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药药性是中药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关注的重点。中药药性研究被认为是中医药学术发展的关键问题,其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随着现代医学整体观思路的兴起,对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思路逐渐开阔,学科交叉和多种方法学被用于中药药性的研究中。文章基于数据挖掘与文献分析,以"中药药性"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与维普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分析探索影响中药寒热药性研究的主要因素。文献研究显示,研究者采用了大量的方法和维度对中药药性进行了探究,如药理学、生物学、化学分析、数据挖掘、能量学等方法与手+段。基于大量药性研究的实验及临床实践,许多学者对中药寒热药性的辨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然而受限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以及研究手段和技术条件的局限性,中药寒热药性研究进展缓慢。近年来,更多新技术手段被用于中药药性研究中,采用网络药理学和系统药物学的方法,对中药寒热药代谢通路进行的研究取得一定成效,对药物代谢、研发新药和预测药物有效性、安全性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从分子结构和能量特性等要素出发研究分子结构与中药寒热药性的相关性,亦为中药药性研究开辟了新的角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药药性研究概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今中药药性研究热潮越来越高.在回顾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中药药性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指出中药药性研究在近期内要取得重大突破,应进一步凝练研究目标,理清研究思路,规范研究方法.寒热药性可作为首要突破口;建立寒热药性的客观评价方法,阐明寒热药性的客观真实性将是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的首要关键科学问题之一.首次提出并建立了基于还原整合和热力学表达的中药药性研究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药寒热药性与环境生态相关性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历代文献,古人多从“天人相应”整体观出发,以“法象药理”解释药性与自然环境的相关性,并逐步将中药的性能与性状区分.现代研究通过观察不同产地影响药性功效、外界环境影响药物代谢,中药药性的产生背景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同时,在生理上机体适应寒热变化,在病理上寒热变化影响着机体,药性的表达差异与机体状态的关系渐趋重要.总之,寒热药性包括了药物的自然属性和功能属性,体内、体外环境的变化对寒热药性表达都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植物类中药寒热药性与无机元素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文献学的方法,研究植物类中药无机元素种类及含量与中药寒热药性的相关性,探寻中药寒热药性的无机物质基础,为科学表征中药药性理论提供可行性途径。方法?利用现有文献提供的信息资料,运用秩和检验、Fisher判别分析、Bayes判别分析、支持向量机等多种数据统计分析与挖掘方法分析数据,研究中药寒热药性与无机元素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无机元素的种类及含量与中药寒热药性密切相关。运用Fisher判别分析方法和Bayes判别分析方法对药物寒热药性进行判别,正确率分别为60.00%和78.75%;利用支持向量机判别药物寒热药性,正确率为95.00%。结论?植物类中药寒热药性与所含无机元素密切相关,提示以无机元素表征中药寒热药性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萸黄连是“以热制寒”的经典药物,充分体现了中药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从寒热药性的本质入手,总结了寒热药性研究的方法和成果;在整理了中药药性研究的现有技术方法和研究思路的基础上,根据萸黄连寒热药性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萸黄连寒热药性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药四性理论现代研究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诠释中药药性理论已成为中医学术发展及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中医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必然选择.对于中药学而言,现有中药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中药药性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用药禁忌等,内容十分丰富.中药药性理论体系的核心是四性理论.中药四性包括寒热温凉四种药性,中医学理论认为,寒为凉之甚,热为温之极,认为寒与凉或温与热之间只有程度的差异而无本质上的区别,故从四性本质属性而言,只有寒热两性之分.我们认为,以中药四性理论现代研究为突破口,建立科学的现代中药药性理论体系是中药现代研究的前提和关键,只有在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的基础上,采用当今先进的科技手段与方法展开研究,创新中药药性理论,实现对传统理论的超越,才能使中药药性理论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从而不断推进中药现代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寒性药物对大鼠肝脏功能代谢的影响,以期探讨寒性中药与体内能量代谢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中药寒热药性的评价模型提供思考.方法 以寒性中药(龙胆草、黄芩等)为研究对象,运用生物化学、数理统计与中医药理论相结合的过方法,采用现代分析仪器,从机体能量代谢的角度,观察寒性药物对实验大鼠的生物效应,定量研究中药寒热性的物质基础和生化机理.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给药组的ATP、ADP、AMP的峰面积较大.结论 寒性中药可以降低能量代谢速率.  相似文献   

8.
