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比较窒息新生儿与非窒息新生儿粪便肠道菌群对不同碳水化合物产气的差异,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窒息新生儿20例,同时选取20例非窒息新生儿作为对照,收集入组患儿出生后第1、第7天粪便样本,用以乳糖(LAT)、低聚果糖(FOS)、母乳低聚糖(FL-2)和低聚半乳糖(GOS)为主要碳源的培养基进行体外发酵,采用肠道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血红素氧合酶-1(HO-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病中的作用及近期神经系统发育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96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BPD诊断标准分为BPD组40例和非BPD组56例。根据矫正胎龄36周时需吸入氧浓度(FiO2)情况将BPD组分为轻度亚组(未用氧)、中度亚组(FiO2<30%)及重度亚组(FiO2≥30%或需机械通气)。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早产儿出生后第1、7、14、28天血清HO-1、HMGB1水平,于出生后1周内及矫正胎龄40周时监测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评分。比较两组早产儿出生后第1、7、14、28天血清HO-1和HMGB1水平和出生后1周内及矫正胎龄40周时aEEG评分,同时分析BPD组早产儿血清HO-1、HMGB1水平与aEEG评分的相关性。结果BPD组早产儿出生后第7、14、28天血清HO-1、HMGB1水平均高于非B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早产儿出生后第1天血清HO-1、HMGB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PD轻度、中度及重度亚组早产儿出生后1周内、矫正胎龄40周时aEEG评分均低于非B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PD中度及重度亚组早产儿出生后1周内、矫正胎龄40周时aEEG评分均低于轻度亚组,重度亚组早产儿出生后1周内、矫正胎龄40周时aEEG评分均低于中度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PD组出生后第7天血清HO-1、HMGB1水平与出生后1周内aEEG评分均呈负相关(均P<0.01),出生后第7、14、28天血清HO-1、HMGB1水平与矫正胎龄40周时aEEG评分均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HO-1、HMGB1可能与早产儿BPD的形成有关,并可能影响早产儿的近期神经系统发育。  相似文献   

3.
药用乳糖酶酵母菌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微生物中普遍存在的葡萄糖效应原理,结合正交试验法优化设计确定了乳糖酶高产酵母菌Y34440的发酵培养基组分为乳糖(2%),葡萄糖(2%),玉米浆(2%),酵母汁(0.5%),尿素(1.5%),并优化了其发酵工艺。该培养基价格低廉,产酶活高,适宜作为工业发酵用培养基。20L发酵罐(装液量16L)发酵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液最高产酶量达9.18ONPG单位/ml。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早产儿甲状腺功能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300例早产儿,将胎龄32~34周的134例早产儿作为观察组1,将胎龄34~36周的166例早产儿作为观察组2,同时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出生的150例足月儿作为参照组,均采用直接化学发光法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测,比较三组新生儿出生第7d、14d促甲状腺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4)水平和出生第7d、14d的TSH、FT3、FT4阳性率。结果:观察组1和观察组2出生第7d的FT3、FT4水平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SH高于参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观察组2、参照组出生第14d TSH、FT3、FT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新生儿出生第7d、14d TSH阳性率、FT3阳性率、FT4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甲状腺功能处于暂时性低下状态,一般胎龄越小,甲状腺功能越低,出生之后甲状腺功能状况低的状况持续的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低聚果糖促进肠道蠕动的效果。方法分别以400.0、800.0、1600.0mg/kg BW剂量的低聚果糖(以纯的低聚果糖含量计)连续给小鼠灌胃14d,并于第十五天进行小肠运动实验和排便时间、粪便粒数和粪便重量的测定。结果受试样品各组小鼠的小肠墨汁推进率和粪便粒数明显高于便秘模型对照组、而首次黑便时间则明显短于便秘模型对照组。结论低聚果糖具有明显的促进肠道蠕动增强通便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存在视网膜出血的早产儿视网膜病(ROP)患儿黄斑改变的发病率。患者与方法:早产儿组包括360例生于妊娠32周和(或)体重〈1500g的早产儿。采用RetCam-120数码视网膜照相机记录视网膜的变化情况。结果:360例早产儿中有241例(67%)未出现ROP,另外119例(33%)有ROP。在ROP的早产儿中存在视网膜出血的有46例(38%),在ROP视网膜出血的新生儿中存在黄斑色素改变的有3例(6%)。这3例患儿中,第1例处于前驱期ROP,第2例处于早期ROP且已接受二极管激光光凝术,第3例处于2期ROP。前驱期和早期ROP患儿在出生后6周出现视网膜出血,在出生后6个月出现黄斑色素改变。2期ROP患儿在出生后7~8周出现视网膜出血,在出生后12个月出现黄斑色素改变。结论:虽然黄斑出血往往可以吸收而不遗留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培菲康治疗前后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道相关益生菌群的变化。方法选取符合罗马Ⅲ标准的IBS患者60例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对照人群20人,IBS患者包括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未分型4种类型,再将IBS患者随机分为2亚组,治疗组予以培菲康治疗,2片,3次/d,疗程为4周,对照组予以安慰剂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的变化。