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建立持续性高正加速度(+Gz)重复作用导致大鼠损伤的自然修复模型。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08只随机分成9组,每组12只。A组为空白对照; B组地面固定5 min; C组固定于离心机转臂上,俯卧位,头向轴心,+1Gz离心5 min; D组、E组、F组、G组、H组、I组体位同C组,+10Gz离心30s,间隔时+1Gz离心 60s,连续5/d,每周4d,共4周。A、B、C、D组于离心次日处死,其余各组分别于离心后1周、2周、4周、8周和12周后次日处死,取颞下颌关节、咀嚼肌、心、肝、肾等器官组织作光镜、电镜观察。结果:①动物全部成活。②A组、B组和C组器官组织未见异常;其余各组除肾脏未见明显异常外,心脏、肝脏和颞下颌关节、咀嚼肌呈现不同程度病理改变,随时间推移,上述损伤逐步减轻、呈现修复改变。结论:本动物模型重复性好,实验证实+Gz可以导致心脏、肝脏和颞下颌关节、咀嚼肌损伤,并能自然修复,是研究+Gz导致机体损伤和自然修复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持续性高加速度( Gz)重复作用下颞下颌关节变化的动物模型。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 1Cz组和 10Gz组,每组12只。应用六九型动物离心机,离心加速度曲线为梯形, 10Gz峰值持续时间为30s,G值增长率约为0.5G/s,间隔 1Gz60s,连续每天5次,每周4d,共3周。结果:在实验中大鼠能逐渐适应固定和持续性高加速度( Gz)重复作用,同时,成功地复制出颞下颌关节疾病的病理表现。结论:本动物模型重复性好,是研究正加速度对颞下颌关节影响比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对鼠后牙缺失的髁状突软骨和关节盘组织的形态学变化进行观察。旨在从软骨的组织学变化探讨牙合异常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关系。结果发现:实验组双侧髁状突软骨各细胞层均有不同的改变,增殖区变薄,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形态异常。过渡层变薄。关节盘内胶原纤维呈多向性走行,表明多数后牙缺失对颞下颌关节髁状突和关节盘的组织结构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鼠后牙缺失的髁状突软骨和关节盘组织的形态学变化进行观察,旨在从软骨的组织学变化探讨He异常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关系,结果发现:实验组双髁状突软骨各细胞层均有不同的改变,增殖区变薄,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形态异常。过渡层变薄。关节盘内胶原纤维呈多向性走行,表明多数后牙缺失对摄下颌关节髁状突和关节盘的组织结构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动物模型和临床标本的超微结构改变 ,了解关节盘前移位的病理变化过程。方法 :手术使兔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 ,在术后 2 ,4 ,8,12周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实验动物关节盘的病理性改变同时在临床上取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标本进行相同研究。结果 :在关节盘前移位早期的标本中 ,关节盘胶原纤维排列紊乱 ,纤维断裂 ,软骨细胞粗面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后期出现软骨细胞的坏死 ,细胞胞浆内有扩张的粗面内质网、大量微丝、空泡 ,关节盘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并出现弹力纤维。结论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早期出现关节盘的退行性改变 ,后期关节组织病变与修复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对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20例。完成40侧颞下颌关节斜冠状位、斜矢状位(coronal Pd+T2tse,Me2d)成像,观察颞下颌关节盘的MRI表现。结果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27侧,关节盘均呈蝶结状或双凹形;不可复性前移位10侧,关节盘为不规则形,6侧伴有关节积液,8侧张口受限,5侧髁状突骨质磨损。结论 MRI能全面地观察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情况,是检查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重要、可靠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指精神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牙厶因素、免疫等多种因素导致颞下颌关节及周围咀嚼肌群出现功能、结构与器质性的改变。