中药毒性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之一。从历史角度,对中药毒性认识进行文献溯源,对中药毒性涵义与分级的传统与现代认识进行比较与分析,提出中药毒性的传统性与经验性、客观性、概念的整体性及一定的可控性观点,建议应结合中医药理论与实际,整合与运用多种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开创中药毒性研究的新思路,对全面认识中药毒性、加强中药毒性研究、促进临床毒性中药的安全使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中药药性是中药作用于不同状态机体的,与化学成分相关的生物学效应的概括和归纳。中药药性研究需要从化学成分要素、机体状态要素和生物效应要素及其关联关系进行系统探讨。本研究遵循中药临床应用特点,旨在引入数学思想和方法建立"三要素"数理分析模式,并基于该模式研究中药寒热药性,探讨寒热药性生物学表征差异。方法:借鉴中药的病态选择活性概念,基于数学上交互作用的思想,将化学成分要素和机体状态要素的作用统一于生物学效应量中。在此基础上,通过效应分解、强度计算、频数统计、关联度分析等步骤并结合散点图,形成"三要素"数理分析模式。设计并实施热性药附子、肉桂和寒性药黄柏、栀子(化学成分要素)干预正常状态、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虚寒和虚热状态(机体状态要素)大鼠的比较药理学实验(生物效应要素),运用该模式对实验结果进行数理分析。数理分析结果以散点图形式输出,通过计算药物干预虚寒、虚热两种状态的生物效应点在"药效区"和"毒性区"的频数分布,结合关联度分析,可以对比不同药物的寒热药性表达程度。结果:干预虚寒状态后"药效点"与干预虚热状态后"药效点"的频数比,附子为7∶3、肉桂为3∶3、黄柏为4∶4、栀子为1∶5;干预两种状态后"毒性点"的频数和,附子为4、肉桂为0、黄柏为2、栀子为4。关联度分析显示,"附子、肉桂、黄柏、栀子"与"适用于虚寒状态、适用于虚热状态"呈正相关。即,按照附子、肉桂、黄柏、栀子的顺序,热性越来越弱,寒性越来越强。同时,对于上述4味药,药效越明显,则毒性越明显。结论:本研究采用的基于药性构成"三要素"理论的数理分析模式能够有效阐释寒热药性的生物学表征差异,为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解读提供理论依据和数学工具,为中药药性实质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中药药性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开展中医药性理论研究的正确思维和合理方法,从中开拓有价值的研究思路。方法:在分析中药药性理论形成思路及中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符合中医药理论及思维、融合现代技术和方法的见解和思路。结果:提出"性效同源"、药性的物质属性等观点;认为药性是物质的,是可以采用现代化学方法来认识的。提出"病证—效应—血清药物化学分析"的系统研究思路以及开展中药药性研究的切入点;认为在符合中医证候的动物模型上,采取药效与血清药化学相结合的方法,以"同源异用"中药为切入点开展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是科学的。结论:中药药性理论研究应该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具体中药为研究对象,采用"病证—效应—血清药物化学分析"系统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综述中药治疗白癜风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目前现代医学对白癜风发病机制提出四种学说:自身免疫学说、氧化应激学说、黑素细胞自毁学说、遗传学说。从免疫调节、抗氧化应激、黑素细胞保护与功能调节等方面总结中药治疗白癜风的现代研究进展,为治疗白癜风的新药研发提供思路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简要阐述现代中医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病名、病因病机、中医分型的研究现状基础上,从现代中医治疗方面总结了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现代中医治疗研究进展。文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综述:现代中医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药治疗、中医针灸治疗、针刀治疗、拔罐、刮痧等其他综合治疗以及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文章以期为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现代中医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旨在阐述单细胞测序技术的优势,促进单细胞测序技术在中医体质研究中的应用。通过介绍单细胞测序技术概况及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论述单细胞测序在中医体质学研究中的可应用方向。运用单细胞测序方法进行“体质可分”“体病相关”“体质可调”中医体质关键科学问题和“禀赋遗传”等中医体质基本原理的研究,拓展中医体质研究思路和方法,为探索中医体质理论的现代研究提供了新的支撑。加快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结合,有利于中医体质研究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4.
