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免疫比浊法(LIATESTD-D)和快速ELISA法(VIDAS D-D)两种D-二聚体定量方法的相关性。方法分别用LIATESTD-D和VIDAS D-D两种方法对108份健康体检及住院患者标本进行D-二聚体定量检测。对检测的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当D-二聚体检测值在500~1000万g/ml之间时r2=0.9947,两种方法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当D-二聚体检测值<500 ng/ml和>1000 ng/ml时,相关系数分别为r1=0.9697和r3=0.9538,两种方法之间的相关性不理想。结论两种方法各有优势,实验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检测。  相似文献   

2.
D-二聚体在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宗文  方运勇 《当代医学》2011,17(35):12-13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VIDAS)快速定量检测DD法对89例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D进行检测,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DD水平对比.结果 肺栓塞组患者血浆DD为(1620.6±45.8)μg/L,〉500μg/L者89例,阳性率100%.对照组(315.3±24.0)μg/L.两组血浆DD平均值相比较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IDASDD法检测方法敏感性高,DD对排除肺栓塞诊断有一定帮助,可作为排除肺栓塞的首选试验,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胶体金免疫渗滤法和快速ELISA法定量检测D二聚体(D-Dimer,DD)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用胶体金免疫渗滤法和快速ELISA法检测质控物及2011年12月—2012年10月在我院住院病人107份标本的DD含量,对比两种方法的重复性、稳定性、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快速ELISA法检测DD的重复性、稳定性、特异度、敏感度优于胶体金免疫渗滤法;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关系数r=0.693,相关性不理想。结论胶体金免疫渗滤法和快速ELISA法检测DD均具有较高的重复性、稳定性、敏感性,二者特异性不高,两种方法相比较有各自特点,实验室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行选择D二聚体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不同方法检测的RF结果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免疫比浊法和乳胶凝集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结果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用免疫比浊法和乳胶凝集法同时检测阳性组2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与正常对照组40例健康体检者的RF,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免疫比浊法检测阳性组结果阳性率为90.5%,正常对照组阳性率为5%;乳胶凝集法检测阳性组结果阳性率为71.4%,正常对照组未检出阳性标本。两种检测方法结果有显著的相关性,r=0.987,P<0.01。结论:两种检测方法结果相关性良好,免疫比浊法检测RF结果诊断价值较高,敏感性优于乳胶凝集法,免疫比浊法将50IU/ml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的界限值特异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和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效能进行评价.方法 分别采用RIA法和ELISA法检测CGRP标准品、质控品和100例正常MCAO模型大鼠血浆标本中CGRP浓度,作精密度和比对分析.结果 RIA法和ELISA法检测正常MCAO模型大鼠血浆中CGRP结果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r分别为0.986和0.962.结论 RIA法和ELISA法检测CGRP结果一致,符合科研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谭薇  李国青  庞雨冰  房宇轩  徐敏纹 《重庆医学》2021,50(22):3837-3840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25-(OH)VitD]、血小板计数和D-二聚体(DD)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9-2020年在该院风湿免疫科确诊的95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者91例作为对照.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25-(OH)VitD水平,迈瑞BC-500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小板计数,免疫比浊法检测DD水平,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RA组患者血清中25-(OH)Vit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及D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OH)VitD水平随RA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升高而降低,血小板计数及DD水平随RA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升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OH)VitD与血小板计数、DD呈负相关(r=-0.912、-0.614,P<0.001),血小板计数与DD呈正相关(r=0.667,P<0.001).结论 25-(OH)VitD、血小板计数及DD的检测对RA患者诊断及病情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金标法C反应蛋白全血定量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金标法全血定量 CRP检测的价值。方法 :采用金标法与免疫比浊法检测临床全血标本和血清 CRP的含量 ,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金标法重复性好 (CV<7% ) ,其检测结果与免疫比浊法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且相关性好 (r=0 .98)。结论 :金标法全血定量 CRP检测具有快速、简便、特异性高 ,适合临床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胶乳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与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结果。方法选取的210名受试者为2015年7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n=124)和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n=86)。受试者均清晨采集全血标本,分别应用胶乳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水平,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并对结果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肿瘤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析。结果两种方法的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两种方法的检测值呈正相关(rCEA=0.733、rAFP=0.669,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胶乳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CEA、AFP的结果在诊断肿瘤中的AUC分别为0.674、0.655,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CEA、AFP的结果在诊断肿瘤中的AUC分别为0.606、0.6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胶乳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结果基本一致,相关性良好,均有助于提升临床肿瘤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检测血浆D-二聚体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D二聚体定量检测在肺栓塞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该院收治的75例肺栓塞、32例肺心病等患者血浆D二聚体定量检测结果,复习相关文献资料,对D二聚体在肺栓塞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进行评价.结果该实验结果表明,半定量乳胶凝集法对肺栓塞的敏感性只有53.7%,Liat-est法检测D二聚体对肺栓塞的敏感性为97%,两种方法差异显著(P<0.01).肺心病及其它血栓形成的疾病D二聚体也有较高的阳性率,因而对肺栓塞的特异性较低.结论Liatest法、酶联免疫法等敏感性较高可作为排除诊断肺栓塞的首选筛选试验,尤其是Liatest法较易推广,更适合门诊、急诊检测.  相似文献   

10.
