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目的:对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白介素-11在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中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参与此次研究的对象均为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共40例,均于2014年1月份到2015年12月份在本院接受治疗。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白介素-11治疗,实验组实施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预后显示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明显,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小板情况差异明显,实验组的血小板恢复最大值、血小板<50×109/L的持续时间、血小板恢复至75×109/L、100×109/L的时间均比对照组理想,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实验组的安全性理想,不良反应率比对照组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其安全性和疗效比白介素-11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白介素-11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两组患者分别接受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白介素-11治疗,观察外周血小板的变化。结果:白血病患者实施化疗后,两组血小板计数下降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实施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恢复的最高值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血小板低于50×109/L延续时间,恢复到75×109/L或100×109/L所需时间,显著低于参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小,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病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肿瘤发生率的不断提高,化疗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肿瘤患者化疗后常出现较为严重的骨髓造血抑制现象,患者由于外周血小板减少可导致出血倾向。虽然输注血小板可暂时缓解血小板减少,但这种作用仅是暂时的,同时,还可能出现其他不良反应如感染、输血反应、抗体产生等,输血相关性病毒或细菌感染成为患者最大的危险。白介素-11(IL-11)1990年首次被研究人员克隆,并初步证实其对血小板的生成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忠强 《中外医疗》2013,32(14):17-17,19
目的探讨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采用rhTPO治疗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46例作为治疗组,选取同期采用rhIL-11治疗的血小板减少症4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3%,对照组为7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血小板值以及用药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开始恢复时间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rh IL-11)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化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组当化疗后血小板低于50×10~9/L给予rhIL-1125 ug/kg/d,皮下注射,在化疗后血小板计数从下降最低值升高至100×10~9/L时,停止继续给药;或在给药后血小板计数从化疗后下降最低值开始计算其绝对值≥50×10~9/L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继续或停止给药。对照组出现Ⅲ/Ⅳ度血小板下降时不给予rhIL-11。结果治疗组血小板由最低值恢复至100×10~9/L或绝对值升高50×10~9/L为(5.56±2.39 d),对照组为(8.48±2.71 d)。有统计学差异(P0.01)。不良反应为轻微乏力、骨骼及关节肌肉疼痛、恶心。结论rhIL-11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在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应用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取得的效果。方法:将80例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按照信封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输注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实施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手段,观察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小板处于<50×10~9/L、达到70×10~9/L及100×10~9/L阶段的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应用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手段能够获取较好结果,缩短血小板恢复时间,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后血小板减少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5月至2006年3月,南阳市中心医院肿瘤科分别采用利血生加升血小板胶囊、国产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52例,并比较2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特比澳)联合重组人白介素-11(巨和粒)治疗肿瘤患者放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随机信封法对60例化疗或放化疗后血小板减少<50×109/L的肿瘤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治疗组30例,应用特比澳300U/(kg·d)+巨和粒50μg/(kg·d)皮下注射,直至血小板数量达到≥80×109/L;对照组30例,应用巨和粒50μg/(kg·d)皮下注射,直至血小板数量达到≥80×109/L,观察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恢复时间。结果:给药第7,11,15天治疗组血小板平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血小板计数升至80×109/L以上所需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特比澳联合巨和粒可有效治疗肿瘤患者放化疗后所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  相似文献   

9.
