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六味地黄丸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六味地黄丸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的影响.方法 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G)、模型组(MG)、六味地黄丸高剂量治疗组(HG)、六味地黄丸低剂量治疗组(LG)、缬沙坦治疗组(AG),每组10只.HG、LG分别给予8 g/kg·d、2 g/kg·d六味地黄丸等体积混悬液进行灌饲;AG给予缬沙坦40 mg/kg·d灌胃;NG和MG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给药体积均为2 ml/200 g.检测24h尿蛋白定量(24 hupq)、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白蛋白(ALB)、尿免疫球蛋白G(IgG)、血糖、血肌酐(Ser)、血尿素氮(Bun)、血浆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CHOL);光镜检测组织病理变化;电镜下检测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六味地黄丸能降低DN大鼠血糖、TG、CHOL,减轻DN大鼠病理损伤,降低DN大鼠蛋白尿.结论 六味地黄丸对DN大鼠具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DM)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和功能变化,及葛根素(Pue)对其的影响。方法 以STZ诱导DM大鼠模型,将DM大鼠随机分为DM模型组、不同剂量Pue治疗组(0 .5、0 .2 5、0 .12 5 g/ kg,ig)和氨基胍治疗组(0 .1g/ kg,ig) ,另设一正常对照组;分别于给药8周、12周时,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放免法测定血浆内皮素- 1(ET- 1) ,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O )、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水平,并取主动脉作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 DM大鼠血糖、血浆ET- 1水平明显升高,而NO、NOS水平明显下降;且8周时光镜下可见主动脉内皮细胞肿胀,有的突向腔面;电镜下内皮细胞线粒体明显肿胀、空泡变,12周时内皮细胞广泛坏死脱落,病变加重。Pue治疗组血糖、血浆ET- 1含量明显降低,而NO、NOS水平显著上升,主动脉内皮病变也明显减轻。结论 Pue可通过降低DM大鼠血糖,调节ET- NO间动态平衡,对主动脉内皮细胞损伤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DN一号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①目的 观察DN一号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 ,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②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 (STZ)单剂 (6 5mg/kg体质量 )腹腔注射方法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 ,分为糖尿病肾病非治疗组 (Ⅱ组 )、糖尿病肾病治疗组 (Ⅲ组 )和正常对照组 (Ⅰ组 )。实验初始Ⅲ组大鼠每日用DN一号 5mL灌胃 ,Ⅱ组和Ⅰ组只灌入等量饮用水 ,连续 12周。定期观察大鼠体质量、肾质量、血糖、血脂、血肌酐、血内皮素 (ET)、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 ,2 4h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留取大鼠模型肾组织进行光镜、电镜观察 ,并进行免疫组织学TGF β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的半定量分析。③结果 Ⅱ组大鼠第 8,12周时 2 4h尿蛋白排泄率、血脂、血糖、血ET ,TGF β1明显高于Ⅰ组大鼠 (F =4 .89~ 6 .2 5 ,q =2 .98~ 4 .72 ,P <0 .0 5 )。Ⅲ组大鼠DN一号治疗第 8,12周时 ,上述观察指标除血糖外均较Ⅱ组大鼠低 (F =4 .2 4~ 5 .98,q =3.2 0~ 4 .6 7,P <0 .0 5 )。Ⅲ组大鼠肾组织中TGF β1,VEGF表达亦较Ⅱ组低 (H =10 .2 4 ,11.4 8,t=2 .4 6 ,2 .38,P <0 .0 5 )。④结论 DN一号能减少糖尿病肾病的尿蛋白排泄 ,对糖尿病肾病的肾损伤有保护作用。DN一号对糖尿病肾病肾损伤保护作用与DN一号降低血ET ,TGF β1,VEGF的含量 ,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对糖尿病大鼠足细胞nephrin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肾病(DN)组、白藜芦醇(Res)组.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枸橼酸缓冲液.造模成功后Res组给予Res(75 mg/kg)灌胃.12周后取肾组织行常规病理检查,观察各组血糖(BS)、肾功能、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单肾重/体重等,光镜下观察肾脏结构变化,Western blot分析技术检测肾脏足细胞nephrin的表达.结果 ①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N组UAER、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均显著上升(P<0.05),Res组上述指标除BS外较DN组均有改善(P<0.05);②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N组足细胞相关分子nephrin蛋白表达下调,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Res组nephrin表达较DN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es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恢复肾组织足细胞nephrin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复肾汤对DN模型大鼠肾组织TGF-β1、CTGF及FN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复肾汤对糖尿病肾病(DN)模型大鼠肾组织TGF-β1、CTGF及FN表达的影响.方法 小剂量注射STZ+CFA建立DN模型,分为模型组、复肾汤不同剂量治疗组(FST2.5g/kg组、FST7.5g/kg组、FST22.5g/kg组),另设正常对照组,给药14周后,轻取肾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TGF-β1...