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向君彦  罗艺  韩小容 《重庆医学》2018,(21):2861-2863,2865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于该院就诊的61例患者(67个病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分为≤1 cm小肿块组,>1 cm肿块组,>1 cm非肿块组,分别观察每组的增强特征.结果 ≤1 cm恶性肿块主要超声表现为高增强,放射状边缘,强化后病灶范围扩大;>1 cm恶性肿块超声多表现为不均匀快速高增强,放射状边缘,强化后病灶范围扩大,并可见滋养血管;>1 cm非肿块型恶性病灶超声主要表现为高增强,而放射状边缘是其重要增强特征.增强后边界清楚,增强前后病灶范围没有明显改变,这是乳腺良性病灶最显著的表现.结论 超声造影对不同大小的乳腺肿块、非肿块型乳腺病灶的良恶性鉴别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
实时超声造影对乳腺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燕  陈亚青  李文英 《上海医学》2007,30(10):748-750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对乳腺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57例59个乳腺病灶进行实时超声造影,通过目测分析造影增强方式和借助软件分析时间强度曲线参数,比较良、恶性乳腺病灶的增强特征。结果良、恶性病灶增强程度和均匀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4.026、9.032,P值均<0.05)。良、恶性病灶间高灌注部分的峰值强度、达峰时间和曲线尖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曲线下面积、病灶整体的峰值强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以明显增强、不均匀增强、达峰时间<30s、高灌注部分的峰值强度(PI_高)>50作为恶性指标,满足其中满足2项或3项(当明显增强与PI_高>50同时出现时必须具备3项)及以上即诊断为恶性病灶,实时超声造影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3.1%、83.3%和88.1%。结论实时超声造影有助于良、恶性乳腺病灶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乳腺良性、恶性疾病中的鉴别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7年2月来我院诊治的乳腺疾病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30个乳腺导管原位癌纳入观察组,30个乳腺导管增生纳入对照组,行超声造影检查,对比两组超声造影形态学指标、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水平,统计诊断良、恶性病灶的正确率。结果:两组形态特征指标比较,观察组边界清晰率、形态不规则率、扭曲或穿入血管率、造影剂不均匀分布率、肿块显著增大率均较对照组高;观察组TTP低于对照组,PI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恶性病灶)诊断正确率(86.67%)高于对照组(良性病灶)诊断正确率(73.33%),P均<0.05。误诊为恶性的良性病灶主要呈肿块造影高增强,增强后不规则形态,周围有扭曲或穿入血管。结论:超声造影能明确区分乳腺良性、恶性病灶,正确率高;造影下良性和恶性病灶在形态学、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上有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结节的良恶性超声造影表现及超声造影联合常规超声检查在乳腺病变(BI?RADS 3?5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对527个乳腺病灶(BI?RADS 3?5类)进行检查,分析乳腺病灶的增强模式、时间?强度曲线类型及参数等指标,再次判定肿块的BI?RADS分类,以BI?RADS 4A类判定可疑恶性,并与术后病理及粗针穿刺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527例乳腺肿块中良性肿块254例,恶性肿块273例;②肿块内部血管走行紊乱、边缘见放射状增强、造影后范围增大、是否高增强、边界是否清晰等在良恶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向心性及非向心性增强、是否充盈缺损在良恶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③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放射状增强内部弱于周边,穿入及扭曲血管、造影后范围增大及周边放谢增强OR较高(46.84、14.89、11.06);④时间强度曲线类型:本组病例对203个结节进行了时间?强度曲线分析,时间?强度曲线类型分布在良恶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时间?强度曲线参数(峰值强度、达峰时间、曲线下面积)恶性与正常组织差值及良性与正常组织差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恶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常规超声ROC曲线下面积US检查为0.767,两者联合应用ROC曲线下面积为0.877,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超声造影联合常规超声检查对乳腺肿块的BI?RADS分类较单纯常规超声更为准确,对结节进行更准确的BI?RADS分类,减少了部分不必要的活检,可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增强模式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动态观察184个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CEUS灌注过程,分析CEUS各指标包括造影剂进入结节的快慢、方式、增强强度、达峰时间、造影剂分布是否均匀、边界是否清晰、有否周边环状增强以及结节内造影剂消退快慢。结果: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增强模式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甲状腺良性结节多表现为同步等增强或高增强及周边环状增强;而恶性结节多表现为慢进快退、向心性、不均匀低增强,其中快退对于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灵敏度最高(92.2%),向心性、慢进及低增强等造影指标的特异度均较高。结论:CEUS增强模式分析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造影剂慢进快退、向心性、不均匀低增强有助于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诊断,而环状增强有助于良性结节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灰阶超声及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的灰阶超声及超声造影的图像特征,其中16例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3个炎性病灶的灰阶超声表现:形态规则15个,不规则18个;边界清晰21个,不清晰12个;内部可见液化区5个,无明显液化区28个;有占位效应13个,无明显占位效应20个。超声造影特征表现:病灶动脉期呈周边环状增强25个;内部可见分隔增强16个;肝段增强14个。延迟期呈低增强15个,同时伴形态不规则11个、无占位效应10个。