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浅谈甲型H1N1流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类繁衍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与病原微生物的斗争总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但几乎每次都会以人类战胜病原微生物而告一段落,而后又会有新的病原微生物卷土重来,给人类造成一次又一次的灾难。2009年3月,一种新的流感病毒再次袭击人类,后经研究发现造成此次疫情的病毒株包含有猪流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廊坊市2009-2016年间本地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研判其在廊坊市的流行规律,提出相应防控策略。方法采集临床诊断病例3 d以内的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对廊坊市2009-2016年8年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资料及检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9-2016年廊坊市流感实验室共检测并报告365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其中学生188例(占51. 51%),发病年龄以0~20岁为主(246例,占67. 40%)。全市共10起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11月最多。结论学校是甲型H1N1流感疫情多发场所,应坚持"四早"原则。社会各界要加强宣传,督促学校落实防控措施,建议尽早接种疫苗,积极落实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兰州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兰州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为制定和调整甲型H1N1流感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对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甲型H1N1流感发病例数,地区分布、时间分布和人群分布等进行分析。结果兰州市2009年共报告甲型H1N1流感1 148例(实验室确诊1 064例,临床诊断84例),发病率为35.16/10万;发生重症及危重病例64例,死亡12人;报告24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共计发病338例;发病高峰为10月中旬~11月上旬,高峰期共报告病例629例,占总病例数的54.79%;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7~24岁,共报告838例,占总发病数的73.00%;发病以学生为主,报告809例,占70.47%。结论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的重点人群为学生,安排学生及早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采取综合措施防范学校的暴发流行是控制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甘肃省2009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情况和防控措施。方法运用疾病监测信息系统资料对甘肃省甲型H1N1流感的发病及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甘肃省于2009年8月中旬确诊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发病具有一定周期性,流行高峰出现在11月,发病人群主要为青年,聚集性病例和暴发疫情几乎发生在学校和学生中。其中重症病例占4.41%,病死率达0.61%。结论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2009年12月甘肃省的调查结果显示,人群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不足10%。甘肃省积极、主动地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应对疫情,当前应继续加强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接种工作,提高人群免疫力,做好应对2010年秋冬季流感流行的防控准备。  相似文献   

5.
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群中传播。该病毒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并可以人传染人,人感染甲流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  相似文献   

6.
李丽  李侗曾  梁连春  闾军 《北京医学》2011,33(3):203-206
目的 探讨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1月确诊的335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分析普通型与危-重型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2009年10月前患者多有甲型H1N1流感接触史,病情轻;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患者少有甲型H1N1流感接触史,危-重型患者增...  相似文献   

7.
许昌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俎炳灿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2):1463-1464
目的了解许昌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预防控制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许昌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许昌市2009年报告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为243例,发病率为5.76/10万,死亡2例,死亡率为0.05/10万,病死率为0.82%。学校、看守所报告暴发疫情4起,报告病例数为50例,死亡1例。发病高峰期出现在第45~51周,共报告发病216例(占总病例数的88.9%);10~30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共176例(占病病例数的72.4%)。结论应加强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和高危人群的医疗救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黄州区2009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防控措施。方法对2009年网络直报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共报告病例590例,报告发病率164.03/10万;发病高峰出现在11月;男女性别比为1.66∶1;5~19岁年龄组发病较多(563例),占95.42%;以学生为主,占96.61%。结论坚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联防联控、科学处置"的防控原则,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是控制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新型甲型H1N1流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9年初全球爆发了新型甲型H1N1流感,而且至今仍在流行.虽然到目前为止该疾病病情温和,但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传染性强,人群因对这个新型病毒缺乏免疫力而普遍易感,导致疾病在短时间内迅速播散至全球大流行?该流感的命名从发病初期的“猪流感”几经变更,最后确定为新型甲型H1N1流感;人们对该疾病的认识也从发病初期的恐慌到现在的平静甚至平淡地面对.但新型甲型H1N1流感并没有结束,病毒变异的可能性随时存在,本文从这个新型流感的病毒起源、流行病史、传播途径、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测、治疗、个人和社区防控措施等方面对本次流感爆发以来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为人们全面认识这次流感的发生发展、正确面对流感的持续流行、科学应用防控措施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甲型H1N1流感在广州的流行特征。方法 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每周分别从广州四家监测医院采集流感样症状患者的嗽口液或咽拭子,采用real-time PCR方法鉴定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广州5大城区采集不同年龄的人群血清,通过血凝抑制实验检测血清中甲型H1N1流感抗体;对其时间和年龄的分层进行分析。结果全年共采集嗽口液或咽拭子3580份,甲型H1N1流感核酸检测阳性530份,阳性率为14.8%,阳性率最高的月份出现在10~12月,为36.5%~42.3%,阳性率最高的年龄组为5~岁和15~岁组,为18.5%和24.2%,最低的年龄组为≥60岁组,为4.1%。人群血清标本共采集1527份,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439份,阳性率为28.7%,阳性率最高的年龄组为5~岁和15~岁组,为36.1%和39.5%,最低的年龄组为≥60岁组,为8.6%。结论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期发生在10~12月,流行时间短,感染的主要人群是学龄组人群,而老年人群的感染率相对较低。预防流感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学校内。  相似文献   

