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集聚趋势基本保持一致,且两者之间有相互促进作用,但也存在时间滞后现象。长三角区域内形成了上海以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主、江苏以科技相关服务业为主并向周边地区辐射的集聚态势。提高长三角产业集聚水平应该进一步强化政府管理、协调相关产业关系和发挥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协会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
装备制造业在长三角制造业部门中处于主体地位,在全国也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但是区内结构相似程度较大,产业同构问题突出。鉴于此,本文基于区域分工和竞争优势两种思路与方法,通过构建相应的定量指标,对长三角地区沪苏浙皖四省市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产业选择进行研究。研究结论是:目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上海市重点发展的装备制造业产业应该是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两个,江苏省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等四个,浙江省是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等四个,安徽省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四个。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关联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三角地区的服务业和制造业关联度较高,但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依赖度有下降趋势,且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程度在不断加强,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服务中心,周边城市和地区为腹地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体系,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商务中心的地位已初步确立。  相似文献   

4.
创新承载力是在一定时期内区域所具备的创新资源有效支撑该地区产业持续创新的能力。由于城镇化与产业集聚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二者与区域创新承载力之间往往呈非线性关系。本文构建区域创新承载力评价指标并建立计量模型,通过GMM法、OLS法实证分析城镇化与产业集聚耦合发展对区域创新承载力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城镇化可集聚创新主体和要素,这一进程对于区域创新承载力影响显著;(2)城镇化与产业集聚耦合发展既放大了城镇化对创新承载力的影响效应,也放大了产业集聚对创新承载力的影响效应;(3)无视产业发展的城镇化,或者超越城市空间能级的产业集聚,都会导致城镇化与产业集聚耦合不协调,不利于区域创新承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6.
FDI是长三角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最重要的微观基础,是当前长三角区域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规模优势的主要来源。FDI为导向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企业微观基础构造机制。外生出长三角地方政府以FDI偏好的制度安排偏好、特征及演化路径。由于外商投资企业与地方政府双方在信息、资源控制及效用函数等方面的不对称性和差异,以FDI为偏好的长三角地方政府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制度安排就不可避免地具有双重性、阶段性和过渡性。如何充分发挥FDI偏好的制度安排的积极作用,充分降低其固有缺陷的负面效用,形成集群微观基础与制度创新互动的演化机制,是未来长三角地方政府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制度创新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客观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地区医疗器械发展态势,评估各城市产业布局和发展水平,为国家、区域产业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从宏观区域、中观城市和微观产品布局3个层面定量分析并对比两区域医疗器械营收、企业和产品情况。结果 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医疗器械集群发展区域,产业规模和营收位居全国前列,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深圳市、上海市、苏州市等城市医疗器械企业分布集中,生产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的企业占比较高,且有较高的企业活跃度和新注册产品数量。粤港澳大湾区在体外诊断试剂(In Vitro Diagnostic Products,IVD)、医用软件、医用成像器械等方面的生产优势显著,长三角地区的产品布局在IVD、医用成像器械、治疗器械和高分子医用材料方面较为密集,区域内各城市之间形成一定互补。结论 两区域医疗器械发展优势明显,继续加强政策引导和科技、金融投入,激励产业产品持续提质升级,基于本地优势实现区域差异化互补,以及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是两区域医疗器械产业可采取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9.
