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5 毫秒
1.
磷酸肌酸钠是一种重要的能量供应物质,参与细胞的能量代谢过程,保持高能磷酸化合物水平是避免和减少心肌损伤的基础。该文从磷酸肌酸钠对心脏直接供能、对心脏钠离子通道的影响、对线粒体的保护、改善心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及外源性补充磷酸肌酸钠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心肌保护作用,进而说明了磷酸肌酸钠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对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相似文献   

2.
磷酸肌酸广泛应用于各科临床,而且新的药理作用不断被发现。近年来磷酸肌酸在围生期的应用研究发现,磷酸肌酸在孕期可改善胎儿宫内缺氧状态,在胎儿生长发育中保护神经系统,补充外源性的磷酸肌酸可使心力衰竭孕妇心肌收缩力增加,从而改善其心脏功能。另外,磷酸肌酸可有效预防新生儿出生后低血糖、治疗发生窒息新生儿的心肌损伤,提示磷酸肌酸对维护母婴健康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作用,在产科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由于脑缺血缺氧损伤具有高发性、高致残性、高死亡率,从新发病例情况看,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平均为140/10万到200/10万,但中国脑血管病中脑卒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近年来脑保护的研究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是脑损伤后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仍不可忽视,因此,有很多药物被用来研究是否具有脑保护作用。脑缺血缺氧损伤时的能量衰竭是脑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磷酸肌酸分子能直接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为细胞膜损伤所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并发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不稳定型心绞痛行PCI时并发心肌梗死的患者112例,其中常规组54例,按常规方案治疗;磷酸肌酸钠组58例,除常规治疗外,术后即刻给予磷酸肌酸钠静脉滴注,每次0.5 g,2次/日,连续使用3天。所有患者术前、术后24 h内、术后72 h检测心肌酶学指标;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6 h内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PCI术后72 h磷酸肌酸钠组较常规组患者心肌酶学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磷酸肌酸钠组与常规组比较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减少(P=0.005)。结论磷酸肌酸钠能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PCI时并发心肌梗死所造成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5.
磷酸肌酸作为一种心肌保护剂已广泛应用于心脏手术和心脏疾病的治疗中。因其能量供应的高效性,磷酸肌酸在心肌缺血性疾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收益。近年来由于其多靶性作用机制逐渐被阐明,磷酸肌酸的心功能调节作用已被重新评估。磷酸肌酸还会在多种疾病导致的心肌损害、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神经系统损伤的治疗中有更加广阔的前景。本文旨在对磷酸肌酸的心肌保护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现状及前景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磷酸肌酸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与治疗组(20)。治疗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PCI术前后采用磷酸肌酸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术后1h心电图ST段抬高总和回落百分比(sumSTR)、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峰值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CK-MB峰值低于对照组(P〈0.05)。sumSTR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PCI后4周无论治疗组还是对照组LVEF均比3d时有明显改善(P〈0.05),4周时治疗组LVEF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围术期静脉应用磷酸肌酸注射液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医学综述》2013,19(4):650-652
异氟烷可作用于KATP通道,舒张冠状动脉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速率和流量。细胞膜是心肌抵御损伤的第一道防线,异氟烷可与L型钙通道结合,减少钙内流,降低氧自由基对细胞骨架结构的破坏。异氟烷还可有效抑制线粒体膜通透转换孔道开放,抑制凋亡蛋白的表达,从而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现探讨异氟烷降低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选取1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9例行常规治疗,包括给氧、抗血小板、抗凝、扩张冠脉、营养心肌、止痛等。61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1g,静脉滴注,1次/d,共7d。