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RT-PCR法在快速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核酸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4月至5月发生在安徽阜阳的手足口病流行其病原已经确定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EV71属于小RNA病毒科(Picornaradae)肠道病毒属(Enterovirus),为一种单正链RNA病毒,病毒核酸含有大约7411个核苷酸。病毒颗粒大致呈球形,无包膜和突起,直径24~30nm。EV71的流行多见于夏、秋季,多发生于10岁以下的儿童。大部分患者恢复良好,但是也有部分患者死于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肠道病毒71(Enterovirus type 71,EV71)属小RNA病毒科,1969年首先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例死于脑炎的9月龄婴儿粪便中发现。其后,美国、澳大利亚、瑞典、日本、保加利亚、匈牙利、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均有EV71感染流行的报道。EV71感染的发病高峰在夏秋季,婴幼儿为易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手足口病病例进行病原检测,研究保定市手足口病病原分布情况,为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荧光RT-PCR法对收集的手足口病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特异性核酸检测。结果保定市手足口病病原体有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 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kivirus A16,Co A16)及其他肠道病毒(other enteroviruses,EV)。发病以4岁以下儿童为主。全年均有病例分布,以5-8月为高峰。样品采集时间以3 d内为好,病毒检出率高。结论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以EV7 1病毒、Co A16病毒为主,手足口病防控应以4岁以下儿童为主,在5-8月加强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4.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2008年列入法定报告的一种丙类传染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个型别,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最为常见。自1974年美国首次报道从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标本中分离出EV71病毒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相继都有EV71爆发的报道。国内于1981年在上海首次出现。  相似文献   

5.
肠道病毒71型疫苗候选株和疫苗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属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主要引起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1969年在美国加里福尼亚分离出首株EV71[1]。近年来EV71在亚太地区持续流行[2-9],特别是1998年在中国台湾地区大流行后,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国大陆地区2008—2010年报告的HFMD病例数、严重病例和死亡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张红梅  罗永松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9):1085-1086,1119
目的了解影响实验室手足口病毒检出的因素,分析秦皇岛市2009~2010年手足口病例肠道病毒核酸的检测情况。方法应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对可疑手足口病例送检的咽拭子、肛试子、疱疹液等样本中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通用型(EV)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307例可疑病例中肠道病毒检出率为69.38%,样本的不同来源和存在的不同状态都对结果的检出有影响;秦皇岛市手足口发病集中在5~7月份,男女性别比为2.04:1,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EV71与其他病毒所致重症手足口之比为1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6,P〈0.05)。结论切实加强实验室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工作,从多方面提高病毒检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EV71型是引起手足口重症病例的主要毒株,实时荧光PCR法可以快速检测手足口病样本中的肠道病毒核酸,为临床诊断和流行病防控提供病原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肠道病毒71型( EV71)特异性检测的免疫荧光方法用于病毒分离培养后的EV71鉴定,为EV71生物学特征研究和疫苗株的筛选奠定基础。方法:以EV71 VP1为免疫原制备单克隆抗体,用经测序鉴定的肠道病毒毒株建立EV71特异性免疫荧光方法;将不同地区收集的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利用EV71特异性单抗进行分离培养后的病毒鉴定。结果:制备获得2株单抗,经鉴定其中1株3 E12为EV71特异性单抗;以此单抗建立的免疫荧光方法对EV71感染细胞呈阳性反应,而与柯萨基病毒A16和埃可病毒6等非EV71肠道病毒不反应。从104份手足口病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到35株病毒,产生肠道病毒典型的细胞病变;用3E12特异性单抗免疫荧光鉴定分离病毒,其中29株为EV71,与RT-PCR验证结果完全一致。结论:成功制备获得EV71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以此单抗建立的EV71特异性免疫荧光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用于分离培养EV71的鉴定。  相似文献   

8.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柯萨奇病毒A 16(Coxsackievirus A 16,CVA 16)、肠道病毒71(Enterovirus 71,EV 71)等肠道病毒血清型引起的全球性幼儿和儿童常见传染病[1].HFMD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亚太地区发生过多次较大规模的暴发或流行,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2,3].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肠道病毒和EV71所致脑炎的发病情况及荧光定量PCR诊断病毒性脑炎的意义.方法 收集银川市118例临床诊断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和血清,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肠道病毒和EV71阳性率及病毒拷贝数,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性检测血清EV71病毒IgM抗体.结果 荧光定量PCR检测肠道病毒阳性病例42例,检测阳性率为35.6%;EV71阳性病例22例,检测阳性率为18.6%,占EV阳性病例的52.3%;ELISA定性检测EV71病毒IgM抗体,阳性病例30例,检测阳性率25.4%,肠道病毒和EV71病毒性脑炎患者6岁以内幼儿明显多见于其他年龄组.结论 肠道病毒是本地区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患者最常见的病原体,EV71可能是本地区肠道病毒性脑炎中最多见的一种,肠道病毒和EV71感染所致脑炎都以6以内幼儿为主;荧光定量PCR对EV71检测特异性高于ELISA.  相似文献   

10.
    
汪六庆  徐海红 《安徽医学》2013,34(3):368-370
<正>最近,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EV71)病毒受体的发现对于病毒受体的研究方法和病毒致病性的研究都有参考意义,同时也为抗EV71药物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因此,本文就EV71病毒结构,流行病学特点简单介绍,同时重点介绍EV71病毒受体以及病毒致病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1 EV71病毒的结构EV71是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成员,其感染主要引起手足口病。病毒结构如下:EV71的病毒颗粒为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