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肌筋膜炎是指由于外伤、劳损或外感风寒等原因、引起人体富有白色纤维组织(如筋膜、肌膜、肌腱、韧带)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变化,又称肌纤维织炎.  相似文献   

2.
肝在体合筋,其"筋"有筋膜之意,人身各处皆包含筋膜,且筋膜功能与脾胃关系密切.肝脏虚损导致筋膜功能失常,胃之筋膜失充,久之胃气不降,携酸上泛,发为顽固性泛酸,治宜辛酸作补.本文以《黄帝内经》中"筋膜理论"为切入点,介绍了补肝调气柔筋法在治疗顽固性泛酸中的运用,旨在为临床运用此法及治疗顽固性泛酸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中“筋”与“膜”应用十分广泛,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常混称为筋膜。通过分析历代医家关于“筋”与“膜”的阐释,旨在探讨其区别与联系,以明确其概念。“筋”,实指大筋、小筋、筋膜等,包括现代医学所称的韧带、肌腱等与人体运动密切相关的组织;“膜”泛指体内分别具有覆幕、联络或聚集、保护功能的膜状结构的结论.提示:明确“筋”、“膜”二者的内涵,对开展中医教学,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医所谓的筋是筋络、筋膜、筋腱、软骨的总称。是骨以外的皮、肉、筋、脉等组织的概括。结合现代医学解剖,相当于现代解剖学的四肢和躯干部位的软组织,主要包括肌腱、筋膜、关节囊、韧带、椎间盘、关节软骨盘等软组织。各种外来暴力或慢性劳损等原因所造成的筋的损伤,称筋伤,俗称伤筋,即现代医学所指的软组织损伤。筋的损伤实际上是因为不同原因导致了筋的相应生理特点发生改变,其机能和结构出现异常。因而认清筋的生理特点,分析筋的生理特点是否发生改变对于判断筋是否发生损伤及损伤的性质、种类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膝骨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多因邪气乘虚而入,留滞筋骨,阻滞脉络,致使筋脉失于濡养而致病。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之功能,临床中治疗因经脉闭阻、气血瘀滞所致病证时,效果尤为显著。膝为筋之府,在膝骨性关节炎的中早期,病变部位主要以筋膜、滑膜、韧带等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病理改变为主,这些改变均属于中医理论中"筋"的病变。因此,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时,以"从筋论治"为原则,运用针灸疗法改善膝关节周围组织的紧张状态,调节膝关节的受力平衡以修复"筋"的正常生理功能,当可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颈椎曲度改变的原因和形成原理.方法:对颈椎侧位颈椎曲线测量进行分析.结果:颈椎曲度的改变为颈椎曲度减小、生理前凸曲度消失(变直)或反向弯曲(后凸),发生率很高且呈低龄化.结论:颈椎软组织的急性或慢性损伤造成的颈、肩部肌肉、筋膜、韧带的挫伤、断裂和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均可引起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低龄化颈椎曲度改变者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维持颈椎正常前凸状态的软组织前后力量平衡失调而造成属功能性改变,可恢复;中高年龄层的患者主要是颈肩部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以及椎间盘,椎体骨质产生不可逆的病理变化,如韧带的断裂,椎间盘脱出,椎体骨质和椎间关节特别是钩椎关节的增生而造成,属器质性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现代筋膜研究的角度进一步阐述浙江省国医名师姚新苗教授“以筋为主”“理筋为先”的学术思想,以期更好地传承与创新。[方法]回顾与整理该学术思想及现代筋膜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理论分析与演绎,通过筋膜是遍及全身的网络系统、筋膜在运动中的作用、骨骼只是“漂浮在张力的海洋中”三个方面,阐述“以筋为主”“理筋为先”学术思想的先进性与适用性。[结果]“筋”与“骨”同属于结缔组织,共同发挥着人体的“塑形”功能,而筋膜(含肌腱、韧带)由于与骨骼肌之间具有互相协同作用,以及其所构成的全身网络系统,使得“筋”在人体运动及塑形中所发挥的作用更为突出;同时,筋膜具有丰富的感受器,起着传递力学信号的作用,并为功能细胞的再生提供细胞储备和支持作用;中医治疗技术可以通过干预筋膜而发挥作用,“以筋为主”“理筋为先”学术思想,正是基于对各类筋组织的属性及功能更深刻认知下,对“筋骨并重”原则的进一步升华。[结论]姚新苗教授“以筋为主”“理筋为先”学术思想与现代筋膜研究相暗合,同时筋膜亦是中医经络现代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经筋病中医病理机制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医经筋病理机制并探究外周经筋病理三期针刺方法。方法:从现代文献、《内经》结合临床实践进行研究。文献方面,从经筋理论临床运用、经筋理论病理研究、经筋实质等进行研究;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结合《内经》相关条文,提出对经筋实质指向与模型建构、经筋病理过程假说(分外周经筋病理与中枢经筋病理两大部分),并结合临床实践,对上述病理过程进行验证。结果:经筋临床运用方面主要集中在筋肉系统与神经系统,对经筋病理研究方面十分薄弱,经筋实质主要集中在筋肉系统学说、神经学说、神经筋肉统一学说等方面;而笔者提出的经筋实质:中枢经筋(手阳明经筋头部相交与足少阳经筋维筋相交)在脑内,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周经筋主要为筋肉系统;外周经筋病理三期过程即"瘀沫期""筋膜拘挛期""筋结病灶形成期"等假说,经临床验证有其合理性。对外周经筋病进行三期分治(瘀沫期采用毫针温针经脉压痛点针刺法、筋膜拘挛期采用小针刀与刺络放血减张法、筋结病灶形成期采用粗银质针温通"解结"法治疗)提高了临床疗效;中风病"中枢经筋"病理过程早期为"热毒水瘀"的"级联形成"与中后期"痰瘀水"胶结;中风病痉挛性运动障碍从经筋病理角度进行治疗主要有4个方面:①益气血、生髓充脑、温通经络;②通调跷脉;③温通督脉;④调理经筋——温通解结与神经干刺激法。结论:笔者提出的经筋实质假说与外周经筋病三期病理过程假说具有理论意义与临床现实意义,值得观注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人体遭受外来暴力撞击、强力扭转、牵引、压轧、跌仆、闪挫、堕坠或体虚劳累过多、持续运动、经久积劳等原因所造成筋膜、肌肉、肌腱、韧带、皮下组织、关节囊、关节软骨等组织损伤,统称之为伤筋,或称为之筋伤.现代医学称之为软组织挫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9例结节性筋膜炎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25~72岁,中位年龄38岁.肿块生长迅速,直径1 ~~2 cm,8例发生于四肢,1例发生于躯干.镜下见肿瘤细胞呈梭形、漩涡状排列,核分裂活跃,细胞间形成裂隙和小囊,可见新生的毛细血管和外渗的红细胞,间质水肿、黏液变性.免疫表型:肿瘤细胞Vimentin(+)、Actin(+)、Desmin(-)、S-100(-).结论 结节性筋膜炎是一种少见的良性增生性病变,易误诊为恶性肿瘤,诊断应结合临床特点和组织学特征,注意鉴别诊断,以防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