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管内视镜对乳头溢液患者诊治的作用。方法:应用超细乳管内视镜对243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诊治。结果:本组243例,共检查290个乳孔,插入成功率100%。发现导管扩张伴慢性炎症者172例(71%);导管内占位性病变者71例(29%);行手术治疗者63例(26%)。经手术后病理证实;导管内乳头状瘤19例(8%);导管内乳头状瘤病2例(1%);导管内癌3例(1.2%);癌前病变2例(1%)。结论:乳管内视镜对乳头溢液患者的诊治,较以往乳管造影、溢液涂片等检查方法对该疾病的诊治,有直观、准确的特点,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管内视镜下对乳头溢液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应用德国雪力超细乳管内视镜对112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诊治。结果:本组112例患者,共115个溢液乳孔。进镜Ⅲ-Ⅵ级乳管。正常管腔18例,占16.1%;导管扩张伴慢性炎症26例,占23.2%;发现乳管内占位病变68例,占60.7%。给予手术治疗68例,均行乳腺导管区段切除术,经病理证实为导管内乳头状瘤58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3例,导管扩张伴慢性炎症6例,导管内癌1例。结论:乳管内视镜操作简便,创伤小,无痛苦,较以往乳管造影、溢液涂片等检查方法对该疾病的诊治,有直观、准确的特点,具有较为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纤维乳管内视镜在伴乳头溢液乳腺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纤维乳管内视镜在伴乳头溢液的乳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48例乳头溢液患者使用纤维乳管内视镜检查,将溢液性状、乳管镜下检查结果及手术病理诊断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48例中,血性溢液102例,浆液血性溢液51例,浆液性溢液217例,乳汁样溢液22例,水样溢液52例,脓性溢液4例。纤维乳管内视镜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99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12例,乳腺癌26例,乳腺导管扩张症200例,正常乳管11例。纤维乳管内视镜诊断符合率: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96.83%,导管内乳头状瘤病83.33%,乳腺癌95%,导管扩张症95.65%。[结论]纤维乳管内视镜能够准确评估伴乳头溢液的乳腺疾病的病因、定位、治疗,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纤维乳管内视镜在乳头溢液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日本制造的FT-201超细纤维乳管内视镜,对264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检查和治疗。结果:本研究对264例,共270个溢液孔成功插入264个孔(98%),发现早期乳管内癌12例(4.5%),乳头状瘤83例(31.4%),乳头状瘤病4例(1.5%),导管扩张伴炎症127例(48%),正常导管38例(14.5%)。活检吸出肿块10例,导管慢性炎症进行冲洗药物灌注痊愈45例,手术共107例。经病理证实符合率达95%。溢液涂片阳性率是乳管内视镜阳性率的1/3。结论:乳管内视镜可插入到Ⅴ级导管,能发现早期乳腺癌、乳管内乳头状瘤,对导管慢性炎症可用药物治疗,对导管内病变定位、定性准确,减少盲目手术,对乳腺外科在诊断、治疗和早期发现上具有深远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乳头溢液患者的溢液性质、导管内视镜检查及手术病理结果分析,探讨乳头溢液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对914例乳头溢液患者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总结探讨。结果:914例患者中,98例为血性,707例为浆液性,42例为浆液血性,65例为水样,2例为乳汁样;行乳管内视镜检查结果:乳腺导管炎及导管扩张736例,乳头状瘤139例,乳头状瘤病28例,导管癌11例;对提示为隆起性或占位性病变的患者125例行手术及病理检查结果:乳头状瘤符合率83.7%,乳头状瘤病符合率88.2%,导管癌符合率100%。结论:以乳头溢液为主诉的患者良性疾病最为常见,行乳管内视镜检查,对相关乳腺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作用,但最后诊断必须依赖手术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乳管内视镜对乳头溢液诊治的作用。方法:用乳管内视镜对74例乳头溢液病人进行检查。结果:74例病人中发现良性疾病66例,其中38例为导管内乳头状瘤,8例乳头状瘤病,4例乳腺导管扩张症,16例乳管炎。另8例为恶性肿瘤。手术31例,经病理证实符合率80.6%。结论:乳管内视镜能明确乳头溢液病因,确定病变部位,能早期诊断乳腺癌。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乳管内视镜对乳头溢液诊治的作用。方法:用乳管内视镜对74例乳头溢液病人进行检查。结果:74例病人中发现良性疾病66例,其中38例为导管内乳头状瘤,8例乳头状瘤病,4例乳腺导管扩张症,16例乳管炎。另8例为恶性肿瘤。手术31例,经病理证实符合率80.6%。结论:乳管内视镜能明确乳头溢液病因,确定病变部位,能早期诊断乳腺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头溢液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对914例乳头溢液患者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总结探讨。结果:914例患者中,血性98例,浆液性707例,浆液血性42例,水样65例,乳汁样2例;行乳管内视镜检查:乳腺导管炎及导管扩张736例,乳头状瘤139例,乳头状瘤病28例,导管癌11例;对提示为隆起性或占位性病变的患者125例行手术及病理检查:乳头状瘤符合率83.7%,乳头状瘤病符合率88.2%,导管癌符合率100%。结论:以乳头溢液为主诉的患者良性疾病最常见,导管内视镜检查对相关乳腺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作用,但最后诊断必须依赖手术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9.
