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介绍一种治疗多节段严重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术式。方法 报道1例接受胸椎后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技术治疗的严重多节段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病例,介绍手术步骤并分析临床资料。手术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游离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节段上下椎间盘的松解、游离肋骨、放置椎板固定板、游离椎板)、置入椎弓根螺钉、安装钛棒、前移椎体骨化物复合体。结果 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评分(m-JOA)改善率为75%。手术耗时480 min,术中出血1 000 mL,术前测量椎管狭窄率为86.6%(T2/3)、68.2%(T4),术后椎管狭窄率降低为58.8%(T2/3)和45.9%(T4)。结论 胸椎后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技术通过后方入路将椎体骨化物复合体进行游离,借助钉棒系统将椎体骨化物向腹侧推移,达到对脊髓的直接减压。该病例证明此技术治疗严重多节段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具有可行性,且技术简单,操作均位于椎管外,无需切除骨化物,理论上减压操作安全有效,但该技术的临床效果仍需更多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2.
<正>Objective To introduce surgical strategy of enlarged laminectomy (with partial facet joint dissection to expose nerve root) ,and to discuss its benefit for cervical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PLL)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手术治疗方法、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 对本组自1999年9月-2008年7月手术治疗的62例OPL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按照JOA评分标准判定其术后改善率,并统计手术并发症.结果 62例患者中合并原发性椎管狭窄23例,术前MRI示脊髓信号改变者21例;采用前路手术23例,后路手术37例,后前路联合手术2例.前路手术平均改善率为72.7%,后路手术平均改善率为58.1%.后前路联合手术2例,改善率分别为32.3%和30.1%.前路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9例,术后喉返神经损伤3例、切口感染2例、术后局部血肿压迫脊髓至神经症状急性加重1例.后路手术后并发节段性神经根麻痹7例,皮肤坏死、切口不愈5例.结论 应根据后纵韧带骨化部位、范围及椎管狭窄率选择合适手术方法,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4.
背景:长节段连续型后纵韧带骨化(≥3节段)所导致的胸椎管狭窄症是脊柱外科极少见却高度致残的疾病,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360°环形减压治疗长节段后纵韧带骨化所引起的胸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同时比较术中对后纵韧带的两种不同处理方式的治疗效果(切除法与漂浮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长节段后纵韧带骨化所致的胸椎管狭窄症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信息、手术治疗方式及随访信息。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患者接受单纯后壁切除,B组患者接受经后路的360°环形减压,B组患者由被进一步分成两个亚组:后纵韧带切出组和后纵韧带漂浮组。 结果:4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男性6人(12.2%),女性43人(87.8%)。平均年龄为53.0±8.74岁。14例接受单纯后壁切除的患者纳入A组(平均减压节段为5.0±2.4,3-11),35例接受360°环形减压的患者纳入B组(后壁平均减压节段为5.0±1.7,3-9;腹侧平均减压节段为2.4±0.7,1-5),B组中,29例患者的后纵韧带得到完全切除(亚组1),其余6例患者接受了后纵韧带的漂浮法治疗(亚组2)。49例患者中的39例得到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0.9个月。A组患者的平均JOA评分从5.4±1.8上升至 7.5±2.8 (改善率为 43.3±41.8%) ,B组患者的平均JOA评分从3.7±1.8 上升至7.9±2.4 (改善率为 59.2±28.6%) 亚组1患者的改善率为63.4±29.4% ,亚组B患者的改善率为38.8±11.7% ,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 (A组:21%, B组::63%,亚组1:62% ,亚组2:67%)和术后神经损害加重(A组:35%, B组::29%,亚组1:31% ,亚组2:17%)。 所有25例脑脊液漏中的23例在末次随访中完全吸收;所有15例术后神经损害加重患者中的12例在末次随访中较术前得到改善。 结论:经后路360°环形减压是治疗长节段后纵韧带骨化引起的胸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完全切除后纵韧带比后纵韧带漂浮处理有着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surgical strategies of thoracic spinal stenosis caused by 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Methods From January 2004 to March 2009,21 cases of tho-racic spinal stenosis casued  相似文献   

