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调查全民食盐加碘前后近20年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甲状腺癌住院构成比的变化,探讨碘摄入和甲状腺癌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食盐碘化前后长海医院近20年收治的甲状腺疾病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每年的甲状腺癌构成比.依据年份将患者分为4组:1993-1997年间收治甲状腺疾病患者(A组),1998-2002年间收治甲状腺疾病患者(B组),2003-2007年间收治甲状腺疾病患者(C组),2008-2012年间收治甲状腺疾病患者(D组),比较各组间甲状腺癌构成比.结果 1994年立法全民补碘后,甲状腺癌构成比自1993年的11.36%(25/220)降至7.59%(18/237),但其后又逐渐增高,2012年时已达20.76%(318/1 532).A、B、C、D组甲状腺癌的构成比分别为8.01%(112/1 398)、9.61%(241/2 508)、11.65%(501/4 299)、16.57%(1 101/6 645).其中A、B(食盐碘化初期)年度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5),而C、D(长期食盐碘化)年度段较A或B均有所增加(P<0.001).结论 短期补碘对甲状腺癌的发病可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补碘10年后甲状腺癌检出率明显增高,长期碘盐的摄入也许是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蛋白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50例甲状腺滤泡状癌(follicular thyroid cancer,FTC)和20例正常甲状腺(NT)组织VEGF-C蛋白的表达?结果:VEGF-C在PTC?FTC?NT组织的表达不一,阳性率分别为48.0%?24.0%?10.0%(P < 0.05);PTC组织的VEGF-C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组为85.7%,高于无转移组的40.0%及骨或肺转移组的50.0%(P < 0.05);FTC组织的VEGF-C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组为57.1%,高于无转移组的17.1%及骨或肺转移组的25.0%(P < 0.05);PTC与FTC组织的VEGF-C表达差异主要存在于无转移及骨或肺转移组(P < 0.05)?结论:VEGF-C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淋巴道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PTC组织VEGF-C表达明显高于FTC组织,可以解释两者不同的淋巴结侵犯倾向?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VEGF-C高表达可能可以预测其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发生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在甘肃省肿瘤医院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的PTC患者1524例,其中多灶性PTC 492例,单灶性PTC 1032例。通过比较多灶性与单灶性PTC患者在性别、民族、年龄、身体质量指数、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术前促甲状腺激素及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病灶范围、病灶最大径、病灶直径总和、颈部中央区和颈侧区转移性淋巴结、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以及甲状腺癌侵犯被膜等方面的差异,分析多灶性P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同时,根据是否出现中央区转移性淋巴结和颈侧区转移性淋巴结将患者进行分组,比较患者上述临床病理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与单灶性PTC患者比较,多灶性PTC患者中55岁以上、合并高血压、出现中央区或颈侧区转移性淋巴结、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及甲状腺癌侵犯被膜患者的比例更高(均P<0.05);55.1%多灶性PTC患者的病灶分布在双侧腺体,且病灶最大径和病灶直径总和均大于单灶性PTC患者(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病灶最大径超过7?mm、甲状腺癌侵犯被膜是多灶性PTC患者发生中央区转移性淋巴结的危险因素(均P<0.05);男性、病灶最大径超过7?mm、术前TG超过55?ng/mL、中央区转移性淋巴结是多灶性PTC患者发生颈侧区转移性淋巴结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多灶性PTC患者出现中央区及颈侧区转移性淋巴结的比例均高于单灶性PTC,且当患者为男性、病灶最大径超过7?mm、甲状腺癌侵犯被膜、术前TG超过55?ng/mL时发生转移性淋巴结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总结某院近30年期间收治的各种甲状腺手术疾病的变化情况,分析1994年全国普遍实行全民食盐加碘政策(universal salt iodization,USI)前后各十五年间甲状腺手术病例的变化。方法:对某院外科1979年至2008年间,收治并施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疾病8 004例进行分析,以1994年为界分为1979-1993年的I组和1994-2008年的II组各一组,观察加碘前后,各种甲状腺手术病例的变化。结果:和I组相比,II组中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及毒性甲状腺肿病例明显增多(p <0.05),而结节性甲状腺明显减少(p <0.05),桥本氏甲状腺炎发病率没变化,两组男女性别比差异无显著性,而年龄方面I组比II组年轻(p <0.05)。结论:实行USI后,碘过剩相关而引起的甲状腺疾病明显增多,特别是甲状腺癌的逐年增多不可忽视,提示人群碘的摄入量有待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近20年甲状腺术后10 000例病理构成比进行分析,为甲状腺疾病谱变迁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回顾分析 普外科甲状腺手术后病理10 000例,按1991-1995年、1996-2000年、2001-2010年分为3个阶段,分析近20年来病理频谱变迁过程。结果: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构成比分别为4.74%、6.25%、7.61%;甲状腺癌构成比分别为6.74%、8.86%、10.97%;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构成比分别为3.40%、5.37%、6.66%;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乳头状癌的构成比分别为0.60%、1.29%、1.92%。均有明显增高趋势。而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乳头状癌的构成比分别为0.47%、0.92%、1.44%,近10年增高有意义。 结论:甲状腺疾病谱发生了明显变化,尤其是近10 多年来(USI后),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癌、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及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乳头状癌的构成比呈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6.
