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与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对脑肿瘤患者术中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择期颅内肿瘤手术患者36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静吸复合组(C组)15例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组(R组)21例。R组:诱导时设定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μg/ml,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6ng/ml,术中根据刺激的强弱、心率和血压的变化调整血浆靶控输注的浓度。C组:异丙酚2mg/kg、芬太尼2μg/kg和维库溴铵0.1mg/kg诱导插管,术中吸入1%~2%异氟醚,间断静注维库溴铵维持麻醉。两组患者均连续监测有创血压(MAP)、心率(HR)、心电图(ECG)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末二氧化碳(PETCO2)。记录诱导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5min(T3)、切开硬膜(T4)、取瘤30min(T5)、术毕(T6)、清醒拔管时(T7)7个时点BP、HR、SpO2、PETCO2及苏醒时间。于麻醉诱导前(t1)、诱导后30min(t2)、麻醉后1h(t3)、2h(t4)、清醒拔管时(t5) 采集动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分别测定颈内静脉氧饱和度(SjvO2)及动静脉氧差(Da-jvO2)。结果:T1~T7各时点BP、HR、SpO2和PETCO2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R组患者T2时MAP分别低于T1时(P<0.05)。C组患者苏醒时间长于R组(P<0.05)。t2~t4时间点C组SjvO2均高于R组,而Da-jvO2均低于R组(P<0.05)。C组SjvO2 t2~t4时间点均高于同组t1时,而C组Da-jvO2 t2~t4时间点均高于同组t1时(P<0.05)。结论:瑞芬太尼和异丙酚靶控输注与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脑肿瘤患者的手术,均可维持患者平稳的生命体征,靶控输注麻醉患者术毕清醒更迅速,且比静吸复合麻醉能更好的维持脑氧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连续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经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72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N组、T组,每组36例。两组均在术后给予舒芬太尼0.1μg/kg、帕瑞昔布钠40mg,并使用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A)。T组在此基础上行双侧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并置入导管术后间断注射罗哌卡因注射液。比较两组返回SICU即刻(T1)、术后2h(T2)、6h(T3)、12h(T4)、24h(T5)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24hPCA舒芬太尼使用总量及PCA情况,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1、T2、T3、T4、T5时间点T组静息、运动VAS评分低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24h舒芬太尼用量和PCA药液输注量低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24hPCA自控按压有效次数少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24h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例数及发生率低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超声引导下连续腹横肌平面阻滞可减轻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降低术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细胞免疫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T2D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每组60例。A组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全身麻醉,B组在A组基础上复合吸入七氟醚全身麻醉。比较两组T淋巴细胞(CD3+、CD4+及CD8+)、NK细胞(CD3-CD16+CD56+)、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IL-10水平及术中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麻醉前(T0)、建立气腹前(T1)、建立气腹后90 min(T2)、术后第1天(T3)及术后第3天(T4)CD3+、CD4+、CD8+、CD3-CD16+CD56+和IL-6、hs-CRP、PCT、IL-10水平比较,在不同时间、不同组间及变化趋势上有差异(P <0.05)。B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A组(P <0.05)。两组麻醉维持时间、术中恶心呕吐、牵拉反应及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吸入全身麻醉可降低全子宫切除术T2DM患者围手术期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保护细胞免疫功能,且不增加术中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对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老年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以评价其脑保护效应。方法 择期行CABG术老年患者40例,患者年龄65~75岁,体重指数22.4~27.5kg/m2,性别不限,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20):对照组(N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D组诱导后右美托咪定以0.2μg/kg剂量输注负荷量后再以0.4μg/(kg·h)速率持续输注至术毕,N组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手术切皮前即刻(T0)、术毕即刻(T1)、术后24h (T2)、72h (T3)时采颈内静脉血4ml,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测定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浓度。采用MMSE于术前1天和术后第3天评价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 与T0时比较,N组和D组T1~3时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浓度均升高(P<0.01)。与N组比较,D组T1~3时S-100β蛋白及NSE血清浓度明显降低(P<0.01)。与术前第1天值相比,N组术后第3天MMSE评分值降低(P<0.01);与N组相比,D组术后第3天评分值升高(P<0.05),术后第3天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N组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麻醉诱导后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2μg/kg负荷量,随后以0.4μg/(kg·h)输注至术毕可降低体外循环下CABG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具有脑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纳布啡复合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行无痛结肠镜检查术的患者60例,年龄35~65岁,采用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纳布啡复合丙泊酚组(N组,n=30)及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S组,n=30)患者分别静脉注射纳布啡0.1mg/kg及舒芬太尼0.1μg/kg,静脉注射时间均>60s,给药5min后两组均静脉注射丙泊酚1.0mg/kg,镜检过程中丙泊酚泵注速率为4~6mg/(kg·h)。