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肺纤维化患者血中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肺纤维化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及透明质酸(HA)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血气分析仪、肺功能仪分别测定20例肺纤维化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清PCⅢ、CⅣ和HA含量及血气、肺功能参数。结果:肺纤维化患者中PCⅢ、CⅣ和HA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或〈0.01),三者之间呈明显正相关(P〈0.01);且血清HA、PCⅢ、CⅣ水平均分别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活量(VC)、肺弥散量(CLco)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肺纤维化患者血清PCⅢ、CⅣ和HA含量增加,并与肺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检测其水平有助于判断临床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选择ASAⅠ—Ⅱ级200例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PC)患者,在围手术期对脉搏血氧饱和度(S_PO_2)进行连续监测。结果显示:S_pO_2在充气后5min明显下降(P<0.01),放气后恢复到术前水平.提示:气腹压力不宜过大,对老年有心、肺功能不全及肥胖者更要加强麻醉管理,加强S_pO_2、P_(ET)CO_2监测。  相似文献   

3.
全身麻醉对老年上腹部手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游正荣 《重庆医学》2006,35(10):941-943
目的 评价全身麻醉对老年上腹部手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60岁以上(包括60岁)择期对98例全麻上、下腹部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测定,发现两组在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氧饱和度、肺功能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结果 与手术前相比,手术后第6小时上腹部手术对呼吸的影响最为明显。主要影响的因素:全身麻醉和上腹部手术邻近胸腔,膈肌刺激、手术创伤疼痛、神经反射和炎症反应等。结论 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主要发生于手术后早期,上腹部手术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更明显,除表现为限制性通气障碍外,还存在阻塞性通气障碍,其改变程度与患者的年龄和术前伴随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4.
体积描记仪与国产肺量计肺功能测定值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体描仪和肺量计测定肺功能参数值的差异性和相关性。方法;用体描仪和肺量计对13例健康人和1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及11例风心病患者进行了肺功能测定,用配对比较法统计其差异性和相关性。结果:两种仪器测定肺容量差异不显著(P〉0.05),PEVV15差异显著(P〈0.05),均呈密切相关,结论:两种仪器测定肺功能,除PEVV15有明显差异外其余项目无差异,切相关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生素肺泡灌洗对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肺功能及炎症介质的影响,寻找治疗新途径。方法将175例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分成2组,其中灌洗组90例,采用抗生素肺泡灌洗联合抗生素静脉给药;非灌洗组85例单纯抗生素静脉给药;测定治疗前、中、后的肺功能和炎症介质。结果灌洗组较非灌组痊愈快,疗程短,肺功能(FEV1%、PEF、MVV%)显著改善(P〈0.05);炎症介质内毒素(KEV)、肿瘤坏死因子-2(TNF-2),白细胞介素-6(IL-6)、脂质过氧化物(LPO)显著降低(P〈0.01)。结论抗生素肺泡灌洗联合静脉给药治疗重症老年细菌性肺炎,肺功能及炎症介质恢复至正常水平较快,疗程较短.可减少炎症对肺功能的损害,具有保护肺功能的远期效果,是治疗老年细菌性肺炎比较理想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用抗生物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对胆囊炎胆石症患者12例和胆囊癌患者5例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测定。发现胆囊癌时PCNA5例均阳性,胆石症时PCNA阳性5例,7例阴性。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CNA阳性中胆石症患者的病史在5年以上,胆囊癌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提示年龄在60岁,病史5年的胆石症患者,应警惕胆囊癌,建议作手术治疗,尤其是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肠镜活检标本中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检检测110例肠知检组织P53及PCNA表达,其中20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组织再行P53及PCNA染色。结果 正常粘膜P53表达阴性。腺及腺癌中P53表达率分别为10%和51.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腺癌中PCNA强阳性率高于腺瘤组(P〈0.05)。腺癌中PCNA强阳性率高于腺瘤组(PC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上腹部手术全麻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血浆β-内啡肽的影响。方法17例上腹部手术分别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A组9例)和全麻(B组8例),测定围术期血浆β-内啡肽,记录同期血压、心率。结果(1)A组血压气管插管后至拔管期全程低于麻醉前(P<0.05),心率从探查开始至拔管时均低于麻醉前(P<0.01)。B组收缩压于手术探查时低于麻醉前(P<0.05),拔管时显著高于手术探查时和术中1.5小时(P<0.01)。两组间比较,术中和拔管时B组血压显著高于A组(P<0.05),但心率无显著差异。(2)β-内啡肽变化:A组全程无显著变化,B组气管拔管后显著高于术前、气管插管后和术中1.5小时(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全麻拔管期应激反应明显,血压波动较大,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围术期应激反应较轻、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9.
