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收集我院2001年2月至2005年2月共施行的63例肝移植手术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前状况、供体质量、术后肝功能和辅助检查结果.结果 63例肝移植患者共发生了64例次高胆红素血症,其中术前重型肝炎13例(20.6%),缺血再灌注损伤21例(33.3%),急性排斥反应15例(23.8%),胆道并发症9例(14.3%),FK506毒性反应5例(7.9%),乙型肝炎复发1例(1.6%).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临床表现,其原因错综复杂,应首先明确其发生的原因,才能进行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高胆红素血症原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行肝移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前状况、供体质量、术后肝功能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8例肝移植有54例(79.4%)术后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其中保存损伤38例(70%),术前高胆红素血症32例(59%),FK506毒性反应8例(15%),急性排斥反应4例(7%),胆漏1例(2%),曲霉菌感染1例(2%),移植物抗宿主病1例(2%);54例中,部分病例同时存在多个原因。不同原因所致的高胆红素血症,在发生时间、胆红素水平的变化等方面均呈现相应的特征。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是肝移植术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其发生原因错综复杂。应针对病因进行综合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心脏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5月~2011年5月266例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胆红素的变化趋势及与术前、术中各因素的关系,研究高胆红素血症与预后指标的关系。结果 266例患者心脏手术后有47例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占17.6%,开始时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与术前患者胆红素升高明显相关,并明显延长呼吸机使用时间及监护室治疗时间。结论术后高胆红素血症与术前患者胆红素升高相关,提示与术前肝脏排泄胆红素障碍及心脏手术后胆红素负担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肝癌术后胆红素水平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血清胆红素升高的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术后2周内胆红素水平将92例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患者分为高胆红素血症组和胆红素正常组,分析术后胆红素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发生高胆红素血症24例,其余68例胆红素基本正常.术后1、3、5、7d两组之间的胆红素水平均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第14天恢复至术前水平.高胆红素血症组的术前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胆红素正常组(P<0.05),Child分级在术后胆红素升高组和正常组间也有明显差异(P<0.05),手术持续时间、出血量和肝门阻断方式与术后胆红素水平相关.结论 患者术前肝功能(术前胆红素水平和Child分级)、手术持续时间、出血量和肝门阻断类型是肝癌术后胆红素水平变化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心脏外科术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及其术前与术中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5月期间在我科行择期心脏手术的成人患者168例,总结其人口学资料及相关的临床资料。以高胆红素血症组为研究组,非高胆红素血症组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本组168例中,术后发生高胆红素血症73例,发生率为43.4%。单因素分析提示,术前谷丙转氨酶水平、转肽酶、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术前左房前后径、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与主动脉瓣狭窄的发生率、合并同期瓣膜手术、术中失血、术中输血输浆、手术及总麻醉时间是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OR 1.440,95%CI 1.216~1.706,P=0.000)与手术时间(OR 5.745,95%CI 1.143~28.877,P=0.034)是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胆红素血症组患者术后24 h引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总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时间以及术后总住院时间亦显著增加(P<0.05),但围手术期死亡率并未显著增加(P=0.974)。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在心脏外科术后发生率较高,术前血清总胆红素升高和手术时间的延长是术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与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以及术后总住院时间的延长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陆月合 《吉林医学》2012,33(21):4532
目的:通过对72例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原因分析,以期降低该病发生率。方法:选取72例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者且对其诱发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进行观察与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导致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围生期因素24例(33.33%),ABO溶血因素12例(16.67%),母乳性黄疸因素14例(19.44%),感染因素16例(22.22%),其他因素6例(8.33%)。结论:加强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原因调查与分析对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同时能够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高胆红素血症与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泗洪县人民医院胸心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96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后是否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分为观察组46例(有高胆红素血症)和对照组50例(无高胆红素血症),分别在手术前与手术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记录患者血清胆红素含量水平上升的时间,统计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分析观察组患者术后高胆红素血症与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肺炎、吻合口瘘、感染、乳糜胸及心律失常的比例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分别为13.04%、8.70%、13.04%、15.22%、13.04、63.0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0、0、2.00%、0、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7 d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达到最大值(5.72±1.27) mg/dL,且术后1~3 d、4~7 d以及8~14 d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为(2.46±0.13) mg/dL、(5.72±1.27) mg/dL、(2.01±0.23) mg/dL,均明显高于术前的(1.78±0.21) mg/d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高胆红素血症与其各类并发症及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之间均呈正相关(r=3.278、3.149、3.301、4.677、3.353、4.231,均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高胆红素血症与其并发症之间具有正相关联系,因此,临床工作中应为术后食管癌患者积极监测其血清胆红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1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依次为:围产因素137例(43.4%),感染因素89例(28.1%),新生儿溶血病47例(14.9%),原因不明43例(13.6%)。治愈292例,占92.4%,好转24例,占7.6%。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多种,加强围产期保健,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可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采用以蓝光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可有效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针对228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发生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经光疗、口服药物、静滴白蛋白等综合治疗,223例治愈,治愈率为97.8%。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依次为围生因素135例(占59.2%),感染因素48例(占21.1%),溶血13例(5.7%),原因不明32例(14.0%)。结论围生因素逐渐成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发病因素,应加以重视和预防。  相似文献   

10.