周力  潘钢  彭友 《浙江医学》2022,44(22):2413-2418
目的分析甲状腺滤泡性肿瘤及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6例甲状腺滤泡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PTC患者18例。分析甲状腺滤泡性肿瘤患者基线资料;比较3种不同类型的甲状腺滤泡性肿瘤[甲状腺滤泡癌(FTC)、恶性潜能未定的肿瘤(UMP)、甲状腺滤泡性腺瘤(FA)]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3种不同类型的甲状腺滤泡性肿瘤合并PTC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甲状腺滤泡性肿瘤合并PTC患者与单纯甲状腺滤泡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76例甲状腺滤泡性肿瘤患者中男18例,女58例;年龄17~75(57.78±14.11)岁;FTC30例,UMP15例,FA31例。FTC、UMP、FA患者性别、年龄、术前甲状腺功能指标[T3、T4、FT3、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及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滤泡性肿瘤直径、是否合并PTC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TC患者术前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高于FA患者(P<0.05),而UMP患者与FTC、FA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TC合并PTC、UMP合并PTC、FA合并PTC患者性别、年龄、术前甲状腺功能指标及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滤泡性肿瘤直径、PTC肿瘤直径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TC合并PTC患者术前TG水平高于FA合并PTC患者(P<0.05),而UMP合并PTC患者与FTC合并PTC、FA合并PTC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甲状腺滤泡性肿瘤合并PTC患者与单纯甲状腺滤泡性肿瘤患者性别、年龄、术前甲状腺功能指标及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滤泡性肿瘤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甲状腺滤泡性肿瘤合并PTC较为少见,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术前TG水平有助于鉴别PTC合并甲状腺滤泡性肿瘤的良恶性,判断甲状腺滤泡性肿瘤的疾病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上海市杨浦区户籍人群2002-2012年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探讨外科治疗对生存的影响.方法 从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上海市肿瘤登记报告中抽取全部杨浦区户籍人群甲状腺癌发病和死亡资料,年度人口资料来自杨浦区公安局,应用年均变化百分比(APC)模型分析患者发病的时间趋势,应用Kaplan-Meier模型并结合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2002-2012年间杨浦区共报告甲状腺癌新发病例1 488例,占同期全区恶性肿瘤的3.19%.其中男性357例,女性1 131例.甲状腺癌女性平均粗发病率为19.45/105,高于男性(5.85/105,P<0.05);女性标化发病率为12.15/105,也高于男性(3.69/105,P<0.05).2002-2012年间杨浦区户籍人群甲状腺癌的发病趋势年均上升(APC=21.72%,P<0.05).11年间杨浦区因甲状腺癌死亡146例.年均粗死亡率男性为0.69/105,女性为1.79/105 (P<0.05);标化死亡率男性为0.35/105,女性为0.85/105 (P<0.05).男性、女性的甲状腺癌死亡率均在60岁之后明显上升.甲状腺癌患者的1~5年生存率分别为97.20%、96.70%、96.10%、95.40%和94.80%.手术治疗组1~5年生存率分别为99.20%、98.90%、98.70%、98.30%和97.90%,高于非手术治疗组(分别为91.9%、90.60%、89.00%、88.00%和86.70%,P<0.05).结论 上海市杨浦区户籍人群甲状腺癌发病率远高于死亡率,2002-2012年间发病率显著升高而死亡率变化不明显.女性发病率与死亡率均高于男性,手术治疗可延长甲状腺癌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规范性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宪瑛 《吉林医学》2009,30(5):462-463