两种检测D-二聚体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D二聚体(D-D)测定的方法进行比较。方法比色法(23例)、免疫比浊法(60例)用STAGO全自动化凝血仪测定。结果两组特异性较一致,阳性率以免疫比浊法较高。结论用自动化凝血仪配套试剂的免疫比浊法检测D-D具有高敏感性、高特异性与重复性好的优点,可作为检测D-D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影像学检查和血浆D二聚体定量筛查疑似深静脉血栓形成(DVP)患者,调查不同抗体来源试剂的检测一致性。方法选择2016年1~10月就诊的220例疑似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者,使用MediRox D-dimer和STA Liatest D-dimer两种试剂检测受检者血浆D二聚体,并以影像学检查结论作为诊断DVP的依据。结果 220例疑似患者经影像学确诊的深静脉血栓71例,肺栓塞35例。D二聚体高于Cutoff者176例,两组结果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1.120,P=0.264),并且存在线性关系y=0.1564+0.9831 x,R~2=0.958(r=0.979,P0.01)。两种方法检测320例标本的差异83%在±0.5μg/ml以内,临界值附近(0.2 to 0.9μg/mL)检测95%的偏差在0.32μg/ml以内,标准偏差0.156μg/ml。结论 D二聚体用于DVP排除诊断时,除了要结合影像学检查之外,要求定性判断的高符合率和阳性数据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血浆D-二聚体是纤溶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形成的降解产物之一,为继发性纤溶特有的代谢物,由于其高敏感性,血浆D-二聚体检测被广泛地应用于排除可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但由于其特异性不高,常需与临床概率评估、下肢静脉加压超声、CT及静脉造影等联合用于VTE的诊断。该文就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用于排除VTE、诊断VTE、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血浆D-dimer Plus试剂在诊断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早期的临床筛查价值。方法采用D二聚体Plus试剂盒,分别对59例DVT患者和6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测定,并进行统计学t检验,ROC曲线分析和D二聚体在不同截断值情况下的筛检评价。结果 DVT组D二聚体(675±206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91±69μg/L),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34);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用于DVT临床诊断有显著统计学意义(AUC=0.706,P=0.000),D二聚体水平越高,发生DVT的可能性越大;以D二聚体水平为200μg/L为截断值时,其阴性预测值和临床诊断符合率都是最高的,分别为67.06%和73.95%。结论 D-dimer Plus试剂在DVT的早期临床诊断中价值有限,而对于疑似DVT患者,建议以200μg/L作为截断值。D二聚体水平并不升高的临床疑似DVT患者,需要进行连续监测与静脉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采用D-二聚体联合Wells评分检查,对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进行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于可疑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患者均记录年龄、性别、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根据Wells量表进行评分,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肺栓塞(PE)分为低度可能性组(0分, < 2分),中度可能性组(1~2分,2~6分)以及高度可能性组(≥3分, > 6 分),同时对每位患者进行D-二聚体的测定,筛查出拟诊VTE患者,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诊断金标准,对VTE的符合率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 单独Wells评分,低度可能性组的VTE诊断符合率为8%,假阳性率为92%,中度低度可能性组VTE符合率为30%,高度可能性组VTE符合率94.4%;Wells评分联合D-二聚体检测,低度可能性组VTE符合率为50%,假阳性率为50%。结论 相对于单独Wells评分,Wells评分联合D-二聚体检测可以显著降低低度可能性组的假阳性率(P < 0.05)。  相似文献   

15.