肝移植术后主要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肝移植术后主要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类型及临床表现,并探讨其病因、易发因素及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05年9月完成的467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肝移植术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共有91例(19.49%)患者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其中弥漫性脑病72例,脑血管意外12例,癫痫发作4例,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3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例.高龄、术前高胆红素血症、高渗透压、低血小板、肺部严重感染与弥漫性脑病密切相关.5例脑病患者施行了持续的肾脏替代治疗,8例脑出血患者中5例施行了开颅血肿清除术.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患者中有79例痊愈,12例死亡,与神经系统相关死亡率为10.98%.结论 神经系统病变是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具有潜在危险的并发症,产生的原因是多因素的,免疫抑制剂的神经毒性只是一个促进因素.脑出血的发生多提示预后不良,针对病因的综合治疗和免疫抑制剂的及时调整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楚轶龙  唐玉 《四川医学》2012,33(5):808-810
目的探讨应用腺苷蛋氨酸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重症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重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保肝、对症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腺苷蛋氨酸和痰热清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及指标。结果疗程结束后,AST、ALT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TBI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ALB和PT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治疗组总有效率73.3%(22/30),对照组总有效率43.3%(13/3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腺苷蛋氨酸和痰热清注射液联用能有效治疗重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人工肝支持系统 (ALSS)联合原位肝脏移植治疗晚期重型肝炎患者的经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单位 1993年 4月至 2 0 0 3年 2月所实施的 14 2例原位肝脏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 13例晚期重型肝炎 (慢性重型肝炎 12例、急性重型肝炎 1例 )患者在移植前共进行了33例次的 AL SS治疗 ,并就其疗效与常规内科治疗组、ALSS治疗组 (未施行肝脏移植 )相比较。结果 :AL SS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好转 ,肝功能、内毒素等各项实验室指标显著改善 ,能维持的中位时间为 8d(2 d~ 2 2 6 d) ;13例患者在获及合适供肝后均得以顺利实施肝脏移植 ,自首次 ALSS治疗日计算 ,该组患者等待供肝的中位时间为 11d(2 d~ 2 2 6 d) ,移植术前血清胆红素 (TB)水平显著低于患者首次 AL SS治疗前水平 (P=0 .0 2 2 ) ;本组晚期重型肝炎患者半年存活率达 6 1.5 % ,显著高于未施行 ALSS和肝脏移组 (P<0 .0 0 1)。结论 :ALSS能显著改善晚期重型肝炎患者病情 ;1次或多次的 ALSS能有效保证一定的供肝等待时间 ,发挥顺利过渡到肝脏移植的桥梁作用 ;ALSS联合肝脏移植救治晚期重型肝炎患者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异甘草酸镁治疗伴高胆红素血症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7例伴高胆红素血症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除普通治疗外,治疗组加用异甘草酸镁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生化学指标。结果 异甘草酸镁治疗伴高胆红素血症病毒性肝炎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优于对照组的70.4%(P=0.004);随访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3.7%(P<0.001)。异甘草酸镁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异甘草酸镁可以有效治疗伴高胆红素血症的病毒性肝炎。  相似文献   

14.
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难治性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应用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难治性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患者11例进行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采用常规综合治疗的同时加用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结果:本组患者计11例进行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19例次,治疗后显效8例,好转2例,同时联合血浆置换、血浆酒流治疗顺利过渡到肝移植1例,总有效率100%。结论: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是一种重要的人工肝支持疗法,应用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难治性高胆红素血症可显著提高胆红素的清除牢。但对伴的高胆红素血症的重型肝炎患者不易单纯选用胆红素吸附治疗,应与其它人工肝支持疗法有机的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肝移植术后缺血型胆道病变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Dong JH  Zhang LD  Wang SG  Bie P  Yang ZY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8):1236-1239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缺血型胆道病变(ITBL)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研究从1999年2月至2004年8月间212例次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ITBL的情况.结果共发生缺血型胆道病变14例(6.6%),其中肝门部胆管病变5例,肝内外胆管多发病变6例,肝内胆管多发病变3例.供肝冷保存时间超过10 h,供受体ABO血型不符,术后肝动脉病变及原发病为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ITBL发生率分别为9.8%(10/102)、22.2%(2/9)、40%(2/5)及14.6%(7/48).14例患者采用内科保守、内镜、外科及再次肝移植治疗,7例治愈,4例病情改善,1例无效、1例死亡.治疗有效率为78.6%(11/14),治愈率为50%(7/14),与ITBL相关的病死率为7.1%(1/14),与ITBL相关的移植物失功率为23%(3/14).结论尽量避免供受体ABO血型不符和供肝冷保存时间过长,及时处理术后肝动脉病变是预防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ITBL的有效措施.