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栝楼瞿麦汤干预糖尿病肾病大鼠p38MAPK炎症信号通路的机制,探讨其对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SD大鼠采用单侧肾切除及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构建大鼠糖尿病肾病(DN)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DN模型组,栝楼瞿麦汤高、中、低剂量组,阳性药物(缬沙坦)组,另设正常组。治疗组从实验开始第4周起,栝楼瞿麦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以5.6、2.8、1.4g/kg ig,缬沙坦4.8×10g/kg ig,正常组及模型组均给予2.8g/kg蒸馏水ig,每日1次,连续12周。于末次给药12h后,剖杀取大鼠肾组织。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光镜观察大鼠肾小球、肾小管组织结构变化;ELISA检测大鼠肾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胰岛素生长因子(IGF)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肾组织p-p38、p-CREB、FN蛋白表达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PCR)法检测大鼠肾组织FNmRNA基因表达情况。结果?DN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大鼠比较,肾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肾组织中bFGF、IGF、MCP-1含量显著升高(P<0.01);p-p38MAPK、p-CREB、F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FNmRNA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经栝楼瞿麦汤干预后,各治疗组与DN模型组比较,肾组织病理变化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肾组织中bFGF、IGF、MCP-1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肾组织中p-p38MAPK、p-CREB、FN蛋白表达水平下调;FNmRNA基因表达水平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栝楼瞿麦汤能通过抑制DN大鼠肾组织中p38MAPK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使损伤的组织得以修复,从而延缓DN的病理进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复方黄连胶囊(CRCC)对大鼠糖尿病肾病(DN)及血液流变学异常的干预作用.方法 以链脲佐菌素(STZ)复制早期DN大鼠模型,动物分为对照组、模型组、3个CRCC(1.09、2.18、4.36 g/kg)治疗组、消渴丸治疗组,30 d后检测空腹血糖(FBG)、尿素氮(BUN)、肌酐(Scr)、胰岛素(INS)、尿蛋白(Upro)及血液流变学;光镜和电镜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CRCC治疗组糖尿病大鼠FBG、BUN、Scr及Upro水平降低,INS升高;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AI)、红细胞刚性指数(IR)和纤维蛋白原的量(fib)降低,红细胞压积(HCT)和红细胞变形指数(IED)无变化;肾组织形态学异常和超微结构病变改善.结论 CRCC对早期DN大鼠微血管病变具有明显的干预作用.延缓慢性病理进展,但不能阻断DN,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pathy,DN)大鼠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 SD 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DN 组)和小檗碱组。DN 组及小檗碱组大鼠行左侧肾摘除术,术后2周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60 mg/kg 诱导 DN 大鼠模型,72 h 后测非空腹血糖>16.8 mmol/L 为造模成功;小檗碱组大鼠给予小檗碱0.1 g/(kg·d)灌胃。定时检测各组大鼠血糖、尿微量白蛋白和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结果:与 DN 组大鼠相比,小檗碱组大鼠血糖和24 h 尿微量白蛋白明显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增加(P <0.05),肾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小檗碱可明显降低 DN 大鼠血糖,改善 DN 大鼠肾功能紊乱,对 DN 大鼠肾脏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光镜及电镜技术观察荞麦黄酮复方制剂(FBC)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形态学变化的抑制作用,初步探讨FBC防治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高脂饲料和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建立雄性SD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7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n=13,蒸馏水10 mL/kg/d),阳性药物组(n=12,消渴丸0.83 g/kg/d),FBC低、高剂量组(n=13,FBC 0.6、1.2 g/kg/d)和正常对照组(n=12,蒸馏水10 mL/kg/d),各组大鼠灌胃给药连续8周。实验结束时,用血糖仪测空腹血糖(FBG)、双肾指数,通过HE和Masson染色光镜下观察肾脏组织形态,电镜下观察肾组织超微结构。