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小动物四模态分子影像系统的研发。该系统集成了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C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和荧光分子断层成像(fluorescence molecular tomography, FMT)四种模态。对小鼠肿瘤-炎症模型的成像结果显示,融合了各个模态的综合重建结果可以提供较单一模态更加丰富的结构、功能代谢信息。  相似文献   

2.
随着放射治疗的发展,对于鼻咽癌放疗靶区的精确勾画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因此影像诊断在鼻咽癌诊断、治疗中具有不可缺少的地位,特别是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r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的应用,在鼻咽癌临床分期的确立、治疗方案的制定、疗效和预后的评估方面发挥了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成像技术在肿瘤生物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治疗中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活体动物成像实验平台的主要优点是无创伤、低成本、实时检测,而分子探针与活体荧光成像技术相结合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肿瘤的近红外荧光(NIRF)成像技术依赖于稳定、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分子探针。综述活体肿瘤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该项技术与新的分子探针、显像剂、报告分子的协同作用,为进一步应用于临床肿瘤诊断和治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光学分子影像以其非侵袭性、实时、分辨率高等特点,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近红外荧光(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NIRF)染料作为重要的光学分子影像探针,由于其波长被组织吸收少,组织穿透力强,正在逐步应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人们通过偶联肿瘤靶向配体、纳米修饰以及采用多模态近红外荧光成像等方式,开发出一批具有临床应用潜能的NIRF染料,显著提高了该类染料用于肿瘤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本文就NIRF染料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64层CT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血管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冠状动脉造影(CAG)是诊断的金标准,它在检查的同时可行介入性治疗,但导管法是有创性检查,检查费用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近年随着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的迅速发展,CT冠状动脉成像(Con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辅助联合吲哚菁绿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可以从三维的形态解剖和细胞功能水平进行术前规划和术中侦测,从而导航 肝癌解剖性、功能性、根治性的肝切除术,临床应用证明其有重要的诊疗价值,此项技术现已在全国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为 规范计算机辅助联合吲哚菁绿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在肝脏肿瘤精准诊疗中的应用,本指南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三维 可视化技术应用流程;(2)ICG分子荧光成像的机制及应用流程;(3)三维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的临床应用;(4)ICG分子荧光 影像技术的临床应用。ICG分子荧光成像技术能从分子、细胞水平层面实现肿瘤边界界定、肝段和肝叶切除切线的确定;微小 病灶或转移灶的侦测;术中根据肝脏肿瘤的荧光信号特点,结合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可初步判定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分化 程度;肝切除后对肝断面进行残留肿瘤病灶和胆漏的检测。计算机辅助联合ICG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在肝脏肿瘤诊断和手术导 航中的应用,为肝脏肿瘤的外科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数字智能化外科诊疗技术,该项技术亦将不断改进和完善,为肝脏肿瘤的 精准诊疗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研究数据表明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显著降低癌症患者的病死率。