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点和发生肾损害(HSPN)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36例儿童HSP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伴有肾损害分为HSPN组43例和非HSPN组93例,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HSPN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①136例HSP中男女比例为1.61,6-10岁患儿占84.5%,冬春季发病者占71.3%,上呼吸道感染为最常见诱因,临床分型以皮疹型最多,占43.4%;②单因素分析显示HSPN组年龄≥6岁、持续性皮疹、PLT升高、血便及IgG升高者比例明显高于非HS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岁、持续性皮疹、PLT升高及IgG升高是HSPN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儿童HSP易发生肾损害,对年龄≥6岁、持续性皮疹、PLT升高及IgG升高的HSP患儿应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弋阳县中学生伤害发生情况,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调查方法选取弋阳县在读中学生3725名,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伤害发生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入选中学生中近1年来曾受到伤害者共659名,伤害发生率为17.8%。男性中学生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中学生(P 〈0.05);初中生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高中生(P 〈0.05);城镇和乡村中学生伤害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05);入选中学生伤害发生场所主要包括学校、家中、交通工具及停靠场所;入选中学生伤害发生类型主要包括扭伤、自伤及跌伤;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得出相对危险度(OR)值,由高到低依次为打架、失眠、喝酒、追逐打闹运动量不足、孤独及路边摊点就餐。结论学校应当针对中学生伤害发生主要影响因素及发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把伤害预防管理纳入日常健康教育工作中,有效降低伤害发生风险,保证中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患病与微量元素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在江门市幼儿园随机抽取60名年龄3~6岁营养不良儿童(消瘦、体重低下及身材矮小各20例),按1:1比例与60名同性别、同年龄的正常儿童配对,分别进行相关社会因素的问卷调查及血清微量元素水平的检测。结果消瘦、体重低下以及身材矮小儿童间血清五种微量元素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铁、锌和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儿童(P〈0.05),镁和铜与对照组相比则无显著差异(P〉0.05)。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儿童消瘦发病率的主要因素为家庭经济年收入、平均奶制品摄入量、血清锌以及血清铁水平(P〈0.05),影响体重低下发病的主要因素为家庭经济年收入和血清锌(P〈0.05),而影响身材矮小发病的因素为母亲身高、父亲身高、血清钙和血清锌(P〈0.05)。结论低血清锌、铁、钙与儿童营养不良密切相关,可能是后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妊娠期间家长环境危险因素对儿童白血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 年1 月-2015 年 1 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白血病患儿作为白血病组,选取同期来该院进行健康检查的55 例儿童 作为对照组。单因素和Logistic 多因素分析妊娠期间家长环境危险因素对儿童白血病的影响。结果 Logistic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接触暴露的化学物、油漆,既往流产史、孕期感冒,父亲接触暴露的柴油/ 汽油、 油漆均为儿童白血病发病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把预防措施的实施提前至孕前期、孕期及新生儿期, 加强对妊娠期间家长的健康教育,降低儿童白血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105例肺出血和100例无肺出血新生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肺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胎龄〈34周、出生体重〈1500g、母亲妊高征、前置胎盘、宫内窘迫、出生时重度窒息、严重酸中毒、严重低氧血症、吸入高浓度氧、肺透明膜病、动脉导管未闭与肺出血的发生有关(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胎龄〈34周、出生体重〈1500g、严重酸中毒、严重低氧血症、肺透明膜病、动脉导管未闭为肺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9.665、12.403、1.559、3.221、1.825、1.664,P〈0.05或P〈0.01)。结论胎龄〈34周、出生体重〈1500g、严重酸中毒、严重低氧血症、肺透明膜病、动脉导管未闭是新生儿肺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应重视并针对危险因素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糖尿病足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并确诊的糖尿病足患者共67例,记录患者入院时的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吸烟史及糖尿病足的病变部位等资料,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糖尿病足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年龄(P〈0.01)、性别(P〈0.05)、吸烟史(P〈0.01)及HbA1c(P〈0.05)水平。结论: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和积极良好的足部护理可以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昆明地区儿童意外伤害的相关因素,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降低意外伤害的发生率。方法利用已建立的三级妇幼保健服务网络系统,统计2017年01月~2018年01月昆明地区发生的儿童意外伤害病例3086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发病特点、影响因素及危险因素。结果经统计分析,2017年01月至2018年01月年昆明地区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发生类型是摔碰伤,发生的主要地点是家中;意外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和危险因素是性别、年龄、家庭文化程度、安全教育(P <0.05)。结论儿童意外伤并非都是不可预料,无法避免的,应针对存在高危因素者密切关注,积极预防,以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学龄前儿童开展以儿童意外伤害为主体的健康教育,对于影响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最终提高被伤害对象以及家属的认知行为。方法:本次实验研究对象为学龄前儿童,监测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情况,对健康教育(为幼儿教师进行安全课程设计、为儿童进行健康教育、为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家长对家庭环境中危险因素认知情况、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等方面的比较。结果:从数据显示结果来看,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后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明显降低(P0.05),家长对于家中危险因素的认识明显提升(P0.05)。结论:对学龄前儿童实施健康教育是必要的,能够有效降低儿童意外伤害比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某县农村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现状及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某县5所中小学共2 90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问卷形式收集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情况,并利用观察法和访谈法辅助问卷调查,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留守儿童1 630名,意外伤害发生率为555人(34.0%),高于非留守组的354人(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前5位的伤害类型为跌落伤228人(14.0%),烧烫伤91人(5.6%),锐器伤59人(3.6%),咬伤49人(3.0%),砸伤26人(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低年龄、学校开展户外活动及交通拥挤为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应针对意外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开展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10.