采用ELISA法测定8例前列腺癌(PC).42例前列腺增生(BPH),20例慢性前列腺炎及20例其它泌尿系疾病患者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浓度,发现PC患者明显高于后三者(P<0.001)。BPH患者血清PSA浓度高于正常者,与尿潴留和/或留置导尿管有关(P<0.05)。初步探讨尿液PSA的临床意义。晚期(C、D)期PC患者浓度较低,而血PSA浓度较高、提示尿PSA对鉴别PC是否转移可能有帮助。在测定肾主尿与中段晨尿的PSA后,肾孟尿中PSA均测不到,进一步证实了PSA其器官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血糖、皮质醇和IL-6的影响。方法30例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B组单纯全麻,分别于麻醉开始前、气管插管5rain后、手术开始1h后、术后24h抽取中心静脉血,测定血糖(Glu)、皮质醇(Cor)和IL-6,同时记录BP、HR。结果术中B组血压、心率均高于A组(P〈0.05),术中A组血糖、皮质醇、IL-6无明显变化,而B组升高(P〈0.05),且B组血糖、皮质醇、IL-6均高于A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明显抑制应激反应,更适用于老年上腹部手术。  相似文献   

11.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肺动脉栓塞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方法 总结 8例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 (PT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近中期结果。结果  7例在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 ,1例在非体外循环下手术。 1例围手术期死亡 ,7例存活。术后 2周测不吸氧状态下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 ,均有显著改善 (P <0 .0 5 ) ,术后 2周超声心动测肺动脉收缩压显著降低 (P <0 .0 5 ) ,术后随访 1~ 2 4个月 ,心功能提高到NYHAⅠ级 4例 ,Ⅱ级 3例 ,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术前术后积极降低肺动脉高压、纠正心功能不全 ,术后防治肺水肿及再栓塞的形成是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处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报道1例肺毛细血管瘤病((pulmonary capillary hemangiomatosis,PCH),结合本例特点复习国内外文献报道和2008年WHO在Dana Point制定的肺高压临床分类,对该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病因和治疗进行介绍,提高各科医生对这一罕见病的认识。本例患者为中年女性,主要临床症状为活动后气促;右心导管检查示中度肺动脉高压;CT肺血管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 CTPA)示双肺弥漫磨玻璃密度小叶核心结节,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增宽;组织病理学上表现为肺小动脉肌化,肌性肺动脉中膜增厚,肺泡壁毛细血管显著增生呈多排、结节状及片状;患者药物治疗无效,于3个月后死亡。PCH是一种罕见、预后不良的血管病变,其诊断需要综合临床、影像及组织病理3方面的资料,组织病理学检查是最可靠的手段,对确诊具有决定性作用。该病在临床、影像及组织形态上均与肺静脉阻塞病(pulmonary veno occlusive disease, PVOD)存在诸多相似和交叉之处,两者需要重点鉴别。在诸多病理学改变中,肺泡壁毛细血管增生是PCH最重要的特点,也是与PVOD相鉴别的关键点。肺移植被认为是PCH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如果不及时进行,患者通常在确诊后几个月内死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锝气体制备方法及在我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由澳大利亚维达医学有限公司生产的全自动锝气体发生嚣能生成一种核素显像剂一放射性锝气体,应用于肺通气灌注显像,诊断和鉴别诊断多种肺部痍惠,其中对肺栓塞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一临床价值。我院在按照锝气发生嚣的具体操作程序对一百多位惠者进行锝气联合肺显像。结果锝气联合肺显像(即PPI+PVI)诊断PE的灵敏度为100%,准确率90.4%(锝气联合肺显像准确率90.4%,PPI准确率为66.67%)。20例PE患者经抗凝和(或)溶栓治疗后,缺损肺段改善情况为:4d减少42.86%,14d减少50.18%,80d减少63.00%,3个月减少73.39%,6个月减少75.00%,7个月减少78.32%。26例PE惠者行核素双下肢静脉显像(NRVI),18倒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与下肢深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符合率为90%。结论该气体具有生成及检测简便、价格便宜。制备快速准确、使用安全.成像效果佳等特点。结果证明,该发生器产生的这种新型肺通气显像剂与其他同粪型的显像剂相比,其灵敏度、特异性较高,重复性和准确性好,对于诊断和鉴别诊断肺部疾惠具有很高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249例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临床X线分析,探讨其胸部平片X线诊断价值。