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甲磺酸伊马替尼(STI571,商品名格列卫)是人工合成的酪氨酸激酶(PTK)抑制剂,可使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细胞分化并促进凋亡,而对正常造血几乎无抑制作用,代表了CML治疗的最新进展。而造血干细胞移植(SCT)是目前公认的唯一可能治愈CML的方法。现就STI571治疗与CML SCT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IM)联合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进展期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采用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的进展期CML 8例的疗效。结果 8例患者移植后均获得造血重建,移植后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活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6d和18.5d;发生Ⅰ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1例,Ⅱ度aGVHD 5例,局限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7例,广泛型cGVHD 2例;无白血病存活率为75.0%,移植相关死亡率为12.5%。总体存活率为87.5%,平均无病生存8月(7~17个月),BCR/ABL转阴时间1~5个月。结论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造移植前、后联合格列卫治疗进展期CML,具有降低移植前白血病细胞负荷,争取移植机会,促进供者完全嵌合状态的转变,延长患者生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疾病,其特征是带有9号和22号染色体易位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扩增。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是特异的BCR-ABL抑制剂,现在成为CML的首选治疗措施,我科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和尼洛替尼治疗20例Ph染色体阳性CML患者。现将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错配修复(MMR)基因的表达水平及调控机制。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62例CML患者及K562细胞的5个MMR基因(hMSH2、hMSH3、hMSH6、hMLH1、hPMS2)mRNA的表达;用RT-PCR方法动态检测26例进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及4例使用伊马替尼治疗的CML患者bcr-ab1及MMR mRNA的表达水平;用伊马替尼体外作用于CML患者的单个核细胞(MNC)及K562细胞后,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BCR—ABL融合蛋白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RT—PCR方法检测MMR 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5.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在经历了20世纪初的放疗、核素治疗,20世纪50年代白消安的应用,20世纪60年代羟基脲取代白消安成为首选药物,到80年代开始的甲异靛、干扰素使用及联合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再到20世纪末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一系列措施后,疗效逐步提高。近年来随着分子技术水平不断发展,从CML的治疗策略到治疗方法都有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我科采用STI571[甲磺酸伊马替尼,商品名:格列卫(Glivec)]治疗加速期及急变期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各1例,达临床缓解后,再进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疾病,其特征是带有9号和22号染色体易位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扩增。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是特异的BCR-ABL抑制剂,现在成为CML的首选治疗措施,我科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和尼洛替尼治疗20例Ph染色体阳性CML患者。现将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发生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肿瘤。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目前认为能根治CML的最有效方法。格列卫是用于CML患者挽救性治疗的基因靶向药物,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多数CML患者无法接受Allo—HSCT及格列卫的治疗。为此,我们应用干扰素(IFN)联合羟基脲(Hu)治疗CML患者13例,取得一定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耿素霞  杜欣 《循证医学》2007,7(4):216-219