朱赫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10):1181-1183
目的:分析白内障手术中、术后发生脉络膜上腔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 1例白内障手术并发脉络膜患者的全身、眼部和手术中的各项指标,并与40例无并发症发生的白内障手术患者相比较。结果:发生脉络膜上腔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P〈0.01)、心血管药物(P〈0.01)、周围血管病变(P〈0.05)、高脂血症(P〈0.01)、青光眼(P〈0.01)、术前高眼压(P〈0.01)、Tenon’s囊内阻滞麻醉(P〈0.01),局部麻醉(P〈0.01),局部麻醉后压迫眶部(P〈0.01)、后囊膜破裂(P〈0.01)、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术式(P〈0.05)。结果:发生脉络膜上腔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心血管药物、青光眼、术前高眼压、麻醉后未施行眶部的压迫和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结论:研究显示有以上危险因素者发生脉络膜上腔出血的可能性较大,白内障术前、术后应控制这些危险因素以减少脉络膜上腔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袁芳华  廖天安  谢莉莉 《海南医学》2012,23(11):130-132
目的研究家庭口腔健康行为对海南省城乡儿童乳牙患龋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中牙列状况的检查方法和标准对海南省城乡758例5岁儿童进行乳牙龋病检查,并对受检者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下发问卷758份,收到有效问卷633份,应答率为84.4%。包括:(1)海南省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76.1%,龋均为4.88,方差为21.91;其中城市儿童乳牙患龋率为70.3%,农村儿童乳牙患龋率为82.2%,农村儿童乳牙患龋率高于城市。(2)口腔健康行为分析表明,农村儿童进食糖果、巧克力、糖水、碳酸饮料等频率高于城市。城市儿童开始刷牙时间、频率、用含氟牙膏的比例均高于农村。结论海南省尤其是农村地区应加强对家庭口腔健康行为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海南省儿童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解海南省儿童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 (NPEV)的感染状况 ,为我省今后进一步研究肠道病毒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提供本底资料。方法 采集不同组群儿童粪便标本 ,采用WHO提供的RD、HEP -2、L2 0B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 ,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对 1994~ 2 0 0 1年采集的 10 2 6例儿童的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 ,NPEV分离率为 19.79% ,其中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组NPEV分离率最高 ,为 2 6.5 8% ,密切接触者和健康儿童中粪便标本的NPEV分离率分别为 17.37%和 2 0 .41% ,AFP病例与接触者NPEV分离率有显著性差异 (x2 =9.468,P <0 .0 1)。不同组群儿童感染的NPEV型别差异较大。不同型别NPEV毒株在海南省AFP病例、AFP接触者和健康儿童中感染的机率有所差别。有些型别的NPEV在三组儿童中都有循环 ,但有些型别的NPEV毒株仅从AFP病例或其接触者中分离到。结论 在我国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后 ,开展儿童NPEV感染状况的研究能为进一步证实和巩固消灭脊灰成果提供科学依据 ,并对我国深入研究NPEV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各监测点疟疾流行情况,考核防治效果。方法采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以学龄儿童为检查对象,对监测点进行纵向监测,通过学龄儿童疟疾抗体水平分析疟疾流行态势。结果 5个监测点的疟疾抗体阳性率从2005年的5%左右下降到2010年1%以下。结论各监测点的疟疾流行已得到有效遏制,疟疾传播似已阻断,表明我省的抗疟措施得力,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海南省重点人群碘营养水平及其甲状腺功能状况,以评价近年的防治效果,为今后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海南省东、中、西部和海口及周边4个区域作为调查地区,选择8~10岁儿童、18—45岁育龄妇女两类重点人群作为调查对象;随意采集他们1次尿样、静脉血及家中食用盐,用直接滴定法检测盐碘,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检测尿碘,用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甲状腺功能[血清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血清促甲状腺素(TSH)]。结果调查地区碘盐覆盖率为98.33%(590/600),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7.33%(584/600);育龄妇女和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71.1μg/L和195.4μg/L;育龄妇女亚甲亢的检出率为9.0%(30/330),亚甲低的检出率为1.2%(4/330);8~10岁儿童亚甲亢的检出率为013%(1/330)、亚甲低的比例为0.9%(4/330o结论调查地区育龄妇女和8~10岁儿童碘营养适宜,近年来的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热带气候对海南省小儿腹泻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韩栋光  谭世峰 《海南医学》1999,10(2):114-115
