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自1982年Mashll从胃炎患者的胃活检标本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以下简称HP)以来,现已证实HP与多种消化疾病,如胃炎、消化性溃疡、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胃癌、胃淋巴瘤的发病密切相关.本文收集1998年~2002年郑州市中医院所做胃黏膜活检标本1 210例,进行病理分析,就HP感染与慢性胃炎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①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胃炎病理变化的关系。②方法经胃镜活检确诊的976例慢性胃炎患采用W—S嗜银染色法检测HP,比较不同程度的慢性胃炎HP的阳性率。③结果慢性活动性胃炎HP阳性率为59.09%,且随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各组问比较有非常显性差异(P<0.01);萎缩性胃炎HP阳性率较活动性胃炎低,与活动性胃炎相比,差异有显性(P<0.01)。且萎缩程度越重,HP阳性率越低。④结论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HP阳性率与胃炎程度密切相关。萎缩性胃炎HP已不活跃,提示在活动性胃炎的治疗上根除HP很有意义,而萎缩性胃炎根除HP的治疗相对不是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慢性胃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性改变,是一种进展性病变,一开始即呈慢性炎症,可缓慢发展为胃粘膜固有腺体萎缩和肠腺化生。自1983年幽门螺杆菌(HP)被发现以来,HP与慢性胃炎的密切关系亦逐渐认识,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子,且与胃癌发生十分密切。WHO已将HP列入胃癌的1类致癌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疣状胃炎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病理组织学改变情况,探讨疣状胃炎病因和病理。方法 选择胃镜下诊断为疣状胃炎的患者56例,以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组织学染色(吉姆萨染色)检测Hp感染,并作病理学诊断;另选慢性浅表性胃炎58例作对照研究。结果 疣状胃炎Hp感染率为66.07%,慢性浅表性胃炎Hp感染率为31.03%,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疣胃炎病理改变呈重度炎症改变者占64.29%,慢性浅表性胃炎占36.21%,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结论 (1)疣状胃炎与Hp感染密切相关;(2)疣状胃炎伴有明显的病理异常,临床上应重视其诊治和随访。  相似文献   

5.
6.
近年来大量资料证明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肠化生及异型增生、胃癌的发病密切相关。为探讨HP感染程度与胃病的关系,我们自1989~2004年,采用幽门螺杆菌脲酶检测法(HPUT)对有上消化道症状并进行胃镜检查的780例病人进行了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老年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情况,并与中青年慢性胃炎伴HP感染组对照,显示①老年慢性胃炎伴HP感染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3.01%和37.60%(P<0.05);②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HP感染高于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CSG)伴HP感染,分别为54.10%和27.37%(P<0.01)。结果表明,老年CAG伴HP感染的发病率较对照组高,而CAG又是老年胃癌的癌前病变,因此彻底治疗HP感染对预防老年CAG的癌变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丁重川  董蓉春 《四川医学》1995,16(5):280-281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关系的研究成都市第九人民医院(610016)丁重川,董蓉春自1983年Warren和Marshall在胃粘膜上发现一种具有致病性的螺状弯曲苗以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作了广泛深...  相似文献   

