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究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收集的20例紫癜性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全面细致的回顾分析。按照尿常规持续时间将其分为一过性尿异常组和持续性尿异常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的水平。结果:血红蛋白降低患者有4例,占总数的20.00%。血尿素氮升高患者2例,占总数的10.00%。血肌肝升高患者1例,占总数的5.00%。一过性尿异常组患者在紫癜反复次数、白细胞水平、尿蛋白定量、皮疹持续时间等方面较持续性尿异常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对肾脏损害的主要表现,与蛋白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皮疹持续较久、肾脏形态改变以及紫癜反复发作有着重要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李荣 《当代医学》2011,17(8):21-22
目的探讨成年人过敏性紫癜(HSP)肾脏损害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5~2010年间40例成年人过敏性紫癜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尿常规检查将患者分为尿检正常组(23例)和紫癜肾损害组(17例),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结果紫癜肾损害组患者的皮疹反复、消化道症状的发生率与尿检正常组有显著差异(P〈0.05),紫癜肾组的24h尿蛋白定量明显高于尿检正常组(P〈0.05);紫癜肾组的IgA、IgM明显高于尿检正常组(P〈0.05)。结论皮疹反复发作与消化道症状是过敏性紫癜肾脏受累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针对这些因素及时治疗,避免肾脏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方法对135例确诊为紫癜性肾炎(HSP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血白细胞计数、蛋白尿、皮疹持续时间、紫癜反复次数、尿蛋白定量、肾脏彩超等方面一过性尿异常组与持续性尿异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PN是过敏性紫癜重要的并发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大量蛋白尿、皮疹持续时间长、紫癜反复复发及肾脏形态学改变是影响HSPN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过敏性紫癜复发及肾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过敏性紫癜(HSP)复发及肾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的患儿157例,按照HSP复发与否分为HSP复发组49例和HSP无复发组108例,并根据尿常规结果分为肾脏损害组54例和无肾脏损害组103例.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评估影响肾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 HSP复发组与无复发组相比较,复发组患者所占比例在无饮食限制、有呼吸道感染史、未预防用药、未限制剧烈运动以及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升高方面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HSP肾脏损害组和非肾脏损害组进行对比分析发现,HSP肾脏损害组患者所占比例在年龄大于10岁、皮疹反复发作、血白细胞数(WBC)升高、血小板计数(PLT)升高以及生化检查中总免疫球蛋白(IgE)升高、尿微量蛋白异常方面均高于HSP非肾脏损害组患者所占比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饮食未控制、呼吸道感染史、预防用药、剧烈运动以及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等因素为过敏性紫癜复发的危险因素;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尿微量蛋白、白细胞数、血PLT以及血总IgE.临床上应密切观察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患儿,以便给予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分析早期尿检正常型紫癜性肾炎患儿肾活检病理及预后情况,探讨早期肾活检的重要性.方法 选择早期尿检正常但尿微量蛋白阳性的紫癜性肾炎69例患儿,按照以早期尿微量蛋白持续阳性或病程中出现尿蛋白作为肾活检指标,分为2组:早期肾活检组(n=29)、肾活检组(n=40),探讨其肾活检病理及预后差别.结果 所有早期尿检正常型紫癜性肾炎,反复尿微量蛋白异常≥3次,肾活检发现肾脏均有不同程度损害,其中Ⅱ级37例,Ⅲ级27例,Ⅳ级5例;早期肾活检组的病理损害程度低于肾活检组(P<0.05),并且早期肾活检组9例病程中出现蛋白尿,治疗后尿蛋白转阴时间( 14.43±10.21)d,肾活检组20例病程中出现蛋白尿,治疗后尿蛋白转阴时间(31.26±19.65)d,早期肾活检组蛋白尿转阴时间显著短于肾活检组(P<0.01).结论 以尿微量蛋白持续阳性作为肾活检指标,进行早期肾活检,能及早发现肾脏损害,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尿P选择素在过敏性紫癜患儿中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探讨黏附分子P选择素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尿中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33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尿P选择素表达水平,同时检测了外周血血小板P选择素,尿β2微球蛋白(β2-MG)、白蛋白(ALB)及免疫球蛋白(IgG)。20例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结果HSP无肾脏损害组及有肾脏损害组中外周血P选择素和尿P选择素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尿P选择素表达水平在肾脏损害组明显高于无肾脏损害组(P<0.01),而血P选择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尿P选择素与尿β2-MG,ALB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均P<0.01。结论HSP患儿外周血及尿中P选择素异常表达提示血小板黏附分子与HSP发病发展有关;尿P选择素对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儿童过敏性紫癜186例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波 《西部医学》2007,19(5):916-917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的临床特征。