D-dimer measurement is a technique that may improve the diagnostic strategy for 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 To evaluate D-dimer accuracy in the diagnosis of VTE, we identified 116 patients at Charleston Area Medical Center in Charleston, W.Va., for whom D-dimer assay had been performed to screen for VTE. Forty-one had VTE diagnosis confirmed (VTE-Positive); and 75 were ruled out (VTE-Negative); all by radiologic studies. D-dimer values for 41 healthy individuals were also prospectively collected. D-dimer value ranges of VTE-Positive, VTE-Negative and Healthy Sample groups were 0.5-55, 0.5-15.9, and 0.4-3.24 mg/L. Cutoff values of 2.5, 2.1, 1.6, and 1 mg/L had sensitivities of 74%, 81%, 86% and 95%, with specificities of 60%, 48%, 32% and 12%, respectively.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s were 80%, 81%, 79% and 82%, while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s were 52%, 48%, 43% and 39%, respectively. Our results show that quantitative D-dimer assays lack the accuracy to serve as a method for ruling out VTE.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多种凝血因子(F)活性变化;与D二聚体(DD)比较,探讨各指标对VTE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VTE患者110例,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75例和肺血栓栓塞症(PTE)35例;对照组116例。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凝血因子FⅠ、FⅡ、FⅢ、FⅤ、FⅦ、FⅧ、FⅨ、FⅪ、FⅫ活性和DD。结果(1)VTE组FⅤ:Ac、FⅧ:Ac、FⅨ:Ac、Fbg和DD含量均较对照组增高,FⅫ:Ac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TE组FⅡ:Ac、FⅦ:Ac、FⅪ:Ac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TE主要危险因素为FⅨ:Ac、Fbg和DD,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用ROC曲线分析FⅨ:Ac、Fbg和DD对VTE早期诊断的价值,其AUC分别为FⅨ:Ac(0.75)、Fbg(0.797)和D-dimer(0.788)。结论多种凝血因子活性异常增高在VTE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与VTE发生有显著关联性。FⅨ:Ac、Fbg和D-Dimer水平增高是VTE血栓形成的可能危险因素。根据ROC曲线分析,Fbg对VTE早期诊断价值最大,DD次之,其次为为FⅨ:Ac。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新型Innovance D-dimer在Sysmex CS2000(CS2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上检测血浆D二聚体(D-dimer,D-D)的性能及其cutoff值的适用性。方法分别使用STA Liatest和Innovance D-D两种试剂在配套机型上检测100例患者的血浆D-D,分析两者的偏差和相关性,并根据排除静脉血栓的cutoff值判断两者符合率。结果在检测范围内两方法具有统计学相关(r=0.9516,P〈0.05),不稀释标本(〈4 mg/L)检测的相关性也具有统计学意义(r=0.9304,P〈0.05)。以0.5 mg/L作为cutoff值,两种方法阴性、阳性和总体符合率分别为92.3%、98.6%和97%。结论Innovance D-D与现行主流方法在临床应用上具有量值可比性和诊断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D二聚体定量试剂检测临床标本的性能,探讨开展质量评估的可能性.方法 分别使用STA Liatest、Innovance D-二聚体和HS500三种试剂检测149例临床标本血浆D二聚体,分为0.2~1.00、1.01~4.00和4.01 ~ 20 mg/L三浓度区间统计方法间的偏差和在中高值区间的相关性,并以cutoff值(0.5 mg/L)作为定性判断的依据判断阴性符合率.结果 Innovance、HS500与Liatest相比,低值区间偏差低于0.05 mg/L,中值区间偏差为0.75和0.87mg/L,高值区间2.18和1.82 mg/L;线性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y=1.14x+0.18(r=0.92,P<0.01)和y=0.96x+ 0.59(r=0.863,P<0.01).以0.5 mg/L为cutoff值,两者与Liatest相比的阴性符合率为91.4%和80%,总体符合率为94%和89%.结论 三种血浆D二聚体定量检测作静脉血栓定性的定性筛查时有较高符合率,同时其定量结果的一致性为开展质量评价提供了前提.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含量与冠心病(CHD)临床类型、病变程度的关系,以了解D-二聚体在冠心痛诊断和预后判断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用Liatest法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7例、稳定型心绞痛(SA)22例、健康者30例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D-二聚体阳性发生率与含量在UA和AMI组明显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1),且AMI组的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UA组(P<0.01),SA组的D-二聚体无明显增高。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凝血和纤溶功能异常,且异常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