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聚维酮碘冲洗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将接受阑尾切除术的207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按术中是否采用聚维酮碘冲洗切口分为观察组(n=105)和对照组(n=102),所有患者接受同一手术医生、采用相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术中采用0.5%聚维酮碘溶液及生理盐水冲洗,然后拭净切口;对照组患者术中仅拭净切口,未采用0.5%聚维酮碘溶液冲洗。结果对照组102例患者中,切口感染16例,切口感染率为15.69%;观察组105例患者中,切口感染6例,切口感染率为5.71%。两组患者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发生局部红肿19例,其发生率为18.63%;观察组患者发生局部红肿8例,其发生率为7.62%,两组患者的局部红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聚维酮碘溶液冲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切口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抗生素在普外科手术中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根据患者临床病情随机选用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哌酮以及硝基咪唑。使用时间:1术前、术后使用;2术中使用。所有抗生素均用生理盐水稀释后采取快速静脉注射。结果:(1)280例患者,6例出现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率为2.14%。其中I类切口无感染,3例II类切口感染,3例III类切口感染,且Ⅱ类、Ⅲ类切口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明显高于I类切口患者术后住院天数;(2)140例术中使用抗生素患者中仅1例出现切口感染(0.71%),140例术前术后使用抗生素患者则5例出现切口感染(3.57%),两者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术后6例感染患者行药敏试验,4例为大肠杆菌感染;2例金葡菌感染。结论:在普外科手术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其适应症预防切口感染,并且在合适的时间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预防,才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率,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3.
马银斌  李伟  康存芳  杨能俊 《重庆医学》2011,40(18):1793-1794,1796
目的探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的优、缺点。方法将232例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患者按入院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小切口组和大切口组,分别于胸骨切迹上2 cm处,行横向弧形切口长5.0~6.0 cm与2.5~4.0 cm的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除术。结果小切口组与大切口组比较,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日期及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手术时间比大切口组长(P<0.05),但美容满意度比大切口组高(P<0.05)。结论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安全、可行,美容效果好,易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部外科手术感染情况,加强手术后的观察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法对本院近5年做腹部手术患者病历行回顾性调查,前瞻性监测手术切口感染状况,以《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为诊断标准。结果5年来,在我院实施腹部手术患者共计3679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138例,感染率3.75%;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G-杆菌63株(占68.48%),G 球菌19株(占20.65%),真菌10株(占10.87%)。结论严格无菌操作技术、预防手术切口感染、正确进行切口及切开空腔时术野保护;腹腔、切口冲洗;及时更换污染器械、手套、敷料;切口缝线选择、缝合技术等是预防切口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李峰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5):1860-1861
目的:探讨应用络合碘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将131例阑尾炎病人随机分成三组,甲组(观察组)45例,在缝闭腹膜后用0.5%络合碘液冲洗切口。对照组分两组:乙组43例,在缝闭腹膜后用0.2%甲硝唑冲洗切口。丙组43例,在缝闭腹膜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观察三组术后出现切口感染情况,应用统计学比较三组的差异。结果:甲组切口感染7例,术后感染率15.6%;乙组切口感染15例,术后感染率34.9%,丙组切口感染17例,术后感染率39.5%;经χ2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应用0.5%络合碘冲洗切口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疗效满意,能显著降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骨科无菌手术治疗的患者148例,结合患者手术类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观察对比2组手术切口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5 h和切口长度≥10 cm切口感染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有较好的预防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皮肤表面缝合器预防阑尾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164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86例为使用皮肤表面缝合器关闭切口;对照组78例,使用3-0慕丝线间断缝合皮下及皮肤。术后7~9天拆线观察两组切口感染情况,分析感染率。结果:实验组切口感染3例,占3.5%(3/86),对照组感染10例,占12.8%(10/78),两组比较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皮肤表面缝合器能显著降低阑尾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开放性骨折患者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163例因开放性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10例与未感染组153例,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感染组糖尿病史5例(50.0%),Ⅲ类切口6例(60.0%),手术时间(2.4±1.3)h,住院时间(10.8±3.2)d,白蛋白水平(39.1±3.3)g/L。未感染组糖尿病史33例(21.6%),Ⅲ类切口39例(25.5%),手术时间(1.6±0.3)h,住院时间(7.2±2.5)d,白蛋白水平(42.9±4.4)g/L。两组相比差异显著,上述因素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史、Ⅲ类切口、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延长、白蛋白水平低下与开放性骨折手术切口发生感染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0.5%碘伏液冲洗切口对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将306例阑尾炎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02例,甲组在缝闭腹膜后给予0.5%碘伏液浸泡5min后用干纱布吸尽。乙组给予3%过氧化氢液冲洗后用干纱布吸尽。丙组给予生理盐水冲洗后用干纱布吸尽,观察三组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应用统计学比较三组的差异。结果:甲组切口感染2例,术后感染率2.0%;乙组切口感染8例,术后感染率7.8%,丙组切口感染16例,术后感染率15.7%,通过卡方检验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0.5%碘伏冲洗切口能有效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8月-2018年10月收治的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90例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按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平均为45例,对照组患者手术室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配合手术室整体护理,比较并评价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感染的发生率.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本对照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为11. 11% (5/45),观察组患者为2. 22% (1/45),P<0. 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存在骨折畸形愈合15. 56% (7/45),观察组患者为2. 22% (1/45),P<0. 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3. 33% (6/45),观察组患者为0,P<0. 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手术室配合整体护理能有效的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骨折愈合的效率,并且能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