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周泓杉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1):130-131,133
目的研究职业、用餐习惯同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致病关系。方法选择598例不同职业Hp感染者作为病例组,229例Hp阴性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其职业、饮食习惯、Hp感染致病的知晓率。x2检验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Hp感染率与饮食习惯、职业及疾病认识的关系。结果不同职业间感染率具有显著差异性;高盐、腌制食物是Hp致病的危险因素;常食植物油可降低Hp感染((X2=0.51)。医务人员对Hp相关疾病知识知晓率高。结论Hp感染与职业、膳食习惯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脑血栓形成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否为增加脑血栓形成发病率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前瞻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设计的病例对照研究,调查了210例急性脑血栓形成(脑梗)患者。同时选取210例非病例组作为对照组,要求年龄性别、吸烟、喝酒、高血压及饮食习惯构成与病例组一一对应,分别对两组做幽门螺杆菌检测,判断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的x^2值为6.451,比值比(OR)为1.63,OR可信区间为1.12-2.37,不包括1,说明OR值有显著性。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发生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王娜  高峰   《中国医学工程》2014,(12):119-119
目的探讨胃息肉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胃息肉患者为研究组,以同时期于本院接受胃镜检查的10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胃镜检查、病理检查和4C呼气试验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病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观察组100例患者中Hp阳性68例,占68%;对照组Hp阳性40例,占40%。两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息肉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贵州省普定县仡佬族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探讨相关的感染途径,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设计统一问卷调查表,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方式,由专业人员填写调查表。仪器采用安徽养和医疗器械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YH04卡式幽门螺杆菌检测仪,配套使用YH04幽门螺杆菌检测仪呼气卡做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测。结果仡佬族人群幽门螺杆菌的总感染率为83.67%,男性感染率为88.46%,女性为78.26%,男女感染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总感染率与饮生水、吸烟、喝酒、吃烟熏食物、吃腌泡菜、吃生蔬菜、吃凉拌菜呈正相关(P〈O.05),与吃生大蒜、高盐饮食、高脂饮食等无关(p,0.05)。结论贵州省普定县仡佬族人群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属高水平,男女感染率有明显差异。感染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开展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杨占良 《吉林医学》2010,(25):4282-428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方法:选择胃镜检查证实为反流性食管炎的门诊和住院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胃镜检查为单纯慢性胃炎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胃镜检查时在胃体、胃窦及胃底各取活检1块,分别作HE和Giemsa染色以及快速尿素酶试验。结果: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者18例(36.0%),对照组幽门螺杆菌阳性者29例(64.4%)。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伴胃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应慎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胃部疾患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从流行病学角度探讨胃部疾患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各80份,同时设正常对照标本80份。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其幽门螺杆菌。结果:三种病例及正常对照组其阳性率分别为:慢性胃炎组77.50%(62/80),消化性溃疡组82.50%(66/80),胃癌组62.50%(50/80),正常对照组16.25%(13/80)。三病例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各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Hp感染很可能是胃癌发生的致瘤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肺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在Pubmed、Embase、万方、维普、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筛选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肺癌之间关系的文献,提取数据并利用Meta分析进行定量综合分析,计算合并比值比及其95%可信区间(95%CI)。所有统计操作由Stata12.0软件进行。结果本次Meta分析共纳入8篇文献,共2153例研究对象,包括病例组1061例,对照组1092例。病例组与对照组中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存在显著差异,Meta分析显示合并比值比为1.15(95%CI:1.01~1.31),P=0.03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肺癌密切相关,可能是肺癌的重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的致病因素,方法:对近年门诊有较完整记录,经手术证实的720例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年共确诊胃癌患者167例(手术后经病理证实),其中早期16例(10%),中期98例(59%),晚期53例(31%),溃疡病恶变者25例,酗酒及烟者11例(每月饮酒量10kg,肿烟30盒),萎缩性胃炎恶变者79例,108例被确诊为伴幽门螺杆菌感染,其余原因不详。结论:目前胃癌的致病因素包括癌前病变,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生活习惯(吸烟与酗酒)、胃溃疡病,不明原因的隐袭因素等。  相似文献   

9.
小儿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87例再发性腹痛患儿进行幽门螺杆菌(HP)的检测,探讨小儿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87例患儿均接受^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其中63例行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检查,42例做胃镜检查及快速尿素酶试验。42例无症状者作为对照组仅做^14C—UBT及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检查。如检查中有2项或2项以上阳性者则诊断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结果 再发性腹痛患儿HP阳性45例,阳性率51.7%。对照组阳性10例,阳性率23.5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胃镜结果:慢性胃炎32例,十二指肠球部渍疡8例,胃渍疡1例,正常1例。病变检出率达99%。结论 小儿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部溃疡是其主要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10.