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即行结肠镜检查术。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检查操作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恢复时间及术中丙泊酚用量。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5min(T0)、睫毛反射消失时(T1)、检查开始即刻(T2)、镜身过脾曲时(T3)、镜身过肝曲时(T4)、术毕时(T5)、术毕后5min(T6)及术毕后10min(T7)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及术毕清醒后5、15、30、45、60min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毕清醒后60min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检查操作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恢复时间及丙泊酚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0~T7时的MAP、HR、RR及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毕5~60min时的VAS、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高血压、窦性心动过速、呛咳、体动反应、呃逆及注射痛等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组患者术毕清醒后60min内的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及躁动不安发生率均较S组降低(P<0.05)。结论 剂量为0.1mg/kg的纳布啡复合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术的临床效果较好,且不增加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可安全应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在年轻患者术后谵妄的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笔者医院40例术后谵妄入ICU的年轻患者,随机分为4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舒芬太尼组(S组),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组(DS1组),小剂量联合组(DS2组),记录患者术后入ICU T1(0h)、T2(1h)、T3(2h)、T4(4h)、T5(8h)各时间点生命体征、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躁动评分(SAS)、CAM-ICU评分、舒芬太尼总用量及呼吸遗忘次数。结果 与D组相比较,其余3组在T2、T3、T4、T5时刻VAS,SAS和谵妄的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3、T4、T5其余3组心率,血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相比较,DS1组在T3,T4,T5时刻VAS,SAS和谵妄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S2组舒芬太尼使用量,呼吸遗忘明显低于S组和DS1组(P<0.05)。结论 对已发生谵妄的年轻患者,抑制疼痛可能是降低谵妄发生的基础,右美托咪定可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从而减轻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择期颅脑肿瘤患者麻醉过程中,异丙酚与七氟醚分别复合瑞芬太尼对脑组织氧代谢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纳入拟开展择期颅内肿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异丙酚+瑞芬太尼静脉靶控输注组(PR组,n=30)和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组(SR组,n=30)。观察指标包括:麻醉期间不同时间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麻醉时间、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SjvO2)及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等。 结果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麻醉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PR组相比,SR组SjvO2较高,而Da-jvO2则较低(P<0.01)。 结论 异丙酚或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均可安全用于颅脑肿瘤患者手术,前者利于维持稳定的脑氧供需平衡,且术后苏醒迅速,后者可改善脑组织氧合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氢吗啡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择期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患者术毕给予舒芬太尼2.0μg/kg进行术后镇痛;B组患者术毕给予舒芬太尼1.5μg/kg+氢吗啡酮0.15mg/kg进行术后镇痛;C组患者术毕给予舒芬太尼1.0μg/kg+氢吗啡酮0.15mg/kg+右美托咪定2.0μg/kg进行术后镇痛。3组术后镇痛泵总量为100ml,持续镇痛量2ml/h,单次负荷剂量2ml,锁定时间15min。分别于术前(T0)、术后2h(T1)、4h(T2)、8h(T3)、12h(T4)、24h(T5)及48h(T6)时记录3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吸频率(RR);记录3组患者T1~T6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Ramsay镇静评分;记录3组患者术后48h内单次自控镇痛(PCA)平均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组和C组患者T1~T6时HR、MAP均较A组更平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患者T1~T3时的VAS和Ramsay镇静评分均低于A组(P<0.05),且C组患者T1~T3时的VAS和Ramsay镇静评分均低于B组(P<0.05)。B组和C组患者术后48h内的PCA平均按压次数低于A组,而C组患者术后48h内的PCA平均按压次数低于B组(P<0.05)。B组和C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 氢吗啡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较好,可减少舒芬太尼的用量,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王莉珍  柴小青 《安徽医学》2016,37(12):1512-1515
