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法.方法:近5年收治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75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分析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法.结果:56例行胆道探查取石,18例行肝左外叶切除术,1例行肝左外叶切除、胆肠吻合术.结论: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多是综合性的,并且常是一些手术的有机结合,术后亦需一些处理如胆道镜取石等作为后续治疗.  相似文献   

2.
肝内胆管结石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切除结石所在部位的肝组织,其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而且严重,因此做好病人术前、术后护理尤其重要.我院1998年6月-2008年12月为325例肝内胆管结石病人行肝切除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张齐 《肝博士》2017,(4):54-55
肝内胆管结石是指左右肝管汇合处以上部位的胆管发生的结石,常和肝外胆管结石同时存在,是肝胆外科比较常见的一种胆道疾病。该病具有病情复杂、高复发率和残石率的特点,可引起严重的梗阻性并发症,也是我国胆道非肿瘤性疾病重要的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4.
黄锐  杨训  刘洲  郑波 《当代医学》2010,16(22):50-51
目的总结外科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4年1月~2009年12月外科治疗31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患者死亡。术后残余结石51例,胆漏15例,肠漏2例,腹腔严重感染2例,切口感染37例。结论胆管狭窄是结石复发和外科手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肝切除术为主的联合手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方法,可降低残石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不同术式的效果,总结各种术式的作用和适应证。结果:肝切除术式采用左外叶切除56例(35%),左半肝切除29例(18.13%),肝方叶切除11例(6.88%),右前叶切除13例(8.13%),右后叶切除22例(13.75%),右半肝切除5例(3.2%),双侧多区段肝切除24例(15%);其中附加胆肠内引流术69例(43.13%),经肝实质切开取石6例。结论:根据手术探查胆管狭窄部位及范围和结石分布状况,采用不同的术式。正确选择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方式是减少术后残留结石的关键,而规则性肝叶/段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7.
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62例分析王依祝1992年6月至1997年6月我院行胆道结石手术206例,其中肝内结石62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2例中男性24例,女性38例,年龄28~72岁。有1~3次手术史者20例,有胆绞痛史52例,...  相似文献   