结果腹泻型IBS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及乳杆菌含量均小于正常人群(P〈0.01),混合型IBS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含量小于正常人群(P〈0.01);服用培菲康4周后,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及乳杆菌含量均高于治疗前(P〈0.01);以腹泻为主的IBS患者中,治疗有效者,治疗后粪便中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含量都要少于治疗无效者(P〈0.01)。结论IBS患者存在某种肠道菌群的量的变化,且外源性补充相关益生菌制剂时,患者病情的变化伴有粪便中益生菌群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乳糖胆盐发酵管是一种微生物培养基。用于临床、药品、食品大肠菌的培养。实际生产中常用来检验物品是否感染大肠菌群。它用溴甲酚紫(pH5.2—6.8)作酸碱指示剂,微生物产酸时,颜色由蓝紫色变为黄色,微生物产气时,杜氏小倒管上面空出一截。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kangaroo mother care,KMC)方案对于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出生的早产儿9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KMC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喂养护理,KMC组实施KMC方案。对比2组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基础达标时间、肠外静脉营养使用时间、达全肠道喂养时间、喂养过渡时间、喂养不耐受、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并发症以及矫正胎龄37周时体格指标增长情况。结果干预后第2、3、4周,KMC组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KMC组基础达标时间、肠外静脉营养时间、达全肠道喂养及喂养过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1);KMC组喂养不耐受、呼吸暂停及消化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P < 0.05);矫正胎龄37周,KMC组体质量、身长及头围三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KMC方案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朱艳可  张希希  翁晓  蔡王楸  孙媛媛 《浙江医学》2019,41(18):1959-1963
目的探讨早产儿(胎龄<32周)出生后2周维生素D水平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关系。方法根据出生后2周维生素D水平,将253例早产儿分为两组,即缺乏组(≤50nmol/L)161例、正常组(>50nmol/L)92例,比较两组母亲及早产儿临床资料及BPD发生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BPD的影响因素。结果维生素D缺乏组与正常组临床资料中母亲年龄、受孕方式、胎数、妊娠期合并症(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胎膜早破、产前激素使用、分娩方式,早产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1minApgar评分、5minApgar评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先天性肺炎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在母亲保胎、早产儿出生季节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呼吸支持、吸氧时间及BPD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母亲妊娠期糖尿病以及早产儿胎龄、出生体重、RDS、先天性肺炎是BPD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而母亲年龄、受孕方式、妊娠期高血压、保胎、胎膜早破、产前激素使用、分娩方式以及早产儿性别、出生季节、出生后2周维生素D水平对BPD均无影响(均P>0.05)。结论早产儿出生后2周维生素D水平与BPD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产儿生后3 d内血气分析值对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影响。方法:按照我国卫生部在2004年制定的《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中所规定的筛查对象,396例患儿生后最初3 d血气分析被收集,统计分析患儿的PaO2、PCO2及pH值对ROP影响。结果:ROP患儿中占下四分位数PaO2、pH值比率、上四分位数PaO2、PCO2比率明显高于无ROP患儿,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3期以上ROP患儿与无ROP患儿不同出生体重、胎龄、血气分析四分位值例数,经逻辑回归分析发现,出生体重小于1000 g、出生胎龄小于27周早产儿,与血气分析上下四分位数PaO2、上四分位数PCO2、下四分位数pH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是发生ROP高危因素。结论:低PaO2、pH值及高PaO2、高PCO2使发生ROP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2.
纵向随访211例低出生体重儿自出生至5岁。按胎龄和出生体重分为早产和足月小样儿,并与正常出生体重儿比较。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和身高始终低于对照儿。足月小样儿的出生体重和身长大于早产儿,但以后均被早产儿赶上。头3个月的体重增长速度以对照儿最大,足月小样儿最小,3~9个月则以早产儿最大,足月小样儿最小,此后三者相似。第一年末早产儿、足月小样儿和对照儿的体重分别是出生体重的4.1、3.8和3.0倍。身高速度也和体重相似,故认为低出生体重儿的关键年龄是出生后第一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温运颗粒对婴幼儿脾虚泻粪便短链脂肪酸的调控情况。方法 以30例脾虚泻患儿为腹泻组,30例健康儿作为对照组,以粪便为样本,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的代谢组学方法,对粪便中的短链脂肪酸进行鉴定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脾虚泻患儿粪便中的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呈明显降低趋势;温运颗粒能显著提高患儿粪便中丁酸、异丁酸、异戊酸水平。结论 温运颗粒可能通过调节短链脂肪酸进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内环境。   相似文献   

14.
