鼠胰岛移植后生存情况、血糖变化和移植物病理形态学改变,检测移植物CD40LIg和胰岛素的表达以及移植大鼠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变化。结果 (1)糖尿病大鼠血糖平均在移植后2天恢复正常,对照组血糖平均在移植后7天升高,单纯MSCs组和转染MSCs组血糖分别在20天和47天升高。(2)对照组、单纯MSCs组和转染MSCs组,移植物存活时间分别为(9±3.2)d、(25±5.3)d和(53±7.5) d,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F =5.362, P < 0.05);移植糖尿病大鼠生存时间分别为(24±6.8)d、(51±7.9)d、(95±12.7)d,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F =6.821, P < 0.05)。(3)对照组在胰岛移植后7d内,IL-2和TNF-α的水平均急剧上升,显著高于移植前水平(P < 0.01)。(4) 两个治疗组移植物内均可见成片的胰岛细胞团,未见淋巴细胞浸润,转染MSCs组移植物内可见CD40LIg和胰岛素的表达。结论 CD40LIg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延长胰岛移植物的存活时间,抑制大鼠异种胰岛移植的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基因转移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对异种胰岛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用携带基因CTLA4-Ig的重组腺病毒转染人胰岛细胞,植人糖尿病大鼠肾胞膜下,建立人-大鼠异种胰岛移植模型,观察糖尿病大鼠移植后血糖变化、生存情况及移植物病理形态学改变,检测移植物CTLA4-Ig、胰岛素的表达和移植大鼠IL-2、TNF-α的水平变化.结果 (1)糖尿病大鼠胰岛移植后2 d血糖降至正常,对照组和转染组血糖平均分别在移植后8 d和25 d升高.(2)转染组移植物存活时间(28±6)d,较对照组(10±2)d显著延长(t=10.52,P<0.01).(3)移植大鼠生存时间:转染组(48±8)d显著长于对照组(21±6)d(t=12.23,P<0,01).(4)对照组在移植后1周内,IL-2、TNF-α水平均急尉上升,较移植前显著升高(P<0.01);转染组则较移植前下降.(5)转染组移植物可见CTLA4-Ig和胰岛索的表达.结论 基因转移CTLA4-Ig可抑制异种胰岛移植排斥反应,延长移植大鼠和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大鼠血糖变化及自体胰岛细胞移植治疗术后糖尿病的可行性和 有效性。方法 将SD 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手术组和实验组(手术+ 自体胰岛移植),每组10 只大鼠。对照组 未做任何处理;手术组和实验组均行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实验组全胰切除后分离、纯化自体胰岛细胞,将胰岛 细胞通过门静脉回植入肝脏。术后各组分别监测血糖、C 肽、糖化血红蛋白,以判断单纯手术后复制模型的有 效性及实验组移植后的胰岛功能。结果 全胰切除后手术组第1 天大鼠血糖即升高为(20.58±2.00)mmol/L ; 手术组与对照组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组血糖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自体胰岛细胞移植后 血糖与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血糖下降。术后持续4 个月监测血清糖化血红蛋白,第 4 个月,手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组升高;实验组与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 <0.05)。结论 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复制大鼠糖尿病模型的安全可靠途径;自体胰岛细胞移植是 治疗大鼠全胰切除术后糖尿病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工作以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为对象,分4组:(1)对照组;(2)糖尿病组;(3)预防加治疗组;(4)治疗组。第2、3、4组均应用STZ制成糖尿病大鼠,其中3、4组应用低剂量三氯化钐(0.05mg/kg)治疗6周后,采用放射免疫检测术测定了各组动物血浆中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及血糖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经使用低剂量三氯化钐治疗后的第(3)、(4)组动物均活泼、状态良好,体重增加,血浆中胰岛素水平增高及生长抑素水平下降,均与正常对照组近似;胰高血糖素及血糖水平均呈下降趋势。由此可见,低剂量三氯化钐对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分泌功能具有调节作用,从而使糖尿病大鼠的健康状况得以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经四步法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团后移植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采用Ⅴ型胶原酶胆管内灌注消化法,经Fi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后分别获得导管上皮细胞和新鲜胰岛?导管上皮细胞经原代培养及传代后取2~6代细胞开始进行四步18天的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团,行免疫荧光鉴定?将链脲佐菌素造模成功的18只SD大鼠采用完全随机法均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新鲜胰岛组?胰岛样细胞团组进行左肾包膜下移植?分别给予RMPI1640?新鲜胰岛和胰岛样细胞团,移植后隔日固定时间监测血糖?结果:经免疫荧光鉴定,分离纯化的胰腺导管细胞具有干细胞特性,诱导后的胰岛样细胞团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染色均为阳性?移植后空白对照组血糖维持在高血糖范围?新鲜胰岛组移植后血糖逐步下降至正常水平,并在2周之内基本稳定在正常范围内但略有上升?胰岛样细胞团组移植后前2天血糖不降反升,之后有所下降但始终未能降至正常范围,然后又逐渐上升?