8.
肝内胆管结石由于多合并高位胆管狭窄、梗阻以及感染,其治疗目前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处理不当易导致肝内胆管结石残留和复发。本院于1998年2月~2007年2月共收治肝内胆管结石病人420例,行肝叶切除者271例,术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黄智  王绍勇 《吉林医学》2012,33(9):1911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肝部分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6例进行肝部分切除术患者的术后临床资料。结果:肝内胆管结石常见于左肝,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5例,膈下感染2例,胆漏3例,腹腔感染3例,肺部感染2例,肝功能衰竭2例,胆道出血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7%(20/206),均经非手术治疗治愈。结论:肝部分切除术是胆内胆管结石的有效治疗手段,应积极避免术后并发症,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我省肝内胆管结石20年变迁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田伏洲 《四川医学》2001,22(11):981-982
四川省 ,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 ,一直是肝内胆管结石的高发区。因其治疗困难 ,复发率高 ,常需要多次手术 ,往往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甚至造成劳动力的丧失。近年来 ,我省各大医院似乎同时觉察到本病的发病特点 ,正在发生着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可用少、轻、早三个字来概括。少 :即病人数量减少 ,虽然没有对本病进行过正规的流行病学调查 ,但从我院 2 0年间收治情况看 ,1979年 1月至 1980年 12月的 2年时间内 ,我院共收治胆石症病人 4 5 8例 ,其中肝内胆管结石 171例 ,其相对发病率为 37.3%。但是 ,2 0年后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12月两年内 ,…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临床标本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了解病原体流行状况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BioFoSun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对分离微生物进行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分离到83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78株(21.39%),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563株(67.67%),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不动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等;真菌91株(10.94%).耐药性最大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其对多种药物耐药率均较高.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碳青霉烯类的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是所测定抗菌药物中对肠杆菌科细菌作用最强的抗生素,阿米卡星次之.结论:本院感染的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的多重耐药率较高,应引起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2.
何磊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1):144-147
目的 探究老年泌尿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以及耐药状况.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于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泌尿外科诊治的老年泌尿道感染患者1340例为研究对象,均采集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析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本组1340例患者共分离出378株病原菌,检出率28.21%;其中革兰阴性菌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选取6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清洁中段晨尿,经培养、分离、鉴定等处理,通过K‐B法检测药敏试验。结果6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150例并发尿路感染(22.7%),检出137株病原菌(91.3%),其中革兰阴性菌63株(构成比为46.0%,其中包括46株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34株(24.8%,其中包括14株粪肠球菌)、真菌40株(29.2%,其中包括29株白色假丝酵母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白色假丝酵母菌对制菌霉素、两性霉素B敏感,粪肠球菌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耐药率为100%,病原菌呈多重耐药性。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呈多样性,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并且存在多重耐药现象,应积极做好尿液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同时,有效控制高血糖水平,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性胆道感染患者胆汁标本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选取294例急性胆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集胆汁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统计病原菌分布情况,并分析主要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294份胆汁标本共分离出46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比最高(71.37%),革兰阳性菌次之(26.07%),真菌最低(2.56%)。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均最高,其中,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85.71%,其次是莫西沙星(71.43%);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84.78%,其次是莫西沙星(71.74%);铜绿假单胞菌对呋喃妥因、氨苄西林的耐药性最高(100.00%),其次是头孢曲松(90.70%);鲍曼不动杆菌对氨曲南的耐药性最高(100.00%),其次是头孢噻肟(76.19%);屎肠球菌对利福平的耐药性最高(100.00%),其次为红霉素(95.00%);粪肠球菌对利福平、奎奴普丁/达福普汀的耐药性最高(100.00%),其次为四环素(80.00%)。屎肠球菌对替考拉宁、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性较低,均<2%;粪肠球菌对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呋喃妥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性较低,均为0。结论:急性胆道感染患者胆汁标本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氨苄西林、莫西沙星、呋喃妥因等药物耐药性较高,且存在多重耐药现象;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性抗菌药物,减少抗菌药物滥用、泛用等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征,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1年我院感染患者分离病原菌菌种分布、标本来源和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我院共分离病原菌4 448株,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占52.8%、27.3%、19.9%;排名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克雷伯菌属、白色假丝酵母菌、肠杆菌属、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病原菌分离标本75.4%来源于痰标本;革兰阴性菌除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率较高外,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不同程度耐药,但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结论我院病原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重视病原学检查和耐药性监测,以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减少耐药菌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研究慢性肾衰竭合并尿路感染的发病率、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其中多重耐药菌检出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统计我院肾内科2010年1月~2016年6月慢性肾衰竭患者1052例,分析其中208例合并尿路感染者清洁中段尿尿培养结果及药敏情况.结果:105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中有208例合并尿路感染,感染率为19.77%.208例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液样本中有81例培养阳性,阳性率为38.9%;81株病原菌中包括革兰氏阴性菌69株,革兰氏阳性菌8株,真菌4株.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耐药率最高为82.93%,对头孢他啶/克拉维酸钾、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为7.32%;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耐药率最高为77.78%;葡萄球菌属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等耐药率最高为83.3%;肠球菌属对头孢曲松、庆大霉素等耐药率最高为100%;77株细菌中共检出多重耐药菌25株,其中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ESBLs)的检出率为32.26%,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检出率为8.06%.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感染率较高,常见病原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且以大肠埃希菌居多,不同病原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同,加强病原学检测及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可有效控制尿路感染并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尿路感染分离菌1126株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监测尿路感染患者尿液中分离的病原菌组成及耐药状况。方法:对1126株尿培养分离菌进行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特殊耐药株细菌的检测均采用K-B法,并按照CLSI2006年版标准判断敏感率、中介率及耐药率。结果:1126株尿路感染分离菌中大肠埃希菌512株(45.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属208株(18.5%),肠球菌属112株(9.9%),白色念珠菌61株(5.4%),变形杆菌55株(4.9%),肺炎克雷伯菌52株(4.6%)以及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棒状杆菌4株、鲍曼不动杆菌等)。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检出率大肠埃希菌为48.0%,肺炎克雷伯菌38.6%,铜绿假单胞菌9.5%,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8.5%,耐万古霉素肠球菌1.8%,高耐庆大霉素的肠球菌80.4%;仅在大肠埃希菌检出1.4%头孢菌素酶株。碳青霉烯类仍是对G-杆菌(除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与黄杆菌)抗菌作用最强的一类抗生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巴唑坦、头孢吡肟等对G-菌亦有很好的抗菌活性;G+菌耐药率普遍较高,仅对万古霉素保持较好的敏感。结论:大肠埃希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各种病原菌耐药率呈上升趋势,碳青霉烯类和万古霉素分别对G-杆菌和G+球菌抗菌最好、最强的一类抗生素,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出院患者病历200份,统计抗菌药物用药频率、药物利用指数和联合用药品种,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200份出院病历中99%的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出现的问题为抗菌药用药频率过多、给药时间不合理、用药时间偏长和日给药次数不当。头孢曲松药物利用指数最高,头孢噻肟用药频率最多。结论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存在不合理之处,需进一步改进,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06—2011年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6~2011年尿培养分离出的668株病原菌分布进行分析,同时分析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ESBLs大肠埃希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结果:2006—2011年尿培养标本2356份,分离出病原菌668株,分离率为28.4%。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38株(65.6%),革兰阳性球菌120株(18.0%),假丝酵母菌110株(16.4%)。排名前3位的是:大肠埃希菌302株(45.2%)、白假丝酵母菌57株(8.5%)、肺炎克雷伯菌47株(7.0%)。产ESBLs大肠埃希菌分离率为54.3%(164/302),各年份依次为50.0%(14/28)、51.9%(28/54)、45.6%(26/57)、45.8%(22/48)、53.1%(26/49)、72.7%(48/66);尿路感染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422:246);以〉50岁为主(419/668)。结论:该地区尿路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产ESBLs菌株分离率较高,且耐药情况严重;假丝酵母菌有较高的分离率。  相似文献   

20.
赵丽  何磊  商淑梅 《医学动物防制》2012,(11):1265-1266,1268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切口感染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临床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07-2011年在我院行TKA手术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119例患者,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培养切口分泌物,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60细菌全自动鉴定仪鉴定细菌,K-B纸片法药敏试验,CLSI 2007判读结果,WHONET 5.5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共培养出病原菌121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3株、表皮葡萄球菌44株、大肠埃希菌11株、阴沟肠杆菌6株、其余菌种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氨苄西林以及头孢西丁、头孢吡肟、头孢唑林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70%,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内酰胺类/内酰胺抑制剂复合物抗菌药物耐药率均>70%;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的耐药率达到100%;对红霉素、阿奇霉素的耐药率>9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万古霉素、呋喃妥因、米诺环素、氯霉素敏感。表皮葡萄球菌对我院常用的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及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均>70%;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呋喃妥因、利奈唑胺等敏感。结论 TKA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以G+菌为主,其中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2种菌对我院常用的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建议临床医师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围术期适宜的抗菌药物,对有效预防和控制TKA感染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