姚江  童超 《农垦医学》2009,31(4):334-335
目的:评价纤维乳管内视镜在乳头溢液中的诊治价值。方法:对我院2006年5月~2008年12月共60例乳头溢液病例运用纤维乳管内视镜检查,将溢液性质、检查结果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60例中血性溢液22例,黄色浆液性溢液16例,清亮溢液10例,乳白色液12例。纤维乳管内视镜诊断乳腺炎13例,导管扩张症20例,乳管内乳头状瘤(病)24例,乳腺癌3例;并对其中27例行手术,纤维乳管内视镜对乳管内乳头状瘤(病)的诊断符合率为91.67%,对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纤维乳管内视镜能够更准确、直观明确乳头溢液性乳腺疾病的病因、病变范围及部位,提高了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乳管造影与纤维乳管内视镜在无肿块性乳头溢液疾病病因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50例无肿块性乳头溢液患者行乳管造影或纤维乳管内视镜检查并对照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乳管造影中6例显示乳管正常。另20例因出现乳管扩张、僵硬、充盈缺损而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病)18例,乳腺癌2例;20例手术后病理:乳腺癌4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12例,乳腺腺病并导管内乳头状瘤4例。24例行纤维乳管内视镜检查示:乳管扩张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15例,乳腺癌5例,乳腺腺病1例。20例术后病理报告:乳腺癌6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14例。结论纤维乳管内视镜检查较乳管造影检查在无肿块性乳头溢液疾病病因诊断准确性上更具优势,且可通过术前放置定位针而使病变部位切除更为准确,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乳管镜在乳头溢液患者中的诊治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在我院进行的201例乳头溢液患者的检查、治疗,并对检查及治疗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例乳头溢液患者中,乳管扩张症者76例,导管内乳头状瘤者85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6例,导管内癌2例,乳腺癌3例,导管炎症20例,其他9例。乳腺导管镜检查报告与术后病理的诊断符合率为92.38%。结论:对乳头溢液的患者而言,乳管镜检查能有其直观性、术前定位准确。避免了手术的盲目性和手术范围的过大,是一项安全、经济、有效的检查治疗方法。为乳腺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乳管内窥镜对乳头溢液患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哲福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9):2248-2252
目的:探讨乳管内窥镜对乳头溢液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至2008年收治的700例乳头溢液患者诊断、治疗资料,比较乳管内窥镜与B超、溢液涂片等对乳管内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结果:内镜检查700例乳头溢液患者,在乳管内窥镜明确诊断病变并获得手术病理证实的87例患者中,乳腺癌10例,乳头状瘤70例,乳管炎症或乳管扩张共7例。乳管内窥镜发现病变的敏感性为100%,对乳腺导管癌诊断的敏感性为80%(8/10)。超声诊断乳管内病变的敏感性为63.22%。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诊断乳管内病变的敏感性为67.82%,乳管灌洗细胞学诊断乳管内病变的敏感性为87.36%。结论:乳管内窥镜对病理性乳头溢液的患者是一种有效的辅助诊断方法,乳管内窥镜结合乳管灌洗细胞学检查可提高诊断效率,而且,乳管内窥镜有助于减少乳头溢液患者导管切除的数量和范围。然而,它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乳腺癌的保乳手术指导、导管内疾病治疗性的切除以及降低高危妇女患癌风险中的潜在的应用价值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清纤维乳管镜对乳头溢液性疾病诊断、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0例乳头溢液患者的乳管镜检查结果、结合其中95例患者术后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乳管镜诊断正常乳管18例,导管扩张症伴导管炎症287例,其中重度乳管炎124例。乳腺导管内占位95例,其中病理证实乳腺导管内癌14例,导管内乳头状瘤81例。肿瘤性符合率100%。结论乳管镜对乳头溢液有直接的征象,是明确乳头溢液疾病病因的最重要检查手段,对乳头溢液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溢液性乳腺病的造影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造影在溢液性乳腺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了64例72支乳导管的造影检查资料,病例均经临床检查、钼靶摄片、乳导管造影检查及病理证实。结果:导管正常者10例,占13.9%;单纯导管扩张症28例,占38.9%;导管扩张伴慢性乳腺炎7例,占9.7%;导管内乳头状瘤19例,占26.4%;导管内乳头状癌6例,占8.3%;多发性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占2.8%,其中以导管扩张最为多见。结论:乳腺导管造影术对溢液性乳腺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乳腺导管内视镜在诊断伴乳头溢液的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 0 0 0年 10月~ 2 0 0 1年 4月共对 82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乳管内视镜检查 ,其中 6 9人观察到乳管内腔有新生物 ,对此 6 9例患者的乳管内镜下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 :乳管内视镜下可观察到乳管内新生物的外观及管壁情况 ,并可初步判断良恶性质 ,经病理证实后 ,诊断符合率分别为 :83 8% ,6 6 6 %。结论 :乳管内视镜对于早期诊断乳管内占位性病变、定位病灶位置等方面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对于可疑病灶应该尽早取得组织学诊断。  相似文献   

16.