根据胆管树的病变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原位肝移植术后ITBL患者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英 《安徽医学》2003,24(1):34-35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症的可能病因和治疗。方法 对 2 72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 ,经皮测胆红素(TCB)、血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肝功能 (SGPT +白 /球 )的常规监测。选择性监测ABO溶血三项 (直接抗人球蛋白、游离、释放试验 )及RH溶血三项 (抗E、抗D)三项试验 ;选择性进行血培养、病灶分泌物培养 ;选择性ToRch抗体测试。本组治疗均为综合措施 ,包括光疗、酶诱导剂、茵栀黄、静脉使用血浆和丙种球蛋白 ,并根据病因及黄疸程度选择组合。结果  2 7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症的可能病因中 ,母乳性黄疸 115例 (4 2 .2 %) ,围产因素 67例 (2 4.7%) ,新生儿溶血症 48例 (17.6%) ,新生儿败血症 2 9例 (10 .6%)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 13例 (4 .7%)。治愈 2 0 9例 (76.8%) ,好转5 0例 (18.4%) ,未愈 11例 (4 .0 %) ,死亡 2例 (0 .8%)。结论 对具有高胆红素血症致病因素的新生儿进行早期血清胆红素的监测 ,早期诊断和干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肾移植患者环孢素A肝毒性作用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环孢素A在肾移植患者肝功能受损中的作用和长期服用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组资料:(1)1978年7月至1984年应用二联免疫抑制治疗(硫唑嘌呤+泼尼松)的肾移植患者83例,1985~1991年应用三联免疫抑制治疗(环孢素A+硫唑嘌呤+泼尼松)的肾移植患者580例;(2)1994年1月至1997年8月进行的肾移植患者519例;(3)随访服用环孢素A免疫抑制治疗8年以上患者68例,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therapy for post-transplantation recurrence of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 is lamivudine, but this drug is associated with a high resistance rate due to YMDD mutant. In preliminary reports, adefovir dipivoxil (ADV) has been shown to have activity against lamivudine-resistant strains of HBV. However, clinical experience in treatment of HBV infection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LT) is still not entirely clear.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evaluate the prophylactic efficacy of ADV plus 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 (HBIG) in patients with YMDD mutant before LT. Methods From March 2004 to March 2006, 16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had lamivudine-resistant YMDD mutants detected prior to liver transplantation and received treatment with ADV plus additional intramuscular HBIG after LT as prophylaxis against graft reinfection. Tests for liver function, serum HBsAg, anti-HBs (HBIG), HBeAg, anti-HBc, anti-HBe, HBV-DNA, and creatinine were assessed pre- or post-liver transplantation. Results The median follow-up of these patients post-liver transplantation was 19.4 months. Fifteen patients survived and one patient died of recurrence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10.98% vs. 2.26%, P〈0.05) in YMDD mutant rate between the patients with HBV-DNA over 106 copies/ml and those with HBV-DNA less than 106 copies/mi. Fifteen patients (93.8%) had undetectable HBV-DNA at 4 weeks and 1 (6.3%) at 6 months after LT. No hepatitis B recurrence was detected by persistent testing of HBsAg, HBeAg, and HBV-DNA and no increase of serum creatinine level associated with ADV was observed in any of the patients. Conclusion ADV combined with intramuscular HBIG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patients with pre-transplantation YMDD mutant from HBV recurrence after LT.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一应用拉米夫定(LMV)预防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的疗效及再感染后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单一应用LMV预防HBV再感染的15例肝移植患者,检测肝移植手术前、后乙型肝炎表面标记物及HBV-DNA的变化。结果4例患者术后发生HBV再感染,1a、2a的再感染率分别为6.7%(1/15)和26.7%(4/15),予以阿德福韦酯治疗,效果良好。结论LMV可以有效的预防肝移植术后HBV的再感染;阿德福韦酯可以安全有效的降低HBVDNA的复制,防止因HBV对LMV耐药引起的对移植肝的损害和病人病情的恶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工肝辅助装置持续缓慢血液透析滤过(CHDF)联合血浆置换(PE)治疗中、晚期慢性重型肝炎肝性脑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治疗组53例,中期25例,晚期28例;对照组48例,中期21例,晚期27例。两组病例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在相同内科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日产KM—8800血浆交换仪并联用JUN—500血液透析滤过仪进行人工肝治疗,观察治疗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53例患者中30例治愈或好转.另有7例经治疗后维持到接受肝移植手术,总有效率为69.8%.肝性脑病经治疗后清醒率为86。2%;对照组48例中11例治愈或好转,另有1例接受肝移植手术,有效率25.o%。结果显示CHDF PE治疗有效改善了中、晚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在85例次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13例次(15.3%).经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均能缓解。结论: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CHDF PE治疗对中、晚期慢性重型肝炎安全有效,能有效提高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