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阴平阳秘不等于阴阳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再论阴平阳秘不等于阴阳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阴平阳秘”可从一家角度用“平衡”来讨论,但它包含着许多非平衡的和不能用“平衡”来讨论的内容。为“阴阳平衡”所下的定义,无法用“平衡”定义健康,必须用“正常值”来界定,即用“正常”定义“健康”。  相似文献   

3.
“阴平阳秘”可从一定角度用“平衡”来讨论,但它包含着许多非平衡的内容和不能用“平衡”来讨论的内容。为“阴阳平衡”所下的定义,无法用“平衡”定义健康,必须用“正常值”来界定,即用“正常”定义“健康”。“平衡”概念在医学领域的局限性早已被医学家们注意和指出,已经提出了比“平衡”更深刻、更符合人身实际的“内稳态”、“有序稳态”等新概念,这与“阴平阳秘”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中叶始、人们用“阴阳平衡”来解释“用平阳秘”,尽管以“相对平衡”强调“动态”变化,但临床中仍理解为恒时恒定。作者从两词含义的理解和稳态学说等方面强调二者不能等同,应予区别。  相似文献   

5.
阴阳,是对一切事物中存在的两种对立组成形式的概括。中医学专著《黄帝内经》用阴阳学说的理论阐述人体的生理、病理等各方面的规律,认为“阴平阳秘”是健康状态。二十世纪中叶,人们为了使其含义现代化,用“阴阳平衡”来解释之。我认为,二者是不等的。理由如下: 其一,细酌《内经》原文,“阴平阳秘”不合“平衡”的意思。一般资料作如是解释:平者,和也;秘者,密也。《说文解字》注:平,舒也。《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有:“谨察阴阳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阴阳自和”是中医阴阳学说的一项重要内容,“自和”是阴阳固有的根本属性和规律,它是正常人健康生命活动的内在本质,“阴平阳秘”是“阴阳自和”的必然结果和最佳状态:“阴阳失调”是阴阳自和的水平下长,“阴阳离决”是阴阳自和的瓦解和破坏,养生和治病都要自觉运用“阴阳自和”的原理,促进“阴平阳秘”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7.
“阴阳自和”是中医阴阳学说的一项重要内容。“自和”是阴阳固有的根本属性和规律,它是正常人健康生命活动的内在本质。“阴平阳秘”是“阴阳自和”的必然结果和最佳状态;“阴阳失调”是阴阳自和的水平下降;“阴阳离决”是阴阳自和的瓦解和破坏。养生和治病都要自觉运用“阴阳自和”的原理,促成“阴平阳秘”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8.
1“阴阳自和”的基本理论内涵“阴阳自和”是中医学的一项重要理论,是中医阴阳学说的一个重要命题。它反映了阴阳的根本性质。其理论来源于《素问·生气通天论》。原文曰:“凡阴阳之要,阳秘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素问·阴阳别论》曰:“阴之所生,和本曰和。是故刚与刚,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淖则刚柔不和,经气乃绝。”“阴阳自和”的含义可分为两层。首先,它表明阴阳之间的基本关系是“和”,即所谓“阴阳和平”、“阴平阳秘”,它是正常的生命活动的内在本质。相反,“阴阳不和”,“阴阳离决”是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9.
"阴平阳秘"是对人体最佳生命活动状态的高度概括,是阴阳在保持各自功用和特性的情况下,通过相互作用所达到的整体协调状态;免疫通常指免除疾病(传染病)及抵抗多种疾病的发生,即通过激活免疫活性细胞以及产生的多种淋巴因子与抗体,在神经与内分泌激素调节下用以维持人体的生理平衡。中医的阴平阳秘学说与免疫学存在共通之处,相互间联系广泛。  相似文献   

10.
11.
“阴阳自和”思想是阴阳学说的一个重要内容。“自和”是机体阴阳的根本特性,是阴阳交互作用的自发趋势。“阴平阳秘”是“阴阳自和”的最佳状态,也是靠“阴阳自和”来建立与维持的。“阴阳失和”则是“阴阳自和”的失佳,是机体“阴阳自和而不能”的表现。防治疾病的根本措施就在于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固护、推动机体“阴阳自和”的顺利进行,确保“阴平阳秘”健康态的建立与维持。“阴阳自和”是人的健康与疾病的深层规律,是防治疾病的内在机制。从现代系统自组织理论来看,“阴阳自和”说是中医学的人体系统自组织理论,它反映了人体系统自组织的特点、机制和规律。“阴阳自和”说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各个部分,指导着临床诊治和处方用药,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阴阳一体观是张景岳对中医学阴阳理论较为完整而正确的认识,是他朴素的辩证唯物思想的精华所在。其观点的核心是:强调阴阳是一有机的统一体,阴阳相互矛盾、相互依赖的双方均在此统一体中运动、消长、变化,统一体是阴阳赖以存在的前提,离开这个统一体则无以言阴阳。他对自然、生命、疾病、治疗的认识均本于此。  相似文献   

