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分析腰椎内固定术后发生深部感染18例的临床特点,全部病例根据临床表现及切口B超检查,明确诊断,给予病灶清除,灌洗引流及保留内固定,敏感抗生素治疗。结果腰部切口B超检查可早期发现术后感染;所有病例1周后腰部疼痛症状减轻,2周后腰部疼痛消除。结论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可通过早期诊断,彻底清创,灌注冲洗,有效抗生素应用,完全治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腰椎内固定术后,患者切口早期感染的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4年4月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后切口早期感染的8例患者切口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经过。结果:3例行切口病灶扩大清除术,2例给予内固定物取出及创面引流灌洗治疗,3例局部换药处理,均未导致深部腰椎间隙感染发生。8例患者治疗后切口均愈合,平均随访1年3月,未见感染复发者。结论:糖尿病、术后平卧持续压迫切口、脑脊液漏以及腰椎二次手术瘢痕切口是腰椎内固定术后切口早期感染裂开的高危因素。腰椎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行彻底清创辅助局部换药(对糖尿病病人同时行血糖控制)并抗生素治疗是治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有效措施,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有效性仍需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随着胸腰椎内固定技术与各种材料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胸腰椎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也在逐渐增高。由于胸腰椎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发生部位较深,治疗不便,是骨科治疗的难点。为提高胸腰椎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治愈率,探讨胸腰椎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对我院2009年3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0例胸腰椎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在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伤口深部感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4例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伤口深部感染患者的治疗。全部实施VSD治疗,同时应用敏感抗生素,彻底清创并保留内置物。结果:14例患者经VSD治疗740 d,无不良反应,内固定得以保留,伤口均愈合。随访840 d,无不良反应,内固定得以保留,伤口均愈合。随访832个月,无感染复发。结论:在脊柱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感染的治疗中,VSD技术可有效控制感染,促进伤口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5.
王雪梅 《当代医学》2016,(4):119-119
目的:分析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手术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4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并给予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评价其手术效果及护理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患者胸腰段后凸Cobb角均优于治疗前(P<0.05)。围手术期患者均未出现软组织损伤、神经压伤及感染等并发症;有1例出现少量气胸,经对症处理后并发症消失;对患者随访1年,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脱出及断裂等现象。结论给予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手术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脊柱内固定术后伤口深部感染是脊柱外科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处理极为棘手.由于脊柱内固定装置的广泛使用和手术时间的延长,其发生率逐渐增多.对于脊柱内固定术后伤口深部感染,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是否保留内固定装置,一直是骨科界有争议的话题.我院2005年2月至2010年10月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腰椎融合术治疗各类胸腰椎疾病426例,其中12例患者术后发生腰椎感染,均为伤口深部感染.应用清创、负压封闭引流(Vacuum-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共治疗脊柱内固定术后伤口深部感染患者12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脊柱内固定技术发展很快,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随着该类手术的广泛开展,其严重术后并发症迟发性感染逐渐增多;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恢复.笔者对我院近年来行胸腰椎后路脊柱内固定术后发生深部感染的11例患者进行分析,旨在讨论其诊断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壮医水蛭疗法治疗腰椎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深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采用壮医水蛭疗法治疗的腰椎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深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以反复腰痛伴双下肢乏力及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诊断腰椎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手术部位深部感染,采用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序贯治疗后腰痛仍反复发作,考虑患者腰椎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为定植感染,给予两个疗程壮医水蛭疗法治疗后,患者腰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复查腰椎MRI提示感染病灶较前明显改善。结论 对于规范抗菌药物治疗后仍反复发作的腰椎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深部感染,采用壮医水蛭疗法治疗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腰椎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深部伤口感染的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脊柱内固定术后深部伤口感染患者的治疗经过。术前行影像学检查,对于术后时间小于9个月,植骨未证实融合的患者采取伤口清创,置管冲洗引流;对于植骨已获得融合的患者行内置物取出、病灶清除、灌洗引流术,I期关闭切口。术中取标本作常规培养,术后静脉应用抗生素。结果:16例患者先行伤口清创,置管冲洗引流,11例患者深部感染获得治愈;其中5例于清创后的3~24个月再次发生深部感染,复查X线片,植骨均获得融合。10例植骨已获得融合的患者行内置物取出、病灶清除、灌洗引流术,I期关闭切口,深部感染获得痊愈。结论: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伤口清创,置管冲洗引流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为早期感染植骨融合赢得时间;内固定取出为非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前路与后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永城市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9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前路组与后路组,各48例。前路组患者实施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后路组患者实施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院观察时间及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结果术后,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提高(P<0.05);术后,前路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与后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留院观察时间与后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及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脊髓损伤均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可根据患者意愿及自身情况综合考虑选择合适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后早期伤口深部感染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患者的治疗经过。所有患者均予以营养支持、抗菌素治疗、伤口清创、对口置管闭合冲洗引流治疗方法。结果 13例患者中12例获得治愈,1例患者死亡。13例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的患者均未取出内固定、椎间融合器及椎间植骨块。结论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全身营养支持、合理应用抗生素、彻底清创、伤口对口置管闭合冲洗引流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早期深部感染可以保留内固定、椎间融合器及椎间植骨块。  相似文献   

12.