目的:地海南省小儿急性腹泻的影响因素及发病规律。方法:1997年度在海南省东西南北中及海口市各设一个监测点对5岁以下小儿1654人进行腹泻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每三日法。并将腹泻月平均发病率与相应月份气象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月平均发病率20.19%,年发病率为242.29%,线人每年腹泻发病次数为2.42±0.08,年死亡率0.60‰,发病高峰在1-3月份,与气温、雨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海南海1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海南省脊灰野病毒输入和传播的风险,科学指导制定预防控制策略,防范和应对脊灰野病毒输入疫情。方法对全省适龄儿童脊灰疫苗接种率、疑似病例(AFP)、脊灰抗体水平及流动人员等监测资料的综合分析,评估海南省脊灰野病毒输入与传播的风险。结果海南省适龄儿童建卡率、建证率均达到98.00%以上,三个地区(18个市县)脊灰疫苗报告接种率和调查接种率均达到了99.00%以上,适龄儿童脊灰Ⅰ、Ⅱ、Ⅲ型IgG抗体阳性率均达到98.00%以上,AFP病例报告发病率等7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国家要求。结论海南省存在脊灰野病毒输入的风险,但输入脊灰野病毒在海南省扩散传播的风险较低,需要重点防范脊灰野病毒输入后在免疫状态薄弱的流动儿童当中引发二代个案病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乙肝疫苗在海南省推广应用10年的效果,为制定乙肝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随机原则根据海南省不同经济状况分层抽取5个市县,各市县根据不同经济水平抽取3个点,每个点按年龄组对1-10岁儿童各调查30-50名;按调查表内容调查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史和表面抗原携带率(HBsAg),并与1992年全国肝炎流调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调查了1-10岁儿童1552名,乙肝接种率为54.2%,HBsAg平均携带率为6.44%。在1992年全国肝炎流调的同一地区10岁以下儿童中,乙肝疫苗接种率由0提高到92.3%,HBsAg携带率由乙肝疫苗推广应用前的16,2%降到了2,11%;不同经济水平地区乙肝疫苗接种率和HBsAg携带率不同。结论推广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是降低人群乙肝感染率的极其有效的措施,经济条件是影响海南乙肝疫苗接种率和HBsAg携带率的主要因素。建议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和及时率,确保安全注射是实现乙肝控制目标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碘缺乏病防治效果,掌握消除碘缺乏病工作进程。方法综合评估各级政府部门执行和落实碘缺乏病防治的政策措施情况;全省18个市(县)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抽取1个乡镇进行盐碘、尿碘、甲状腺肿等指标的分析。结果省级管理指标得分90分,各市(县)级管理指标得分均大于80分;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92.5%,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B超为0.2%,触诊法为1.3%,8~10岁尿碘中位数190.0μg/L,尿碘含量小于50μg/L的比例5.0%。结论海南省达到省级实现2010年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有15个市(县)达到县级实现2010年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海南地区糖耐量减低(IGT)人群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分析海南地区IGT人群主要中医证型与IGT相关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海南地区中医及中西医结合防治IGT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3年海南省中医院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老年病科300例IGT患者的一般资料、相关生化指标及中医四诊资料,根据证候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并对各个证型之间的空腹血浆血糖、OGTT实验2h血糖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300例IGT患者中,最常见三种证型为脾虚痰湿证130例,占43.3%、阴虚气滞证110例,占36.7%,气阴两虚证60例,占20.0%,其中以脾虚痰湿证最多。结论在海南地区IGT患者出现的多个临床症状及体征中,"神疲乏力"出现最频繁。脾虚痰湿证、气阴两虚证、阴虚气滞证是海南地区IGT患者主要的中医证型,其中脾虚痰湿证最常见。  相似文献   

20.
叶海湄  王铤  朱明  吴杏珊  陈洪  李烨  魏仕玉  梅玉炜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9):1062-1064,1076
目的 根据测定的海南省水产品中铅和镉污染水平,评估居民的膳食暴露情况.方法 采用点评估的方法,计算居民的实际摄入水平.结果 成年人摄入海南水产品铅和镉是相对安全的,18~60岁的成年男性金属摄入量占PTDI的比例范围,铅为2.71%~3.84%,镉为2.26%~3.20%;成年女性铅为2.65%~4.02%,镉为2.22%~3.35%.由于体重原因,儿童组水产品铅和镉的摄入量相对偏高,2~11岁男童金属摄入量占PTDI的比例范围,铅为4.92% ~7.72%,镉为4.11%~6.44%.2~11岁女童铅为3.86%~8.53%,镉为3.24%~7.14%.结论 海南水产品铅和镉的暴露风险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但儿童组在摄入水产品时需适当控制摄入频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