4背景 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是一种酪氨酸激酶的选择性抑制剂,Ⅰ和Ⅱ期临床研究表明甲磺酸伊马替尼对各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均具有较好的抗白血病效应,尤其是干扰素治疗失败的CML慢性期(chronic phase。CP)患者其疗效更是令人振奋,但是,标准剂量甲磺酸伊马替尼取代干扰素+低剂量阿糖胞苷作为新诊断CML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是否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ic hematopoietic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联合伊马替尼治疗成人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效果.方法 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我科对20例成人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伊马替尼方案,其中9例接受同胞间HLA全相合移植,6例接受同胞间HLA单倍型移植,3例接受非血缘关系HLA全相合移植,2例接受非血缘关系HLA半全相合移植.20例患者在明确诊断后开始予化疗联合伊马替尼治疗,移植前2周至移植造血重建前停用伊马替尼,造血功能稳定后继续予伊马替尼维持治疗,移植后应用RT-PCR和FISH方法监测BCR/ABL表达水平.结果 20例患者均成功植入,均未出现严重的移植相关并发症.移植前20例患者接受伊马替尼联合化疗均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BCR/ABL均转为阴性.随访至2012年3月,20例患者中15例骨髓持续CR,BCR/ABL持续阴性,5例复发.结论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伊马替尼是治疗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甲磺酸伊马替尼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的疗效.方法 选取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2002年2月至2012年12月198例CML慢性期接受甲磺酸伊马替尼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患者,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生存及疾病进展和不良反应情况.其中甲磺酸伊马替尼组115例,初始剂量400 mg/d,此后依据血象及疗效调整剂量,所有患者每1~3个月复查骨髓细胞学及遗传学1次,以此判断血液学反应和细胞遗传学反应.移植组共83例,移植采用清髓性预处理方案,常规采用甲氨蝶呤加环孢素A进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部分联合应用麦考酚酸酯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移植后常规检测植活证据、细胞及分子遗传学缓解情况.结果 伊马替尼组86例患者中59例(68.6%)在12个月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 CyR),而移植组移植后12个月70例患者中67例(95.7%)获得CCyR.伊马替尼组与移植组累计复发率分别为14.8% (17/115)、12.3%(10/81).移植组GVHD发生率及感染率较高,而伊马替尼组患者不良反应大多可耐受.患者伊马替尼组10年累计生存率高于移植组(93.9%比77.1%,P=0.015);10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两组分别为86.1%、88.0%(P=0.5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Sokal评分中、高危患者的累计生存率,伊马替尼组均高于移植组(96.4%比68.0%,P=0.049;92.6%比57.1%,P=0.017),而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9.3%比88.0%,P=0.942;70.4%比85.7%,P=0.405);低危患者总生存率与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年龄≥30岁的患者,伊马替尼组累计生存率高于移植组(94.7%比73.5%,P=0.009),而两组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4.2%、94.1% (P =0.1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ML慢性期患者伊马替尼治疗较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存在特征性的遗传学异常,靶向作用于Bcr-Abl融合基因编码的P210蛋白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使得CML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进展。作为第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明显地改善CML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然而逐渐出现的耐药使其疗效受到了影响。随着对耐药机制的深入研究,认为Bcr-Abl激酶区基因点突变是引起伊马替尼耐药的重要原因,对此研发了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尼洛替尼及达沙替尼。尼洛替尼及达沙替尼较伊马替尼对P210融合蛋白具有更强的亲和力和抑制性,能够使各阶段CML耐药患者获得更好的缓解,并能使大部分患者获得长期的生存,但对T315I突变无效。处于临床试验中的第三代特异性分子抑制剂,如Bosu-tinib、Ponatinib等,能够逆转T315I所致的耐药,且能作用于Aurora激酶、SFK、LYN及SRC等其他分子靶点,有望解决更多的耐药难题。  相似文献   

13.
格列卫治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是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增生性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应用细胞毒药物、干扰素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CML近年治疗的最大进展是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TI571(格列卫),它是在CML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CML致病分子BCR-ABL而设计的靶向药物,为肿瘤治疗的药物设计提供了新的方向,其意义是划时代的。  相似文献   

14.