发现对肺气肿的X线诊断有新认识,观察和测量右下肺动脉横径宽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还分析了老年人COPD的特点及在预防和治疗本病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呼吸功能训练方式对肺部手术患者肺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0年12月行肺部手术的82例患者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呼吸功能训练方式,观察组41例采用综合呼吸功能训练方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肺功能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最大通气量、时间通气量、指脉氧饱和度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呼吸功能训练方式能够更好地改善肺部手术患者的肺功能,且明显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更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合并肺部感染时抗菌药物的选择及治疗对策。方法对我院32例IPF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体52株,革兰阴性菌31株(为59.7%),其中9株对三代头孢等抗菌药物耐药;真菌9株(为17.2%)。大多数IPF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经抗菌治疗后肺部感染得到控制,93.0%的患者的病原体得以清除,3例死亡。结论IPF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体多为革兰阴性菌,多需三代头孢加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及碳青霉烯类等药物来治疗,以期延缓病情和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肺栓塞的诊断进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莉  张承宗 《医学综述》2007,13(15):1147-1149
肺栓塞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本文简述了肺栓塞的一般检查方法及特殊检查方法,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V/Q)、CT肺血管造影(CTPA)、肺动脉造影是确诊或除外肺栓塞的较为可靠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24例肺栓塞诊治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栗洁  朱光发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5):1289-1291
目的 回顾性分析24例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收集2003年1月~2005年5月间我院24例诊断为肺栓塞的入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与转归.结果 24例PE入院年龄27~78岁,平均(58.6±9.2)岁,临床表现依次为呼吸困难、咳嗽、烦躁、低血压、胸痛、咯血、心悸等,原发病21例,其中6例合并两种以上原发病.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500 μg/L20例、血气分析异常18例,心电图异常18例,X线胸片异常20例,螺旋CT肺动脉扫描异常2例,心脏超声心动图19例,下肢B型超声下肢深静脉血栓15例,肺通气灌注异常6例,肺动脉造影2例均异常.12例溶栓加抗凝治疗,14例抗凝治疗.结论 PE临床表现各异,无特异性诊断,如能及时正确诊断及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Zhang L  Lü L  Wu HW  Zhang H  Zhang JW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5):3201-3204
目的 观察急性肺栓塞(PE)患者抗凝治疗前后肺动脉充盈缺损形态和肺实质灌注的变化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上海仁济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23例急性血栓栓塞症(VTE)患者应用宝石CT(GE Discovery 750 HD CT)动态观察动脉血栓形成部位、范围、形态,通过冠状位、矢状位、轴位观察灌注缺损,并和肺动脉期成像对照.原始数据采用能量成像系统和CT增强软件处理.结果 23例VTE患者中,14例经宝石CT证实PE,抗凝治疗前,相应肺实质灌注缺损区域的碘含量值(-1.09±2.95)mg/ml,灌注正常区碘含量值(1.67±0.93)mg/ml,两者的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2,P<0.05).抗凝治疗3个月后CT复查原肺实质灌注缺损区域的碘含量值(1.21±0.34)mg/ml,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t=1.34,P<0.05);PE患者段或亚段分布的灌注缺损区的碘含量值与肺栓塞临床可能性评分值呈负相关(r =0.78,P<0.05),肺实质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与肺栓塞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宝石CT能量成像技术可以分析分离的造影剂碘物质在肺实质的分布,有助于定量评价肺动脉栓塞后肺实质血流灌注的变化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螺旋CT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圣源  于晓坤 《广西医学》2005,27(7):986-988
目的评价螺旋CT诊断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因临床高度怀疑肺栓塞患者的影像资料(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核素肺灌注/通气显像扫描),发现能提示PE的异常征象。结果在13例患者中,9例在螺旋CT血管造影(SCTPA)中发现有PE,余4例由核素肺灌注/通气显像检出。7例螺旋CT平扫有阳性发现,其征象有局部肺纹理稀疏纤细、肺动脉扩张、“马赛克”征、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肺动脉局限性密度增高、肺梗死灶。结论螺旋CT诊断PE简便、安全、准确性高,是诊断PE的一种可靠性方法,但对于不能使用对比剂或因非典型心肺症状而仅作平扫的病例,螺旋CT平扫异常征象能提示PE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