乳腺导管内视镜检查对乳头溢液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管内视镜对乳头溢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FV-2000E日本超细光导纤维乳管内视镜系统对3267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乳管内视镜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 本组3267例患者,正常管腔499例(15.27%);导管扩张伴慢性炎症1750例(53.57%);发现乳管内占位病变1018例(31.16%)(溢液性质血性813例,浆液性165例,水样40例),在813例血性溢液中发现浸润性导管癌42例,导管内癌8例.结论 乳管内视镜检查对乳头溢液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应作为病因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乳管内注水结合高频彩超对乳头溢液的诊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管内注水结合高频彩超检查对乳头溢液病人的诊治价值。方法 对 41例乳头溢液病人在病变乳管内注水前后进行高频彩超检查 ,观察乳管有无扩张、乳管内有无肿块及其特征。 结果  41例病人中 3 0例接受了手术 ,乳腺癌 5例 ,包括导管原位癌 2例 ,乳管内乳头状瘤 10例 ,乳管内乳头状瘤病 6例 ,乳管扩张症 6例 ,乳腺增长症 3例 ,该方法对上述疾病的诊断率分别为 60 %( 3 /5 )、80 %( 8/10 )、0 ( 0 /6)、10 0 %( 6/6)、66 7%( 2 /3 )。结论 行乳管内注水结合高频彩超检查 ,是一项安全、有效、无创的检查手段 ,同时为乳癌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杨芳  杨珍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6):700-701
目的:探讨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对乳头溢液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表现有乳头溢液,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乳腺疾病的乳腺导管造影的影像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做对照。结果:乳腺导管造影的主要影像表现:导管内充盈缺损7例;导管扩张5例;导管变形3例;导管破坏2例。病理证实: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5例;乳腺导管扩张症3例;乳腺增生症1例;乳腺囊肿1例;乳腺癌2例。结论: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对乳头溢液原因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方庆全  付莉  黄红浪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1):4397-4398
目的:探讨乳头溢液的病因及其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病理性乳头溢液病例;探讨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结果:本组142例病理性乳头溢液病例中,乳腺癌占7.0%,导管内乳头状瘤55.6%,乳腺增生症16.2%,导管扩张症12.7%,乳腺炎8.5%;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诊断准确率为81.7%(116/142)。结论: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在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防止和早期诊断乳腺癌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llustrate the role of ductography in the management of nipple discharge. Thirty-six patients had ductography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blood-stained or serous nipple discharge. The ductogram findings were reviewed. Ductography showed an intraductal lesion in 13 patients, duct ectasia in 16 and normal ducts in 7. Fourteen patients had surgery. Eight had preoperative ductography using a mixture of methylene blue and contrast media. Histology revealed 5 cases of duct papilloma, 2 cases of epithelial hyperplasia, 4 cases of fibrocystic change and 3 cases of duct ectasia. Twenty had follow-up without surgery and of these, the nipple discharge ceased in 11 patients. Two patients did not come for follow-up. Ductography ha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management of nipple discharge. Firstly, surgery might be averted in patients with normal ducts or duct ectasia on ductography. Secondly, intraductal methylene blue will demonstrate the abnormal ductal system to the surgeon and allow for a less radical surge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