6.
报道OPLL33例并经手术治疗。临床研究表明,OPLL病因迄今未明,临床表现主要为四肢的感觉及运动障碍和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上各有其价值。治疗效果与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病程的长短密切相关。认为后路“开门”式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是治疗OPLL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C_4水平以下节段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33例行前路骨化韧带切除术。29例随访1~10a,按JOA标准评定疗效。结果:优(术后改善率80%以上)13例;良(50%~79%)10例;改进(5%~49%)3例;无变化(5%以下)2例;加重1例,有效率89.6%。提示:C_4以下节段性OPLL适合前路开槽切除;C_4以上的节段性OPLL或连续型OPLL适合后路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充分暴露骨化灶的范围,才能将其完整切除。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多节段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PLL)术中超声辅助下环形减压术的手术疗效和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多节段胸椎OPLL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完成后壁切除后行术中超声检查确定环形减压节段,并进行环形减压。纳入研究的30例患者男性1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49.3±11.4)岁。首发症状以下肢麻木无力为主(83.3%),平均症状持续时间为(33.9±42.9)个月(1~168个月)。神经功能通过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改良日本骨科协会(modified 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mJOA)评分(0~11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率根据Harabayashi法计算。根据神经功能改善率是否大于25%将患者分为较优改善组和较差改善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病程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mJOA评分、手术节段、脑脊液漏并进行分析比较。结...  相似文献   

9.
前路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治疗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采用前路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治疗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适应证、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4月至2008年3月,25例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采用前路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手术进行治疗,年龄42~75岁,平均53.2岁.骨化物分型包括局限型7例,分节型5例,连续型8例,混合型5例;骨化物范围涉及2~4个椎节,平均2.8个椎节;椎管狭窄率50%~97%,平均68.4%.所有患者均通过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切除骨化后纵韧带减压,并采用钛网植骨钢板固定重建颈椎稳定性.结果 本组两椎体次全切除16例,三椎体次全切除9例.随访2~18个月,患者神经功能JOA评分从术前平均9.3(5~12)分提高至术后平均14.2(11~16)分,恢复率22.2%~87.5%,平均63.2%.并发症包括6例脑脊液漏(4例间歇性脑脊液假性囊肿),2例神经根麻痹,1例血肿压迫,1例术后短期四肢肌力下降.结论 前路多椎体次全切除治疗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有助于提高此类患者的手术疗效,但手术难度大,风险高.  相似文献   

10.
Objective To provide appropriate guidelines for treatment of tandem 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PLL) and flaval ligament (OFL). Data sources Published articles about OPLL and OFL were selected using Medline and Embase electronic databases. Study selection An English literature search from January 1980 to December 2006 was conducted. Because many reported cases were incorporated in OFL studies, the key words for search were OFL or OFL and OPLL. The first step revealed 93 studies of which 13 reports of tandem OPLL and OFL (tandem ossification) were selected. Results All studies were case series or case report and advocated that the primary therapy for tandem ossification should be operative.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surgery were evaluated in most reports, predominantly using the JOA scores. Gender is the only factor which has prognostic value. A higher proportion of women was found in the failure group A two- stage classification of tandem ossification was developed to relate diagnosis to outcome. Conclusions All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ossification of the spinal ligaments should undergo routine MRI screening of the whole spine. The correlation of the classification with surgical treatments needs further studies to validate its usefulness. Chin Med J 2009; 122(2):219-224  相似文献   

11.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及其外科治疗(附7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手术方式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治疗效果和远期影响。方法本组7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18例,颈后路半椎板减压43例,全椎板减压4例,椎管成形术11例(单开门5例,双开门5例)。结果:手术减压治疗效果的优良率为79.7%,但不同术式对远期效果的影响不同,部分患者出现后颈椎失稳,其中全椎板减压术的发生率为50%,半椎板减压术为22.2%,颈前路术压+植  相似文献   

