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清代医家叶天士,在确立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同时,也相应地提出了诸证期的治疗治则。他在《外感温热篇》中说:“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寥寥数言,概括了温病辨证施治的总体规则。在这里,“透热转气”显然是作为营分证的基本治法提出来的。这里的“透”,是指透泄营分邪热,使营分邪热转出气分而言,既指病邪的由里达外,又象征病证的由深转浅。  相似文献   

2.
温热病卫气分与营血分的病理有着本质的差异。山本严氏指出:卫与气属于机能,营和血是有形之物质,卫分病、气分病属于机能的障碍,营与血分病是实质的损害①。因此,卫气分病与营血分病在严重程度、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面,都迥然不同。明末医家吴又可说:“气属阳而轻清,血属阴而重浊,是以邪在气分则易疏透,邪在血分恒多胶滞”②。因此。在临床上把好气分关,使病邪不致深入营血,有着重要的意义。营血分的病变严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出血热病多属于中医的温热病范畴,对其传变规律和治疗大法医者多遵叶桂“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方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以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余通过临证认识到,温热病,发生急剧,传变迅速,临床上常舜间卫气营血证并见,尤其气营血分证互见较多,再固执古训,按步就班治疗,常致措手不及,贻误病情。因此,流行性出血热病初现的治疗首先是早治疗,病在卫气分时即  相似文献   

4.
吴鞠通对温病卫气营血的治疗,取其在卫辛凉轻清透邪之剂,在气、在气(营)血两燔时,宜用甘寒救津之品。病邪深入下焦,伤及肝肾,水竭液涸,宜用甘寒生津,成寒滋肾。滋阴熄风。甘酸敛津之法.清邪热以保津。  相似文献   

5.
中医“清热解毒法”实质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温热病”,包括现代医学中许多感染性疾病。清·叶天士将之分为卫、气、营、血四个阶段 ,在治疗大法上 ,病在表卫 ,宜辛凉解表 ;病在气分 ,宜清热泻火、泻下 ;病在营血则宜清营凉血、散血。而清热解毒法则各期均需应用 ,不仅热邪入里 ,即令病在卫分 ,也必加银、翘方能取得良效。可见清热解毒法在治疗温热病中地位之重要 ,正与现代医学治疗感染性疾病应用抗生素作为基本手段相一致。2 0多年来同济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治疗法则研究室以四味清热解毒药制成的“热毒清”注射液为本法代表 ,治疗大批温热病 (包括多种细菌 /病毒感染 )有良好…  相似文献   

6.
一、营分口渴但不欲饮温热病营分证口渴但不欲饮,释其机理,目前悉宗吴鞠通“邪热入营蒸腾,营气上升,故不渴”之论。但营分病理,情况多端。若邪热久羁.营阴将竭,又有何液可蒸?设或热邪入营而兼挟痰、淤、积滞,其  相似文献   

7.
温病是感受四时不同温热病邪所引起的多种急性热病,其范围广泛,病情复杂多变,具有发病急、热象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前人创立了卫气营血,三焦等辨证纲领,在此基础上又确立了:依纲辨证的针对卫、气,营、血四个阶段“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人营犹可透热转气……人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温热  相似文献   

8.
《内经》中说“今夫热痫,皆伤寒之类也。”古人把所有外感热病都称之为伤寒,认为所有热病都是因伤寒引起的,治疗多投以辛温之法:但后世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一部分外感热病与典型的伤寒病证有很大不同,由此提出了应明辨伤寒与温病。到清代,对温病的认识趋于成熟,并提出了以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来治疗温病的理论体系。温病学的主要奠基人叶天上更是针对卫气营血四个阶段提出了主要治则“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犹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本将就“在卫汗之可也”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9.
温热病是外感“六淫”、“疫疠”所引起的各种急性发热病的总称,包括各种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的急性热病。其临床特点是发热,起病急,发展快,病变急剧。在发病过程中,由于温热病易造成热盛伤阴,所以在治疗上很重视保护阴液,这是温热病治疗的一个重要特点。现分两部分简述温热病的辨证论治。一.卫、气、营、血辨证的临床意义卫、气、营、血辨证是温热病证候分类的一种方法,是分辨温热病病程发展规律及其病理变化的依据。根据卫、气、营、血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内容分析法对中医外感热病的古文献进行研究,以认识外感热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法】确定检索词及检索条件,通过《中华医典》(光盘版)获取相关文献,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构成比分析等方法进行描述性统计,并结合现代临床实践及需求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获得目标文献条目695条。其中,对外感发热病因的描述以风、热(火)、寒为主,多采用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脏腑辨证,风热犯肺、风热犯表、风寒束表、燥邪袭肺为常见证型。外感热病的病位在肺卫、卫表,病情较重可发展至气分、营分;常用治法初起为辛散清解,继则疏风清肺、润燥养肺或清气凉营,气虚、阴虚者则兼以益气养阴。【结论】外感热病的理论与临床实践对当前外感热病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为外感热病理论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