结果:与模型组比较,FBC 低、高剂量组大鼠FBG和双肾指数均明显下降(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FBC 低、高剂量组大鼠各指标未出现明显改变;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显示,FBC能够抑制糖尿病大鼠系膜基质增加和基底膜增厚,减轻肾小球硬化程度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结论:FBC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的改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与其抑制系膜细胞增生及肾小球基底膜的生成、改善糖尿病性肾小球体积增大及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黄芋胶囊对糖尿病大鼠降血糖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50只雄性Wistar大鼠,以55mg/kgip链脲菌佐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选择造模成功且血糖值相近的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模型组、优降糖组(80mg/kg)、黄芋胶囊(1.0、2.0g/kg)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实验第2周时检测各组血糖、血脂、肝糖原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胰岛素的量。结果黄芋胶囊连续ig14d对正常大鼠血糖、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胰岛素量均无明显影响,但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明显提高血清胰岛素及肝糖原的量。结论黄芋胶囊降血糖作用与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并能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不同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SD大鼠糖尿病肾病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链脲佐菌素(SIZ)致SD大鼠糖尿病。肾病模型状况的差异。方法 5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大鼠(4组,每组12只)腹腔一次性注射40、50、60、70ms/ks的STZ以建立糖尿病模型;非糖尿病对照组10只,仅予注射缓冲液。注射后2,4、72h检测血糖,8周观察糖尿病大鼠尿微量白蛋白、血尿素氮、肾脏指数及肾组织光镜和超微结构等变化。结果 腹腔注射STZ60mg/kg成模率高,模型死亡率较低。8周后大鼠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即升高,。肾脏超微结构检查系膜细胞增生、基质增多、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结论 腹腔注射STZ60mg/kg是致糖尿病SD大鼠发生肾病的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单侧肾脏结扎术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方法建立糖尿病肾病(DN)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单侧肾脏结扎术 腹腔注射STZ(50mg/kg)及单侧肾脏结扎术 尾静脉注射STZ(40mg/kg)的方法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比较2模型组成模率及大鼠血糖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以肌酐清除率(Ccr)为指标,探讨腹腔模型组大鼠是否存在有健侧肾脏肥大,与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2模型组模型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CF组10d平均血糖变异系数小于CW组。CF组大鼠尿蛋白定性呈阳性,Ccr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单侧肾脏结扎法 50mg/kg体重腹腔注射STZ大鼠糖尿病肾病模型可以用来作为研究糖尿病肾病的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13.
刘萍  何兰杰  张焱 《宁夏医学杂志》2006,28(12):892-895,F0003
目的研究高脂高糖喂养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可行性及其肾病特点。方法SD大鼠高脂高糖喂养8周后,腹腔注射STZ(35mg/kg)诱导糖尿病大鼠,观察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肾功能,并行光镜及电镜观察肾脏结构改变。结果高脂高糖喂养加小剂量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体重,血糖,血脂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胰岛素敏感指数下降。糖尿病12周时,肾肥大指数、尿微量白蛋白、尿素氮、肌酐、肾小球截面计、基质面积、基质面积比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而毛细血管面积比下降。结论高脂高糖喂养加小剂量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符合2型糖尿病发病特点及糖尿病肾病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CTX)对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蛋白尿的治疗作用。方法 8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组,n=14)、高脂饮食组(HF组,n=66)。HF组给予高脂饲料8周,产生胰岛素抵抗后,一次性腹腔注射STZ(35 mg/kg),对照组给予常规饲料,腹腔注射等量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2型糖尿病肾病造模成功后,又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2型糖尿病肾病模型组(DN组,n=18)及治疗组(CTX组,n=36)。CTX组腹腔注射给予环磷酰胺(CTX)30 mg/kg,N组及DN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两组均为每周一次,连续4周。测三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心脏取血测尿素氮(BUN)、肌酐(Scr),计算肾脏肥大指数(KHI),光镜下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结果①腹腔注射STZ后14 d,HF组与N组血糖、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环磷酰胺治疗4周后疗效比较,尿蛋白定量在N组、DN组、CTX组的中位数分别是13.08 mg/24 h、54.19 mg/24 h、43.30 mg/24 h,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DN组尿素氮及肌酐较其他两组高,CTX组的尿素氮高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酐在CTX组与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DN组表现有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基底膜增厚,间质有炎性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CTX组上述病理改变较DN组明显减轻,但较N组明显。