9.
张佑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6,(10):1341-1342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不同病理改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00例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胃镜检查,对胃镜下不同病理改变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A类患者病理诊断为萎缩性胃炎278例,诊断符合率为79.66%(278/349);B类患者病理诊断为萎缩性胃炎219例,诊断符合率为87.25%(219/251),两类患者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检查下以黏膜呈颗粒状或结节状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临床上更应该重视其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1):50-52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不同病理改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1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资料,按照胃镜诊断结果分为单纯性萎缩性胃炎(A组,67例)和萎缩性胃炎伴增生(B组,63例),均行胃镜检查,观察病理改变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结果B组萎缩性胃炎符合率(87.30%)高于A组(74.63%),B组肠上皮化生检出率(19.05%)高于A组(7.46%),B组不典型增生检出率(23.81%)高于A组(8.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74.60%)高于A组(5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确认萎缩性胃炎伴增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呈正相关(r=0.754,P=0.041)。结论 胃镜检查萎缩性胃炎伴增生诊断率显著高于单纯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合并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各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胃镜检查、胃部活组织病理检查以及 HP检测,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病种、患病年龄、性别与 Hp感染的关系。【结果】HP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 HP阴性患者的发病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6.805,P <0.05);HP阳性的胃溃疡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 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394,P<0.05);H P阳性的男性患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H P阳性的女性患者(χ2=18.330,P <0.05);HP阳性的中龄组患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 HP阳性的低龄组患者以及高龄组患者(χ2=15.240,P <0.05;χ2=33.374,P<0.05);HP阳性的低龄组患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 HP阳性的高龄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591,P<0.05)。【结论】H p感染是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不同的性别及年龄的患者 Hp感染率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从病理角度来进一步证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活动期的关系,观察在Hb感染的慢性胃炎中病理诊断为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与在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中病理诊断伴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胃镜诊断为慢性胃炎的416例及消化性溃疡的144例患者,分别在病变部位、溃疡周围及胃窦部处取活组织检查,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确定活动期。经改良Giemsa染色查Hp。结果: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活动期Hp感染阳性率与非活动期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由胃活组织检查中发现在Hp感染阳性者中浅表性胃炎显著多于萎缩性胃炎,分别为87.4%和12.6%;而在Hp感染的慢性胃炎中病理诊断为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与在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中病理诊断伴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Hp感染密切相关的萎缩性胃炎是浅表性胃炎发展的结果,是胃粘膜慢性炎症活动期的主要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辛开苦降法合西药"标准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Hp阳性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应用加味半夏泻心汤合抗Hp的西药"标准三联"治疗;对照组42例单纯应用"标准三联"治疗。两组均分别治疗14 d,停药30 d后,复查Hp并判断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的改变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后Hp根除率为76.2%,治疗组为9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整体积分疗效中,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0%,治疗组为9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开苦降法合"标准三联"治疗Hp阳性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比单纯应用西药,可更好的根除Hp和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本文随机应用对幽门螺旋菌(HP)有杀灭和无杀灭作用的治溃疡药物,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同时,对19例已治愈的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发现:HP感染与慢性活动性胃炎密切相关;但近期HP消失对单纯慢性炎症及溃疡的3周愈合率无明显影响。随访发现HP阳性患者的溃疡复发率明显高于HP阴性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Hp)在胆汁反流性胃炎中的感染率以及根除幽门螺杆菌在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胃镜下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248例,同期随机选取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200例作为对照,两组患者均进行Hp检测,观察两组Hp的感染率。将合并Hp感染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再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增加正规抗Hp治疗10天,而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胃镜下炎症修复情况。结果 胆汁反流性胃炎组Hp阳性率为26.21%(65/24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组Hp阳性率为48.00%(96/200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Hp感染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根除Hp后治疗有效率94.44%,而未根除Hp的治疗有效率7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Hp感染率明显低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对于合并Hp感染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根除Hp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6.
对366例胃或(和)十二指肠球部粘膜进行观察并检测其幽门螺杆菌(HP)。结果HP的检出率分别为:慢性胃炎73.8%,胃溃疡病的溃疡旁粘膜88.2%,远离溃疡粘膜91.9%,球部粘膜11.1%。十二指肠溃疡病的窦部粘膜81.5%,球部溃疡旁粘膜24.6%,相对正常球部粘膜7.2%。活动性炎症HP明显高于非活动性炎症(P<0.05),但溃疡旁粘膜和远离渍疡粘膜无明显差异(P>0.05)。HP主要位于中性粘液中。作者认为HP是慢性胃炎尤其是活动性者的重要病因之一,也有可能促进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生。本文还对HP的致病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应用荆花胃康胶丸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慢性胃炎患者的Hp根除率及消化道症状缓解情况。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6年12月全科医学科门诊收治的慢性胃炎且伴有Hp感染的3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将360例患者分为4组,每组90例。A组: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枸橼酸铋钾,疗程10 d(d1~d10);B组: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枸橼酸铋钾+荆花胃康胶丸,疗程10 d(d1~d10);C组:荆花胃康胶丸,疗程14 d(d1~d14),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枸橼酸铋钾,疗程10 d(d15~d24);D组: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枸橼酸铋钾,疗程10 d(d1~d10),荆花胃康胶丸,疗程14 d(d11~d24)。所有患者疗程结束后28 d接受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的根除情况;并在治疗前、治疗后及疗程结束后28 d采用计分的方法对消化道症状进行评估。对疗效进行意向性治疗(ITT)分析和符合方案数据(PP)分析。比较4组Hp根除率、消化道症状指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88例完成研究,Hp根除64例(72.7%);B组90例完成研究,Hp根除70例(77.8%);C组86例完成研究,Hp根除73例(84.9%);D组88例完成研究,Hp根除79例(89.8%)。4组患者在ITT分析、PP分析中的Hp根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停药28 d后,4组患者消化道症状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的四联疗法相比,加用荆花胃康胶丸能更好地缓解患者的消化道症状。  相似文献   

18.
作者测定了46例经组织学证实为胃炎的患者胃液中的氨和尿素浓度。结果表明:23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者胃液中氨浓度(1.22±0.23mmol/L)明显高于23例HP阴性者(0.72±0.25mmol/L),P<0.05;胃液中尿素浓度HP阳性者(0.45±0.29mmol/L)明显低于HP阴性者(2.71±1.20mmol/L,P<0.05)。胃炎的程度越重,胃液中氨浓度越高(r_s=0.556)。用AB/PAS染色法观察了胃粘膜粘液的变化,结果表明药物治疗后28例HP清除者中18例胃粘液含量增加,与HP未清除者有明显差异。作者还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发病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了幽门螺旋菌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上皮细胞结合部位的相互作用的超微结构变化,从形态学角度揭示了胃粘膜对幽门螺旋菌感染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20.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部位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部位的关系。方法2003年-2005年我院经胃镜和病理学确诊的胃癌患者128例,进行Hp检测,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与病理染色相结合,两种检测方法中任意一种阳性定为Hp阳性,两者均阴性定为Hp阴性。结果128例胃癌患者总的Hp阳性率为73.4%,贲门部胃癌Hp阳性率为46、2%,非贲门部胃癌Hp阳性率为80.4%,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p阳性的胃癌患者中,贲门部和非贲门部胃癌的人数构成比为12.8%和87.2%;Hp阴性的胃癌患者中,贲门部、非贲门部人数构成比分别为41.2%和58、8%(P〈0、01)。结论非贲门部胃癌与Hp感染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