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包括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和滤泡状癌(follicular thyroid cancer,FTC),约占甲状腺癌的80%,由于其发展缓慢,病期长,难以组织多中心、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对于甲状腺的切除范围、颈淋巴结清扫的指征以及术后辅助治疗一直存在争议,目前普遍存在治疗不足与治疗过度两种倾向,亟待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广西地区实行全民普遍食盐加碘(universal salt iodization,USI)10年前后不同碘环境下甲状腺疾病谱变迁的特点,探讨碘与广西甲状腺疾病谱变迁的关系。方法分别选取南宁、桂林、百色及北海4城市的解放军三0三、一八一医院、右江民族医学院及北海市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甲状腺疾病5998例(疾病组)与1000例甲状腺正常人群(对照组),对其尿碘水平行对照分析。结果USI后2组的尿碘水平均较USI前增高;疾病组尿碘水平高于对照组,其中,在USI前、UAI后5年及USI后10年3个阶段,结节性甲状腺肿尿碘分别为[(56.7、26.4、275.3)μg/L,P〈0.05]、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228.3、245.6、289.7)μg/L,P〈0.05]、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268.4、358.5、346.8)μg/L,P〈0.05)]、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323.5、384.7、357.6)μg/L,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315.8、380.6、378.2)μg/L尿碘水平较USI前明显增高;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构成比呈递增趋势(4.8%、6.25%、7.59%,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在甲状腺癌构成比(USI前/USI后10年:77.59%/88.45%;P〈0.05)及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构成比较USI前增高(USI前/USI后5年:3.35%/5.41%,P〈0.05;USI前/USI后10年:3.35%/6.61%,P〈0.05),USI后10年结节性甲状腺肿构成比较USI前下降(USI前/USI后10年,70.54:65.83%,P〈0.05)。结论USI10来,广西甲状腺疾病谱发生明显变化,碘过量可能是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伴发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 H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观察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甲状腺癌根治手术的632例甲状腺癌患者资料,比较分析PTC伴有和不伴HT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 在632例甲状腺癌中,614例(97.15%)为PTC,其中120例(19.0%)伴有HT;与其他组织学亚型相比,PTC与HT显著相关(P<0.001);与不伴有HT的PTC的患者相比,伴有HT的PTC患者较年轻(P=0.008),女性比例较高(88.3% vs 73.1%,P<0.001),TSH、TGAb和TPOAb水平较高(P<0.001),肿瘤直径较小(P=0.034),Ki67阳性率及表达强度较高(P<0.05)。结论 与不伴HT的PTC患者相比,伴有HT的PTC患者较年轻,肿瘤较小,Ki67表达较强。  相似文献   

11.
碘盐与碘致甲状腺疾病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兆胤  张嘉越 《医学综述》2009,15(10):1520-1523
碘化食盐是为防治碘缺乏性疾病而采取的一项主要措施。我国实行碘化食盐的国策。经过多年努力,地方性甲状腺疾病等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全民普及加碘食盐在减少碘缺乏性疾病发病的同时,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癌的患病率发生改变,甲状腺疾病谱的构成发生了变化。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认为碘的摄入过多或过少均可诱发各种甲状腺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食盐加碘前后甲状腺恶性肿瘤检出率及组织学类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食盐加碘前后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及组织学类型构成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查阅1961—2000年外检病理登记资料, 对其中1011例甲状腺恶性肿瘤依据WHO新分类标准进行重新分类,统计分析食盐加碘前后甲状腺恶性肿瘤检出率、组织学类型的构成比及甲状腺主要恶性肿瘤的年龄和性别分布变化。 结果:食盐加碘后甲状腺恶性肿瘤检出率为0.69%,明显高于加碘前的0.46%(P<0.01);食盐加碘前后甲状腺恶性肿瘤构成比出现明显变化,甲状腺乳头状癌在食盐加碘后构成比(70.17%) 高于加碘前(55.84%),而甲状腺滤泡癌在食盐加碘后的构成比(11.08%) 低于加碘前 (24.58%);食盐加碘前甲状腺恶性肿瘤发病高峰年龄为(40.95±14.71)岁,加碘后发病高峰年龄为(43.06±13.09)岁,发病年龄有增加趋势(P<0.05);食盐加碘前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癌及未分化癌的高发年龄均≤40岁,加碘后3种癌的高发年龄均>40岁;食盐加碘前后女性甲状腺恶性肿瘤检出率均高于男性(P<0.05)。结论: 食盐加碘后甲状腺恶性肿瘤检出率增高,甲状腺癌的组织类型发生变化:乳头状癌显著增加,滤泡状癌减少;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癌及未分化癌的发病年龄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3.