结论: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经该方案诱导后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团,使糖尿病大鼠血糖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下降幅度及维持时间不能令人满意,可能与移植量不够及诱导的胰岛样细胞团功能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大鼠胰腺干细胞与胰岛细胞移植在大鼠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通过链脲菌 素复制1 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胰岛细胞组和胰腺干细胞组。用胶原酶V 分别消化新生和成年大鼠 胰腺,Percoll 梯度离心分离胰岛细胞和胰腺干细胞。采用Bonner-Weir 法诱导胰腺干细胞分化,DTZ 染色 检测移植物纯度,AO/PI 检测移植物活性。分别记录手术前后大鼠血糖水平、胰岛素水平及移植物存活时 间;高糖刺激实验和腹腔糖耐量评价移植物功能;取各组大鼠移植部位标本行HE 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 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胰岛细胞组和胰腺干细胞组血糖分别在术后3 和5 d 恢复正常(P <0.05), 两组大鼠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糖有差异(P <0.05),胰腺干细胞组的降糖能力强于胰岛细胞组(P <0.05)。 两组大鼠移植后7 d 血清胰岛素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 <0.05)。高糖刺激实验表明,各组移植后15 和65 d 高糖刺激后的C 肽水平较刺激前升高(P <0.05),胰岛细胞组移植后65 d 高糖刺激后C 肽水平低于胰腺 干细胞组(P <0.05),胰岛素和C 肽水平监测结果表明胰腺干细胞组移植物胰岛素分泌维持时间长于胰岛 细胞组。移植后腹腔糖耐量实验结果表明移植物均功能良好。胰岛细胞组和胰腺干细胞组移植物的中位 存活时间分别为73 和88 d,Kaplan-Meier 曲线分析提示胰腺干细胞组移植物生存时间较胰岛细胞组延长 (P <0.05)。HE 染色提示肝脏门静脉移植区域可见新生血管包绕的胰岛细胞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细 胞团胰岛素阳性。结论 胰腺干细胞分化后经门静脉移植能安全有效地发挥降糖作用,疗效优于胰岛细胞 移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比较胃浆膜下层与门静脉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大鼠的功效,探讨胰岛移植的最适宜部 位。方法 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将其分为胃浆膜组、门静脉组、对照组,每组6 只;经胆总管灌注 胶原酶Ⅺ消化胰腺组织,分离、纯化胰岛,采用双硫腙(DTZ)特性染色并计数胰岛当量(IEQ)及纯度,台 盼蓝染色判断胰岛活性;同期分别将500 IEQ 大鼠胰岛移植入胃浆膜下层和门静脉,对照组输注等量RPMI 1640 液体,移植后分别检测大鼠的血糖浓度,腹腔葡萄糖耐量实验,评判胰岛功能。结果 每只大鼠可获取 胰岛(310±42)个,DTZ 染色显示胰岛纯度为(89.00±4.52)% ;台盼蓝染色显示胰岛活性良好[(89.08± 3.76)%] ;胰岛移植后胃浆膜组、门静脉组大鼠血糖较之前下降(P <0.05),与对照组血糖浓度比较,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 <0.05);胃浆膜组与门静脉组胰岛移植后大鼠血糖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胃浆膜组与门静脉组大鼠有效控制血糖时间分别为(18.0±1.9)和(11.6±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胃浆膜组与门静脉组大鼠腹腔葡萄糖耐量实验提示糖耐受功能良好。结论 短期内,胃浆膜下层胰岛移植治 疗糖尿病大鼠的疗效优于门静脉移植;与门静脉相比,胃浆膜下层胰岛移植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是胰岛移植 的最适宜部位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种分离纯化小鼠胰岛细胞的优良新型方法,经同种异体糖尿病小鼠肾被膜下胰岛移植建立动物模型.方法:(1)胰岛分离及检测:采用胆总管内胶原酶逆行灌注消化胰腺的方法分离胰岛,淋巴细胞分离液单一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胰岛.利用双硫腙对胰岛进行特异性染色来计算胰岛产量及纯度,台盼兰染色鉴定胰岛细胞的活性,以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来检测胰岛功能.(2)胰岛移植:空白对照组(n =12),糖尿病鼠组(n=12),对糖尿病鼠组行同种异体鼠肾被膜下胰岛移植,观测血糖及生命体征变化.结果:每只小鼠可获得150~200个高质量胰岛,纯度及活性均高于90 %,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释放量明显增加(SI=3).糖尿病小鼠经胰岛移植后,1~3 d内,血糖均降至11.1 mmol/L以下.结论:采用新改进的分离纯化胰岛方法,可获得高质量、高功能的胰岛细胞.经同种异体糖尿病小鼠肾被膜下胰岛移植动物模型的成功建立,为进行人胰岛小鼠移植及人胰岛同种异体移植提供重要试验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大鼠胰岛细胞移植的磁共振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超顺磁性氧化铁(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标记的胰岛细胞在大鼠肝脏内的成像方法,用于监测胰岛细胞移植术后移植物在大鼠体内的存活及排异情况。方法 采用GE 3.0T Signa Excite磁共振扫描仪,配合3英寸小动物线圈。实验动物为20只雄性Wistar大鼠和5只雄性Lewis大鼠。将SPIO标记的胰岛细胞移植入大鼠肝脏内,未用SPIO标记的作为阴性对照,比较两组的差异。对SPIO标记后移植的大鼠分别用FSE T2WI序列和GRE T2*WI序列扫描,比较序列敏感性的差异。分别将取自Wistar大鼠和Lewis大鼠的胰岛细胞,用SPIO标记后移植入Wistar大鼠肝脏内,观察两移植组受体体内的胰岛细胞存活及排异的情况。将同基因移植组的大鼠于移植术后3月处死,异基因移植组的大鼠于移植术后3周处死,作病理切片,将所得结果与MRI的图像进行对照。结果 只有SPIO标记后的胰岛细胞可以被MRI监测到,表现为肝实质背景上的低信号点。GRE T2*WI较FSE T2WI序列对SPIO的监测更敏感。同基因移植组于移植后第1周、第2周及第3周的低信号点相对数量分别为(90.03 ± 9.52)%、(92.87 ± 18.21)%和(86.25 ± 24.81)%,而异基因组的相对数量分别为(41.40 ± 15.41)%、(33.41 ± 14.01)%和(23.58 ± 16.78)%。两组相对数量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结果显示,标记后的胰岛细胞内确实存在铁颗粒,同基因移植组3月后在肝窦内仍能找到保存完好的移植物,而异基因组在移植后3周只有极少量的移植物残留。结论 MRI能对大鼠体内SPIO标记的胰岛细胞进行成像,用于活体实时监测胰岛细胞移植术后移植物的存活及排异情况。  相似文献   

