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子宫颈癌筛查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启贞  王历  何子敏 《中国热带医学》2007,7(2):242-243,249
子宫颈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率仅次于乳腺癌,居第二位,在我国其发生率为妇癌第一位,而死亡率仅次于卵巢癌,居第二位,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展普查的两个肿瘤项目之一(另一个是乳腺癌)。据统计,每年新发生子宫颈癌近50万人,其中80%病例发生在发展中的国家,我国每年新发现子宫颈癌13.15万,占世界新发现病例总数的28.8%。近10年来子宫颈癌及子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有上升的趋势,而且好发年龄趋向年轻化,因此,开展子宫颈癌的筛查甚为关键,本文就近年应用的相关筛查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韩历丽 《北京医学》2014,(11):893-894
子宫颈癌、乳腺癌(以下简称“两癌”)是威胁广大女性健康最主要的恶性肿瘤。国际癌症协会调查显示,每8位西方妇女就有1位遭受乳腺癌的威胁。我国妇女乳腺癌发病率以每年3%~4%的速度递增,每年新发病例26万人,高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首。全世界每年子宫颈癌新发病例约50万,我国有近13万,每年有(2~3)万妇女死于子宫颈癌,且发病有年轻化趋势。几十年来,世界各国在防治”两癌”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证据。按照既定的筛查策略,通过以各国政府为主导,有组织、有规律地对适龄妇女进行筛查,对发现的癌前病变或早期浸润癌进行规范化的早诊早治,是防治“两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湖南省长沙地区农村妇女进行子宫颈癌筛查,分析农村妇女的生殖道健康状况和子宫颈癌患病及死亡情况。方法 对2009—2012年长沙地区6个城区和3个乡镇共453279名35~59岁农村妇女采用妇科检查、宫颈脱落细胞巴氏涂片、阴道镜和组织病理学方法进行子宫颈癌筛查和确诊。结果 筛查例数453279人,筛查率为16.69%,乡镇农村妇女子宫颈癌筛查率明显低于城区农村妇女(P〈0.05),生殖道感染患病率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颈癌患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40/10万和7/10万,乡镇农村妇女子宫颈癌筛查率均明显高于城区农村妇女(P〈0.05)。结论 政府应加大对经济落后地区子宫颈癌筛查的政策资金和医疗资源投入,使子宫颈癌患者得到更及时有效的检查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子宫颈癌是女性发病的第二位主要癌症,据报道全世界每年新发病例约46万。在我国,每年宫颈癌新发病例数超过13万。近十年来,子宫颈癌发病率有逐步上升,趋于年轻化。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筛查与诊断是防止癌的主要手段,因而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四十年来,国内普遍开展了对子宫颈糜烂进行微波治疗、药物治疗,还开展了宫颈涂片检查,使宫颈癌的发  相似文献   

5.
子宫颈癌简单快速筛查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世界范围内,子宫颈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第二大恶性肿瘤,近50年来,由于普及率较高并且有效的筛查方法和策略的应用,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在一些发达国家已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6.
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在我国仍居高不下。因其病因明确,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可阻断癌前病变的进一步恶化。随着子宫颈癌的筛查方法和技术的不断发展,选择适合我国的子宫颈癌筛查方法,对尽早确定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程度和降低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吴静 《苏州医学》2005,28(2):65-67
病因学的研究已经表明,人乳头状病毒(HPV)感染是子宫颈癌发生的基本因素,宫颈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的癌症。由于病因的明确,子宫颈癌的防治工作前景令人振奋。子宫颈病变的筛查是子宫颈癌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完善的筛查制度,开展宫颈癌普查并对HPV感染者严密随访可以预防乃至消灭宫颈癌。  相似文献   

8.
子宫颈癌筛查方法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乔友林  李静 《医学研究杂志》2009,38(11):3-4,110
一、子宫颈癌的危害及其主要病因 子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2位,仅次于乳腺癌。据世界范围统计,每年估计有46.6万的子宫颈癌新发病例,其中80%发生在资源欠缺的发展中国家,亚洲23.5万例,中国估计有近10万新发病例,约占世界新发病例总数的1/5。需要指出的是,每年新发的近50万子宫颈癌病例还只是冰山一角,据估计全球子宫颈癌高度癌前病变的妇女有1000万例,低度子宫颈病变的有3000万例。  相似文献   