结果:①使用磷酸肌酸钠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较未使用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降低;②使用磷酸肌酸钠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较未使用的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及M B同功酶明显降低;③未用磷酸肌酸钠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较使用的心功能明显减低;④使用磷酸肌酸钠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较未使用的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磷酸肌酸钠能显著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心肌代谢、减轻心肌损伤、保护心功能、减少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磷酸肌酸联合新活素对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脑钠肽(BNP)等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加新活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MDA、CK-MB、c Tn I)、血流动力学指标、BN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8%(χ~2=4.406,P=0.036);2组血清MDA、CK-MB、c Tn I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但观察组上升程度低于对照组(t=6.192、7.807、5.094,P均=0.000);2组LVEF、FPV、SV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并且观察组上升更为显著(t=5.260、5.830、6.216,P均=0.000);2组BN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并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t=8.157,P=0.000)。结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磷酸肌酸联合新活素治疗对于心肌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BNP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自由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豆异黄酮组造模前给予连续15天的大豆异黄酮灌胃。再灌注后检测心肌梗死面积,同时检测心肌组织和血浆乳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和心肌组织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结果:大豆异黄酮组心肌梗死面积减小,丙二醛表达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强,乳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外泄减少。结论:大豆异黄酮对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自由基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此作用与大豆异黄酮提高心肌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降低丙二醛,清除自由基,防止脂质过氧化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主要分支狭窄≥75 %的 42例冠心病患者 ,依据冠状动脉造影影像将研究对象分为冠心病伴或不伴侧支循环两组。统计分析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室壁瘤的发生率 ;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测左室射血分数 ,1 2导同步心电图测定QTc离散度。结果 :伴与不伴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差异不显著 (P >0 .0 5) ;但无侧支循环患者乳头肌功能失调、室壁瘤的发生率较高 (P <0 .0 1 ) ,左室射血分数低 ,QTc离散度增加。结论 :侧支循环的建立可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益气活血法改善冠心病左室舒张功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法能否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方法 将6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均采用硝酸盐和钙拮抗剂治疗,治疗组加用益气活血药物,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室舒张早期流速峰值(EPFV)、舒张晚期流速峰值(APFV)、左室舒张早期流速峰值的减速度(EDC)。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益气活血药物可使治疗组的舒张晚期流速峰值(APFV)降低(P<0.01),左室舒张早期流速与舒张晚期流速峰值的比值(E/A)及左室舒张早期流速峰值的减速度(EDC)增加(P<0.01)。结论 益气活血法可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实验探讨兔离体心脏经冠状静脉窦不同逆灌方法对心肌细胞膜脂流动性及膜功能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家兔 3 2只 ,体质量 3 0~ 3 5kg ,随机分为 4组 :A组 (常温氧合血逆灌心脏不停跳 ) ,B组 (温血心脏麻痹液持续逆灌 ) ,C组 (冷血心脏麻痹液持续逆灌 ) ,D组 (冷晶体麻痹液持续逆灌 )。兔离体心脏顺灌左心做功 2 0min ,持续逆灌 60min ,左心做功 60min。比较各组心肌细胞膜脂流动性、心肌细胞膜丙二醛 (MDA)含量、心肌细胞膜ATP酶活性、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 逆灌后恢复顺灌左心做功第 60分钟B、C、D 3组心肌细胞膜ATP酶活性和心肌细胞膜脂流动性均明显低于A组 (P <0 0 5 ) ,心肌细胞膜MDA含量和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较A组高 (P <0 0 1)。B组心肌细胞膜ATP酶活性和心肌细胞膜脂流动性优于C、D组 (P <0 0 1) ,B组心肌细胞膜MDA含量和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明显较C、D组高 (P <0 0 1) ,C、D两组间差异不明显。结论 常温氧合血逆灌心脏不停跳在减轻心肌细胞膜自由基损伤 ,维持膜脂流动性和膜ATP酶功能 ,减轻细胞内钙超载方面优于心脏麻痹液逆灌停搏 ,温血逆灌优于冷血和冷晶体液。  相似文献   

