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的常见病,文章结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近年研究成果,从中医病名范畴、病因病机、常用治法的进行综述,系统总结了近年来的中医药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进展,对应用中医药研究慢性阻塞性疾病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的常见病,文章结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近年研究成果,从中医病名范畴、病因病机、常用治法的进行综述,系统总结了近年来的中医药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进展,对应用中医药研究慢性阻塞性疾病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阐释中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探讨中医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优势,推动中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归于中医"肺胀",多因久病肺虚,痰浊壅盛,肺居首要病位,继而影响脾肾,病及于心。本文总结各时名医分析"肺胀"的病因病机,同时结合中医辨证论治,当代肺脏生理病理分析研究,着重阐述痰浊壅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机,解析化痰降浊益肺法治疗痰浊壅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相似文献   

5.
分析肺系病寒热错杂证的病因病机,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等肺系病中寒热错杂证的形成特点;探讨寒热并用法在治疗肺系病中的应用,并介绍了乌梅丸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的验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从络脉论治探究中医药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特异性规律。方法 :运用中医络病学说和脏腑理论,结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特征,通过临床观察和理论总结,阐述络脉理论的历史沿革和内涵精髓。结果 :证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络脉理论在中医病机、现代生物学基础等方面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并提出"以祛为重""以通为用"的治疗原则。结论 :运用中医络病理论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诊治,完善中医药理论,有助于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病因病机主要由外感时邪入侵,损伤肺气,病程迁延日久,最终导致肺脾肾三脏亏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培固肺脾肾三脏正气,采用补肺健脾益肾法治疗,则可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复发次数,延缓肺功能进行性下降。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病机和治疗进展,痰瘀互结是其主要病机,治疗主要从肺脾肾三脏入手,重点是化痰祛瘀。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武维屏教授运用柴胡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经验。[方法]通过分析武维屏教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机的认识,解析肝在本病病机演变中的作用,阐释武老从肝治疗本病及运用柴胡治疗本病的经验,并附医案验证。[结果]武老认为,肺虚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之本,痰瘀是重要病理因素,虚痰瘀贯穿疾病始终。肝肺共司气血之调畅,痰浊瘀血的产生都与肝肺密切相关。故武老临床常以调肝之法治疗本病,包括疏肝理肺、清肝泻肺、解郁化痰活血之法,临证时善用柴胡。柴胡疏肝理气、推陈致新,伍黄芩能和解少阳、疏肝利胆,配芍药能理气活血通络,合二陈能解郁化痰,恰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夹瘀血碍气之病机。所举验案辨为痰浊内阻、肺气壅滞、枢机不利之证,治以疏肝理肺、化痰降气,以小青龙汤合小柴胡汤加减,临床疗效良好。[结论]武老运用柴胡调肝理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经验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继承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络病学说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机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医对络病的认识 ,结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特征 ,提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中医络病范畴。络病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生物学基础包括细胞因子网络异常、氧化抗氧化系统失衡、血管活性物质调控异常、微血管和小气道的损伤与重塑等。运用中医络病理论指导临床 ,可能有助于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孙媛媛  张庆祥 《中医学报》2020,35(5):934-936
脉应指时的形象为脉象。脉中血液是由气统摄并以气为其运行之动力。医者可通过诊脉查探人体气机运动。气的运动即为气机,气机诊断为中医辨证之导向,因气机运动包括了人体内部的气机变化和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各种交换,且气机运动维系着脏腑功能,遂能反应脏腑气机之常变。气血的变化是脉形成的基础,气血生理失常,则脉见病象。因此,脉诊可通过分析气机动向来诊断脏腑病变的病因病机及机体气血阴阳之盛衰。大凡疾病是由伤气而发,气机在失调但未至大伤之时可通过脉象体现于指端,这使脉诊在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诊治中具有极大优势。  相似文献   

12.
《难经》脉法继承了《黄帝内经》中诸多的脉学理论,如寸口理论、五脏虚损的顺序、三阴三阳之王脉、脉之阴阳、色脉相应、四季之脉象等。《难经》还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对脉法进行了创新。在诊脉部位上,首创"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将各脏腑病变分候于寸口部位;在脉象浮沉、迟数与脏腑的关系上,认为数脉为腑病,迟脉为脏病;在脉象变化与阴阳的关系上,强调在诊脉时,要注重阴阳脉象的变化,进一步判断疾病的转归;在脉象变化与五行的关系上,认为某一部位脉象的变化不仅能判断其所主脏腑的病变,亦可结合五行相生、相克原理推测相关脏腑的病变;在尺脉变化与元气的关系上,认为元气的盛衰主要与尺脉变化息息相关,其脉象的强弱可提示元气的盛衰。  相似文献   