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分咀嚼肌疾病、结构紊乱疾病、炎性疾病和骨关节病。咀嚼肌紊乱疾病包括筋膜疼痛、肌炎、肌痉挛、不能分类的局部痛以及肌纤维变性挛缩。结构紊乱疾病主要是指颞下颌关节盘移位。颞下颌关节盘移位是关节盘与关节窝、关节结节以及髁状突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并影响下颌运动功能。颞下颌关节盘移位、骨关节病及关节炎。骨关节病是指颞下颌关节组织发生磨损与变质并在关节表面形成新骨非炎症病变。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2):19-22
目的研究关节腔内摩擦系数对颞下颌关节(TMJ)系统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探讨摩擦系数改变因素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自主建立的颞下颌关节系统三维有限元模型,应用有限元软件对颞下颌关节系统进行力学分析,观察摩擦系数改变时的关节系统应力分布及大小变化。结果当移位侧关节盘摩擦系数增大时,相应该侧的关节盘、髁突所受应力也随即增大。结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与关节腔内摩擦系数关系密切,关节紊乱会导致关节摩擦系数增大,摩擦系数增大会促进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异常咬合关系对成年大鼠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选用19周龄雄性Wistar大鼠50只作为研究对象,按实验目的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30只)、操作对照组(10只)和空白对照组(10只)。应用螺旋拉簧以60g力作用于实验组大鼠的上颌第一磨牙,使其近中移动,形成异常咬合关系。加力后2周、3周、4周、5周、6周分别处死6只实验组大鼠,2只操作对照组大鼠和2只空白对照组大鼠。取其颞下颌关节做HE染色、Masson染色,观测髁状突的变化。结果:1.实验组髁状突纤维层表层的胶原纤维间水肿,组织松解,形成细小的裂隙;胶原纤维从表面剥离;肥大层变薄;初期骨小梁出现轻度的排列紊乱,其后骨小梁排列趋于恢复;2.髁状突软骨厚度变化:实验组可见髁状突软骨厚度下降,由后向前依次变薄。前带厚度随时间变化不明显,后带的变化程度最大;3.Masson染色结果:在实验组中髁状突软骨和软骨下骨出现红染增加。结论:异常咬合将导致大鼠颞下颌关节出现退行性变,主要表现为髁状突软骨变薄和纤维层的轻度破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剖析髁状突囊内骨折,研究骨折后软组织损伤的类型,并对非手术治疗的疗效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方法:回顾200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髁突囊内骨折未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选择颞下颌关节囊内骨折的患者采用CT和MR I检查,进行放射学进行评估,对颞下颌关节囊内骨折周围软组织伤害进行分类,并行按时复诊、复查进行分析,观察其愈合方式和对髁状突骨折预后的影响。结果:13例患者18个TMJ中有18个髁突发生骨折。其中关节盘随着碎裂的髁突骨折片向前侧移位17个,占94%,向内侧移位1个,占6%;关节盘未遮盖髁状突断端有3个,占17%;颞下颌关节盘盘后区发生破裂16个,占89%;颞下颌关节囊撕裂3个,占1%;颞下颌关节腔有积液18个,占100%;颞下颌关节腔内积血16个,占89%。复查CT及MRI显示,比较受伤前后关节盘的位置,未发现明显变化,形状产生变化;髁状突的位置与形状有部分改变;关节盘后区为增厚改建为主;关节囊损伤后可有炎症反应;关节上、下腔积液部分吸收、积血大部分吸收。临床患者预后有咬合紊乱2例;开口轻度受限3例;口型偏斜1例;颞下颌关节强直1例。结论:髁状突囊内发生骨折后,周围软组织亦发生损伤,其主要表现为关节盘前移、关节盘后区组织(双板区)的撕裂、关节囊撕裂和关节内出血、关节积液等。盘后区损伤后愈合变化为增厚改建。关节囊损伤会修复,关节内出血、关节积液吸收减少。髁状突外面多生成新骨为主。影像学资料分析、评价,髁突囊内骨折在自然愈合过程中具备良好的改建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不同正加速度( Gz)作用后大鼠血清中尿素氮(BUN)、肌酐(Cr)、碱性磷酸酶(AKP)和Ca2 浓度及肾脏病理改变。方法 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A组为 1Gz,B组为 5Gz,C组和D组为 7Gz,E组和F组为 9Gz。B组、C组和E组在第3次加速度作用(每次3min,间隔40min,共3次)后6h处死。D组和F组在24h后处死,测上述指标。