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是一种集功能与解剖为一体的无创、全身性的影像检查方法,在乳腺癌临床分期、指导治疗等方面有重要作用。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显像剂,因其为非特异性显像剂,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所以近年来关于乳腺癌患者特异性受体显像剂的研究日益增多。本文就目前关于乳腺癌PET显像新型分子靶向正电子药物的发展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埋伏牙的诊断和治疗是口腔医生需处理的难题之一。对埋伏牙治疗前需有影像学分析辅助,诊断埋伏牙的形态、位置,埋伏牙与邻牙及周围组织的位置关系等,以制定治疗计划。锥体束CT(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项医学影像技术,本文就应用传统影像学与CBCT诊断埋伏牙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采用离子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侧链含有肉桂酸光敏基元和二苯乙烯荧光基元的新型超分子复合物PCAMSTIL。通过核磁共振(NMR)和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该超分子复合物的结构,并用热重分析(TGA)、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荧光光谱(FL)研究了其热稳定性和光学性能。将PCAMSTIL旋涂成膜,薄膜经过266 nm偏振脉冲激光辐照后,肉桂酸发生轴向选择的[2+2]加成,薄膜垂直于激光偏振方向的紫外可见吸收明显大于平行方向的吸收,证实薄膜具有取向性。取向薄膜的最大吸收二向色性取向值最大可达0.103,优于一般肉桂酸材料的取向性,肉桂酸分子的取向也引起二苯乙烯荧光分子的协同取向,荧光偏振发射比可达1.73。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何怡红  罗天友 《重庆医学》2007,36(9):884-887
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头颈部血管成像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诊断中表现出很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近红外量子点表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荧光探针对由9,10-二甲基1,2苯并蒽(9,10-dimethylen-1,2-benzanthracene,DMBA)诱导建立的金黄地鼠颊黏膜癌变过程进行动态可视化荧光成像研究.方法 (1)用0.5%DMBA丙酮液诱导建立金黄地鼠颊黏膜癌变各期模型;(2)将水溶性近红外荧光量子点(QD800)表面功能性的修饰藕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EGFR mAb)后,形成具有靶向功能性的QD800-EGFR mAb荧光探针;(3)将QD800-EGFR mAb经金黄地鼠各期癌变模型尾静脉注射入血液循环系统以靶向适配原理显示其颊黏膜动态癌变过程荧光图像.结果(1)QD800-EGFR mAb能够通过血液循环系统与金黄地鼠颊黏膜癌变细胞上的EGFR特异性的靶向适配并荧光显影;(2)QD800-EGFR mAb显示的荧光图像随着金黄地鼠颊黏膜癌变程度的加深而增强,且能准确地显示癌灶的形状及浸润深度.结论 QD800-EGFR mAb 通过与口腔癌不同癌变阶段癌细胞表面的 EGFR 靶向性适配结合来显示个体化荧光图像,可能对以后临床研治口腔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规律发挥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法尼基硫代水杨酸(farnesylthiosalicylic Acid,FTS)与七甲川菁(heptamethine carbocyanine)近红外(near infrared,NIR)荧光染料共轭化合物的肿瘤靶向性及其在活体成像中的应用,明确该化合物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人乳腺癌细胞MCF-7、胶质瘤细胞U251和前列腺癌细胞PC3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FTS和FTS-IR783,观察两种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培养的三种肿瘤细胞中加入FTS-IR783(20 μmol/L),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染料在肿瘤细胞中的聚集;将三种肿瘤细胞(每只1×106个)皮下移植裸鼠,两周后荷瘤鼠腹腔注射FTS-IR783(每只10 nmol/L),活体成像分别测定肿瘤部位近红外荧光信号和肿瘤体积的相关性。结果 与FTS相比较,FTS-IR783可显著抑制MCF-7、U251和PC3的生长;三种肿瘤细胞可特异性识别FTS-IR783,呈现近红外荧光集聚;皮下荷瘤模型注射FTS-IR783后,活体成像显示肿瘤部位荧光强度与生物发光强度相关性分别达到0.987,0.998和0.971。结论 FTS与近红外荧光染料IR-783共轭结合后可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用于肿瘤模型的活体成像,同时该化合物具有的肿瘤靶向性可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有望成为新型的靶向药物。  相似文献   

13.