方法总结186例HSP患儿的临床资料,对HSP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肾损害相关因素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SP冬春季节发病者占79.57%,有前驱感染或出现紫癜时伴有感染者占43.55%,肾脏损害发生率为37.63%,皮肤紫癜反复在非肾损组占14.66%,而在肾损组占58.57%,皮肤紫癜伴有消化道症状者的肾损害发生率高。结论HSP以学龄期男性儿童多见,发病诱因以感染占第一位,合并肾损害常见,皮肤紫癜反复或合并消化道症状明显者肾脏更易受累。尿4项蛋白能敏感地反映HSP肾受累情况,可作为HSP早期肾受累的敏感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科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常可受累肾脏,其受累程度直接决定HSP的预后.我院测定HSP患儿尿白蛋白(ALb)、α1微球蛋白(α1-MG)、转铁蛋白(TRF)和免疫球蛋白(IgG)排泄率,以探讨早期诊断过敏性紫癜肾受累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早期肾脏损害临床病理表现与免疫学指标的关系。方法:对365例确诊为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发病时间〈7d、8~14d、15~30d、31~60d及〉60d进行临床分组(A、B、C、D、E组),并进行尿微量蛋白、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12小时尿液addis计数、免疫学指标的检查。36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发病前有明确感染诱因的82.47%,其中呼吸道感染占70.76%。结果:尿检异常342例(93.69%),其中A组155例(42.47%),尿检异常133例(88.6%);B组,以尿微量蛋白异常、单纯蛋白尿、血尿为主,尿检异常94例(94.0%);C、D、E组尿检异常率均达100%,临床以蛋白尿+血尿为主,病程和肾脏损害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P〈0.005)。急性期免疫学指标IgA、IgG、IgM、IgE、C3均高于正常同龄儿童水平的2SD以上,以IgA、C3为主,并与病程的长短无关。结论:过敏性紫癜早期即存在肾脏损害,病程以超过14d者肾脏损害为重;血清IgA、C3在不同病程均较同龄儿有所升高,临床上可作为指导HSPN(紫癜性肾炎)治疗的疗效观察及减药、停药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吴丽娟  张耀东 《重庆医学》2013,(22):2654-2656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发生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该院肾脏风湿科诊治的240例HSP患儿,按尿常规检查结果分为无肾脏损害组(148例)和肾脏损害组(92例)。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关节痛、腹痛、皮疹反复或复发)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探讨HSP患儿发生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有38.33%的患儿发生肾脏损害,以血尿和蛋白尿表现较常见;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大于或等于8岁、皮疹反复、血小板、尿微量球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增高在无肾脏损害和肾脏损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大于或等于8岁、皮疹反复、血小板、尿微量球蛋白是HSP发生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大于或等于8岁、皮疹反复、血小板、尿微量球蛋白增高是HSP发生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近年来过敏性紫癜住院病例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住院确诊为过敏性紫癜的1941例患儿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过敏性紫癜患儿占同期住院患儿的比例明显增加;6岁到9岁过敏性紫癜患儿占绝大多数;10年来男孩过敏性紫癜病例数的比例有所增加,高于女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类型上腹型病例数有所下降,而皮肤型病例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非紫癜性肾炎及紫癜性肾炎组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皮疹反复、消化道症状、IgG、PLT、UREA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皮疹反复、消化道症状在肾脏易感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皮疹反复、消化道症状是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对于有上述因素的过敏性紫癜患儿更应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中的检测意义。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4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水平和特异性抗原。结果: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紫癜肾,IgA型ANCA阳性率显著高于过敏性紫癜无肾脏损害者及正常对照组,二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过敏性紫癜无肾脏损害者IgA型ANCA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ELISA法检测过敏性紫癜患儿特异性抗原PR3、MPO,均为阴性。结论:IgA型ANCA定性检测可反映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情况,其特异性抗原与其它类型血管炎IgG型ANCA特异性抗原 不同。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184例过敏性紫癜中合并肾炎的94例(51.1%)进行了分析,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紫癜(100%)、腹痛和(或)便血(66.0%),关节炎(60.0%)、尿改变(100%)、浮肿(23.4%)、高血压(16.0%)和肉眼血尿(7.4%)。近期治愈和好转率共87.2%。随访出院后1~13年的30例,临床痊愈24例、未愈4例、死亡2例。文中强调长期随访。临床表现兼有显著浮肿,肾号功不良及肉眼血尿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过敏性紫癜患儿尿白三烯E4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尿白三烯E4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检测4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其中18例为紫癜性肾炎患儿)和20例健康儿童尿LTE4水平。