沿海地区添加碘盐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沿海地区实行食盐碘化(universal salt iodization,USI)前后甲状腺疾病临床病理资料,初步探讨添加碘盐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关系。【方法】复查本地区USI前后各3年手术切除的甲状腺病检标本,双盲法按现行诊断标准确诊,分别统计两个时间段内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百分比,患者年龄、性别、病灶部位,计算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构成比。【结果】USI前后两时间段结节性甲状腺肿在甲状腺疾病中所占的百分比有显著性差异;患者平均年龄在USI前为39.97岁,USI后为47.04岁;其性别比例,女性〉男性;发病部位以右侧为多,其次为左侧和双侧,峡部较少,其他部位罕见;在甲状腺疾病类型中以结节性甲状腺肿为多,其次为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中合并乳头状癌较多见,部分合并腺瘤样结节。【结论】沿海地区添加碘盐后,对防治碘缺乏病有显著成效;但随着碘摄入量增加,结节性甲状腺肿发患者数比例增高,部分病例合并乳头状癌,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及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无锡第四人民医院病理科存档的甲状腺肿瘤标本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8例甲状腺肿瘤中ER及PR的表达,并分析两者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及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组织中的相关性。结果:ER和PR在PTC及FT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ER、PR在PTC及FTC组织中的表达均与性别、年龄密切相关(P<0.01)。ER、PR在PTC及FTC组织中的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性(r=0.025,P=0.018;r=0.278,P=0.035)。结论:甲状腺肿瘤组织中ER及PR的表达可作为鉴别良恶性肿瘤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病人采用放射性碘(131I)治疗,从而评价131I治疗DTC的疗效。方法:收集2007~2013a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确诊的DTC病人50例,男性19例,女性31例,年龄24~77岁,平均51.28±15.43岁。其中,PTC28例,FTC22例。术后单纯发现颈部转移23例,肺转移3例,骨转移2例。结果:PTC组痊愈率75.0%,好转率14.3%,无效率7.1%,死亡率3.6%;FTC组痊愈率59.1%,好转率27.3%,无效率9.1%,死亡率4.5%。经统计学分析,χ2=23.93,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单纯发现颈部转移23例,肺转移3例,骨转移2例,经统计学分析,χ2=18.3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31I治疗DTC有较好的疗效,且PTC组治疗痊愈率高于FTC组,131I治疗疗效与转移灶部位有关,颈部转移灶治疗效果好于肺转移及骨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接受外科治疗的甲状腺疾病的构成,总结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 年间收治的 1350 例甲状腺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外科治疗以结节性甲状腺肿(59.95%)、甲状腺腺瘤(16.59%)为主,甲亢手术减少(P<0.01) ,桥本病有所增加(P<0.05);局限于一侧的良性疾病近来以单侧腺叶切除术(21.32 %) 为主,甲状腺癌主要行患侧腺叶、峡部联合对侧次全切除术;麻醉方式以全身麻醉为主;总体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95% ,重视术后规范、系统的替代治疗;总体术后复发率 2.01% 。结论 手术方式应根据病变性质、部位、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而采取个体化方案;专业化培训、细致操作以及全身麻醉等措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张琪  魏枫  王龙龙  闫斌  刘岩 《医学研究杂志》2016,45(8):83-84,79
目的 分析比较10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探讨其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降低术前超声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术前超声声像图,按照术后病理结果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PTC组)和甲状腺滤泡癌组(FTC组),对两组癌结节的大小、回声水平、边界、形态、钙化及转移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TC组的癌结节较小(10.22±4.94mm),以低回声为主(80.00%,84/105),边界模糊(84.76%,89/105),形态不规则(86.67%,94/105),伴微小钙化(78.09%,82/105),有颈部淋巴结转移(34.78%,32/92);FTC组的癌结节较大(15.25±6.13mm),低回声比例高(71.43%,10/14),边界清晰(57.14%,8/14),形态规则(64.29%,9/14),多无钙化(57.14%,8/14),少部分可伴边缘钙化(28.57,4/14),易发生血行转移(30.77%,4/13)。结论 PTC超声表现典型,临床上较易鉴别,对缺乏恶性征象FTC术前超声可根据病灶大小、钙化及转移特点结合细针穿刺结果判断结节良恶性,有效地减少临床误诊。  相似文献   

18.
CD44v6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D44v6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20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及3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1)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阳性率为71.1%,明显高于两对照组(P均<0.01).(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CD44v6在I型、Ⅱ型、Ⅲ型及包膜内型、包膜外型、腺外型之间的表达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3)有转移组CD44v6的阳性率为79.3%,明显高于无转移组(58.5%),其蛋白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CD44v6阳性表达的患者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大.结论CD44v6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检测CD44v6可以作为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转移潜能的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