14.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30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CAG)的X线表现及左室壁瘤的形成与冠脉病变支数、侧支循环的关系。方法 用Judkins法行选择性左、右冠脉造影及左室造影308例,观察冠脉及左室病变的形态、范围和程度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08例冠脉造影中,冠心病179例(58.1%),其中单支血管病变82例(45.8%)、双支56例(31.3%)、3支35例(19.6%)、4支6例(3.4%)。共累及323支血管,其中前降支(LAD)139支(43.0%)、回旋支(LCX)72支(22.3%)、右冠状动脉(RCA)95支(29.4%)、左主干(LM)17支(5.3%)。出现侧支循环27例、真性室壁瘤52例,其中同时出现侧支和室壁瘤的22例;左室附壁血栓7例,二尖瓣反流5例,左房血栓2例。结论 CAG能直接显示冠脉病变的形态、范围和程度,冠心病室壁瘤的形成与冠脉病变支数、侧支循环有较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PTCA及血管内支架术中冠脉循环血小板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对冠脉循环中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29例冠心病患者分成冠脉造影组(8例)和PTCA加支架组(21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即刻采集冠状静脉窦血,采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放免法测定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及血栓素B2(TXB2)的浓度。并对PTCA及支架术中不同时间点血小板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 冠脉造影前后血小板功能指标无显著变化;PTCA及支架组在球囊预扩张即刻各血小板功能指标均轻度增高;支架后即刻显著升高(P<0.05),支架后10min有下降趋势。结论 冠脉造影对冠脉循环血小板功能无显著影响;PTCA及支架术中能使血小板功能激活。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真心痛等范畴,血小板活化在冠心病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西药抗血小板疗效确切,但副作用较多,活血化瘀、益气活血、清热解毒活血等中药抗血小板作用在冠心病治疗中研究较多,文章就上述内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冠状动脉注入缺血心肌内CO2对犬缺血心肌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反对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健康杂种犬,建立犬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将模型犬分成两组,实验组10只,每日注射95%的CO2(2ml/kg);对照组9只,每日只注射与实验组等量的肝素生理盐水,共14d;另选5只为空白对照组。两周后行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病理学、免疫组化染色检查.评价各组心功能及侧支血管形成状况。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心脏缺血部位微血管明显增多,侧支循环形成,心功能改善。结论:CO2能加速扩张冠状动脉侧支血管,加速缺血区冠状动脉侧史循环的建立,增加心肌缺血区微血管的密度,改善缺血区的血液供应,并有效地保护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观察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用中药冠心十二汤治疗前后及正常人循环血中红细胞变形性(RCD)、红细胞膜脂质流动性(LFU)及红细胞膜电学(membraneelectricity)变化。结果表明,患者高切变率下全血粘度(ηbh)和红细胞刚性指数(ERI)在治疗前较正常组明显升高,红细胞膜LFU、红细胞电泳率(EPM)也较正常人明显降低。患者治疗后ηbh和ER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红细胞膜LFU和红细胞EPM较治疗前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冠心贴膜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冠心贴膜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机理.方法:临床观察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敷用冠心贴膜疗效.结果:对症候疗效有效率为88.33%,对心电图改善有效率为60%.结论:冠心贴膜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可靠,不仅明显改善患者症状、缓解心绞痛,同时具有良好抗心肌缺血的作用,是一种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的安全有效的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20.
陆四  孟照辉 《医学综述》2014,(12):2113-2115
心脏侧支循环的功能主要是在冠状动脉血流供运不足或血流中断时为缺血区域提供血流供运,以防止或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侧支循环主要存在于慢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也存在于部分造影正常的人。其形成的影响因素目前认为与冠状动脉狭窄时间及程度、缺血缺氧、剪切力、血管生长因子、趋化因子及蛋白酶等有关;其意义主要认为既有改善临床症状、保护缺血心肌、防止或减少心肌梗死面积,降低临床病死率以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等作用。冠心病患者侧支循环的影响因素以及临床意义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