9.
子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通过筛查来发现并治疗癌前病变达到子宫颈癌的二级预防。主要的筛查手段为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或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检测,有导致漏诊风险或部分人群的过度治疗。生物标志物作为新型筛查手段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生物标志物P16蛋白、P16/ki-67、DNA甲基化标志物、HPVL1蛋白、microRNAs和细胞角蛋白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子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于女性肿瘤的第2位.据统计,每年大约有50万左右的子宫颈癌新发病例,严重威胁妇女的健康[1].宫颈细胞学检查是筛查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子宫颈癌是有望被消灭的疾病,合理筛查是极大限度预防与控制子宫颈癌的最好途径;根据近年国内外子宫颈癌普查,多个筛查方法试验研究结果,对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方法及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一、子宫颈癌的危害及其主要病因 子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2位,仅次于乳腺癌。据世界范围统计,每年估计有46.6万的子宫颈癌新发病例,其中80%发生在资源欠缺的发展中国家,亚洲23.5万例,中国估计有近10万新发病例,约占世界新发病例总数的1/5。需要指出的是,每年新发的近50万子宫颈癌病例还只是冰山一角,据估计全球子宫颈癌高度癌前病变的妇女有1000万例,低度子宫颈病变的有3000万例。  相似文献   

13.
子宫颈癌是妇女恶性肿瘤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已明确子宫颈癌的病因主要是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如果早期进行筛查并给予有效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相似文献   

14.
子宫颈癌是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的女性第2位恶性肿瘤,全球每年约有50万例新诊断的子宫颈癌患者,接近27万人死于该病,其中80%的死亡病例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每年新增子宫颈癌病例约13.5万,约有8万人死于此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团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筛查育龄妇女子宫颈癌和乳腺癌的发病情况,为制定妇女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本团25~60岁2938名已婚育龄妇女采用妇科检查、乳腺临床及乳腺B超检查和宫颈脱落细胞巴氏涂片检查。结果:发现宫颈癌3人,患病率10.21/万,乳腺癌2人,患病率6.8/万。结论:开展妇女"两癌"筛查工作对降低宫颈癌和乳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完善筛查制度,提高妇女"两癌"筛查率,促进妇女的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16.
文章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64岁的农村已婚妇女子宫颈癌筛查资料,了解该区农村已婚妇女子宫颈癌的发病情况。加大子宫颈癌的筛查力度,尽早检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病人群,以控制子宫颈癌患病率。  相似文献   

17.
姜敏  于民 《中原医刊》2011,(4):93-94
子宫颈癌预防最成功的策略在于落实了人口普查和发明了细胞学筛查方法。子宫颈癌筛查的主要目的是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宫颈癌前病变(CIN)和宫颈癌。据美国ACS指南统计在1949年细胞学检查应用于宫颈癌筛查以来的50年里,美国子宫颈癌发生率的减少75%,死亡率减少了74%,而且近十年来一直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中华医学杂志》2022,(26):2017-2017
子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4大常见癌症, 是发展中国家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2020年全球宫颈癌新发病例约60.4万, 死亡病例约34.1万。随着宫颈癌筛查的普遍应用以及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增加, 宫颈癌的发生呈现明显年轻化的趋势。<35岁的宫颈癌患者约占同期宫颈癌患者的15%~20%。  相似文献   

19.
为规范基层医疗机构子宫颈癌防控工作,对子宫颈癌筛查结果异常人群及宫颈病变治疗后人群规范管理与随访,最终降低子宫颈癌发病率,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与北京妇产学会社区与基层分会组织有关专家,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子宫颈癌防控面临的问题,参照国内国际子宫颈癌筛查及异常管理相关指南,制定《子宫颈癌筛查结果异常人群社区管理专家建议》,主要包括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分类管理及上下转诊等内容。该专家建议的发布对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子宫颈癌筛查结果异常人群社区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华医学杂志》2022,(26):2004-2004
子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癌症之一, 在我国子宫颈癌发病率位居女性生殖道癌症的首位[1]。在发达国家, 由于子宫颈癌筛查的普及和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的使用, 近数十年来子宫颈癌的发病率显著下降, 其中以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下降为主, 而子宫颈腺癌(EAC)的发病率下降相对不明显[2]。与鳞状细胞癌不同, EAC位置相对较高, 子宫颈脱落细胞学通常难以发现, 而且部分EAC与高危型HPV感染无关, 给EAC的防治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3]。近十年来, EAC的临床病理学分类已有很大的变化与新的认识, 影响了EAC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