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芳香化酶蛋白、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在子宫内膜病变中表达的规律,探讨其在子宫内膜腺癌早期诊断、内分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S-P)检测子宫内膜增殖症30例,轻、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各10例,子宫内膜腺癌88例,共148例为实验组;增生期及分泌期子宫内膜各30例做对照组,观察芳香化酶蛋白、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在不同内膜病变及正常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结果 芳香化酶蛋白和ER、PR、Ki67在子宫内膜增殖症、非典型增生中阳性表达与增生期内膜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子宫内膜腺癌中,芳香化酶蛋白的阳性表达明显升高,与良性病变组、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芳香化酶蛋白的阳性率与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级别、淋巴转移无关。在子宫内膜腺癌中ER、PR阳性表达降低,Ki67阳性表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意义。子宫内膜腺癌中芳香化酶蛋白与ER、PR及Ki67无一致性。结论芳香化酶基因与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密切相关,芳香化酶、PR、ER及Ki67表达为子宫内膜腺癌的早期诊断及内分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检测的方法及意义,用抗ER、PR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26例子宫内膜癌、23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2例正常子宫内膜石蜡切片ER、PR的表达,结果显示,免疫组化SP法检测ER,PR阳性率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分布不同。内膜癌ER、PR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及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正常内膜与不典型增生内膜ER、PR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正常内膜与内膜癌、不典型增生与内膜癌ER、PR表达有统计学差异,反映了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免疫组化ER、PR含量SP法测定对临床预后判断,指导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内膜良恶性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LSAB法对33例子宫内膜癌、39例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31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31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进行ER、PR的检测。结果:ER、PR在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46.15%、66.67%)、非典型增生(48.38%、64.52%)及子宫内膜癌(60.61%、60.61%)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19.35%、25.82%).P〈0.05。且ER、PR阳性表达强度在单纯型增生、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与正常内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阳性表达率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分化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ER、PR阳性表达率在其年龄、临床分期及绝经情况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可出现ER、PR异常表达,为临床内分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eIF4E、CyclinD1在子宫内膜增生症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8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和65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eIF4E、CyclinD1的表达情况,并选取15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作对照,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结果:eIF4E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33%、72.50%、80.00%、84.00%和90.77%,eIF4E蛋白阳性表达仅子宫内膜样腺癌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yclin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52.50%、73.33%、80.00%和81.54%,表达率呈上升趋势,CyclinD1仅子宫内膜样腺癌、不典型增生、复杂性增生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内膜样腺癌中eIF4E、CyclinD1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有无淋巴结转移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eIF4E、CyclinD1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eIF4E、CyclinD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均高表达,两者的异常表达共同作用促进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展,两者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状态子宫内膜组织中P53、PCNA、ER、PR的表达及相互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链霉菌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氮化物酶连接法。结果:子宫内膜腺癌的p53阳性表达率为28.89%。增生性子宫内膜ER、PR表达强度最高,癌前病变和癌变时ER、PR的表达降低至分泌期水平。在p53阳性表达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PR阳性表达率和评分值明显低予p53阴性者。结论:在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向恶性转变的过程中,发生了ER、阳的缺失,且与p53的过度表达呈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5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2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40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ER、PR和PCNA的表达。结果 ER、PR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逐渐降低(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二者表达的高低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与手术病理分期无关(P>0.05)。PCNA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逐渐升高(P<0.05),其表达的高低亦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与手术病理分期无关(P>0.05)。ER、PR与PC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分别为r=-0.361,r=-0.441,P<0.05)。