20.
He QH  Zhou YS  Wang Z  Wang S  Mou ZQ  Li J  Chi JM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6):374-377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intervention against glucotoxicity on improvement of the function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islet beta and alpha cells. METHODS: Thirty-six male Sprague 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equal groups: normal control (NC) group, fed with standard chow, high-fat (HF) group, fed with extra high-fat chow; diabetes mellitus (DM) control group, fed with high-fat chow for 8 weeks followed by 30 mg/kg streptozotocin injection to establish DM models; and insulin (INS) group, treated with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long-acting insulin (glargine, 0.5 U x kg(-1) x d(-1)) for 4 weeks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DM models. 48 h, 2 weeks, and 4 weeks after the STZ injection to the 2 DM groups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 was performed to all rats. Peripheral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caudal vein. Serum insulin level was assayed by radioimmunoassay. Total serum cholesterol (TC) and triglyceride (TG) were measured by enzyme-colorimetric method. By the end of experiment the rats were killed with their pancreases taken out.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islet beta and alpha cells. Beta cell and alpha cell masses were calculated by the proportions of positive area in the islet. Proinsulin mRNA level was detected by RT-PCR. Insulin protein content in islets was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ting. RESULTS: Four weeks after the insulin intervention against glucotoxicity,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blood glucose 2 h after sugar-taking of the INS group were both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DM group (both P < 0.01). The relative beta cell mass of the INS group was 0.38 +/- 0.08, significantly bigger, 2.45 times, that of the DM group (0.11 +/- 0.05, P < 0.01). The relative alpha cells mass in islets of the INS group was 0.16 +/- 0.04, significantly lower, by 43%, than that of the DM group (0.28 +/- 0.15, P < 0.01). The insulin contents in beta cells of the INS group was 0.58 +/- 0.03, significantly higher, by 70.6%, than that of the DM group (0.34 +/- 0.14, P < 0.01). The proinsulin mRNA level of the INS group was 1.52 +/- 0.14, significantly higher, by 20.6%, than that of the DM group. CONCLUSION: The morphology of islet beta, alpha cells in diabetic rats was improved by four weeks of Intervention against glucotoxicity improves the pathology of islet beta and alpha cells in diabetic and insulin synthe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