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董海艳  范爽  周建英 《吉林医学》2010,31(32):5935-5936
传统教育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培养学生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为主的教育模式。而现代教育则提倡素质教育、职业能力培养,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护理教学模式不断地由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转向现代的“以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为主”。根据现代的教育观念,我们不是抓住学生学了多少知识,考了多少分,而是重视学生有没有不断学习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姚丽梅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F0003-F0003
为适应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医学人才的需要,本文对妇产科临床教学方法进行探讨,目的是通过教育的主导作用,把以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贯穿于妇产科教学中,既保持妇产科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能把以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为主,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妇产科临床教学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为适应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医学人才的需要,本文对实施妇产科临床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目的是通过教育的主导作用,把以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为核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寓于妇产科教学中,既保持妇产科教学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又能把以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的培养方法转为以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为主,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4.
全面提高临床医学生素质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通过几年来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确立了五大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模块。其中以选修课课程形式开出总学分为12学分,学时为216学时的选修课。按照各模块课程按一定课时比例贯穿于医学生本科临床阶段学习的全学程。并设有学生系列课外活动作为补充,以充实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内容。实践证明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时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5.
英国医学信息学教育现状概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全面了解英国医学信息学教育现状,提出我国医学信息学教育的发展建议。方法:访问英国高校医学信息学专业相关网站,调查其教学目的、学位授予、课程设置、就业情况等情况。结果:英国医学信息学教育以研究生教育为主,对入学研究生的本科成绩、学科背景等均有较高要求。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模式为全日制研究型硕士和非全日制硕士两种教育方式并存,学生可以灵活选择。课程设置模块化,采用核心模块加选修模块的课程体系。就业形势较好,毕业生在以信息学为主导的卫生服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结论:我国医学信息学教育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师资力量培养,全力打造复合、高端的医学信息学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一直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而不是以培养能力为主,学校和学生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课程,轻实践环节的倾向。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在指导思想上实现大的变革,完成从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重视和发挥实践教学对培养合格人才的无可替代的作用。一、...  相似文献   

7.
妇产科临床教学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适应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医学人才的需要,本文对实施妇产科临床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目的是通过教育的主导作用,把以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为核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寓于妇产科教学中,既保持妇产科教学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又能把以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的培养方法转变为以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为主,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使教育处在经济一体化、社会知识化、信息网络化、行业竞争化和产业品牌化这种新的社会背景之下。经济一体化使产品更新加剧,生产、商品、资本、人才通过市场联为一体,参与竞争,带来劳动力资本流动的加速,人才更替加快;社会知识化使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知识劳动者成为劳动者的主体,技术能力受到普遍的尊重,职业技术教育的侧重从知识的积累向方法和能力的培养转移,素质教育成为知识教育的核心;信息网络化将全球联结为一个信息的整体,为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条件;行业竞争从程度上趋于白热化。  相似文献   

9.
大连市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续医学教育是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身性教育。为加强大连市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根据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辽宁省卫生厅《辽宁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实施细则》及大连市卫生局、人事局《大连市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办法》,对大连市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 继续医学教育是继毕业后医学教育之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生性医学教育。为加强和规范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根据卫生部、人事部颁发的《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特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1.
开展医学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是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和使我国的医学科学尽快与国际接轨的需要。本文围绕医学微生物学双语教学目的、作用、授课模式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等一系列工作进行实践与探讨,以期为提高医学微生物学双语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郁晓燕 《医学教育》2013,(5):705-707
医学是兼具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双重属性的一门科学,不仅需要掌握精湛的医术,还要求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这是由医学所要求的职业道德决定的.因此,重视与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既是现代医学模式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医学院校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论述了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从课程设置、实践教育、师资队伍三个方面探讨了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的问题与对策,希望对有效建构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职业道德和人文精神培育体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情商理论用于临床医学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临床医疗活动的关注、认识和要求不断提高,对于临床医学生的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行的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尚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期望。文章从情商理论的内涵、临床医学教育的现状、情商理论用于临床医学教育的实践方法三方面对情商理论应用于临床医学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现实性进行了探讨,对临床医学教育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相关产品调研、理论分析,结合医疗卫生机构科教信息管理现状,分析医疗卫生机构对信息技术辅助工具的需求情况,并据此设计卫生科教信息管理系统。系统模型通过业务模块、统计查询模块、系统维护模块、安全中心模块、参数模块5大模块的建立,对医疗卫生机构科研管理、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论文管理和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管理等知识体系实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管理,以提高工效和实现组织知识共享,激励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5.
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在医学生阶段的培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南京大学医学院在恢复建院之后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在这两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独特的医学生通识教育模式、理学教育模式和与科研相结合的临床实践培养模式,并在实践中日益凸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国外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外医学院校在进行医学专业教育的同时,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强调医学与人文交叉融合;注重引导学生探讨医学社会问题和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注重改善教师人文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综合能力;注重校园文化育人环境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高危儿早期干预的医教结合管理模式,使高危儿获得身心全面发展。通过构建医教结合网络和制订规范化干预流程促进医教结合。宝山区高危儿医教结合干预率由2009年的2.31%,提高到2011年的84.50%。宝山区高危儿医教结合干预模式,融合医疗保健、康复、教育以及慈善支持为一体,形成完整的干预模式,有助于高危儿身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只有将医学人文教育贯穿落实在医学教育的各个阶段,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和医学科学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医学人文学转化为医学人文,才能培养出符合现代医学发展要求的优秀医学人才。临床医学实习期是医学人文教育和医学科学教育相结合、认识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阶段,需要在此阶段加强医学人文学知识的内化,实现医学人文教育的现实目的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娜 《西北医学教育》2009,17(3):515-517
教育信息化下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师在专业化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课件设计的专业化,以及新时期教师专业角色的调整。提出教师应是知识结构的规划者、学习策略的指导者、学生人生观的指引者。医学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主要是利用多元信息渠道,教师自主发展,主动获得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进行叙事研究;加强人文修养,思考生命化教育理念等。  相似文献   

20.
实施临床医学计算机信息能力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迅速发展而医学生信息教育缺乏的现状,探索并实施了医学生临床医学计算机信息应用能力整体化教育,提高了医学生对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整体认识,工作学习能力和效率得到明显提高,有效提升医学生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