结论:结合超声造影与灰阶超声图像特征有助于提高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52例乳腺病灶良性25例,恶性27例,利用第二代造影剂Sono Vue及Technos DU8实时造影匹配成像技术对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的增强模式、时间-强度曲线、造影参数等进行对比。结果:恶性肿瘤增强模式呈现不均匀性的特点,而良性病变的增强模式则相对均匀;良性病灶时间-强度曲线12例为快进快出型,8例为慢进快出型;恶性病灶组19个表现为快进慢出型;造影参数分析,良性病灶与恶性病灶在斜率、第90s增强比、峰值至90s曲线下面积、增强程度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灶组高于良性病灶组。结论:乳腺的良性病灶与恶性病灶实时灰阶造影增强模式存在显著差异,故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技术联合应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在RADS 4类乳腺肿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5年11月—2016年5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诊治的60例BI-RADS 4类乳腺肿块患者,均行超声造影检查,对造影表现进行综合评分,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评估单独应用CEUS、BI-RADS分类及二者联合应用的诊断效能。结果 60个乳腺病灶中,良性病灶34个,恶性病灶26个。良性组病灶与恶性组病灶在增强强度、边界、造影剂分布形式、充盈缺损、周边放射状增强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织造影前后面积比(AR)、时间—强度曲线(PT)高于良性组(t=4.20、3.31,P<0.05)。超声造影评分的诊断符合率为80.0%,BI-RADS分类的诊断符合率为78.3%,二者联合应用的诊断符合率(90.0%),高于二者单独应用。结论BI-RADS分类联合超声造影技术比单独应用BI-RADS对乳腺不典型肿块的诊断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甲状腺单个结节病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观察80例甲状腺结节常规超声检测和超声造影的诊断结果,分析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超声造影特征。结果: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常规超声诊断甲状腺单个结节良恶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4.19%(23/31)和81.63%(40/49),而超声造影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32%(28/31)和95.92%(47/4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显示恶性结节以形态不规则(77.42%)、边界不清(96.77%)、分布不均匀(87.10%)和低增强为主(83.87%),而良性结节以形态规则(85.71%)、边界清晰(89.80%)、分布均匀(73.47%)和明显增强(81.63%)为主,两组良恶性结节超声造影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可以较好地诊断甲状腺单个结节病灶的良恶性,形态不规则、分布不均匀和低增强是恶性结节超声造影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良恶性组织超声造影(CEUS)特征及其与骨桥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组织行术前超声造影检查,进行超声造影特征分析,术后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分析骨桥蛋白(OPN)的表达情况,分析OPN表达与超声造影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100例病灶中,恶性47例,27例为不均匀性增强的血流灌注模式;良性53例,26例为均匀增强模式;在时间强度曲线分析中,恶性组中有39例呈速升缓降型,良性组中有46例呈缓升速降型。OPN表达在恶性组中有30例呈"++"性,良性组中有34例呈"-"性,乳腺肿块的超声造影特征中增强模式的不均匀增强、TIC曲线中的速升缓降型与OPN的高表达相关(P<0.05)。结论骨桥蛋白的表达与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超声造影特征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实时谐波超声造影各期相的增强特点,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实时谐波超声造影技术对37例肝脏肿瘤患者进行检查,并比较不同病变的肝脏超声造影增强特点.结果:恶性病变患者增强开始时间、峰值时间、减退时间、持续时间均早于良性病变患者(P<0.05),良恶性患者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病变增强方式也有所不同.结论:超声造影能反映组织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樊勇  苏宏伟 《医学综述》2013,19(7):1332-133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再肾脏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经阳原县人民医院B超室检查,并行超声引导性穿刺活检或手术取病变组织行病理检查确诊为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47例,对其行SonoVue超声造影检查,并运用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软件对储存的动态图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恶性病变主要表现为快速增强、快速减退,良性病变主要表现为慢速增强、慢速减退。恶性肿瘤超声造影峰值时间低于良性病变,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中峰值强度、曲线尖度以及曲线下面积均高于良性病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肾脏占位性病变,有助于肾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灰阶超声造影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灰阶超声造影表现. 方法:对35例患者的40个甲状腺结节术前行常规超声和灰阶超声造影检查, 术后获取病理诊断.结果:良性结节15个,恶性结节25个.良性实性结节超 声造影主要表现为Ⅲ型增强模式;恶性结节36%(9/25)表现为Ⅰ型,24%(6/25)表现为 Ⅱ型,40%(10/25)表现为Ⅲ型.4个良性囊性结节超声造影表现为囊性部分均无增强,实 性部分2个有弥漫增强,2个无增强.结论:灰阶超声造影能反映甲状腺结节的灌注情况,整个无增强或中央区无增强的实性结节可能为恶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伴有钙化的甲状腺实性结节良恶性鉴别方面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常规超声以及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方法评估76例患者的102处伴有钙化的甲状腺实性结节,并对常规超声以及超声造影特征赋分,最终比较单用常规超声与常规超声同超声造影串联联合诊断试验之间的诊断价值优劣。结果 良、恶结节在微钙化(P<0.001)、纵横比>1(P=0.039)、边缘模糊(P=0.027)、结节周边环状增强(P=0.000)、结节非钙化部分的增强程度(P=0.000)及增强均匀程度(P=0.