结论环磷酰胺能够减少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蛋白尿、能减轻肾功能损害并能使病理改变减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探讨其肾脏损害规律。方法用STZ65mg/kg一次性腹腔内注射方式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设立空白对照组,饲养14周,期间观察大鼠血糖、尿糖及一般情况变化,实验结束时测定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取肾作病理及超微病理检查。结果模型组大鼠出现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尿白蛋白明显升高,出现肾脏肥大,病理显示明显的肾小球、肾小管病变。结论STZ诱导糖尿病大鼠肾脏表现肾小球及小管间质损害,可以用作糖尿病肾病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实验检测和与症状均符合临床糖尿病肾病的大鼠模型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单侧肾切除并链脲佐菌素尾静脉注射建立大鼠糖尿病肾病模型,动态观察16周,以大鼠体重、饮水量、尿量、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清肌酐、尿素氮、肾脏病理等指标评价模型的成功和稳定性。结果糖尿病肾病模型组大鼠造模后3 d~16周血糖持续升高,饮水量和尿量大幅增多,体质量增长缓慢或负增长,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糖化血红蛋白升高,血脂代谢异常,尿素氮、肌酐升高。肾脏病理出现糖尿病肾病的典型表现。随时间延长,病情逐渐加重。结论单侧肾切除术后尾静脉注射STZ复制的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与人类糖尿病肾病早期临床症状、病理和化验指标非常相似,在16周内模型稳定,符合糖尿病肾病Mogensen分期III期。病情严重程度与病程相一致,适用于药物药效学评价和临床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7.
氨基胍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肾脏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活性变化,探讨氨基胍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糖尿病对照组(B)及糖尿病氨基胍治疗组(C),每组各20只, C组大鼠给予氨基胍治疗24周,分别测定治疗8、24周时大鼠的体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HbA1c)、肾功能、尿蛋白、PKC活性和肾小球总二酰基甘油(DAG)的含量, 比较各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8、24周后,测得B组大鼠血糖、HbA1c、肌酐清除率(Ccr)、尿蛋白、肾小球PKC活性和肾小球总DAG的含量均升高,C组糖尿病大鼠的血糖、HbA1c及体重变化无显著性差异,但C组糖尿病大鼠的Ccr、尿蛋白、24周时肾小球PKC活性和肾小球总DAG的含量与B组大鼠对照明显下降。结论:糖尿病大鼠肾脏PKC活性升高,氨基胍可下调PKC活性并可能是一种新的PKC抑制剂,氨基胍阻止或延缓糖尿病肾脏损害可能涉及多种机制,通过抑制PKC活性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提供方法 参考.方法根据不同的高糖高脂饲料(HDF)配方、喂养周期及STZ注射剂量(35 mg/kg和40 mg/kg),将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及8个模型组(A-H组),每组各10只.STZ注射5 d后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首次空腹血糖测定后各组大鼠眼眶采血测定血清中总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水平.第8周处死大鼠取肝脏、肾脏、脾脏、胰腺,称质量并计算脏器系数.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模型组的血糖值显著升高(P<0.01),TG、TC及LDL-C水平和肝、肾、胰腺等脏器系数都有不同程度升高且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降低(P<0.05,P<0.01),成功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大鼠注射STZ 35 mg/kg较40 mg/kg存活率大、存活时间长,血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喂养周期为8周后注射STZ的大鼠较4周大鼠死亡率高.结论 HDF喂养4周后注射35 mg/kg STZ是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较合适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IGF-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静脉给予链脲佐菌素(STZ)及高脂高糖饲养制备2型糖尿病肾病(STZ—DN)大鼠模型。分别给予高和低剂量山楂叶总黄酮(200、50mg/kg),12周后测定血糖、尿蛋白(UPr)、尿素氮(BUN)、肌酐(BCr)等相关指标,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肾脏IGF-1表达情况。结果:与STz—DN模型组比较,山楂叶总黄酮能显著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血糖、BUN、BCr和UPr(P〈0.01),肾功能明显改善,肾脏IGF-1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山楂叶总黄酮可通过下调IGF-1的表达,从而对2型糖尿病肾痛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以便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方法:采用少量多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造大鼠糖尿病模型.设对照组,体重比20,30,40 mg/kg STZ组,每组5只大鼠.1个月后,尿糖在卅以上,血糖高于16.7 mmol/L为造模成功.结果:30,40 mg/kg STZ组全部大鼠都造模成功;20 mg/kg STZ组有2只大鼠血糖低于8.2 mmol/L,尿糖+,造模不成功.结论:少量多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是糖尿病大鼠模型构建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