张永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2,(32):4230-4231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感染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感染患者清创术的方法及临床疗效(包括感染复发情况、对腰椎融合效果的影响等)。结果所有手术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无患者发生神经损伤、感染复发或影响腰椎融合效果。结论术后迟发感染是腰椎内固定术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术前应科学评估感染危险因素,彻底落实感染预防措施,一旦感染明确诊断后,早期积极行外科清创术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灌洗引流法治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早期深部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早期深部感染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治疗,研究组给予灌洗引流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及症状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286,P=0.038)。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研究组VAS评分为(4.48±1.5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48±1.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有2例出现症状复发情况,症状复发率为9.52%;对照组有10例出现症状复发情况,症状复发率为47.62%,两组症状复发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467,P=0.006)。结论:给予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早期深部感染需要尽快进行手术清创治疗干预以及灌洗引流法等,这样能够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并且保留内固定,为了确保手术的成功性,在手术期间需要发展多次切除软组织,还需要在椎间隙深层留置导管,这样能够全面降低患者疼痛感,避免术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路微创小切口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1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71)和对照组(n=79),观察组给予后路微创小切口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给予开放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体高度和后凸Cobb角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肌肉剥离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周VAS和OD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6个月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后6个月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微创小切口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切口小、出血少、伤口疼痛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对于胸腰椎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脊柱后路切口为常规手术入路。后路短节段脊椎内固定手术切口一般为10 cm左右,传统切口缝合浅层方式为分层间断缝合。较短的胸腰椎切口部位皮肤、皮下脂肪、深筋膜组织在植入内固定后张力明显增加,容易出现切口局部炎性反应和皮下脂肪组织液化坏死,进而造成脊柱后路切口愈合延迟,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节段胸腰椎结核采用前路病灶清除并后路椎弓根系统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6月我院采用前路病灶清除结合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的48例多节段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切口均为Ⅰ期愈合。1年后随访,所有患者腰背疼痛症状消失,无局部结核复发,植骨全部骨性融合,Cobb角矫正至5°~19°,平均12°。脊髓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恢复至D级5例,恢复至E级43例。结论:前路病灶清除结合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结核疗效可靠、安全、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胸、腰椎结核患者20例,男10例,女10例;经2~4周正规抗结核治疗后行一期前路结核病灶清除,椎间植骨,一期后路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年。计算20例胸腰椎结核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术前与术后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0个月~3年,平均15个月。1例脊柱结核复发。植骨愈合时间3~10个月,平均6个月。脊柱后凸畸形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矫正。术后并发手术切口感染形成慢性窦道1例,经窦道清除术后痊愈。术前与术后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所有病例神经功能均获得改善。结论: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矫正脊柱后凸畸形,促进脊髓及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正>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是较少见的并发症[1],但近年来随着脊柱后路固定技术的发展和在各级医院广泛应用,其发生率也逐渐增加。收集本院收治护理5例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过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诊治。方法 对8例脊柱胸、腰椎后路内固术后感染患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治疗进行分析总结。其中急性感染2例,迟发性感染6例。根据发生感染的时间与程度不同,给予病灶清除,内服、外敷中药及鞘内注射等。结果 对发生感染的患以上述方法可以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7月至2012年7月间共297例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单因素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在危险因素方面的差异性,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本组297例患者中8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为2.69%。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前白蛋白浓度、手术时间、糖尿病、术前放疗及使用异体骨等5个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术前白蛋白浓度(OR= 2.014, P = 0.031)、手术时间(OR = 1.650, P = 0.042)、糖尿病(OR = 4.457, P = 0.018)和术前放疗(OR= 17.338, P = 0.004)。【结论】术前白蛋白浓度、手术时间、糖尿病和术前放疗是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