The impact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and clinical epidemiology on clinical research has contribu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in modem times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Many concepts and methods of mode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emerging in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resulting in constant progress.Systematic reviews,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nd other advanced mathematic approache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s have brought reform to Chinese medicine.In this new era,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ers have many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On the one hand,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ers need to dedicate themselves to providing enough evidence to the world through rigorous studies,whilst on the other hand,they also need to keep up with the speed of modem medicine research.For example,recently,real world study,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research,propensity score techniques and registry study have emerged.This article aims to inspire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ers to explore new areas by introducing these new ideas and new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15.
吕贺 《医学综述》2011,17(19):3004-3006
近年来,中药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已逐渐被现代医学的不断研究所揭示。研究已经证实,中药可在不同程度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端粒酶的活性也已成为治疗肿瘤的一个新靶点;同时,中药在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细胞转移等方面也都有进一步的研究和进展。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医药多靶点抗肿瘤的机制,将使中药得到更深入的开发与利用,并有希望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慢性创面症状复杂,治愈难度大,是创面修复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中医药对其治疗具有独特优势。就慢性创面的中医认识、中药外用治疗机制、传统中药外用制剂和现代中药外用制剂4个方面综述了中药外用制剂治疗慢性创面的最新进展,以期为慢性创面治疗的中药制剂研究与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从西方医学的传入及其对中药研究的影响,阐述中药现代技术研究的初衷与开端;从基源、性状、理化及计算机辅助鉴别方面分析中药鉴定的研究现状,并从中药化学成分、中药药学作用两方面概述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发展。现状表明:中药现代药效学研究与传统中药理论关联度低,与中医临床用药的整体观思路不合拍,值得我们反思和改进;未来研究应积极探索保持中医特色,充分发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长处,使中药的现代研究与更高层次上传统中药理论实现统一。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及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功能基因组学已成为新的研究重点。基因组学研究的方法学内容与中医学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决定了两者相互渗透的可能性。同时,基因组学的发展为中医药实现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目前,基因组学与中医药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医证候、中药、针灸等领域,并初步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存在的问题也值得众多中医药工作者进一步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的用药规律,为进一步挖掘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本文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0),构建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的方剂数据库,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方剂数据库进行四气、五味、归经分布及频次统计、组方规律、新方分析。结果:通过对治疗带状疱疹的250首方剂分析,涉及中药242味。高频药物中,频率在20次以上的中药共计39种,前5位的中药分别是黄芩、生地黄、赤芍、板蓝根、金银花。按照中药搭配使用的频次,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列组合,前5位的中药搭配依次是黄芩-龙胆草、生地黄-黄芩、黄芩-柴胡、栀子-黄芩、板蓝根-黄芩。演化得到新处方10首。结论:现代文献数据库中治疗带状疱疹的方剂以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疏肝解郁、疏散风热、活血祛瘀、清热燥湿、滋阴养血、凉血透疹等功效为主,药性多偏于寒凉,药味苦、甘、辛,对于带状疱疹的分期治疗极具针对性。  相似文献   

20.
系统中医学研究始于20世纪末叶,成形于21世纪初。系统中医学的创立和发展具有坚实的客观基础,这就是人的复杂性。人作为开放复杂巨系统,以人为服务对象的医学研究应当遵循这一复杂巨系统的特性和规律。中医学从宏观层面朴素地认识到了这一复杂巨系统的功能变化特点、疾病演变规律,形成了现代系统论的原始雏形。而现代系统论和系统科学则为研究、推动中医系统论的发展提供了科学基础。祝世讷教授是系统中医学的主要开拓者,至今已在该领域出版个人专著9部,发表论文150余篇。从三个方面回顾了系统中医学的发展:①系统中医学研究的起步和过程;②主要的研究成果;③钱学森院士对这一领域研究所给予的鼓励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