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长江三角洲产业集聚新态势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产业总体上呈现出集聚态势,其特点表现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专业化产业的逐步发生集聚态势,而与之配套的辅助产业在空间上仍然表现分散化的态势.生产要素的地区差异不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产业集聚的原因,而区域新技术投入、新产品的开发、产品的出口、原有的产业优势、产业外部联系等等因素以及规模经济因素是长江三角洲产业集聚的真实原因.继续引导区域技术投入和新产品开发的区域分工.促进区域以优势产品和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的发展,才是提高长江三角洲产业竞争力的合理之路.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集聚趋势基本保持一致,且两者之间有相互促进作用,但也存在时间滞后现象。长三角区域内形成了上海以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主、江苏以科技相关服务业为主并向周边地区辐射的集聚态势。提高长三角产业集聚水平应该进一步强化政府管理、协调相关产业关系和发挥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协会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3.
江苏是我国的工业大省,在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领域的优势尤其明显,在我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文章在梳理分析了长江经济带11省市及江苏的产业发展与产业分工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合作的基本思路,认为江苏应抓住新一轮长江经济带建设与沿江产业合理分工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江苏在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合作中的优势产业引领带动、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的辐射结盟以及科技产业园区创新示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2003年,全球生物技术产业的普遍复苏给生物制药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同时,国外制药企业在产品研制、专利申请、药品生产以及销售流通等各方面也会对并不强大的上海生物制药业造成冲击。作为技术先导型产业,创新是生物制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立足之本。上海生物制药企业应抓住创新这一关键环节,构筑竞争优势,引领产业进步。  相似文献   

5.
现代中药产业竞争力与集群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作为经济活动的空间有机集聚现象,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研究现代中药产业集群问题,对推动我国中药现代化产业集群的形成,提高产业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提高中药产业竞争力,应以资本为纽带组建以优势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形成产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格局和协作体系.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的产业、新的职业不断出现;生产、消费更趋社会化;生产过程高度分工;操作机械化,自动化。这些变化引起了人们职业心理适应问题,甚至是职业心理疾病表现。这些心理疾病普遍存在于以下职业: 一:程序化及流水线作业程序化及流水线作业提高了产品生产的专业化水平;但终日单调的工作程序不免会引起  相似文献   

7.
苏通大桥建设与南通区位的优势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通大桥的建设将从根本上改变南通的经济区位 ,将南通从上海强辐射圈的外缘拉入上海经济区的核心圈 ,使南通从交通网络的神经末梢升格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南通在区域分工中的角色应重新定位 ,通过积极发展特色经济 ,努力建成国际性物流仓储中心北翼分中心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加工与贸易城市 ,面向国内国际大市场的绿色食品生产供应基地 ,上海等大都市的后花园。南通区位优势必须转化为经济优势 ,为此须调整发展思路 ,由自成体系转变为主动融合进上海板块 ,为优势转化确立观念基础 ;调整发展战略 ,由偏重于GNP的增长转变为切实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为优势转化提供生态及技术基础 ;调整产业结构 ,由原有的支柱产业转向发展特色支柱产业 ,为优势转化提供产业基础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与其相联系的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为各国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创造了重要的条件.与国际资本流动相联系的是国际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是国际产业贸易与国际产业投资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配置.这种配置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了垂直的专业化分工,即高附加值的高端产业集中于发达国家,而低附加值的中、低端产业则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从而使世界制造业和服务业产生了巨大的规模经济和专业化效应.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创造我国经济发展史上辉煌成就的同时,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把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立在主要依靠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关联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三角地区的服务业和制造业关联度较高,但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依赖度有下降趋势,且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程度在不断加强,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服务中心,周边城市和地区为腹地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体系,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商务中心的地位已初步确立。  相似文献   

10.
R&D在长三角地区之间存在着溢出,其中上海对长三角其他地区的溢出最多,江苏次之,浙江最少。R&D在长三角地区之间的溢出即RDP与各地区的GDP正相关。上海的R&D溢出对江苏和浙江的GDP拉动作用最小,江苏的R&D溢出对上海和浙江的GDP拉动次之,浙江的R&D溢出对上海和江苏的GDP拉动最大。R&D溢出最多的上海对溢出接受地江苏和浙江的GDP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小,而R&D溢出最少的浙江,对溢出接受地上海和江苏的GDP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1.
生物医药产业是具有较强优势的新兴产业之一,如何定位其发展模式及创新路径是生物医药产业顺利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通过研究江苏省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以生产制造业为一体,以生物医药研发和市场培育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模式,提出从政策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及价值链创新这四个方面全面推动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关于长三角产业一体化的研究应至少建立在两个基本前提上,即开放经济的内在假设和价值链在空间的融合.长三角产业一体化是指通过建立共同市场,实现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其表现形式为价值链的空间外延.长三角地区企业与区域外甚至国外进行分工合作,并最终实现区域产业整体竞争力提升的过程.尽管当前政府在长三角产业一体化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实现产业一体化的真正主体还在于微观主体企业.从实践情况看,正是微观主体企业通过价值链与产权链两种途径而展开的跨区域投资活动.推动着长三角产业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离散制造行业实施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几种典型参考体系结构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过程工业的具体特点,以生命周期的观点提出一套较为完整的参考体系结构应用于过程工业中实施计算机集成。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全球范围内产业的垂直转移速度加快,服务业正成为外国投资的新重点。包括南通市在内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应紧紧抓住国际产业和资本转移的机遇,既要充分利用上海城市服务业的辐射功能,又要围绕本地支柱产业的发展,参与到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体系的建设之中去,逐步完善其自身的生产性服务网络;既要着力培育消费者服务业的新增长点,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消费者服务业品牌,开创南通市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者服务业互动并进,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新局面。南通市服务业今后的发展战略重点是:服务于南通支柱产业的生产性服务业;与上海、苏南等特大城市接轨或联网的现代服务业;城市化延伸型服务业;特色服务业。  相似文献   

15.
中医养生热的兴起催生了潜力巨大的中医养生文化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目前中医养生文化产业看上去风光火热,但冷静观察仍存在不少问题和制约因素。其中,“中医养生文化宣讲人的专业关”、“中医养生文化内容的优劣关”、“中医养生产品的质量关”、“中医养生文化及产品的广告关”以及“中医文化养生产业行业标准的制定关”等是制约中医养生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本文探讨中医养生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对策和设想,旨在为未来中医养生文化产业的发展激发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基本药物制度对医药行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政策的出台都会对一定领域的相关产业带来影响。基本药物制度的推广实施,对医药行业的影响是长久而深远的,如扩大市场容量,整合药品市场以及促进医药市场重心向基层转移等。拟用卫生系统的宏观模型来探讨基本药物制度对医药行业的影响,阐述新形势下医药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产业同构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增长新阶段的引擎,其产业结构的趋同趋势受到了理论界和政府的共同关注,产业同构到底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各有说法。总体看来,产业同构对长三角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有积极意义。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同构和重复建设客观上形成了广域的产业集聚和规模经济,并未对长三角经济造成明显的不利,正是这种逐渐趋同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中药产业链试论中药材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中药产业已形成了包括中药新药研发、中药材种植、中药生产和中药销售的完整中药产业链,中药材生产在中药产业链中发挥着其独特和重要的作用。从中药产业链的角度,重新审视我国中药材生产在中药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促进整个中药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运用综合比较优势理论,构建能更准确度量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医药制造产业比较优势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医药制造产业综合比较优势的综合得分,并用聚类分析法对其定性分类,揭示我国医药制造产业综合比较优势的空间分布格局,为医药制造业政策制定者、生产商、投资者以及产业从业人员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