目的 研究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肥胖患者不同通气模式对围术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6月到2015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肥胖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呼吸末正压通气联合保护性肺通气组(P组)和肺复张组(R组),每组20例。于气腹前5分钟(T0),气腹10分钟(T1)、30分钟(T2)、60分钟(T3)、90分钟(T4),气腹结束后5分钟(T5)和拔管前5分钟(T6),出PACU即刻(T7),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监测动脉氧分压(PaO2)并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记录气道峰压(Ppeak)、及肺动态顺应性(Cdyn)。记录各组患者到达气管拔管指征的时间和送出麻醉复苏室(PACU)标准的时间。术后随访记录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结果 P组T3、T4、T5、T7时的PaO2,T2、T3、T4、T7时的PaO2/FiO2,及T2时的Cydn较C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T3、T5、T6时的PaO2,T2、T3、T4、T6、T7时的PaO2/FiO2,及T2、T3、T4、T5时的Cydn较C组均升高,T2、T3、T4、T5的Ppeak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及R组达到拔管标准的时间、送出PACU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在T2、T3及T4时的Ppeak较P组降低,Cdyn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复张及呼气末正压通气联合保护性肺通气两种通气模式均能改善肥胖患者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肺功能,促进术后肺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神经阻滞方法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择期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2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麻醉方法不同分为三组: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A组)、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B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C组)。A组行超声引导下T4-5椎旁神经阻滞:0.5%罗哌卡因+地塞米松5 mg 20 mL;B组行T5-6或T6-7间隙硬膜外穿刺,硬膜外注射1.4%利多卡因5 mL;C组无特殊处置。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液量等术中情况;统计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监测入室时(T0),麻醉诱导后5 min(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后20 min(T3),清醒即刻(T4)各时间点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三组去甲肾上腺素使用时间及用量。结果 A组较C组瑞芬太尼使用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A、B两组患者T1、T2、T3时平均动脉压显著降低(P<0.05),但A、B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麻醉诱导后3组患者心率都有所下降,手术开始时及清醒即刻三组患者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心率下降更明显,A组次之。A、B两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使用时间及使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使用时间及使用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相比,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也会引起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血压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比较丙泊酚TCI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TCI两种麻醉方法用于临床无痛胃镜下胃息肉切除术的可行性,探讨更为安全有效的麻醉用药方法。方法将150例无痛胃镜下胃息肉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采用静脉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TCI方法实施麻醉,对照组采用静脉丙泊酚TCI方法实施麻醉。结果观察组的镇痛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诱导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用丙泊酚TCI麻醉比单纯丙泊酚TCI麻醉的诱导更快,镇痛镇静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应用于胰管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60例首次接受ESWL治疗胰管结石的患者,分为R组和TR组(每组n=30)。R组患者仅接受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TR组患者接受瑞芬太尼TCI前30min接受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采用Dixon序贯法计算两组患者的瑞芬太尼半数有效量(EC50),记录患者围术期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Ramsay镇静量表、血流动力学参数、呼吸参数和不良事件。结果 R组和TR组患者瑞芬太尼EC50分别为3.448ng/ml(95%CI:1.636~3.946)和2.523ng/ml(95%CI:0.744~2.9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疼痛和镇静评分相当。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参数均无明显差异。与R组相比,TR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10% vs 56.7%,P<0.001),瘙痒发生率更低(6.7% vs 26.7%,P=0.038)。结论 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可为胰管结石ESWL提供满意的镇痛和镇静,且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七氟烷和丙泊酚分别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行静吸复合麻醉和全静脉麻醉用于支撑喉镜术的效果。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患者40例,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七氟烷组(S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唑安定1.0~1.5mg,瑞芬太尼4μg/L血浆靶控输注,P组丙泊酚3mg/L血浆靶控输注,S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5~2.0mg/kg,2组均用琥珀胆碱1.5~2.0mg/kg静脉注射后行气管插管控制呼吸。麻醉维持:S组吸入2%~4%七氟烷,使呼气末七氟烷浓度达到1MAC,同时靶控输注瑞芬太尼;P组仍为血浆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2组均静脉滴注琥珀胆碱,吸入65%氧化亚氮。随手术进程调整麻醉深度。记录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的HR在诱导后1min(T1)较术前(T0)明显降低(P<0.05)、MAP在诱导后1min(T1)及插管后1min(T2)较术前(T0)明显降低(P<0.05);P组患者在诱导后1min(T1)、插管后1min(T2)及术毕(T7)的HR明显低于S组(P<0.05);S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P组(P<0.05)。结论2种麻醉方法均可用于支撑喉镜术,应用七氟烷麻醉的患者诱导时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苏醒更快。  相似文献   

14.
