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失眠总的病机为"阳不入于阴",或为阳气亢盛,或为阴气虚弱,但总不离乎阳气的太过或相对过剩,火本质为阳邪,其性主动而向上,易扰心神而致失眠。失眠与火关系密切,火可导致失眠,或为实火,或为虚火,不寐总不离乎火,从火论治失眠,容易迅速切中病机,提高临床上失眠的辨证论治水平。  相似文献   

2.
血压高相当于中医的"眩晕"、头痛"等病症。主要由情志、禀赋、饮食、劳倦等多种因素,导致肝、脾、肾三脏阴阳失调,致使肝火亢盛,或痰浊上扰,或肾阴素亏,阴不制阳而引起;病久阴损及阳,可致阴阳两虚之候。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患者辨证分为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和阴阳两虚4型。  相似文献   

3.
王德惠主任医师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的失眠以热扰者居多,多由心肝肾阴血亏虚引发。阴虚内热,热扰心神致心神不宁;血虚心神失养,神不守舍,血虚日久气滞血瘀引发不寐;而大多糖尿病老年患者多由肾水亏损,水不济火,上扰心神,心肾不交而致不寐。治疗在酸枣仁汤的基础上加减自拟睡眠方(药用黄连、百合、淫羊藿、枸杞子等),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失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姜德友教授认为,失眠之因,无外乎虚实两端。因虚者,总责之于阴虚血少不能涵敛阳气,以致阳不入阴;或气虚血弱不能濡养心神,以致神无所归。因实者,总责之于实邪郁阻脉络,血难归心,阳不入阴;或内有邪热,扰动心神。多因平素思虑过重,气机郁结,以致血行滞涩瘀血内生,津液布达失畅,痰湿内停,阻塞脉络;或因气郁、痰结、血瘀日久,郁而化火,热扰心神而发。  相似文献   

5.
“失眠”俗称“睡不着”是疾病的一个症状。患者入眠艰难,或睡眠不稳,夜梦纷纭,甚则整夜不眠,或数夜不眠。可使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身体疲乏,直接影响了工作、学习、影响着身体。“失眠”多由精神创伤及长期过度紧张疲劳及久病体弱、肾阴耗伤、心脾亏损,阴血不足,心失所养而致,其病变重在心、肝、脾。肝肾阴虚,心脾不足,脏腑功能不健,阴阳失调。《灵枢口问篇》“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如阳不入阴,神不守舍则不寐也。治宜宁心安神,滋养阴血。多年来余用自拟“舒安汤”一方进行治疗;收  相似文献   

6.
探讨李敬林教授治疗失眠症的思路与方法,为进一步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基础。李师认为现今人们多平素嗜食肥甘厚味,情志不遂,痰热内生,上扰心神,致阳不入阴而失眠。将痰热作为导致失眠的重要病机,提出从痰论治,兼疏肝解郁、理气化痰、劳逸有度、精神调摄,并用温胆汤治疗痰热扰心型失眠的见解。注意调和肝胆脾胃肾的阴阳气血,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气血、阴阳、安神定志,因人制宜、因证制宜。  相似文献   

7.
顽固性失眠是由于心神失养或脏腑不安所引起的症候 ,表现以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典型特征。失眠的证情不一 ,轻者入睡困难 ,或寐而不酣 ,时寐时醒 ,或醒后不能再寐 ,重则彻夜不寐。《灵枢·邪客》篇云 :“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 ,则卫气独卫其外 ,行于阳 ,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 ,阳气盛则阳陷 ,不得入于阴 ,阴虚故目不瞑。”由此可知 ,五脏六腑之病皆会致失眠 ,无论涉及何脏何腑 ,总由阴阳失调 ,阳不得入阴之故。尽管失眠症会涉及所有脏腑 ,但其以心、肝、肾三脏最为相关。在此笔者择举 3例辨证施治的体会以求教于同道。例一 :陈某某 ,女…  相似文献   

8.
失眠是中医内科临床常见的病症之一,具有易反复、难纠正的特点。其病因病机主要为阴血亏虚、不能滋养心神,或痰湿、痰火等邪气扰乱心神,心神失养、心神不安而导致阳不入阴。临证时综合分析,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9.
失眠发病机制复杂,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既存在营卫失和、阴阳失调,又有升降失常,心肾失交,心神失养。病机的关键为阳不入阴,阴阳失调。应用"和法"调和营卫、调整阴阳,顺应阴阳的平和之性是治疗的根本。临证组方寒热并用,燥湿并用,升降敛散并用。  相似文献   

10.
刘超峰主任认为心为属阴而位阳之脏,其疾病的特性既可趋阴又可偏阳。心悸与胸痹虽有着相同的病理因素,但主症大不相同,是因为当兼夹属阳的风邪为患时,心病的病机发展便趋向于阳的特性,表现为运动活跃的心悸;当以属阴的寒邪痰浊为主时,便趋向于收引凝滞状态,即表现为胸痹心痛。刘超峰主任提出内风的形成首先由于病邪导致阳气郁滞化生内热,继而在内热的基础上阳气亢逆变动又生内风。热扰心神使躁动不安,风动心神致休作无常,风热相搏则发为心悸。治疗上提出治阳气为本,除风热为标,重在调理心肝,从而为心悸的诊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