It is now more than two decades since Nico Pijls and Bernard DeBruyne introduced fractional flow reserve (FFR) as a way to assess stenosis severity in the catheterization laboratory and since Paul Yock invented grayscale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VUS) that then spawned many second-generation intravascular imaging techniques such as (1) Virtual histology-IVUS (VH-IVUS) that uses both amplitude and radiofrequency ultrasound information to classify plaque as necrotic core,fibrofatty,fibrotic,or calcific;(2)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that is the light analogue of IVUS with a 10-fold increase in resolution and better tissue characterization,but at the expense of decreased penetration;(3)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NIRS) that detects lipid within the vessel wall within 0.45 mm of the neointimal surface and that has been recently combined with grayscale IVUS in a single catheter.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c(RGDyk)环肽修饰的脂质体包载量子点,用于脑胶质瘤的精准成像,实现术中荧光成像引导的肿瘤精准切除。方法:以氢化大豆磷脂,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氨基和胆固醇为材料,经逆向蒸发法,制备包载ZnCdSe/ZnS量子点(QDs)的脂质体(QDs-Lip);经EDC/NHS介导的缩合反应,将c(RGDyk)环肽与QDs-Lip表面氨基键合,制备c(RGDyk)环肽修饰的量子点脂质体[QDs-c(RGDyk)-Lip]。动态光散射(DLS)以及透射电镜(TEM)技术对QDs-c(RGDyk)-Lip进行了粒径与形态表征。同时,荧光光谱和DLS考察QDs-c(RGDyk)-Lip在生理相关介质中的荧光稳定性与粒径稳定性。体外MTT和细胞摄取实验评价QDs-c(RGDyk)-Lip对PC12 和C6 的细胞毒性及其对脑胶质瘤细胞的靶向性。原位脑胶质大鼠经尾静脉注射QDs-c(RGDyk)-Lip后,对脑胶质瘤激光照射,进行荧光成像并实施手术切除,HE染色确证手术切除精准度。。结果:DLS和TEM表明QDs有效包裹在脂质体内。DLS显示游离QDs粒径大小约为35 nm,而QDs-c(RGDyk)-Lip粒径增大至175 nm,显示为较窄分布特征(PDI=0.12);TEM可见QDs-c(RGDyk)-Lip呈囊泡状,其中心可见数个微小QDs聚集。QDs-c(RGDyk)-Lip在激光照射下发射紫色荧光,最大发射波长610 nm。而且,QDsc(RGDyk)-Lip在生理介质中展现出较好的荧光稳定性和粒径稳定性。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表明QDs-c(RGDyk)-Lip仅在高浓度对PC12或C6细胞具有微弱毒性。C6细胞能特异性摄取QDs-c(RGDyk)-Lip,进而发射强荧光。而且预先用游离RGDyk孵育封闭靶位,C6细胞对QDs-c(RGDyk)-Lip摄取被明显抑制,表明QDs-c(RGDyk)-Lip对脑胶质瘤特异靶向性。动物实验表明QDs-c(RGDyk)-Lip静脉注射后能高效靶向原位荷瘤大鼠脑胶质瘤,使其发射强荧光引导手术精准切除。结论:RGDyk环肽修饰的脂质体结合量子点构建QDs-c(RGDyk)-Lip,可以作为一种安全、稳定的荧光探针,能够特异靶向脑胶质瘤组织,引导手术精准切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红外光谱的比较与分析。方法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采集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粉末样品红外光谱,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的红外光谱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1536cm^-1处蛋白质酰胺Ⅱ带和1169cm^-1处蛋白质分子C—OH伸缩振动谱带在肺癌组织中向高波数频移;肺癌组织中核酸分子磷酸二脂基团PO2^-的对称伸缩振动的相对吸收强度明显增强;正常组织中脂类分子弯曲振动谱带吸收峰相对强度明显强于甲基变角振动谱带的相对强度,而在肺癌组织中这两处吸收峰的相对强度大小基本相等。