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结直肠癌组织淋巴管分布特点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中淋巴管分布特点与结直肠癌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D2-40为淋巴管特异性标志物,对102例结直肠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正常组织进行淋巴管染色,进行微淋巴管密度分析,并检测相应组织的VEGF-D,结合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结直肠癌中心及浅表部位淋巴管多为闭锁的条索状,边缘区淋巴管多呈管样扩张状.结直肠癌边缘区淋巴管密度(21.6±5.6)较正常结直肠组织(5.4±2.8)和癌旁组织(6.7±3.4)显著增高(P<0.01).结直肠癌边缘区微淋巴管密度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管受累、淋巴结转移及远处器官转移密切相关(P<0.01或<0.05).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中存在新生淋巴管,且主要分布于肿瘤边缘区,癌周围淋巴管密度增加与癌细胞转移相关,结直肠癌边缘区微淋巴管密度测定可能有助于评估其淋巴结转移和判断预后.VEGF-D阳性表达在Dukes C、D期与A、B期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表明VEGF-D在结直肠癌向浆膜层浸润或转移过程中表达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直肠癌组织淋巴管的形态、分布特点,为探讨直肠癌淋巴管转移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半薄切片光镜观察法,观察了人直肠癌组织中淋巴管的形态学分布。结果半薄切片上见癌周边区有形状不规则的淋巴管,管腔扩张,管壁有缺损。癌周边区淋巴管数量增加,与正常区比较淋巴管的检出率经t检验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癌周边区淋巴管的形态和数量变化,为癌细胞淋巴管转移提供了解剖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人宫颈癌中晚期不同部位淋巴管的形态和分布特点,为探讨宫颈癌淋巴道转移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将临床手术切除的宫颈癌材料,由癌组织周边区及正常区取材,应用半薄切片光镜观察、石蜡切片HE染色法,对宫颈癌淋巴管的形态分布和癌组织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结果 宫颈癌周边区较正常区淋巴管增多且扩张.结论 宫颈癌周边区淋巴管增多和形态改变增加了淋巴道转移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 电镜下观察宫颈癌淋巴管的形态特点和改变,为探讨宫颈癌淋巴道转移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将临床手术切除的宫颈癌材料,由癌组织周边区及正常区取材,应用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对宫颈癌淋巴管的形态分布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观察到癌周组织周边区有较多的毛细淋巴管分布,并可见淋巴管管壁扩张、破损.内皮细胞器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宫颈癌周边区较正常区淋巴管增多且扩张.结论 宫颈癌周边区淋巴管增多和形态改变增加了淋巴道转移的机会.肿瘤细胞可通过管壁破坏和内皮连接开放而进入淋巴管腔.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肝细胞癌组织淋巴管内皮细胞podoplanin的表达,为研究肝细胞癌淋巴道转移的分子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用SP免疫组化检测法对肝细胞癌组织、淋巴结及正常肝组织中podoplanin的表达情况进行观察;用podoplanin来标记淋巴管,检测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结果 肝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podophnin不染色,淋巴管内皮细胞podoplanin阳性表达.经计数微淋巴管数量,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微淋巴管密度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结论 podophnin可选择性的在肝细胞癌组织淋巴管内皮表达,能明确的区分血管及淋巴管成分,可作为一个淋巴管内皮细胞较特异的标记物.由于微淋巴管密度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高,说明淋巴管数量的增加可能与肝细胞癌的淋巴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病程人宫颈癌周边区淋巴管的形态分布特点,为探讨宫颈癌淋巴道转移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将临床手术切除的宫颈癌组织,按癌组织中心区、周边区及正常区取材,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法、半薄切片光镜观察法和超薄切片电镜观察法,对宫颈癌淋巴管的形态分布和癌组织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结果癌细胞已突破基膜并向间质浸润;宫颈癌周边区较正常区淋巴管增多,并可见淋巴管扩张,管壁模糊破损。