结果 以A组为对照组,对照组的BUN、Ca^2 和AKP分别为(9.2土0.71)mmol/L、(0.57土0.29)mmol/L和(460土74.06)U/L,C组和E组的BUN[(10.18土0.58)mmol/L、(11土0.35)mmol/L]有显升高(P<0.05,P<0.01).B组、C组和E组的Ga2 [(2.5土0.54)mmol/L、(3.1土0.28)mmol/L和(3.07l0.12)mmol/L]显降低(P<0.01、P<0.05和P<0.01)。E组的AKP(543.17l2.27)U/L有显升高(P<0.05)。BUN是恢复至正常最快的肾功能指标。受 7Gz和9Gz重复作用后,C组和E组电镜下见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有病理变化。结论 正加速度对大鼠肾功能和超微结构有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预处理对高加速度(High Positive Acceleration,+Gz)暴露后大鼠学习和记忆的影响.方法 32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n=8):对照组(Con)、+Gz暴露组(+Gz)、HBO预处理组(HBO)、HBO预处理后+Gz暴露组(HBO-+Gz).Con常压空气处理5 d(1ATA,21%O2,每天1 h);+Gz暴露组,给予+10 Gz,峰值作用时间5 min;HBO组:HBO预处理5d(2.5ATA,100%O2,每天2 h);HBO-+Gz:HBO预处理后5d后给予+Gz暴露.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定位航行和空间探索能力.结果 定位航行实验:各组之间有明显统计差异[F(3,28)=5.325,P<0.01].+Gz组潜伏期较Con组相比第2,3天明显延长(P<0.01);HBO-+Gz组与+Gz相比第2,3天显著缩短(P<0.05)而与Con组相比第2天仍有所延长(P<0.01);而单纯HBO组与Con组相比各时间点无统计差异.空间搜索实验:与Con组相比较,+Gz组和HBO-+Gz组在靶象限游泳时间百分比均明显延长[(43.71±3.29)%,(28.65±1.00)%;(43.71±3.29)%,(37.17±0.98)%;均P<0.05],单纯HBO预处理对动物的空间搜索能力无影响.结论 高压氧预处理可以改善+Gz暴露所引起的学习和记忆损伤.  相似文献   

13.
+Gz致脑缺血恢复期大鼠学习能力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持续性正加速度 (+Gz)暴露后 ,缺血恢复期大鼠学习训练能力的改变 .方法 :雄性SD大鼠 2 4只随机等分为对照组、+6Gz组和 +1 0Gz组 ,观察不同G值 +Gz作用后 ,0 (即刻 ) ,2 ,4和 6d大鼠学习能力的变化 .结果 :辨别性学习能力 +6Gz和 +1 0Gz组大鼠的正确反应次数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 (P <0 .0 1 ) ,反应时均显著延长 (P <0 .0 1 ) ,+6Gz组正确次数较 +1 0Gz组显著增加 (P <0 .0 5 ) ;被动回避反应观察发现 +6Gz组和 +1 0Gz组大鼠的 6d潜伏期较对照组显著缩短 (P <0 .0 1 ) .结论 :+Gz暴露恢复期可致大鼠学习能力的持续降低 ,并且随着G值的增高学习能力降低的程度呈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局灶低温治疗对大鼠脑创伤后脑水肿的作用和对乳酸含量的影响。方法:SD大鼠168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28只:A组,假手术对照组;B组,脑外伤模型对照组;C组,0℃水局灶低温治疗组;D组,10℃水局灶低温治疗组;E组,20℃水局灶低温治疗组;F组,25℃水局灶低温治疗组。除A组外各组动物均按Feeney方法制作重度脑创伤模型,B组伤后不予治疗,C,D,E,F 4组伤后30 min开始给予局灶低温治疗,20~30 min局灶脑温降至3l℃并维持3 h。所有动物分别于伤后l,3,5,7 d处死,取伤区脑组织测水含量及乳酸含量。结果:B组各时间点脑组织水含量和乳酸含量比A组升高(1,3,5,7 d组均P<0.05)。C,D,E,F组与B组相比,C组水含量和乳酸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3组均降低(P<0.05)。局灶低温各组间相比,C组水含量、乳酸含量最高(P<0.05)。结论:对大鼠脑外伤后脑水肿,0℃水局灶低温治疗无效果,10℃,20℃,25℃水局灶低温治疗有效,以20℃和25℃水局灶低温的效果更好。减少乳酸堆积、缓解酸中毒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正加速度(+Gz)暴露下大鼠外周血D-乳酸及二胺氧化酶(DAO)含量的变化,探讨+Gz暴露对大鼠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分别标记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5 Gz组)、C组(+10 Gz组)、D组(重复暴露组)。