11.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基因进化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基因的进化及NA基因编码蛋白抗原性、酶活性位点、糖基化位点变异情况。方法:从NCBI基因库检索获得43株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甲型流感病毒NA基因序列,用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 version 4.0(MEGA 4.0)软件进行基因进化分析和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禽H5N1流感病毒NA基因的同源性达到85%,潜在抗原位点氨基酸分布相同;所有毒株的酶活性中心位点高度保守,但糖基化位点有变异。结论: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NA基因可能来源于禽H5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2.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进化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2009年新型甲(A)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与世界各地不同年代分离的A/H1N1代表株HA基因的进化关系。方法:从NCBI数据库下载2009年新型A/H1N1亚型流感病毒的HA基因序列以及以往流行的人、猪和禽的A/H1N1亚型流感病毒参考序列,采用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 version 4.0(MEGA4.0)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和构建系统进化树,并分别比较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与北美地区、欧洲地区、亚洲地区A/H1N1流感病毒HA基因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结果:不同时期人A/H1N1亚型流感病毒代表株HA基因进化分析显示:2009年新型A/H1N1流感病毒HA基因与1976~2007年北美地区分离的7株人A/H1N1亚型流感病毒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与欧洲和亚洲地区的同源性较低。不同种属间A/H1N1亚型流感病毒HA基因进化分析显示:2009年新型A/H1N1流感病毒HA基因与1998和2007年北美地区分离的A/H1N1猪流感病毒的HA基因进化关系较近,与欧洲及亚洲地区分离的A/H1N1猪流感病毒及A/H1N1禽流感病毒进化关系较远。氨基酸比对结果显示2009年新型A/H1N1流感病毒HA基因的重要抗原位点与北美地区分离的A/H1N1猪流感病毒相近,与欧洲和亚洲地区分离的A/H1N1猪流感病毒及人类流感病毒疫苗株相比变化较大。结论: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可能是北美地区甲型H1N1猪流感病毒长期进化并与该地区人A/H1N1流感病毒部分基因片段重排的结果,对人H1N1甲型流感病毒疫苗可能并不敏感。  相似文献   

13.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全基因组序列重组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分析2009年流行的新型甲型流感病毒(A/H1N1)全序列的基因重组现象。方法:从NCBI基因数据库下载2009年新型甲型流感病毒(A/H1N1)全基因组序列,采用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 version 4.0(MEGA 4.0)软件对8条基因序列进行拼接和比对,分析2009年爆发株与历史流行株序列间的同源性;同时采用Simplot 3.5.1软件分析新型流感病毒A/H1N1基因重组现象。结果:2009年3月以来爆发的新型A/H1N1病毒株聚合酶B1(polymerase B1,PB1)基因来自于人H3N2,其同源性为93.7%;聚合酶B2 (polymerase B2,PB2)和聚合酶A (polymerase A,PA)与禽H5N1同源性较高,同源性分别为89.0%、89.9%;血凝素(hemagglutinin,HA)、核蛋白(nucleoprotein,NP)和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NS)与北美地区猪H1N1同源性较高,同源性分别为91.7%、93.1%和93.1%;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和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P)与欧洲地区猪H1N1同源性较高,同源性分别为90.5%、95.5%。全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2009年新型A/H1N1病毒与北美地区猪H1N1病毒同源性最高,为83.9%。结论: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能是人H3N2、北美地区猪H1N1、欧洲地区猪H1N1、禽H5N1的基因重排病毒。  相似文献   