王品  王雪娇 《重庆医学》2018,(22):2956-2958,2962
近年来,以甲磺酸伊马替尼为代表的酪氨酸酶抑制剂(TKI)的临床应用标志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治疗进入了分子靶向时代,现就造血干细胞移植在TKI时代CML治疗中的地位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的临床特点、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9例确诊为BCR-ABL基因阳性的ALL患者,予传统化疗、伊马替尼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随访期3~80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78例ALL患者中,BCR-ABL基因阳性者29例(16.3%),其中B细胞性28例,T细胞性者1例。14例患者在首1~2个疗程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48.3%),部分缓解者1例(3.4%),2例在首2个疗程未获CR后加用伊马替尼获得骨髓细胞学完全缓解(10.3%),无效12例(41.4%)。29例患者中位生存期14.5月。伊马替尼联合传统化疗化疗者完全缓解率80%,高于单用传统化疗者(50%()χ2=5.894,P〈0.01),生存期(18.6月)大于单用传统化疗未进行移植者(11.1月)(t=2.469,P〈0.05)。结论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ALL患者传统化疗疗效差,联合伊马替尼可提高完全缓解率和生存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使部分患者长期无病生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伴T315I突变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临床特征及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行BCRABL KD突变检测T315I突变的CML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不同治疗的预后,通过直接测序分析获得用于RTQ-PCR样品的BCRABL KD突变。用Sanger测序法对BCR-ABL KD突变进行测序。复发标准包括血液学复发、细胞遗传学复发和分子生物学复 发。结果19例CML-T315I患者,初诊时73.7%(14/19例)患者处于慢性期(CP),Sokal评分中高危患者占81.2%(13/16例)。19 例患者初诊后均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病程中78.9%(15/19例)患者有附加染色体畸变,52.6%(10/19例)患者存在多 重突变。68.4%(13/19 例)的患者在疾病进展后(加速期/急变期)检测出T315I 突变,从初诊到检测出T315I 突变的中位期为 40 m(5~120 m)。突变后12例行泊那替尼治疗(A组),7例选择传统化疗方案(B组)。A、B两组3年总生存率分别是83.3%和 14.2%(P=0.001)。结论小样本回顾性研究发现对TKI耐药的CML患者易检出T315I 突变,进展期检出率明显高于慢性期。 此类患者往往合并附加染色体和多重基因突变,预后较差,即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复发率仍较高。泊纳替尼长期维持治 疗,可能会改善预后,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伊马替尼治疗后ABL激酶区点突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Qin YZ  Liu YR  Li JL  Ruan GR  Zhu HH  Jiang Q  Fu JY  Lu Y  Chang Y  Li LD  Huang XJ  Chen SS  Qiu JY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5):3186-3189
目的研究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ABL酪氨酸激酶区点突变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巢式PCR扩增30例伊马替尼治疗时处于加速/急变或慢性期后期,伊马替尼临床治疗效果不佳,在治疗不同时间的45例CML患者的骨髓标本,检测bcr/abl融合mRNA的abl激酶区,纯化、测序并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 13例患者检出点突变(43.3%),类型分别为E255K 4例,G250E 4例,F359C+G250E、E355G、M244V、Y253H及D276G1各1例.其中12例发生疾病进展,转入加速/急变期,8例疾病进展时表现为纯合型点突变,3例为野生与突变型ABL同时存在(1例无进展时标本).加速/急变期患者(1.5~30个月,中位5个月)明显早于慢性期后期患者(11~45个月,中位25.5个月)检出点突变(P〈0.05 ).4/7例随访患者在急变前的7~15个月分别检测到不同程度的点突变.结论 ABL激酶区点突变是伊马替尼治疗CML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定期监测ABL激酶区点突变有助于及早采取干预治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获得性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占成人白血病的20%,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出现开始了靶向治疗的时代,但是由于一代TKI耐药性及不同种类的突变型BCR-ABL激酶的出现,研究者又推出了二代TKI,以达沙替尼为代表,达沙替尼主要适用于伊马替尼治疗无效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且能够有效地抑制除T315I的所有突变型。本文就达沙替尼治疗CML的机制、优点及副作用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对发病机制从细胞、分子水平的进一步认识,肿瘤靶向治疗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格列卫(Glivec,甲磺酸伊马替尼,国际通用名为imatinib,临床研究代号ST1571)是一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P rofein—fyrosihe Kinase)抑制剂。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210id leukemia,CML)急变期、加速期或α-干扰素治疗失败后的慢性期患者和治疗不能切除和发生转移的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的成人患者。  相似文献   

20.
谭大为  郑方  童晓丽  赵静  詹云  孙志强 《重庆医学》2015,(35):5039-5040
大多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 L )患者的自然病程是起病于慢性期,其后病情逐步进展进入加速期,继之发生急性变,但约有20%~25%的患者可由慢性期直接进入急变期。伊马替尼作为第1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新诊断CM L慢性期患者,显著延长了CM L慢性期患者的生存期。但由于不能耐受的毒副反应(20%~25%)以及伊马替尼耐药(20%),40%~45%的患者不得不终止治疗,7%~8%的患者疾病进展至加速期或急变期。本文报道1例确诊CM L 慢性期患者伊马替尼治疗过程中发生急变经达沙替尼治疗后缓解,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