口服益生菌对早产儿消化道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服益生菌对早产儿消化道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住院早产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口服益生菌14?d,观察临床指标和外周血相关免疫学指标。结果实验组早产儿住院期间温盐水灌肠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而两组腹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CD4+T细胞比例和CD4+/CD8+数值高于对照组(P<0.05),但CD3+及CD8+T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IgM水平较对照组增加(P<0.05),IgG含量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IL 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IFN-γ水平及IFN-γ/ IL-4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益生菌可以改善早产儿消化道症状,明显影响早产儿机体免疫功能的成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制剂固尔苏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胎龄≤32周,体重≤1 500 g的早产儿36例分两组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观察组18例出生后2 h内气管内滴入固尔苏,对照组18例未应用固尔苏。结果观察组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现并发症及死亡的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出生后6 h血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产儿生后应尽早预防性应用固尔苏,可显著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率,减少呼吸机的应用,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早产儿生后早期血电解质变化特点,为早产儿正确补充电解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2月云阳县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86例小胎龄早产儿(胎龄〈34W),142例大胎龄早产儿(胎龄34~37W)和110例足月儿生后24h内血清电解质变化特点,采用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结果两组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血钠、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值在正常范围内。而小胎龄早产儿组血钾高于大胎龄早产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血钙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血钙的平均值随胎龄的增大而增高。小胎龄早产儿组血钙平均值〈2mmol/L。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血氮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儿组的血氟水平低于两个早产儿组,但血氯的平均值都在正常范围内。28%早产儿出现高钾血症。12%早产儿出现低钾血症。22%早产儿出现低钙血症。结论早产儿如出现低渗性脱水症状时应积极补钠,限制水摄入量。出现烦躁、惊厥或反复呼吸暂停时,应常规检查血钙,并静脉补钙。早产儿高钾一般不需处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医源性早产的高危因素及发生率,探讨不同孕周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收治的314例医源性早产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发生率、相关发生因素等进行分析。结果医源性早产发生率为6.76%,占早产总数的31.06%,医源性早产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医源性早产的发生因素分别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因素性出血,双胎妊娠,子宫因素,胎儿因素及产科合并症。分娩时间≥34周较<34周并发症及围生儿死亡率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医源性早产已成为早产的重要原因。为改善早产儿预后,产科医师应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适当延长孕周至34周及以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198例早中期早产临床资料分析,探讨早期早产危险因素及早产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4年1月~2006年9月收治的198例分娩孕龄28~33 6周的早中期早产活产孕妇和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分为孕龄28~3l 6周的早期早产活产组90例,早产儿99例;孕龄32~33 6周的中型早产活产组108例,早产儿122例(出生致死性缺陷除外),进行早产原因及新生儿结局对比分析。结果早产的发生受多因素影响,早期早产组规律产检率、妊娠期体质量增加均明显低于中型早产组(P<0.05);早期早产组剖宫产率、住院天数较中型早产组明显增加(P<0.05)。早期早产组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低评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新生儿低钙血症发生率、NICU住院日、新生儿死亡率均明显高于或长于中型早产组(P<0.05)。结论早期早产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早期早产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孕妇规律产检及孕期均衡营养、控制孕期体质量增长过多或过少对减少早期早产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调节肠道菌群动物模型和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建立调节肠道菌群动物模型和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方法 ①调节肠道菌群动物模型。小鼠灌服抗生素溶液,小鼠肠道出现菌群失调后.随机选取1组以生理盐水灌胃,作为自然恢复组.其余3组分别灌服微生态调节剂(主要成份为双歧杆菌.蜡样芽胞杆菌).20%低聚果糖及中药(含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给受试物后无菌采取小鼠粪便,观察各组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及肠球菌数量。②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小鼠灌服抗生素溶液同时分别加生理盐水.微生态调节剂,20%低聚果糖及中药(同前).给受试物后无菌采取小鼠粪便,观察各组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及肠球菌数量。结果 ①调节肠道菌群动物模型菌群失调后,给予微生态调节剂、果糖及中药后,小鼠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乳杆菌及肠杆菌在小鼠肠道内的数量和自然恢复组相比较明显增加;②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给予微生态调节剂、果糖及中药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小鼠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乳杆菌及肠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结论 微生态调节剂、果糖及中药可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增殖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早产合并认知障碍大鼠肠道菌群及短链脂肪酸变化特征,探讨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改变与早产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 选取60只孕 16~17 d SD大鼠,均分为2组,腹腔注射脂多糖作为实验组,腹腔注射PBS作为对照组。在大鼠孕21 d时行剖宫术获得早产大鼠(足月为22 ~ 23 d)。在早产大鼠出生后30 d行认知能力评估,分为对照组与认知障碍组。采用高通量测序检测粪便肠道菌群结构分布,应用气相色谱技术定量检测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结果: 认知障碍组早产大鼠找到平台的平均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认知障碍组大鼠变形菌门富集与拟杆菌目、乳杆菌属相对丰度明显降低(P<0.05),总短链脂肪酸与乙酸明显降低(P均<0.05)。乙酸与拟杆菌目、乳杆菌属呈一定的正相关(r=0.488,0.361,P均< 0.05)。结论: 早产认知障碍大鼠肠道菌群特征为变形菌门富集与拟杆菌目、乳杆菌属含量下降,其中拟杆菌目、乳杆菌属低丰度所致总短链脂肪酸与乙酸下降可能导致早产合并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