13.
阴虚、阳虚、气虚证病人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从免疫学角度探讨中医阴虚、阳虚、气虚证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方法:选择阳虚证、阴虚证、气虚证病人,进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化学发光、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阳虚证、气虚证病人PMN化学发光值明显降低,其程度阳虚证大于气虚证,阴虚证没有变化;阳虚证、气虚证病人CD8亚群明显降低,阴虚证没有明显变化。对于CD3、CD4虚证存在显著差别。PMN化学发光值、CD8亚群缘分2可能  相似文献   

14.
论《金匮》胸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四个方面对《金匮》胸痹进行了系统探讨。认为胸痹病是心肺同病,不但包括现代医学的冠心病,而且包括肺心病及其它疾患。阳微阴弦为胸痹病机。其阳指胸阳,乃心肺功能之概称;阴指阴邪,有痰饮、气滞、血淤、寒凝之分。重点探讨了《金匮》治胸痹的大法,并归纳了仲景对胸痹的辨汪、用药特点及治疗规律。  相似文献   

15.
阴虚、阳虚证与血清rT3浓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阴虚、阳虚、正常对照三组 rT_ 、T_4、T_3 血清浓度治疗前后的测定及统计学分析,初步表明:血清 rT_ 浓度,阴虚组较正常组高(p<0.001),阳虚组较正常组低(p<0.001)。T_4 与 rT_ 一致。血清 T_3 浓度,阴虚组较正常组高(p<0.001),阳虚组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P>0.05)。治疗后,血清 rT_ 、T_ 浓度,阴虚组有所降低,阳虚组有所增高。而血清T_4 浓度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甲状腺激素水平高低是阴虚、阳虚病变的物质基础之一,脱碘酶的活性是阴虚、阳虚的关键之所在,血清 rT_ 浓度作为阴虚、阳虚辨证及治疗疗效判定的一项客观指标,较 T_ 、T_4 更敏感和准确。  相似文献   

16.
借用非平衡热力学理论,分析自然界水火运动的规律,得出结论——阴阳交感过程是熵减少过程,阴阳反作过程是熵增加过程;机体的许多阴阳变化也遵循同一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新陈代谢过程是机体从外界输入负熵以抵消体内正熵产生的过程,从而推知阴阳交感现象发生的原因是新陈代谢。  相似文献   

17.
虚阳外越病机与证治规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阳外越是指在阳气本已亏虚的病理状态下,阴气仍不能正常地发挥其收敛潜降的作用,阳气虽虚却浮越于外而不得返宅,其包括阳虚阴盛状态下的上热下寒证和阴盛格阳证,及阴虚阳亢状态下,久病阴损及阳证。研究虚阳外越就必须从阴阳二气各自的特性以及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生的关系入手,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虚阳外越的根本病机和病理表现,更好地鉴别“实火”和“虚火”,并最终为摄生防病及其辨证论治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用纯系CFW小鼠与Wistar大鼠建立“虚证”模型。以环核苷酸系统反应性为指标观察了肉桂挥发油的作用。通过气相色谱及气质联用等方法研究表明,本实验所提取的挥发油中桂皮醛含量约为92%。肉桂挥发油可显著降低“阳虚”——甲状腺素缺乏(甲减)模型升高了的cGMP系统反应性而使其降低了的耗O_2率升高;这是一种治疗作用。肉桂挥发油可显著升高“阴虚”——甲状腺素过多(甲亢)模型已升高了的cAMP系统反应性并使其升高了的耗O_2率进一步升高,这是一种恶化作用。这两种作用与中医对症治疗的原则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补阴法与延缓衰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今学者对补阴法及衰老认识基础上,提出“阴虚乃衰老之本”的观点,根据补阴法功能及衰老机制对补阴法延缓衰老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并借鉴已有阴虚证动物模型,进行了部分免疫学实验研究。结果提示:阴虚是衰老的基本机制,补阴法有延缓衰老的作用。补阴法可用于防治老年病及延年益寿。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动物模型观察养阴镇静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昆明种小鼠,ig给药养阴镇静片0.55,1.10,2.20g.kg^-1(相当生药1.3,2.6,5.2g.kg^-1),观察养阴镇静片对小鼠自主活动次数,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苯甲酸钠咖啡因致小鼠惊厥的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养阴镇静片明显减少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延长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缩短苯甲酸钠咖啡因致小鼠惊厥的持续时间,降低惊厥率,且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养阴镇静片具有中枢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