12.
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后纵韧带组织的蛋白质组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寻找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特异性蛋白标志。方法采用荧光差异双向电泳法研究OPLL患者及正常人韧带组织的双向电泳图像。采用飞行时间质谱进行鉴定并分析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结果两组样本均得到约1 100个蛋白质点,50个点表达有改变。切胶获得45 个蛋白质点的肽段样本,质谱鉴定为21个蛋白质或肽段。其中15个血液蛋白,其余6个蛋白中4个表达下调;2个表达上调。RT-PCR检测表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依赖的激素脱氢酶, 伴肌动蛋白相关锚定蛋白及Ⅵ型胶原蛋白mRNA变化与电泳结果一致。结论这些差异表达蛋白可能是OPLL的特异表达蛋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胸椎黄韧带骨化症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均采用椎管后壁切除术。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JOA评分术前平均4.3分,提高为术后平均9.5分,功能恢复率为77.3%。44例患者疗效优27例、良11例、可6例,优良率达86.5%。结论: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重要手段,采用"层薄揭盖法"进行椎管后壁切除术较为安全、可靠,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临床常见脊柱疾患,好发于颈椎,主要表现为神经压迫症状,严重损伤患者健康。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与遗传因素、基因多态性、机械刺激、代谢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可能是多基因、多因素导致的疾病。该病具有鲜明的遗传特性,与多个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改变相关。因此,本文就其发病相关基因(COL11A2、BMP-2、TGF-β1、TGF-β3、NPPS、COL6A1、Runx2)的多态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指异位骨化的后纵韧带对椎管内脊髓和神经根产生压迫而表现出脊髓损害及神经根刺激的症状。该病首先由日本学者报道,逐渐受到全世界学者的广泛关注,发现其多发于东亚地区,欧美发病率较低。同时对其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策略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本文就颈椎0PLL的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f cervical spine,OPLL)是指因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对脊髓、神经根产生压迫,从而导致的一组神经功能损伤症候群,是导致颈椎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后纵韧带骨化是一种罕见的板层骨沉积病理过程,可导致脊髓受压。虽然研究发现OPLL的发生发展与多种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但对其病理生理学的认识还很不清楚。无症状的患者可以保守治疗,神经根病或脊髓病患者应考虑手术减压,虽然手术可以对神经、脊髓进行减压,减缓OPLL进展,但也有可能导致硬脊膜撕裂、神经损伤、轴性疼痛及C5神经根麻痹等相关并发症,治疗方式的选择一直是困扰医师的难题,不同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不同,OPLL的形态和大小以及位置对选择手术入路和技术有重要意义,而神经功能、影像学分型等也可指导治疗方式的选择。关于颈椎OPLL治疗仍需深入研究流行病学、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等。本文分析关于OPLL的病因、历史、表现和管理的现有文献,进一步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OPLL,并为OPLL患者的治疗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和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疗效,评价后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08年6月至2012年3月间本院收治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28例,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41~79岁,平均56.5岁,病程12~35个月,平均22.5个月。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14例,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Ⅱ组14例,行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颈部轴性症状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5.2个月。Ⅰ组、Ⅱ组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58.3±18.4)%、(62.9±1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患者颈部轴性症状的发生率21.4%(3/14)明显低于Ⅰ组64.3%(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疗效肯定,能明显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赵伟光  刘振武  刘利  谢延平  林欣 《重庆医学》2012,41(17):1684-1686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与腰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遗传关联性。方法 OPLL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各30例,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直接测序法分析BMP-4上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6 007C>T(rs17563)、-5 826G>A(rs1957860)、3 564C>T(rs2855532)和IVS-160C>T(rs2071047)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的分布。结果两组间位点rs17563,rs2855532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两位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P-4上的2个单核酸多态性位点rs17563,rs2855532等位基因型突变与OPLL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侧块钢板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疗效。方法: 对41例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均有程度不等的脊髓压迫症状,全部行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侧块钢板固定术。术前术后神经功能评分采用JOA评分。结果: 随访12~16(14±2.0)个月,JOA评分较术前提高4.8分。结论: 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合并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具有适应范围广、操作简单安全、固定牢固等优点,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骨形成蛋白在黄韧带骨化中的表达定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哲  王全平  张俊华  李靖  吕荣 《医学争鸣》2002,23(4):341-343
目的 探讨黄韧带骨化的病因。方法 对黄韧带骨化患手术切除的标本进行普通病理观察同时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骨形态蛋白(BMP)在骨化黄韧带中的定位。结果 未骨化黄韧带中血管及胶原增生显;BMP在未骨化区域的软骨细胞中及靠近软骨区附近的少量成纤维细胞中呈阳性,亦在小血管周围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及其移行分化的软骨细胞胞质中呈阳性。结论 骨化初期韧带中血管增生及骨形成蛋白在黄韧带骨化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