结论 ER、PR和PCNA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的恶性转变和细胞分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三者的联合检测在指导其内分泌治疗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C-erbB-2蛋白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C-erbB-2蛋白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表达规律度其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法(S-P)检测增生期、分泌期正常子宫内膜各15例作为对照组。子宫内膜增殖症30例、非典型增生30例、子宫内膜癌高、中、低分化各30例,共150例作为实验组,观察C-erbB-2蛋白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正常子宫内膜及不同内膜病变中的阳性表达。结果C-erbB-2蛋白和ER、PR在子宫内膜增殖症、非典型增生中阳性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子宫内膜癌中,C-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子宫内膜癌中ER、PR阳性表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意义。C-erbB-2蛋白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P〈0.05)、组织分化程度(P〈0.05)、淋巴转移(P〈0.01)和ER、PR(P〈0.05)有关。结论C-erbB-2蛋白、ER、PR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密切相关,C-erbB-2蛋白表达增加、ER及PR表达减少提示子宫内膜病变恶性程度高,且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癌中PTEN蛋白和雌激素受体ER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吉敏  华平  简友丽 《西部医学》2009,21(11):1872-187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和雌激素受体(ER)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20例、子宫内膜复杂性非典型增生20例、子宫内膜癌35例中PTEN及ER的表达,表达率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结果PTEN在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复杂性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缺失率逐渐上升,表达缺失率与组织学分级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在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复杂性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阳性率与组织学分级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N、ER均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原癌基因C-met在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进一步分析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判断其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met在70例子宫内膜增生及47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非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met的阳性表达率呈显著递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C-met的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组织病理分级、手术病理分期有关,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met阳性率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测定C-met的表达对评估子宫内膜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米建锋  梁桂玲 《右江医学》2011,39(5):650-652
<正>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有研究表明,芳香化酶P450的不同表达与子宫内膜增生、癌变的发生发展相关,是子宫内膜发生不典型增生和癌变的促进因素之一[1],这与芳香化酶P450能使子宫内膜局部雌激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检测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子宫内膜癌组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快捷染色法检测ER、PR.结果:ER、PR在子宫内膜癌中阳性表达率随组织分级升高,临床分期升高,组织类型升高.结论:ER、PR的缺失加速子宫内膜癌病情的恶化,对临床估计患者预后和临床选择激素治疗具有重...  相似文献   

12.
周蓉  崔恒  魏丽惠 《北京医学》2006,28(9):520-521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方法.方法 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患者71例,均接受宫腔镜下经宫颈息肉切除术(TCRP)治疗,术后未应用其他治疗.术后病理均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蜡块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判定标准:计数10个高倍镜(×400)视野下的有黄染颗粒细胞个数,0个为阴性,1%~10%为( ),11%~50%为( ),>50%为( ).结果 ER和PR在患者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均较低,有74.6%和70.4%的患者无ER和PR的表达.而在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中ER和PR的表达水平较高,表达率分别为77.5%和69.0%,与子宫内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19和0.001).在4例曾经应用激素替代治疗的患者中,3例绝经时间>5年,内膜中ER、PR均为阴性;另1例绝经2年,内膜中受体表达ER( ),PR( ),但无临床症状.结论 绝经后,ER和PR的表达水平在正常子宫内膜与子宫内膜息肉中不同,提示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可能同时与雌、孕激素受体水平有关,治疗时可以考虑单纯手术去除病灶.  相似文献   

13.
陈海霞  苏迎春 《吉林医学》2013,34(15):2857-2859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息肉中孕激素受体B亚型(PRB)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及生殖医学中心的育龄妇女息肉组织(研究组)及正常内膜组织(对照组)各40例;收集研究对象年龄、体重指数信息;采集月经第2~4天血清,测定性激素6项(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雌激素、孕激素、睾酮、泌乳素)水平。结果:①息肉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及月经第2~4天血清性激素水平与子宫内膜正常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PRB在增殖期及分泌期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均较正常子宫内膜明显下降(P<0.05)。