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产业同构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增长新阶段的引擎,其产业结构的趋同趋势受到了理论界和政府的共同关注,产业同构到底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各有说法。总体看来,产业同构对长三角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有积极意义。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同构和重复建设客观上形成了广域的产业集聚和规模经济,并未对长三角经济造成明显的不利,正是这种逐渐趋同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龙头,正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但是,目前该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能源短缺的矛盾日益凸现,粗放式、高耗能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严重制约着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今后长三角地区一方面要大力发展能源产业,充分开发利用风力发电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自给能力;另一方面必须加快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积极培育新型支柱产业,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而构建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地区已成为国际制造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和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长三角实现可持续率先发展有着坚实基础和良好条件,但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诸如环境资源人口压力巨大、经济粗放增长、社会矛盾累积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在初步实现率先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向更高层次推进,保持率先发展的势头,并且由经济的率先发展走向全面的率先发展、和谐的率先发展、可持续的率先发展,这是长三角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的应有责任。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经济体系中,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必然推动这个地区以竞合的方式在一个更大的区域市场空间来优化资源配置,以发展自身的竞争优势:在这个过程中,共同的文化价值观有助于经济人格采取亲密合作的态度,从而有助于一个更大区域经济共同体的形成一长三角区域不但有着优越的自然禀赋,而且有着充满巨大活力的吴越文化:吴越文化以其“经世致用”的价值内涵和精致典雅的文化气质,不但创造了古代太湖流域的灿烂文明,而且在其现代演进中,促成了长三角区域强势经济圈的形成。“十五”以来,长三角区域各地推进文化大省、文化大市建设,文化产业也方兴未艾,逐步建立起一种经济、社会与文化互动发展的新模式:同时,长三角区域文化也进入了一种自觉合作的时代,这将更进一步地增强长三角区域的经济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长三角经济呈现出下列发展态势: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城镇群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各城市竞争与合作局面交织并存;产业发展面临结构提升;以世博会为契机,共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区域经济一体化速度加快。为了顺应以上发展态势,应采取以下举措:实现产业升级,构建先进制造业基础;加强合作,构建统一、开放、规范的市场体系;以申办世博会为契机,把上海建成世界级城市;协调重点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打造绿色长三角。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区域不仅是地理概念,更是一个市场概念.在新的产业革命浪潮中,长三角完全有可能承接发达国家转移出来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将一部分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向其腹地转移.长三角地区与江西、安徽两省,经济联系密切,社会交往频繁,文化相互融合,具有较为广泛的合作基础.长三角与徽赣两省的合作发展,既是长三角区域内生发展的必然需求,又是国家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需求,也是区域一体化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沿江地区南北两地经济社会发展悬殊,为促进江南、江北两地联动发展,应重点发展汽车与船舶、化工、冶金、物流等四大产业集群,实现产业的集聚、关联、转移三大效应,同时,在空间方面要依托宁苏、宁通和苏通三大轴线,强化三江、泰扬、宁仪等圈层结构,大力发展太仓港和南通港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在应对当前经济危机的进程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围绕这一问题,长三角地区做了大量探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今后应进一步制定和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加快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一是注重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尤其是农民收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巩固和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比重,努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水平。二是降低居民的预期储蓄,减少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三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主动适应消费结构变化。四是调整商品结构,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参与并引导商品流通,合理调整城乡销售商品的品种结构,保证市场繁荣。五是加强消费观念引导,稳步推进消费信贷。六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区域地方政府公共合作面临着悖论:利益主体多元与区域公共利益、行政区分割与区域一体化、绩效评估价值与区域公共价值。这些悖论形成的原因在于:政府绩效评估出现价值导向偏离、地方政府间利益博弈缺乏游戏规则、公共合作的主体单一。重置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价值、创设区域多层次和多元化公共合作平台、强化中央政府对区域公共合作的指导和协调是消除悖论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三角区域发展效应的大小、强弱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发展的整体进程。在打造世界第六大都市圈和长三角区域快速率先发展进程中,我们需要继续推进长三角的一体化发展,继续推进长三角的可持续率先发展。目前,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仍存在着许多困境与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与行政壁垒的矛盾、区域共荣与地方利益的矛盾、高速增长与环境质量的矛盾等方面。今后要不断深化发展理念,整合市场、政府、社会三种力量,发展产业集群和县域经济,建构社会政策体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9.
世界科技与经济一体化水平迅速提高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进一步突出了专利等知识产权创造与应用能力的战略地位。专利技术转移是专利创造与应用能力建设的基本。长三角地区存在专利技术转移的需求、供给、区域创新体系、政策和社会中介等五个瓶颈因素。破解之道在于:制订区域性联手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促进专利技术转移方面的作用;加强专利转移的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市场化专利转移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区域性的专利信息服务和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