14.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非结构蛋白基因进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非结构蛋白(NS)基因进化规律。方法:从NCBI下载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以及北美、欧洲、亚洲地区以往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NS基因序列,利用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 version 4.0(MEGA 4.0)软件对所选序列进行基因进化分析,并用NJ法构建进化树;对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NS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及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NS基因来源于猪A/H1N1流感病毒,与2005~2007年猪A/H1N1流感病毒具有较高的同源性(97.5%~97.6%),与1930~2007年猪A/H1N1流感病毒具有明显的时间进化关系;其重要抗原及拮抗宿主抗病毒能力的氨基酸位点基本没有变异。结论: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NS基因来源于猪A/H1N1流感病毒,NS基因编码蛋白拮抗宿主抗病毒能力并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5.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聚合酶编码基因进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2009年新型甲型流感病毒(A/H1N1)聚合酶PA、PB1和PB2编码基因的进化规律。方法:从NCBI流感病毒基因数据库下载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行株的PA、PB1和PB2聚合酶编码基因序列以及人、猪和禽流感病毒相应的参考序列,采用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 version 4.0(MEGA4.0)软件比对和修剪此次流行株的代表序列及所有参考株序列并构建系统树,再比对和修剪此次流行株的代表序列及人A/H1N1病毒各年代(1918~2008年)参考序列并构建系统树,同时比对此次流行株的代表序列及人A/H1N1各年代(1918~2008年)参考序列编码PB2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结果:不同地区分离的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聚合酶PA、PB1和PB2编码基因均具有高度同源性,并聚集在一个独特的进化支上,与猪流感病毒对应基因接近。三者均与2005年美国爱荷华州分离的人A/H1N1病毒基因(A/Iowa/CEID23/2005/H1N1)具有高度的相似性。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2005年美国爱荷华州流行的H1N1 (DQ889682)病毒PB2蛋白第627位氨基酸与禽类流感病毒相同,均为谷氨酸,而与其他人A/H1N1 (1918~2008年)病毒的赖氨酸不同。结论: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聚合酶基因可能来源于2005年美国爱荷华州分离的人A/H1N1病毒,禽流感病毒可能参与了聚合酶基因的重排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009年新型甲型流感病毒(A/H1N1)基质蛋白(M)及核蛋白(NP)基因的进化规律。方法:从NCBI数据库下载147条甲型H1N1流感病毒M基因及NP基因序列,采用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 version 4.0(MEGA4.0)软件对M基因和NP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并用NJ法构建进化树,同时采用Epi Info软件分析1918~2009年人H1N1病毒的M基因和NP基因序列进化距离的线性趋势。采用MEGA4.0软件对M2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结果:不同地区的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M基因、NP基因同源性高,但与历史上流行的H1N1流感病毒M基因、NP基因差异较大,且M基因进化距离随分离年限变化的趋势性检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trend=0.001)。2009年新型甲型A/H1N1流感病毒M2蛋白与1918~2008年人A/H1N1病毒M2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显示在第11、43、54、57、77、78氨基酸位点发生了改变;与猪、禽A/H1N1的M2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显示仅在第43、77位氨基酸位点发生改变。结论:2009年新型甲型A/H1N1流感病毒NP基因片段较以往流行的人H1N1流感病毒NP基因发生了改变;M2蛋白位于胞外编码区的第11位氨基酸、位于TM结构域的第43位氨基酸突变可能导致了新型甲型A/H1N1流感病毒对金刚烷胺类特异性抗病毒药物产生耐药。  相似文献   

17.
The clinical spectrum of the 2009 pandemic influenza A (H1N1) infection ranged from self-limited mild illness to progressive pneumonia, or even a fatal outcome. We summariz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risk factors for severe and fatal cases, pathologic findings and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in this paper based on current reports from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world.
  相似文献   

18.
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及应对策略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9年3月墨西哥与美国先后发生甲型H1N1流感,并在很短时间内席卷全球,引起了全球性的大流行,给全球的防控带来巨大的挑战。作者从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综述了目前全球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态势,并阐述了其防控策略和措施,提出了下一步防控的关注点,以便更好地防控未来的甲型H1N1流感的大流行。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From late May 2009, sporadic imported cases of novel influenza A (HIN1) were continuously confirmed in Shanghai, but there were few reports on its clinical presentation in China.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demographic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the laboratory-confirmed cases and the treatment with oseltamivir. Method We performed a retrospective study in the Shanghai Public Health Clinical Center (SHAPHC), reviewing the medical records of the laboratory-confirmed patients derived from June 10 to July 20, 2009. Results A total of 156 cases were enrolled, of whom 152 had a history of recent travel. The mean age was 22.6 years and 89 cases (57.1%) were males. The most common symptoms were fever, cough, and sore throat, with children more likely to run a temperature above 38.5℃ than adults. The mean leucocyte count was 5.4×10^9/L, the mean neutrophil count 3.2×10^9/L and the mean lymphocyte count 1.4×10^9/L. Other findings included a normal range or elevated level of C-reactive protein (CRP) and 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 and a normal or decreased level of prealbumin; the levels of prealbumin and CR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children than in the adults. Fifty-two patients had abnormal chest CT results, with small unilateral or bilateral pulmonary infiltrates, axillary and mediastinal lymphadenopathy and local pleural thickening, while no cases showed symptoms of hypoxia. All the patients received oseltamivir and recovered without complications, but the duration of fever and virus shedding were significantly longer in the children than in the adults. Conclusions Travel-related circulation may be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H1N1 epidemic in the non-epidemic areas, and the virus caused mild respiratory symptoms. The infection in children was more severe in terms of prealbumin levels, temperature, the duration of fever and virus shedding. Oseltamivir was effective for H1N1, but more effective in the adults than in the children.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