结论宫颈癌周边区淋巴管增多和形态改变,对肿瘤细胞最终发生淋巴道转移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VEGFR-3、LYVE-1与胃癌微淋巴管密度及转移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胃癌组织、正常胃组织淋巴管结构和分布特点,分析胃癌微淋巴管密度(LMVD)与临床病理特性的相关性,探讨胃癌淋巴管生成和转移的机制.方法 胃癌施行根治性切除术获得胃癌组织蜡块和正常胃组织蜡块,并制成玻璃切片,VEGFR-3和LYVE-1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标记淋巴管,计数组织中LMVD.分析癌组织与正常胃组织LMVD变化以及癌组织LMVD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癌周区处于开放状态的功能性微淋巴管明显增多.胃癌组织LMVD 较正常胃组织LMVD 增多(P<0.05).胃癌组织LMVD与淋巴转移、肿瘤大小和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与生物学特性和肿瘤部位无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LMVD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和淋巴转移有密切关系,可以作为肿瘤诱导生成淋巴管研究的量化指标,有助于胃癌的预后判断及治疗方案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大肠癌组织淋巴管分布特点及其与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淋巴管分布特点及其与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抗淋巴管特异抗体podoplanin对96例大肠癌及其相应正常黏膜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结合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分析.结果大肠癌中心及浅表部淋巴管多为闭锁的条索状,边缘区淋巴管多呈管样扩张状,癌组织总平均MLD值与正常大肠MLD均值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边缘MLD均值较正常大肠组织非常显著性增高(P<0.01),而肿瘤中心区MLD均值显著低于正常组织(P<0.01),肿瘤浅表区MLD均值与正常组织差异不显著(P>0.05).伴淋巴管受累、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组大肠癌,其边缘区MLD较无淋巴管受累、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组均显著增高(P<0.01).大肠癌边缘区高MLD组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MLD组(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淋巴管主要分布在肿瘤边缘区,癌周围淋巴管密度增加与癌细胞转移相关,大肠癌边缘区MLD测定对判断其转移可能具有意义,且大肠癌周MLD检测对大肠癌预后判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淋巴管透明质酸受体1(LYVE-1)的表达和癌周组织中淋巴管的生成情况在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变化及转 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eal-time PCR方法检测45 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癌周边区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LYVE-1及其mRNA 表达情况,并计算淋巴管密度(LVD)。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周边区LVD 高于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而正常组织中很少见LYVE-1 阳性的微淋巴管;甲状腺乳头状癌周边区LVD 与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 LYVE-1是一种特异性较高的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志物,对淋巴管生成促进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0.
60例胃腺癌微淋巴管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腺癌中微淋巴管的分布特点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微淋巴管特异标记D2-40对60例胃腺癌的癌中心组织、癌边缘区组织及其相应正常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微淋巴管密度,以CD34标记血管作对比。结果胃癌中心未见明显微淋巴管;边缘区微淋巴管明显增多,胃癌边缘区淋巴管密度较正常胃组织增高(P<0.01),胃癌边缘区微淋巴管密度与胃腺癌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或0.01)。结论胃癌组织边缘区存在新生微淋巴管,癌周围微淋巴管密度增加与胃腺癌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胃癌边缘区微淋巴管密度测定对淋巴结转移可能性的判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 (LYVE-1)标记的乳腺癌微淋巴管密度测定(MLD)在乳腺癌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4例乳腺癌组织和40例正常乳腺组织的LYVE-1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计数MLD,评价淋巴管增殖情况.结果 LYVE-1阳性表达于肿瘤边缘组织淋巴管内皮细胞,表现为淋巴管扩张明显...  相似文献   

12.