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可以显著提高诊断试验的曲线下面积(0.841比0.701,P<0.001)和特异度(97.06% 比44.12%,P=0.007),而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7.55% 比73.53%,P=0.727)。结论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能够提高常规超声在伴有钙化的甲状腺实性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并且常规超声(实性、低回声、微钙化、纵横比和边缘模糊)和超声造影(结节周边非环状增强、非钙化部分呈低增强和非均匀增强)累及出现5项及以上恶性征象高度提示伴钙化的甲状腺实性结节为恶性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和MRI对乳腺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4月78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分别对其手术前进行的超声造影检查和MRI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比两者的鉴别诊断效果。其中对超声造影结果进行定性分析,对比超声造影各项指标间的差异。结果 (1)在超声造影定性检查中,40例恶性患者中均匀强化(+)18例,均匀强化(-)22例,灌注缺损(+)29例,灌注缺损(-)11例,周边放射性血管(+)26例,周边放射性血管(-)14例,强化后病灶范围增大(+)24例,强化后病灶范围增大(-)16例;38例良性患者中均匀强化(+)33例,均匀强化(-)5例,灌注缺损(+)6例,灌注缺损(-)32例,周边放射性血管(+)8例,周边放射性血管(-)30例,强化后病灶范围增大(+)11例,强化后病灶范围增大(-)27例。均匀性、灌注缺损、周边有无放射状血管、强化后病灶范围扩大在良性和恶性乳腺占位性病变之间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2)在MRI检查中,39例良性患者中,渐进型有20例,平台型有17例,廓清型有2例;39例恶性患者中,渐进型有1例,平台型有14例,廓清型有24例。由此可知,渐进型和廓清型在良性和恶性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平台型在良性和恶性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超声造影诊断结果中4例恶性患者为误诊,4例良性患者为误诊;MRI诊断结果中3例恶性患者为误诊,3例良性患者为误诊。超声造影和MRI的诊断效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造影和MRI对乳腺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都在临床诊断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李志凯 《西部医学》2014,(5):663-664
目的 探究三维动态增强MR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2例乳腺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2例患者中经病理检查诊断45例为良性病变,57例为恶性病变,对所有患者均采用三维动态增强MRI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45例良性病变中,边缘不规则的、毛刺状的明显少于恶性病变患者,良性患者边缘形态以光滑为主,良恶性患者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变患者的A型人数明显多于良性病变患者,而恶性病变患者的C型人数明显低于良性患者.恶性病变患者早期增强率以≥60%为主(71.93%),明显高于良性病变患者,而良性病变患者以<60%为主,占总人数的80.00%.结论 三维动态增强MR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可以辨别病灶的形态特征,而信号强度时间曲线以及早期增强率均对乳腺恶性病变有辅助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特征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86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记录病灶始增时间及始退时间,并观察分析病灶增强方式。结果良恶性病变的始增时间均可小于30秒;始退时间小于90秒全部为恶性病灶,大于180秒消退者主要是良性病变。恶性病变组与良性组始增时间及消退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原发性肝癌主要呈整体均匀增强或不均匀增强;肝转移癌呈周边环状增强或整体增强;肝血管瘤主要呈周边节结状增强;FNH主要呈自中央轮辐状增强。结论超声造影可清晰显示肝脏局灶性病变动态灌注过程,提高肝脏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在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0例临床确诊乳腺癌患者的64枚肿大的腋窝淋巴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淋巴结病理检查结果将64枚淋巴结分为良性组(26枚)和转移组(38枚),均行腋窝淋巴结常规超声检查,重点观察淋巴结大小、形态、长径/短径(L/S)比值、内部回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64枚腋窝淋巴结同期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记录造影强化模式和时间。结果与转移组相比,良性组淋巴结L/S比值明显增大(P〈0.01)。2组问血流分布特点及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多为门型血流,强化模式多为中央均匀强化;而转移组多为周围型或混合型血流,强化模式多为周围型或混合型强化。良性组超声造影强化时间明显短于转移组(P〈0.01)。2组问血流阻力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可以显著提高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19.
超声造影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增强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造影的增强模式,评价超声造影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浙江舟山医院超声科,应用微泡造影剂SonoVue及对比脉冲序列(CPS)造影成像技术对122例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行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中31例35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造影增强表现.结果 35灶甲状腺乳头状癌造影后增强表现可分为3种模式:模式Ⅰ,病灶呈环状不规则缓慢向心性填充(23灶),但中心部分未见造影剂充填;模式Ⅱ,整体均匀性增强(5灶);模式Ⅲ,整体不均匀性增强(7灶).甲状腺良、恶性病灶灌注时间曲线相比较,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相比较造影剂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和开始消退时间(WT)三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腺瘤相比较仅WT一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超声诊断困难的甲状腺癌超声造影后根据其典型增强模式,多数可作出明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