陈晓 《中原医刊》1997,24(4):44-44
幽门螺杆菌与胃病关系的研究陈晓焦作矿务局医院门诊部内科(454000)本文以472例胃病患者进行快速尿素酶法及病理切片染色法检测幽门螺杆菌(HP),以了解HP感染对相关胃病的关系。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对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做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乐清市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用14C-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结果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40%~70%,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外来务工人员明显高于当地常住人口,两者差异有显著性(X2=15.11,P〈0.01)。幽门螺杆菌感染人群比无幽门螺杆菌感染人群的消化性溃疡患病率高。结论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和卫生饮食习惯是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重要措施,继而减少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将86例腹泻型IBS患者与9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法及快速尿素酶法检测HP感染情况,并根据检测结果将46例HP阳性的腹泻型IB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同时给予匹维溴胺、思密达治疗4周,观察组同时加用抗HP治疗2周,观察其总有效率。结果:腹泻型IBS组Hp感染率为53.5%,健康体检组HP感染率为51.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P阳性的腹泻型IBS患者疗效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81.8%,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泻型IBS与HP感染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究反复腹痛患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175例反复腹痛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进行统计,并将其中不同年龄、性别、喂食方式、胃病家族史、消化性溃疡及母亲文化程度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进行比较,并分析上述因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结果:175例反复腹痛患儿中74例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感染率为42.29%,其中年龄越高、男性、咀嚼喂食者、胃病家族史、消化性溃疡及母亲文化程度较低者的感染率高于其他患儿,经Logistic分析显示其均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高危因素,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反复腹痛患儿幽门螺杆菌感染感染率较高,且年龄、性别、喂食方式、胃病家族史、消化性溃疡及母亲文化程度均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感染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毛朝亮  吴晓乐  赵林  许晴晴 《医学综述》2012,(18):3125-3127
目的在不限定药物、病情的情况下对比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4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幽门螺杆菌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68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均在住院后3 d内完成快速尿素酶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并对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种诊断幽门螺杆菌在此类患者感染有差别(P<0.01),且在慢性胃、十二指肠炎及消化性溃疡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无法避免影响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因素的情况下,快速尿素酶试验要优于14C尿素呼气试验,从我国胃镜检查基本普及的临床实际出发,优先选择快速尿素酶试验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和前列腺素E2(PGE2)在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男性长期饮酒者胃黏膜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在2007年1月~2010年12月对符合条件的男性长期饮酒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59例和单纯长期饮酒者52例进行内镜下胃黏膜活检组织的病理学观察,同时用ELISA法检测静脉血及胃液EGF及PGE2浓度。结果长期饮酒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组中胃黏膜轻度及中重度病变各亚组患者血清EGF浓度均明显高于单纯长期饮酒组相对应病变各亚组患者血清EGF浓度(P均〈0.05或0.01)。长期饮酒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组胃黏膜不典型增生亚组患者血清EGF浓度明显高于单纯长期饮酒组胃黏膜不典型增生亚组患者血清EGF浓度(P=0.000)。长期饮酒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组中胃黏膜轻度肠化亚组患者血清PGE2浓度明显高于单纯长期饮酒组中胃黏膜轻度肠化亚组患者血清PGE2浓度(P=0.021),其余各亚组之间血清PGE2浓度和各亚组患者之间胃液EGF浓度和胃液PGE2浓度对比,P均〉0.05。结论血清EGF和PGE2在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男性长期饮酒者胃黏膜损伤中起一定作用,因此为预防长期饮酒者幽门螺杆菌感染造成胃黏膜损伤加重,应尽早根除幽门螺杆菌。  相似文献   

16.
李本华 《吉林医学》2010,31(12):1597-159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的关系。方法:124例胃镜检查确诊的慢性胃炎患者,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胆汁反流性胃炎,分别给予胃黏膜组织活检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炎性反应情况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32例,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90.63%;慢性糜烂性胃炎36例,阳性率69.44%;慢性浅表性胃炎33例,阳性率66.67%;胆汁反流性胃炎23例,阳性率34.78%。慢性萎缩性胃炎阳性率最高,胆汁反流性胃炎阳性率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几种常见的慢性胃炎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幽门螺杆菌感染,不同胃炎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建祥  刘彦  张华 《河北医学》2013,19(3):324-327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后对肝硬化高氨血症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56例Hp阳性的高血氨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十天序贯疗法根除Hp,对照组不予根除Hp,其他保肝、对症治疗相同。1月后测定血氨、IL-8、IL-18、TNF-α。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血氨、IL-8、IL-18、TNF-α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18与血氨成正相关,r值为0.581,P〈0.05。血清IL-8与血氨无明显相关性,P〉0.05。血清TNF-a与血氨成正相关,r值为0.446,P〈0.05。结论: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后对肝硬化患者的高血氨明显减低,IL-18、TNF-α可能参与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8.
煤矿工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煤矿工人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探讨H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对策。方法用14C-呼气试验检查HP感染情况,部分患者行14C-呼气试验检查前行胃镜和/或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HP感染率用百分数表示,分析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煤矿工人幽门螺杆菌HP总感染率为62.12%,高于全国平均感染水平(55%);HP感染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P〈0.05),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密切相关(P〈0.05),HP感染与饮食不规律、吸烟饮酒、焦虑抑郁情绪有关(P〈0.05)。结论煤矿工人HP感染水平偏高,属于易感人群,防治HP感染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9.
魏晓广  郑佳 《中外医疗》2016,(16):173-17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中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7%,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7.37%,均高于对照组的73.68%和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低于对照组的2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可提高疗效,根除幽门螺杆菌,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