陈喜贵  陈维荣 《中外医疗》2013,(29):192-193
伴随淋巴管形成研究的持续进行,被发现的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数量也逐渐增多,这为肿瘤转移与淋巴管之间关系的研究提供了帮助,从而推动了淋巴管的靶向诱导形成和直肠癌如何在淋巴系统转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人直肠癌组织和淋巴结中的表达,探讨VEGF-C在人直肠癌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1例手术切除并经病理切片检查确诊为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中14例淋巴结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C在癌组织和淋巴结内的表达。结果在31例直肠癌组织的癌细胞质中,VEGF-C显色阳性17例,占54.8%;在14例淋巴结中,VEGF-C显色阳性10例,占71.4%。结论 VEGF-C在直肠癌组织和淋巴结中均有较高表达,可能在促使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并形成新的淋巴管,导致癌细胞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VEGF-C在人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VEGF-C在直肠癌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用31例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直肠腺癌患者手术切除并经病理切片确诊为直肠腺癌的癌组织石蜡标本,其中高分化腺癌10例,中分化腺癌12例,低分化腺癌9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C在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31例直肠腺癌组织的癌细胞胞浆中有17例VEGF-C表达阳性,其中高分化腺癌2例,中分化腺癌7例,低分化腺癌8例,总阳性表达率为54.8%。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VEGF-C在直肠癌组织中有较高表达。本研究探讨VEGF-C在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直肠癌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构建动物模型 ,研究大肠癌病灶区淋巴管及癌转移机制。方法 采用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直肠灌注法对Wistar大鼠每日灌肠 ,定期取材。结果  16周HE染色可见局限粘膜层发生癌肿 ;2 2周可见粘膜下层癌肿 ;2 6周可见肌层内癌肿。结论 MNNG直肠灌注法诱发大肠癌成功率高 ,周期相对较短 ;但也存在操作有一定难度的缺点  相似文献   

16.
VEGF-C介导的乳腺癌肿瘤淋巴管生成及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介导的乳腺癌肿瘤淋巴管生成及定位。方法:分子生物学原位杂交方法检测VEGF-C mRNA基因在89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免疫组化SP法对乳腺癌肿瘤淋巴管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标记。结果:在89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49例表达VEGF-C mRNA,表达率为55.06%。VEGF-C mRNA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和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VEGF-CmRNA阴性组相比,VEGF-C mRNA阳性组的肿瘤淋巴管密度大、腋淋巴结转移率高(均P〈0.05);所有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管生成,但以肿瘤间质组织中淋巴管生成为主,癌巢中未见到明显的成形淋巴管。肿瘤淋巴管密度与乳腺癌临床分期和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临床分期越晚,肿瘤淋巴管密度越高(P〈0.05);腋淋巴结转移组的肿瘤淋巴管密度比无淋巴结转移组高(P〈0.05)。结论:原发性乳腺癌组织VEGF-C mRNA的表达与乳腺癌肿瘤淋巴管生成、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VEGF-C介导的乳腺癌肿瘤淋巴管生成主要发生在肿瘤间质组织中。  相似文献   

17.
VEGF-C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 -C)在直肠癌中的表达 ,探讨VEGF -C的表达与直肠癌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 88例直肠癌术后肿瘤组织的标本中VEGF -C的表达。结果 :VEGF -C阳性表达 38例 (43.2 % )。在淋巴结转移的病例组中VEGF -C阳性表达 (81.6 % ) ,明显高于其在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组中的表达 (14 .0 % ) (P <0 .0 1)。VEGF -C在肠系膜根部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 (10 0 % )高于其在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 (96 .3% )与其在肠旁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 81.6 % (P <0 .0 1)。结论 :VEGF -C表达于部分直肠癌中 ,其表达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并且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The development of angiosarcoma in oedematous tissue is referred to as Stewart-Treves syndrome (STS).This rare and fatal complic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post mastectomy lymphoedema a...  相似文献   

19.
黄璐  莫维光 《广西医学》2010,32(9):1025-1027
目的通过研究人类结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新生淋巴管的发生分布特点,探讨新生淋巴管在结肠癌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方法采用鼠抗人D2-40单克隆抗体标记淋巴管内皮,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新生淋巴管的数量和分布,探讨新生淋巴管与结肠癌发展的相关性。结果结肠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结肠癌的黏膜固有层内均发现D2-40标记的新生毛细淋巴管,正常结肠壁、结肠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结肠高级别上皮内瘤、结肠癌的新生毛细淋巴管数量分别为(7.93±2.36)个/HP、(33.14±11.96)个/HP、(65.40±23.13)个/HP及(42.20±17.20)个/HP。组间样本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新生淋巴管数量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结肠癌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正常结肠组织中呈递减趋势。在腺瘤癌变阶段淋巴管新生数量增多,提示新生的毛细淋巴管可作为腺瘤恶变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