采用动物离心机模拟+Gz暴露,B、C组大鼠分别以+5和+10 Gz暴露5 min,D组大鼠重复暴露于+5 Gz 1.5 min,+10 Gz 2 min,+5 Gz 1.5 min,除A组外,其他各组大鼠每日暴露1次,持续5 d。实验结束后次日麻醉大鼠,取大鼠肠黏膜标本及外周血清,镜下观察大鼠肠道组织病理学特点,并检测各组大鼠血清D-乳酸及DAO水平。结果  除A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小肠组织肉眼及光镜下观察均有损伤,损伤程度D组>C组>B组;与A组比较,其他各组大鼠血清D-乳酸及DAO水平均明显升高(P <0.05),血清D-乳酸水平C组低于D组(P <0.01);血清DAO水平B组低于C组和D组(P <0.05)。结论  +Gz暴露可增加大鼠肠道黏膜通透性,破坏大鼠肠道机械屏障,损伤程度与+Gz暴露值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NDRG2基因与去泛素化酶Zc3h12d在NF-κB转导通路中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LPS刺激人支气管气道上皮16HBE细胞株来构建炎性刺激时气道黏液高分泌模型,用瞬时转染过表达NDRG2基因和Zc3h12d siRNA干扰下调16HBE细胞,将细胞分成LPS+瞬时转染过表达NDRG2组(A组)、LPS+瞬时转染过表达NDRG2+Zc3h12d siRNA组(B组)、LPS+瞬时转染Zc3h12d siRNA组(C组)、LPS+转染空白载体组(D组),以未做任何处理的16HBE细胞作为对照组(E组)。反转录PCR检测气道黏蛋白(mucin,MUC)5AC mRNA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IL-1β、IL-6等炎症因子及MUC5AC的分泌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Zc3h12d和NF-κB p65的分泌水平,激光共聚焦法检测16HBE细胞内MUC5AC表达。结果:与B组比较,A组炎症因子及MUC5AC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比较,A组炎症因子及MUC5AC的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组与E组比较,LPS刺激后炎症因子及MUC5AC分泌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DRG2基因可以通过Zc3h12d而实现对NF-κB转导通路的调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软硬食刺激对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和ADAMTS-5在生长发育期小鼠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中表达的影响。方法 20只3周龄小鼠随机分成硬食组和软食组,分别给予软食和硬食4周,通过HE染色,实时PCR 检测Aggrecan与ADAMTS-5 mRNA变化以及ADAMTS-5免疫组化检测ADAMTS-5阳性软骨细胞变化。结果 软食组髁突软骨厚度要比硬食组薄;软食组Aggrecan mRNA水平比硬食组降低;ADAMTS-5 mRNA水平及ADAMTS-5阳性软骨细胞软食组要高于硬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软食刺激可能促进髁突软骨ADAMTS-5的基质降解功能,而硬食刺激可能增强髁突软骨基质Aggrecan的合成作用。  相似文献   

18.
+6 Gz与噪声复合应激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喜庆  刘挺松  曹新生  吴兴裕 《医学争鸣》2004,25(21):1928-1931
目的 :探讨中等强度正加速度和噪声复合应激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方法 :雄性SD大鼠 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6Gz 3min组、90dB(A) 30min噪声组、+6Gz 3min和 90dB(A) 30min噪声复合应激组 4组 ,每组 8只 .采用Y 型迷宫实验和避暗实验观察应激后不同时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变化 .结果 :+Gz组大鼠正确率在暴露后 2 ,4和 6d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 (P <0 .0 1) ,反应时均显著延长 (P <0 .0 1) .复合应激组大鼠正确率在暴露后各时间点较对照组和噪声组均显著降低 (P <0 .0 1) ,反应时均显著延长 (P <0 .0 1) ,而较 +Gz组则均无显著变化 ;总时间和错误数在暴露后即刻较对照组显著增加 (P <0 .0 1) ,潜伏期在暴露后即刻显著缩短 (P <0 .0 5 ) ,在暴露后 6d时仍显著缩短 (P <0 .0 5 ) .结论 :+6Gz 3min和 90dB(A) 30min噪声复合应激可引起大鼠持续性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