结果对照组尿LTE4:(132.07±20.71)ng/L,HSP尿LTE4:(704.31±118.66)ng/L,HSPN尿LTE4:(1185.21±208.39)ng/L,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HSP、HSPN、对照组间尿LTE4两两比较,差异有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三烯在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白三烯可预测HSP的严重性及预后,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过敏性紫癜治疗上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过敏性紫癜并发肠套叠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出现并发症之前过敏性紫癜的腹部X线主要表现为局限性小肠充气扩张,粘膜增粗,肠间隙增宽,可伴有液平;B超显示为不同程度的多发节段性肠壁水肿增厚,肠管狭窄等表现;出现并发症后,其X线表现加重,部分病例伴有肠穿孔;B超及X线监视下空气灌肠可以明确是否并发肠套叠,部分病例可通过空气灌肠达到复位治疗的目的。结论影像学检查的重要临床价值在于能与需要手术治疗的其他急腹症相鉴别,同时可以了解其是否并发常见的并发症,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sE选择素和sP一选择素水平变化,探讨其在HS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将80例初发HSP患儿按尿常规结果分为HSP组(49例)和HSPN组(3l例),两组分别于急性期和恢复期采血测定sE一选择素和sP一选择素,同时测定血清中胱抑素C(CysC)的浓度,并将胱抑素C(CysC)水平与外周血sE一选择素和sP一选择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HSP和HSPN患儿血清sE一选择素和sP一选择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N组sE-选择素和sP一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HSP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外周血sE一选择素和sP-选择素水平与胱抑素C(CysC)水平呈正的直线关系(r=0.589,P〈0.01)。结论:sE一选择素和sP选择素可能参与HSP急性期血管内皮细胞炎性以及脏器损伤的机制,对过敏性紫癜早期诊断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健康对照组与过敏性紫癜患儿体内D-二聚体,以及过敏性紫癜肾型和非肾型D-二聚体,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健康对照组4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37例,测定D-二聚体的量,将HSP患儿和健康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作比较。结果健康对照组与过敏性紫癜患儿体内D-二聚体,以及过敏性紫癜肾型和非肾型D-二聚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过敏性紫痰患儿存在血液高凝状态,血小板功能增强及微血栓形成,过敏性紫癜肾型D-二聚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型过敏性紫瘕患儿,说明D-二聚体阳性患儿,发生肾脏损害危险性高于D-二聚体阴性患儿,常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并发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方法:对21例诊断为MP感染并发HSP的患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21例患儿均有皮疹,关节症状10例,胃肠道症状9例,肾脏症状11例,以皮肤外症状为首发表现者8例.发热14例,咽峡炎9例,肺部病变6例.未经抗MP感染治疗前7例迁延、反复发作,治疗后,随访2年,痊愈5例,2例未愈者1例表现为紫癜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型,1例表现为紫癜性肾炎慢性肾炎型.结论:MP感染可并发HSP,其临床特征是多伴发热,上、下呼吸道感染,病情易迁延、反复,以皮肤外症状为首发表现者常见.给予及时、足疗程的抗MP感染治疗对促进病情恢复,预防复发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讨孟鲁司特治疗儿童过敏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过敏紫癜性肾炎患儿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孟鲁司特片剂,疗程为1个月。观察患儿的皮疹消失时间,血清胱异素C,尿β2-微球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皮疹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显效率(65%)明显优于对照组(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皮疹消失时间,血清胱异素C,尿β2-微球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等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随访6~8个月,观察组患儿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过敏紫癜性肾炎的患儿采用孟鲁司特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疗法,复发率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过敏性紫癜患儿T细胞亚群与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施弦  王家蔚 《黑龙江医学》2001,25(10):736-737
目的 观察过敏性紫癜 (HSP)患儿T细胞亚群与免疫球蛋白的动态变化 ,以探讨其发病原理及治疗对策。方法 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和散色比浊法测定HSP急性期与恢复期及对照组儿童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HSP患儿急性期IgA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恢复期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急性期C3 明显降低 ,恢复期正常。急性期CD3 、CD4 含量、CD4 /CD8比值及NK细胞均低于恢复期组(P <0 0 1、P <0 0 5、P <0 0 1、P <0 0 1) ,而恢复期组又低于对照组 (P <0 0 5、P <0 0 5、P <0 0 1、P <0 0 1)。结论 HSP患儿在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方面均有异常改变 ,且与病情相关。研究提示 :在常规治疗HSP时可加用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