杨艺民 《中外医疗》2011,30(12):55-56
目的低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临床上难治、易见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对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不佳。方法 我们对2007年至2010年在我科住院的24例患者用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以探讨该类疾病更好的治疗方法。结果 接受治疗的24例患者中,14例ITP患者治疗后达完全治疗反映4例,部份治疗反映5例,无效5例。CAA患者5例,治疗后达完全治疗反映1例,部份治疗反映1例,无效3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5例,治疗后均达完全治疗反映。无效的5例ITP患者中有2例分别在病程第11个月、及2年6个月发展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结论 (1)对化疗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使用白介素-11治疗可快速提升血小板,减轻化疗后骨髓不应期带来的出血。(2)对低巨核细胞性ITP有效率亦能达到64%,对该类患者如果常规治疗药物效果不佳,使用白介素-11治疗不失为一种不错的治疗手段。(3)对CAA的治疗有效率为40%,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对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疗效。方法: 将40例ITP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观察组给予单用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用升血小板胶囊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70.0%,高于对照组的35.0%(P<0.05)。结论: 单用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血小板计数大于20×109/L的ITP患者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5例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皮下注射rhTPO(15 000U/d),B组皮下注射白细胞素-Ⅱ(1.5mg/d),动态监测注射后血小板生长情况。结果 A组血小板计数的最低值明显高于B组(P〈0.01);A组血小板开始恢复时间为较B组明显缩短(P〈0.01);血小板恢复至100×109/L以上所需时间A组也较B组明显缩短,分别为:(6.18±4.20)d和(10.46±4.54)d(P〈0.05);血小板恢复的最高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有2例患者化疗后需要输注外源性血小板,而A组无1例患者需要输注血小板;与B组比较,A组较少发生不良反应,患者可以耐受。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后出现的血小板减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巨和粒)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36例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恶性肿瘤患者分为两组,A组(治疗组)19例使用巨和粒皮下注射1.5mg/d,连用5~12d;B组(空白对照组)17例只使用一般补血和提升血小板计数的普通药物。每周观察巨和粒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连续观察3周。结果:化疗结束后A组血小板计数[(42.00±12.29)×10^9/L]明显低于化疗前[(192.00±73.56)×10^9/L](P〈0.05),B组血小板计数[(44.58±11.74)×10^9/L]亦明显低于化疗前[(203.37±75.28)×10^9/L(P〈0.05)。A组治疗1周和2周后血小板恢复正常水平的比例(42.11%、100.00%)均明显高于B组(0、1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19例患者未出现明显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良好,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结论:巨和粒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患者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3.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可预防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Q  Ye M  Xiao W  Zhu J  Zhang S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7):1064-1066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预防应用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交叉自身对照研究,24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2例,接受方案和剂量相同的两个周期化疗。A组:第1个周期(对照周期)不注射rhTPO,第2个周期(用药周期)化疗前3 d开始注射rhTPO;B组:第1个周期(对照周期)不注射rhTPO,第2个周期(用药周期)化疗后6~24 h内注射rhTPO。结果 24例恶性肿瘤患者用药周期与对照周期血小板减少程度和持续时间差异有显著性;A、B两组用药周期与对照周期血小板减少程度和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提前给予国产rhTPO可明显提高化疗后血小板的最低值,以及缩短化疗后血小板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国产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rhTPO)对化疗后重度血小板减少 (≤ 2 0×10 9/L)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化疗后血小板≤ 2 0× 10 9/L的 81例实体瘤和完全缓解的白血病患者接受方案和剂量相同的两周期化疗 ,第 1个周期作对照 ,第 2个周期化疗结束后 6~2 4h皮下注射rhTPO 1.0 μg·kg-1·d-1为用药组 ,连续用药最长 14d。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胸部X线片、心电图及血清抗rhTPO抗体。结果 用药组血小板最低值及血小板恢复最高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最低值分别为 13× 10 9/L、12× 10 9/L ,P =0 0 0 2 ;血小板恢复最高值分别为186× 10 9/L和 12 2× 10 9/L ,P <0 0 0 1)。血小板 <5 0× 10 9/L的持续天数用药组和对照组分别为 11d和 13d(P <0 0 5 )。血小板恢复至≥ 75× 10 9/L、≥ 10 0× 10 9/L所需的天数用药组分别为 2 1d和 2 4d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 2 4d和 2 7d(P <0 0 0 1)。血小板输注量用药组少于对照组 ,P <0 0 0 1。用药组和对照组相比 ,化疗后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变化无明显差异。 1例患者产生低滴度血清抗rhTPO抗体。个别患者出现发热、关节痛、头晕、头痛和寒战。结论 rhTPO可减少化疗后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血小板降低程度和持续时间 ,减  相似文献   

15.