杨春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9):91-92
目的探讨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应用于无痛胃镜的麻醉效果。方法全部入选对象随机分为Ⅰ组(异丙酚)和Ⅱ组(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各80例,比较两组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以及异丙酚总用量、苏醒时间、恶心、呕吐、呛咳、体动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Ⅱ组在插镜中HR、MAP无明显变化,且异丙酚总用量明显少于Ⅰ组,Ⅱ组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Ⅰ组,Ⅱ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呛咳、体动等不良反应明显少于I组(P〈0.05)。结论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应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效果、安全性及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无痛胃镜检查病人180例,随机均分为瑞芬太尼(R)组,芬太尼(F)组.R组用微量泵输注瑞芬太尼0.05μg/(ks·min)给药;F组单次给芬太尼1μg/kg;之后所有病人静脉注射负荷量丙泊酚0.4mg/kg,继以缓慢间断推注每次0.2mg/kg,至Ramsay Ⅲ~Ⅳ级,记录诱导、插镜、苏醒及留观时间;记录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呼吸频率(RR);记录术中肢动、呼吸暂停、低血压、心动过缓的次数,记录病人满意度.结果 R组病人的诱导、清醒、留观时间均显著少于F组(P<0.05),丙泊酚用于R组显著少于F组(P<0.05),术中R组的平均动脉压下降低于F组(P<0.05).术中心动过缓和低血压的发生率R组大于F组(P<0.05),肢动发生R组较F组少,呼吸暂停发生率R组较F组高(P<0.05),但是低氧血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的满意度R组高于F组(P<0.05).结论 静脉微量泵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效果确切、安全,但低血压和心动过缓较多见,特别要重视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可能引起的低氧血症.应加强监护与护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老年患者无痛肠镜麻醉中给予0.3μg/kg瑞芬太尼对丙泊酚TCI麻醉效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门诊无痛肠镜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TCI组(P组,n=30)、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CI组(RP组,n=30)。RP组给予瑞芬太尼0.3μg/kg,P组给予生理盐水0.1ml/kg,然后按序贯法,两组依次给予不同剂量的丙泊酚计算出50%患者肠镜检查时无逃避性体动的丙泊酚血浆浓度(Cp50)。麻醉过程中连续监测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反应熵(RE)和状态熵(SE)。结果:①RP组与P组Cp50分别为3.425μg/ml和5.011μg/ml;②与P组比较,RP组丙泊酚总量和所有患者完成检查时丙泊酚血浆浓度显著减少(P<0.01);③RP组在肠镜检查过程中RE和SE值均显著高于P组(P<0.01)。结论 :在老年患者无痛肠镜麻醉中给予0.3μg/kg瑞芬太尼可以显著减少靶控输注丙泊酚的半数有效血浆浓度,在较浅麻醉深度下就能满足肠镜检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无痛胃镜患者围术期应用的镇静效应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无痛胃镜患者40例(ASAⅠ~Ⅱ)随机分成Dex组(D组)和对照组(C组)各20例。C组单独静脉注射丙泊酚2.5mg/kg,D组在注射丙泊酚前缓慢静脉推注(超过10min)右美托咪啶0.8μg/kg。记录用药前(T0)、手术开始时(T1)、胃镜进入胃内时(T2)、手术完成时(T3)的MAP、HR、SpO2、OAA/S及Ramsay镇静评分,并观察丙泊酚的总用量、诱导时间和唤醒时间。结果:T1~T3D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C组和T0(P<0.05),OAA/S评分降低(P<0.05)。T1~T3患者HR和MAP降低(P<0.05),D组的诱导时间、唤醒时间明显比C组缩短,丙泊酚总用量比C组减少(P<0.05),所有患者无明显呼吸抑制。结论:Dex 0.8μg/kg用于无痛胃镜患者围术期可以产生明显的镇静效应,有一定降压作用且无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胃镜检查中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选择ASAⅠ~Ⅱ级90例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即丙泊酚组(A组)、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B组)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C组),每组30例。术中在置入胃镜前、胃镜经咽时、镜检时及镜检后5min各时点监测HR、MAP、SpO2等。记录镇静起效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镜检满意度、术中知晓、胃镜操作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B组在置入胃镜前、胃镜经咽时、镜检时及镜检后5min各时点HR明显减慢(P〈0.05),A组在胃镜经咽时、镜检时HR明显增快(P〈0.05)。B组MAP较A组和C组明显降低(P〈0.05)。检查过程中A组和B组低血压发生率较C组明显增高(P〈0.05)。A组和B组注药时静脉疼痛及术后头晕发生率较C组明显增高(P〈0.05)。A组肢体扭动和呛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B组和C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胃镜检查中采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联合镇静,起效时间快、定向力恢复时间短、镜检满意度高、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费用更低、副作用少,且镇静效果增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