结论:子宫内膜局部PRB的表达减少可能是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C)组织中包含WW域的氧化还原酶(WWOX)和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的表达及其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EC、27例不典型增生(AH)及l5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NE)组织中WWOX和FHIT的表达,并探讨其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等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WWOX在NE、AH和E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59.3%和51.7%,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71,P=0.013).EC组织中WWOX的阳性表达率与其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ER表达和淋巴结转移有关(χ2=4.212、4.258、4.005和6.607,P均<0.05).FHIT在NE、AH和E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70.4%和60.0%,非EC组与EC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8,P=0.025).EC组织中FHIT的表达与其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χ2=4.571,4.242和6.544,P均<0.05).EC组织中WWOX和FHIT的表达有关联性(rp=0.345,χ2=8.109,P=0.004).结论:WWOX和FHIT的协同低表达可能在E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那曲唑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细胞色素芳香化酶P450(P450arom)、雌二醇(E2)和雌激素受体(ER)的影响。方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0例采用阿那曲唑治疗3个月为治疗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未采取药物治疗的20例为对照组,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E2水平,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P450arom、ER的表达。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血循环中E2、P450arom和ER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结论阿那曲唑治疗EMs,可能通过降低血E2,减少异位内膜的P450arom和ER表达而起到使异位内膜病灶萎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子宫内膜厚度及黄体期补充雌激素来评价和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5月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VF-ET)的共3525个周期,经阴道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黄体期单用黄体酮与黄体酮+雌激素两种黄体支持效果的对比分析。结果子宫内膜厚度≤0.80 cm的患者妊娠率均显著低于≥0.80 cm者(P〈0.05),子宫内膜厚度≥1.40 cm妊娠率(63.93%)与子宫内膜厚度≥0.80-〈1.40 cm的妊娠率(53.8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用黄体酮组总妊娠率为50.75%,黄体酮+戊酸雌二醇组总妊娠率为54.9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黄体期单用黄体酮的周期内膜厚度≤0.80 cm为A组,≥0.80 cm为B组,将使用黄体酮+戊酸雌二醇的周期内膜厚度≤0.80 cm为C组,≥0.80 cm为D组。A组与C组、B组与D组间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B组分别与D组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娠率随着子宫内膜厚度增加而增加,黄体期补充雌激素可以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流产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息肉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机制。方法:前瞻性研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40例,全部患者均接受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切除子宫内膜息肉及周围正常内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息肉组织和周围正常内膜组织中ER、PR的表达水平。结果:ER在息肉组的表达高于内膜组,PR在息肉组的表达低于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息肉中ER、PR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息肉形成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中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增殖细胞核抗原67(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67,Ki-67)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C-erbB-2)的表达及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灶组织蜡块,检测其中PR、ER、Ki-67与C-erbB-2的表达。结果:本组Ⅲ~Ⅳ期病灶PR、ER阳性率低于Ⅰ期与Ⅱ期(P<0.05),Ⅲ~Ⅳ期与Ⅱ期病灶Ki-67与C-erbB-2阳性率高于Ⅰ期(P<0.05)。本组G3类型病灶PR、ER低于G1类型(P<0.05),Ki-67与C-erbB-2的阳性率高于G1类型(P<0.05);G2类型病灶Ki-67阳性率高于G1类型(P<0.05)。本组浸润程度≤1/2的病灶PR、ER阳性率高于浸润程度>1/2病灶(P<0.05),Ki-67阳性率低于浸润程度>1/2病灶(P<0.05);浸润程度≤1/2病灶与>1/2病灶的C-erbB-2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有淋巴结转移的病灶PR、ER阳性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病灶(P<0.05),Ki-67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病灶(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与无淋巴结转移者C-erbB-2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7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Ki-67与C-erbB-2表达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PR与ER阳性,Ki-67与C-erbB-2阴性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恶性程度相对较低,分化较佳,4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评价子宫内膜癌的治疗、诊断及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Cai HL  Ding XC  Qian RR  Yu RF  Sun LM  Li Q 《中华医学杂志》2012,92(3):200-202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LNG-IUS)后子宫内膜的改变.方法 对21例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患者,放置LNG-IUS,随访1年后提取内膜组织,对内膜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Ki-67与bcl-2、bax进行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连续随访3年,观察使用LNG-IUS后子宫内膜厚度、子宫重量的改变情况.结果 使用LNG-IUS后,子宫内膜厚度和子宫重量呈持续性下降,子宫内膜厚度从术前的(9.8±1.2) mm降至(3.5±1.0) mm,子宫重量从术前的(98.8±8.6)g降至(66.6±9.8)g,子宫内膜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Ki-67表达较治疗前息肉周边内膜组织明显降低(P<0.05),bcl-2、bax表达较治疗前息肉周边内膜组织明显增高(P<0.05).结论 LNG-IUS可能通过抑制ER、PR、Ki-67表达,诱导子宫内膜凋亡促进子宫内膜萎缩以预防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