结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可以用于对良、恶性肺部组织进行鉴别诊断,有望发展成为肺癌快速诊断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基于碳点(carbon dots,CDs)的荧光纳米探针CDs@Tf,探讨其材料制备及应用于卵巢癌细胞荧光成像的潜能。方法:以二水合柠檬酸钠和尿素为原料,在高温下经无溶剂法制备一种高效荧光碳点,用新型四唑化合物(MTS)法检测其对人卵巢癌细胞HO?8910及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的细胞毒性。昆明小鼠经尾静脉注射CDs 7 d和21 d后采集主要器官(心、肺、肾、肝、脾)进行组织学分析,评价CDs的活体毒性。利用1?(3?二甲基氨基丙基)?3?乙基碳化二亚胺盐酸(EDC·HCl)及 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作为化学耦合剂,将制备的CDs与转铁蛋白(Tf)共价结合成荧光分子探针CDs@Tf。对其表征分析并应用于细胞成像。结果:制得一种平均粒径为3.85 nm的球形荧光CDs,最佳激发波长为400 nm,最大发射波长为520 nm,量子产率高达93%。所制备的CDs具有较高的荧光强度和低细胞毒性等性质。建立的CDs@Tf分子探针能靶向识别H0?8910卵巢癌细胞。结论:成功构建一种光学性能优良、毒性低的靶向性新型荧光纳米探针CDs@Tf,有助于应用于卵巢癌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碲化镉-3-巯基丙酸(CdTe-3-MPA)核壳量子点在大鼠体内建立一种简单高效的淋巴实时显像方法。方法 分别于大鼠(n=15)前肢皮下、后肢皮下、胃窦部胃小弯侧浆膜下注射量子点,观察量子点移行情况。结果 四肢注射的量子点,15 min即出现明显移行,前肢移行到腋窝,后肢则移行到腹股沟。随着时间的延长,量子点继续沿着淋巴管移行,但始终没有越过前正中线。胃部注射的量子点,30 min时移行至胃后面淋巴结。结论 CdTe-3-MPA核壳量子点的淋巴系统成功显像提示CdTe-3-MPA核壳量子点具有辅助淋巴结显影的新潜力。  相似文献   

18.
微气泡是超声成像的传统造影剂,从而也成为超声分子成像中最重要的一类探针载体,多模态?多功能?智能化是微气泡类分子探针的发展趋势?近年来一批设计新颖?功能多样的微气泡类分子探针陆续出现,文章在阐述传统微气泡分子探针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融合多种成像方式的多模态微气泡分子探针?诊疗一体化的多功能微气泡分子探针?由特殊病理环境触发的刺激响应型超声分子探针及组织穿透力更强的纳米尺度超声分子探针,在设计思路及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李艳芬  陈坤  张铁柱 《医学综述》2012,(24):4172-4175
量子点是一类直径<100 nm的半导体纳米晶粒,是一种很有潜力的荧光标志物。量子点标记探针广泛应用于动物移植瘤的体内外研究,尤其是在肿瘤靶向成像、前哨淋巴结成像、血管成像、肿瘤标志物检测、肿瘤转移和治疗等方面。基于量子点技术在移植瘤动物模型中建立一种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的肿瘤检测体系,实时动态地监测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为量子点探针应用于临床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建立一个新的平台,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用绿色荧光蛋白( GFP)标记结合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 SEM/EDS)技术对组织工程骨的表面微观形貌和生物矿化进行观测,以评价脱钙骨( DBM )支架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的生物性能。方法用重组腺病毒介导GFP基因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进行示踪标记,细胞与DBM复合经成骨诱导后,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对细胞生长情况进行即时观察,结合SEM/EDS技术,观测组织工程骨的表面微观形貌和生物矿化。结果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见细胞在DBM支架上能较好的黏附、重叠生长和增殖,体外培养至14 d 时,细胞内 GFP 有较高水平瞬时表达。SEM见DBM呈疏松多孔结构,孔隙直径为300~600μm,孔隙率达90%。 SEM下观察组织工程骨,见细胞在DBM网孔内表面贴壁生长,分泌基质旺盛,并可见粗糙的生物矿化物覆盖支架。 EDS显示其表面为钙、磷沉积物,其钙磷比( Ca/P)为1.46。结论 DBM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有非常好的生物性能,GFP标记结合SEM/EDS技术可以作为DBM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较好的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