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社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湖湘中医的发展同样要靠人才,其中最重要的是要靠大量汲取着湖湘文化养分长大的"湖湘名医".三湘大地,医学发达,历代名医迭起不穷,初有炎帝神农氏尝百草葬于茶乡、张仲景长沙坐堂、孙思邈采药于龙山.  相似文献   

2.
<正>中医文化是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又是传统哲学与生命健康技术的融合。中医学形成于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时期,人与自然和谐、融洽,强调"天人合一""物吾与也",即世间万物与我们都是天地所生。《黄帝内经》云"人以天地之气生,法四时而成",提出养生的原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即遵循自然规律。从古到今,衣、食、住、行是我们人类的基本需要。中医文化所倡导的自然观、整体观等除了作为  相似文献   

3.
再论湖湘中医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释了湖湘中医文化的产生背景,首度定义了什么是"湖湘中医文化",认为"医德为先,心忧天下"、"思变求新,敢为人先"、"执中致和,道法自然"、"兼容并举,中西汇通"为湖湘中医文化的精神特质,并从湖湘中医溯源、湖湘中医各家学说、现代湖湘中医风采、湖湘中医文化风景线以及湖湘中医文化现代化等方面详述了湖湘中医文化的研究内容,呼吁振兴湖湘中医文化是每一位湖湘中医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名老中医徐恕甫学术经验再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恕甫(1884-1964年),字道忠,安徽巢县人.常以为士君子立身处世当怀抱救人之术,济人之心.又常思天下至难之理莫过于医,至重要之事亦莫过于医,遂崇尚范文正"不为良相,当为良医"之明训,乃求道于数家名医,披览搜求《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兼收并蓄,学成后遂悬壶于庐巢两邑,治病救人,技高望重,临证涉及内、外、妇、儿诸科,病家咸往,辐辏于道.悉闻当年求之于其,无论富贵贫贱诊金药资概不研究,多少随人着量,贫者不但诊金不受,药资亦自愿代偿.于1956年任安徽省中医研究所研究员,1957年聘为安徽省工人疗养院医学顾问,1958年当选为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4年病故,享年80岁.编著有《医学源流》、《伤寒摘要》和《徐恕甫医案》等.笔者昔曾整理徐氏遗存手稿内容,将其学术思想撰文发表[1~3],唯仍似有未尽之处,故予再探,以补不足.  相似文献   

5.
阴阳五行是中医执简驭繁的工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经》云:"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它所揭示的"简易原理",也就是自然的原理、科学的原理.天下的事,没有其它的妙方,就是化艰难为容易,变繁琐为简单.  相似文献   

6.
《外台秘要》成书于天宝十一年(752年),作者王焘被李经纬先生誉为"整理医学文献的大师"."外台"一语当训为"兰台",依《魏志》而定,按王焘自己的说法,"便繁台阁"、"探其秘要"也可印证.王焘不只是辑录古方,而且将所辑古方应用于临床实践.明代崇祯十三年(1640年)程衍道校勘的《外台秘要》问世.仔细翻阅《外台秘要》,发现校勘的人不仅有程衍道本人,先后署名于各卷卷首及卷末的有程衍道的儿子、门人、弟弟等.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理论有着浓厚的中国古代文化色彩,中华民族的"贵生"思想始终贯穿于中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其思想内涵有诸多相通之处。从"生生之道""生生之气""生生之具""生生之效"四个层面比较分析《黄帝内经》与儒道佛思想对生命哲学的认识,发现其思想内涵之间有着极大的相关性与统一性。四者都提出要尊重天地规律与秩序地"循生生之道",以"气"为生命基础,"培生生之气",并且以平衡观作为方法论,运用"生生之具"最后达到"收生生之效",实现"人-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理想追求。比较分析《黄帝内经》生命哲学与儒道佛思想共性,对于促进中医药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发展,加快实现"以中医药文化助推中华文化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旴江流域素有"文化之邦"、"才子之乡"之美誉,千百年来这里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教育事业发达,书院云集,文人辈出,名医辈出。医学传承成为了旴江医学形成与发展及其医学人物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诸如席弘、李梴、龚信、龚廷贤、谢映庐、喻嘉言等医学家都在医学教育方面有着杰出成就,并且本身就是德才兼备的儒医型人才。本文从书院文化、人文修养、医德培育、习医途径、传授技巧、精编教材、学术交流、病人教育等方面,探讨旴江医家的医学教育思想,以期为现代医学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1行气散瘀法 《素问·调经论》云:"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因为血的运行靠气来推动,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涩."血随气行,气为血帅",气机不畅或停滞,就会影响血液运行而致瘀血.临床一般出现胸胁脘腹胀痛,甚至胁下、少腹郁结症瘕等一些气滞血瘀症状.治则主要是畅通气机,佐以活血化瘀.方剂如《医林改错》中的血府逐瘀汤(柴胡、桔梗、枳壳、牛膝、生地、赤芍、川芎、当归、桃仁、红花、甘草),膈下逐瘀汤及《医学发明》中的复元活血汤等.代表药物除血府逐瘀汤之药外,尚有延胡索、郁金、姜黄、降香、月季花等.  相似文献   

10.
肾阴虚证的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肾阴也。《中藏经》论述了其证候表现:"肾生病,则口热舌干,咽肿,上气,……腰脊急痛,嗜卧,足下热而痛;病久不已,则腿痛,小便闭,……"脑为髓之海"、"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女子以肾为先天""、胞络者,系于肾"、"命门者……女子以系胞。"因此,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