程涵  黄婧  吴进  李娜 《海南医学》2020,31(17):2276-2284
目的评估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rhIL-11)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CI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Embase及PubMed。搜索rhTPO及rhIL-11治疗CIT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9年7月。由2名作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4篇随机对照研究,合计2 186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rhTPO在化疗后缩短血小板恢复至≥75×109/L [SMD-1.69,95%CI (-1.98,-1.39),P<0.001]、血小板恢复至≥(100~125)×109/L [SMD-1.46,95%CI (-1.70,-1.22),P<0.001]的时间、血小板的最高值[SMD 1.031,95%CI (0.74,1.323),P<0.001]、血小板≤50×109/L的持续时间[SMD-1.35,95%CI (-1.57,-1...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ized thrombopoietin,rhTPO)治疗继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1例继发性ITP患者,应用皮下注射rhTPO 300 U/(kg·d),4周内获得完全反应和有效患者,改为皮下注射rhTPO 300 U/(kg·d),每周1~3次间断维持治疗3个月。 结果 在21例继发性ITP患者中,应用rhTPO治疗4周时,完全反应10例(47.6%),有效4例(19.0%),总有效率为66.7%。与治疗前血小板计数比较,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最高平均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4例患者接受rhTPO间断维持治疗3个月,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后辅助性T细胞、杀伤性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共3例(14.3%)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肌肉关节酸痛、乏力和头晕,对症治疗后好转。 结论 rhTPO治疗继发性ITP疗效显著且耐受性好,虽不能提高Treg细胞数量,但已获得完全反应和有效的患者予以rhTPO间断维持治疗可能使其更长时间获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比较特比奥(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与巨和粒(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治疗恶性实体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将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症的76例恶性实体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38例患者在化疗后采用特比奥皮下注射治疗.另外一组38例患者在化疗后采用巨和粒皮下注射治疗,动态监测注射特比奥或巨和粒后患者血小板增长情况,c2检测比较二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患者注射特比澳与巨和粒后血小板计数均显著升高,血小板计数恢复至100×109/L以上所需时间明显缩短,其中特比澳组血小板计数普遍高于巨和粒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缓解率特比澳组高于巨和粒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例患者在巨和粒治疗后需要输注血小板,而特比澳组只4例需要输注血小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组均出现一定程度的毒副反应,其中特比奥组(13.2%)低于巨和粒组(1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毒副反应均比较轻微,患者可以耐受.结论 特比澳与巨和粒治疗恶性实体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安全有效,可以减轻化疗引起的血小板降低程度和持续时间,减少血小板的输注.  相似文献   

18.
要国华  覃鹏飞  彭玉娜  谭获 《吉林医学》2013,34(15):2865-2866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治疗肺癌患者同步放疗、化疗后血小板(Blood platelet,PLT)减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接受同步放疗、化疗后PLTⅢ、Ⅳ度减少(PLT<50×109/L)的肺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rhTPO)和对照组(IL-11),观察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PLT计数<50×109/L的天数比对照组缩短约2.4 d,PLT计数恢复至100×109/L以上所需时间平均缩短3.3 d,PLT计数恢复的最高值比对照组平均升高69×109/L以上。治疗组无需输注PLT,且不良反应少。结论:rhTPO能有效地缩短肺癌患者同步放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促进血小板恢复,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对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自身对照交叉研究方法,对第1周期(对照周期)化疗后PLT≤75×109/L的38例实体肿瘤患者于第2周期采用相同化疗方案,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9例患者。A组:第2周期化疗前3天开始皮下注射rhTPO(15 000μ),每日1次,连用7 d;B组:第2周期化疗结束后6~24 h注射rhTPO(15 000μ),1次/d,连用7 d。结果:与对照周期相比,A、B两组血小板减少程度和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比较,血小板最低值、血小板≤50×109/L持续时间及血小板恢复至≥100×109/L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hTPO可减少PLT降低程度和持续时间,提前给药效果更佳,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地塞米松联合疗法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3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例,两组患者均应用地塞米松疗法,同时观察组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66.7%(10/1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6.7%(13/1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CD4~+水平及CD4~+/CD8~+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CD8~+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变化,观察组治疗后的CD4~+水平及CD4~+/CD8~+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8~+水平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变化。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地塞米松联合疗法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提高免疫功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