13.
在学习《伤寒论》脉诊过程中,查阅相关资料,对脉之长短、脉之大小、脉之阴阳三个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中医肝病证候弦脉脉图参数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微机化脉图仪对中医肝病各证260例病人进行脉图描记,分析各证候脉象分布及116例弦脉脉图参数,结果显示:肝气郁结、肝阳上亢、肝火上炎、肝阳化风证均以弦脉多见;弦脉的图形及参数显著有别于平脉;肝病各证弦脉具有相似的图形特征及参数变化,并分析了弦脉形成的现代医学基础,为中医肝病辨证提供了脉象客观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肺阳虚是指肺阳不足导致的以温煦不足及宣发推动、功能衰退为表现的一类病证。肺阳虚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稳定期证型之一,寒邪侵袭、痰饮内停、久病伤气、他脏久病是其主要病因,肺阳亏虚、痰饮内停、肺气壅塞导致肺失宣降,影响肺脏正常生理功能为其根本病机。治疗应以补肺虚、散表邪、祛痰饮、防变证为基本治疗原则,可在补肺阳方基础上针对不同合并症状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6.
王辉  周剑  邱礼新  于静 《中医学报》2021,36(3):498-502
圆运动理论由清代彭子益提出,以"中气为轴、四维为轮"为框架,以"升降浮沉"为运行机制,揭示了大自然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发展规律。炙甘草汤又称复脉汤,为《伤寒杂病论》中的经典名方,具有益气养阴、通阳复脉的功效。根据圆运动理论,心阳不断敛降、下行,封藏于肾水中转化为肾阳,再通过肾气上升,从而实现阳气升降浮沉。阳气的运行,一定有相应的阴液伴随,滋润收敛,心气才能下降。若心阴不足,脉络枯滞,日久阳气亦损,即出现"脉结代、心动悸"。中医眼科学认为心脑眼一体,临证时炙甘草汤可用于治疗包括干眼症、碱烧伤、视疲劳、眼底视网膜动脉阻塞、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多种眼科疾病。  相似文献   

17.
90例肿瘤患者中医脉诊信息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揭示恶性肿瘤患者的脉象信息特征。方法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中医脉诊理论相结合,运用三探头中医脉诊信息系统及其分析方法,根据中医寸口诊法三部九候的基本要求,对90例恶性肿瘤患者、30例非恶性肿瘤患者、30例正常人群进行双手六部脉象的客观动态采集,采用独诊法与辨证法相结合的中医脉象信息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结果恶性肿瘤组脉象出现明显的特征性改变,其中以涩脉及其变异脉和双峰M波最为典型,整体脉波异常检出率为80.0%,与非恶性肿瘤组、正常人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运用三探头中医脉诊信息系统及其分析方法,可以揭示恶性肿瘤患者的脉象信息特征,揭示相关脏腑功能失常、气血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脉象与病机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怒"是正常的情志活动之一,在异常情况下会导致情志内伤,从而引发郁。怒与脏腑气血在生理病理上有一定联系,其中与肝体阴用阳功能关系最为密切。怒志刺激的外因结合易怒体质的内因形成溢脉型郁证,即颅腔气血失调所致的肝阳上亢、肝气上逆型郁证。三部六病学术流派创始人刘绍武先生提出"四脉定证、以脉定方"的辨脉与治郁体系,拟调神平亢汤平肝降逆、调节情志,对怒所致之溢脉型郁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李飞泽教授论治迟脉证多从心-络-肾,着眼于心之络脉,而重在心肾两脏。并认为迟脉证的发生多因心络瘀滞、心肾阳虚而致,治疗当从温通立法,并据此创制通络温窦汤以振奋心肾之阳、通心络化瘀滞,临证效佳。  相似文献   

20.
对《湿热病篇》中论及口渴的病机进行了归纳分析。口渴常见病机为邪热伤津所致,在湿热性疾病中可由湿热阻滞,津不上承,或邪热伤津,或暑伤津气,或病末正虚、虚阳外越、中阳虚不能布津等所致。治疗各随病机不同而灵活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