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韧带样纤维瘤(desmoplastic fibroma)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骨韧带样纤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X线、CT、MRI及病理表现,并复习文献。结果:11例骨韧带样纤维瘤,1例位于锁骨,3例位于尺骨、桡骨,2例位于胫骨,2例位于髂骨,1例位于第1-第3跖骨,2例位于下颌骨,1例伴有病理性骨折。x线平片示骨质溶骨性膨胀性改变,其内见根须样肿瘤性骨小梁,灶内无骨化,灶边缘无硬化,骨皮质变薄,无骨膜反应。CT平扫病灶密度稍低于邻近肌肉组织,无坏死及骨化,邻近骨皮质变薄,内缘凹凸不平,呈粗大的骨嵴。MRI检查病灶在T1WI上呈等于肌肉组织信号,在T2WI上呈高于肌肉组织低于脂肪组织信号,其内可见条状或带状T2WI低信号。组织学上肿瘤组织内梭形成纤维细胞呈束状、编织状排列,偶见核分裂,细胞间可见胶原组织包绕。结论:本病以骨膨胀性改变,根须样肿瘤性骨小梁,无骨化及骨膜反应为基本X线表现,根须样肿瘤性骨小梁具有一定特征性。病灶内在T2WI上条带状低信号是其特征性而非特异性的MRI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X线、CT和MRI表现以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资料,12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8例经CT检查,7例经MRI检查。结果 12例中,10例X线平片示病灶边界清楚,周围可见硬化边,病灶内可见斑点状和斑片状钙化。8例CT均清楚显示病灶及硬化边,均可见斑点状和斑片状钙化,5例可见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胀。7例MRI均清楚显示病灶边缘,T1WI低信号,T2WI混杂信号,4例可见骨髓水肿,7例均做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强化。结论软骨母细胞瘤的X线、CT和MRI征象和病理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综合分析X线、CT和MRI征象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长管状骨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10例经手术、活检及临床随访证实的长管状骨骨梗死的X线平片、CT和MRI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进行比较。结果病变均发生在股骨下端、胫腓骨上端等长管状骨。早期X线片多为阴性,CT表现为骨质疏松或小的虫蚀状改变,MRI表现为T1WI等或等低信号,RWI呈等或略高信号,边缘围以低信号环,再外缘见等T1、长T2信号环。中晚期X线片上可见斑点状、争状钙化,排列成串或蜿蜒走行;CT断面图像主要表现为圆形或斑片状高密度钙化。MRI上成典型地图样改变,即病变中心等或稍长T1、T2信号改变,均匀或不均匀,边缘T1WI呈花边状低信号带,T2WI呈内层为高信号,外层为低信号的双层轨道样改变。结论:MRI发现早期骨梗死比X线片及CT要敏感,中晚期三者均有典型表现,MRI检查优于X线片、CT。  相似文献   

4.
骨梗死的X线、CT和MRI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12例累及20个骨骼骨梗死患者行X线、CT及MRI检查,将骨梗死分为早、中、晚期,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早期骨梗死x线、CT表现为干骺端骨质疏松,MRI T1WI呈等或高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骨梗死中期X线、CT扫描为斑点状硬化,MRI表现为病灶中心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内信号不均,病灶边缘呈地图样改变;骨梗死晚期X线、CT呈不规则、蜿蜒状硬化斑块,MRI 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结论:骨梗死的各期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在早期和中期MRI特征性表现优于平片,在晚期X线平片、CT及MRI均具有特征性表现,三者结合,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脊柱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材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骨样骨瘤6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范围为11-26岁。6例患者均进行了X线平片、CT及MRI检查。结果X线平片可见2例患者存在脊柱侧凸,侧凸顶椎均为病灶所在节段,病灶均偏向凹侧。3倒可见椎弓局限性骨质增生硬化改变。6例瘤巢在CT上均清楚显示,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类圆形透亮区,均有不同程度的钙化或骨化,瘤周伴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MRI检出5例瘤巢,表现为T1WI中等信号,T2WI低信号,瘤周均可见4级的骨髓水肿(广泛骨髓水肿)及不同程度的周围软组织水肿。结论CT扫描是诊断脊柱骨样骨瘤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而MRI检查也助于可提示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X线、CT及MRI在四肢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骨巨细胞瘤患者的X线、CT及MRI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21例行X线检查患者中,病灶区均可见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区,部分见骨皮质膨胀改变、溶骨性骨质破坏、"皂泡状"改变。17例行CT检查见偏心性生长、硬化边缘、不同程度的软组织密度影及液-液平面征象,部分累及关节面。18例行MRI检查患者中,等长T1 WI/等长T2 WI 7例,等短T1 WI/等长T2 WI 8例,等T1 WI/等长T2 WI 1例,长T1 WI/等长T2 WI 2例。STIR呈稍高混杂信号6例,余12例呈高信号。8例CT与MRI均检查出液-液平面的患者液平比与肿瘤良恶性的分布不同。结论综合运用X线平片、CT及MRI可提高四肢骨巨细胞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率;MRI比CT在观察骨巨细胞瘤液-液平面表现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管状骨骨肉瘤的X线平片、CT和MRI表现。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8例发生在非管状骨的骨肉瘤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1例行X线平片检查,10例行CT检查,9例行MRI检查。结果原发性骨肉瘤15例,继发性骨肉瘤3例(其中1例继发于鼻咽癌放疗后,1例继发于骨软骨瘤术后,1例为骨化性纤维瘤局部骨肉瘤变)。发病年龄从19岁-64岁,平均43.3岁。表现为溶骨型11例,混合型5例,成骨型2例,出现软组织肿块17例,出现瘤骨16例。结论发生在非管状骨的骨肉瘤患者以中老年人多见,影像学上以溶骨型多见,平片结合CT和MRI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丽宁  成官迅  张静  黎蕾  张刚  刘婷 《当代医学》2009,15(14):72-75
目的 探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动脉瘤样骨囊肿的X线、CT和MRI表现,14例经X线检查,4例经CT检查,7例经MRI检查.结果 发生于股骨上段8例,肱骨中上段3例,胫骨上段和髂骨各2例,腓骨小头、下颌骨、颧骨和跟骨各1例;X线表现为囊状骨质破坏,周边有薄层骨质增生硬化,内部可见骨嵴和骨性分隔,骨皮质膨胀变薄,可合并病理性骨折,X线平片诊断正确率为35.7%;CT表现为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周围可见骨壳,内部密度不均匀,可见骨性分隔,病灶可向软组织内突出;MRI表现为膨胀性多囊状病灶,周边见低信号环,囊内可见液-液平,T1WI增强扫描囊壁和分隔呈薄层环形强化,MRI 诊断正确率为71.4%.结论 MRI较X线平片、CT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三者结合,有助于ABC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非骨化纤维瘤的X线平片、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此病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11例资料完整1例经病理证实的非骨化性纤维瘤病例,11例均行X线片、CT平扫检查,5例行MRI检查.结果 位于胫骨6例,股骨4例,腓骨1例;皮质型7例,髓质型4例.结论 综合的运用X线平片、CT及MRI的检查方法,可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梗死的影像学诊断要点。方法对16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骨梗死患者行X线、CT及MR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将骨梗死分为早期和中晚期,总结其影像学特征,观察其病理改变。结果早期骨梗死,X线平片无明显异常,MRI表现为典型的地图样表现。中晚期骨梗死,X线平片可见不规则的斑片状骨密度增高影,CT示病变呈不规则多发类圆形高密度病灶。MR 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结论 MRI检查对早期骨梗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当怀疑骨梗死时,应常规行MRI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